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修辞类·属对奇绝的宋词赏析 |
释义 | 修辞类·属对奇绝的宋词赏析修辞类·属对奇绝的宋词赏析 【依据】陆辅之《词旨》列“乐笑翁奇对凡二十三则”,现看其“沙净草枯,水平天远”;“晴光转树,晓气分岚”; “云映山辉,柳分溪影”三则。(见《词旨》上) 【词例】 解 连 环 孤 雁 张 炎 楚江空晚。怅离群万里,恍然惊散。自顾影、欲下寒塘,正沙净草枯,水平天远。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料因循误了,残毡拥雪。故人心眼。 谁怜旅愁荏苒。谩长门夜惝,锦筝弹怨。想伴侣、犹宿芦花,也曾念春前,去程应转。暮雨相呼,怕蓦地、玉关重见。未着他、双燕归来,画帘半卷。 声 声 慢 西 湖 晴光转树,晓气分岚,何人野渡横舟。断柳枯蝉,凉意正满西州。匆匆载花载酒,便无情、也自风流。苦昼短,奈不堪深夜,秉烛来游 谁识山中朝暮,向白云一笑,今古无愁。散发吟商,此兴万里悠悠。清狂未应似我,倚高寒、隔水呼鸥。须待月,许多情,都付与秋。 法曲献仙音 席上听琵琶有感 云隐山晖,树分溪影,未放妆台帘卷。篝密笼香,镜圆窥粉,花深自然寒浅。正人在,银屏底,琵琶半遮面。语声软。且休弹、玉关愁怨。怕唤起西湖,那时春感。杨柳古湾头,记小怜、隔水曾见。听到无声,谩赢得、情绪难剪。把一襟心事,散入落梅千点。 【解析】 《解连环》 咏孤雁实把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感蕴化于孤雁的形象中。楚江日暮,长空万里,这惊魂未定、恍然若失的孤雁,它顾影自怜,欲飞落寒塘,但只见 “沙净草枯,水平天远”:干干净净的沙洲上,水草全都枯黄了,水天相连,渺茫无际。这八个字看似写景,实字字关情。苏轼 《卜算子》: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 卷39曰:“ ‘拣尽寒枝不肯栖’ 之句,或云:‘鸿雁未尝栖宿树枝,惟在田野苇丛间,此亦语病也。’”王楙 《野客丛书》 卷24予以反驳,并引隋李元操 《鸣雁行》 曰:“ ‘夕宿寒枝上,朝飞空井旁’,坡语岂无自耶?”苏词这两句是明心见志,表示自己尽管政治上失意,处身于忧患中,但绝不肯有违初衷,而屈从于人。张炎的处境比苏轼坏得多,展现在他眼前的是: 黯淡、寂寥、空阔、绵远的境地。于是词人由对孤雁的寄书不成,引发出残毡拥雪、长门夜悄、锦筝弹怨种种凄凉哀怨的故事。“想”字一转,思念 “伴侣”的情怀,酸楚怆然;“玉关重见”而 “怕”,愈见心怀惴惴; 一结的画帘半卷,双燕归来,也不过是希望破灭后的幻想而已。所以这“沙净草枯,水平天远”的“奇对”,既起了铺垫背景的作用,也为词意的深化拓开先路。 张炎 《词源》 卷下云:“词之语句,太宽则容易,太工则苦涩。如起头八字相对,中间八字相对,却须用功着一字眼,如诗眼亦同。若八字既工,下句便合稍宽,庶不窒塞。”这番话在咏西湖的 《声声慢》“晴光转树,晓气分岚”的 “起头八字相对”中是得到了实践的。从 “转”字见晴光渐渐升起,随树转绕,地势有高低,阳光拂照,亦有先后。此一 “转”字,暗传出境域辽阔,晴光扑面而来。从 “分”字见晓气渐渐冲破山岚雾霭,触知时间的脚步在静悄悄地前进着。“转”、“分”二字,正是 “眼”之所在。这八字亦极工致,故下句接以“何人野渡横舟”,使这一韵既不 “太宽”又不 “太工”,给人以流畅而不窒塞之美。这两句看似纯写景,但这种朝气勃发的意向,笼盖全篇。虽说 “断柳枯蝉”,秋意已深,但词人仍载花载酒,临水登山,而且一面风流自赏,一面苦于昼长夜短,还作秉烛之游。一种怡然自得的情怀充塞于字里行间。 戴表元 《送张叔夏西游序》 云:“玉田张叔夏与予初相逢钱塘西湖上,翩翩然飘阿锡之衣,乘纤离之马。于时风神散朗,自以为承平故家贵游少年不翅也。”下阕仍承上意,但这种“风神散朗”由仪表而深化到词中来。“谁识山中朝暮”,非不识也,不愿识也! 因为“秉烛来游”,暮亦是朝,隐逸情趣,超脱世尘。“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陶宏景《诏问山中所有,赋诗以答》);“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孟浩然 《秋登万山寄张五》); 与“向白云一笑,今古无愁”同一旨趣。但后者“一笑”,化美为媚,是流漾中的动态美,接以“千古无愁”,更把这种美推向高峰。以下再“散发吟商”(商为五音之一)、“隔水呼鸥”(所谓“此生吾与白鸥盟”)等吟情雅意,表达旷放胸襟。而又将“待月”“付情”,更可见词人的“此兴万里悠悠”了。总之,起二句的“奇对”的欣然的景 (情) 与全词首尾圆合,且又流贯全篇; 再从词性平仄说,都相对工稳,为词中通常称谓的“常格”。 《词旨》提出的另一“奇对”《法曲献仙音》: “云映山晖,柳分溪影”,唐圭璋《全宋词》及吴则虞校辑《山中白云词》均作“云隐山晖”,树分溪影。”此词题作《席上听琵琶有感》。“云映山辉”,是说云与山晖相映; 如作“云隐山晖”,则山晖为云所隐,虽仍见其; 晖”(日光),但毕竟不多了。“柳分”或“树分”均见景色清幽,与上句构成一幅美丽的山水图。词上阕写弹琵琶者的居所 (即“席上”)环境,由外而至内,由远而近,正由于“未发妆台”(一作“楼”)帘卷,所以得窥伊人闺房内景: 人物由隐约而清晰,终至“正人在、银屏底,琵琶半遮面。”下阕闻乐声“怕唤起西湖,那时春感”和引起“记小怜、隔水曾见”的缠绵往事。而词开头对起的远景,一则烘托了那“篝密笼香,镜圆窥粉”内室的温馨,一则表现出室外环境的无限幽美,较热闹的“席上”,自是别有天地。 龙榆生云:“学填词必得先学作对偶,关键是要取得词义和字调的稳称、和谐与拗怒的统一。而在长调慢词中,尤其要把这项功夫锻炼得到家,才能举重若轻,使思想感情和声调色彩吻合无间。要达到杜甫 《丽人行》 所称:‘肌理细腻骨肉匀,的高度,是得要大费琢磨的。”(《词学十讲·对偶》)从上述各例亦可看出,精巧的对偶是有助于深入词的境界和增强词的艺术魅力的。 |
随便看 |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