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入破第二
释义

入破第二

长安二月柳依依,西出流沙路渐微。阏氏山上春光少,相府庭边驿使稀。


本篇为《伊州》曲入破第二,写古代长安春光的美丽与西北地区的荒凉。
“长安二月柳依依,西出流沙路渐微。”长安,古都城。本秦离宫,汉高帝七年始都于此,惠帝三年更筑长安城,前秦、前赵、后秦、西魏、北周、隋、唐均定都于此。故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长安,在唐代与西域交往频繁,经济繁荣,文化发达,风光优美。在仲春二月间,即垂柳轻柔披拂(“依依”),春花怒放,大地一片春光。与此同时,长安以西的西北沙漠地区却人烟稀少,一片荒凉。流沙,沙漠,沙常因风吹而流动转移,故称流沙。《唐书 ·西域传》: “吐谷浑西北有流沙数百里,夏有热气伤行人。”《读史方舆纪要·陕西·沙州卫》: “流沙在卫西。旧志: 自玉门出度流沙,西行至鄯善,此行至车师。一云,旦末国在鄯善西,其国之西北有流沙数百里,夏日有热风为行旅之祸。风所至,唯老驼预知之,即喷而聚立,埋口鼻于沙中;人以为候,亦即将毡拥蔽鼻口,其风迅驶,斯须过尽,若不防者必至危死。”在从长安出发西行,经过 (“出”)这片沙漠时,由于流沙淹没,西通的道路渐渐少(“微”) 了。在此时,狂风大作,流沙滚动,乌烟瘴气,旷野茫茫,足陷深沙,寸步难行,正处危难之中。此情此景与长安的明媚春光形成鲜明对照。
“阏氏山上春光少,相府庭边驿使稀。”阏氏,汉时匈奴王单于妻妾的称号。“阏氏山”,匈奴之山名、在甘肃境内,一名焉支山。《通典·山川》:“甘州内有焉支山,匈奴失之,乃歌曰: ‘失我焉支,使我妇女无颜色。’ 说者曰: ‘焉支,阏氏也,今之燕脂也。’”由于气候恶劣,土质贫瘠,匈奴的阏氏山上也满山荒凉,看不到春天的景色(“春光”),宰相府(“相府”)边外的驿站传送文书的人( “驿使”)也很少见。这就进一步描绘出西北沙漠地区的荒凉无人烟’,令人望而生畏。
柳,自 《诗经》以来,在中国诗词中不乏歌咏它的诗句,用以表明作者所处的季节与情思。本篇的“柳依依”,是巧妙地化用《诗·小雅·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中的佳句 “杨柳依依”。诗人精心选用春景中最具有代表意义的“柳依依”,即足以表现出仲春二月长安城春意盎然,春光美丽。描写西北沙漠地区的荒凉,是选用“流沙路渐微”,“阏氏山上春光少”,“相府庭边驿使稀”等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景物,则形象逼真而深刻地表现出西北沙漠地区非同寻常的荒凉。作者如果没有亲身经历与体验是绝对写不出的。以二月长安的美丽风光与西北沙漠地区的遍地荒凉相对照,增加了诗歌的艺术效果。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0 5:4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