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山居杂咏》 - 黄宗羲
释义

《山居杂咏》 - 黄宗羲

黄宗羲

锋镝牢囚取次过,依然不废我弦歌。

死犹未肯输心去,贫亦其能奈我何?

廿两棉花装破被,三根松木煮空锅。

一冬也是堂堂地,未信人间胜着多

黄宗羲(1610—1695),号黎洲,又号南定,浙江余姚人。父尊素为东林党魁之一,被魏忠贤杀害。黄宗羲后来成为复社领袖人物。清军南下,潜回家乡,召募义兵数百人,成立世忠营抗清。鲁王监国,屡官至左副都御史。曾在四明山、宁波等地活动,并跟张煌言等人取得联系,还到日本长崎讨过救兵。明亡后,隐居著述,屡拒征召,最后贫困而死。他治学严谨平实,研究十三经而求证于历史,天文、地理、九流百家之教,无不精通。著作甚多,《明夷待访录》、《南雷文定》、《宋元学案》、《明儒学案》都有很高的成就。其诗重学问性情,不事雕琢,多故国之思,亡国之痛,表现出高尚的情操与节概。

《山居杂咏》写于顺治十六年(1659)。首联,“锋镝牢囚取次过,依然不废我弦歌。”概括了抗清的战斗生涯。清军南下,乙酉冬,作者在家乡黄竹浦一带组织义兵投入鲁王抗清,次年六月家乡义兵失败。好友冯京第被惨杀,弟黄宗炎被从法场劫出,投奔王翊义军。不久,王翊亦被杀。黄宗羲只得到舟山、日本活动。鲁王失败后,他回家乡秘密活动。因为叛徒告密,清政府一直追捕他。他不得已,曾到外地流亡多年。继老师刘宗周绝食自尽后,挚友、著名民族志士钱肃乐、张国维、徐石麒、董志宁、毛聚奎、熊汝霖等也先后殉国。他在《南雷文定·怪说》中说自己“濒于十死者矣。”首句即概括回忆了这段艰险历程。锋镝,即刀箭,借指激烈的战斗。牢囚,指敌人的追捕。取次过, 一个接着一个地过去了。第二句说,置生死于度外,民族节概丝毫未变,依然故我,不废和着琴声诵读诗书,从先贤圣哲与历史上爱国英雄那里汲取精神力量,并教诲下一代。显示出傲岸不驯的性格。颔联,“死犹未肯输心去,贫亦其能奈我何?”战斗中,多次遇到死亡的威胁,尚且没有肯出卖灵魂,眼下的贫苦困窘还能把我怎样呢?输心,输诚,交出忠心的意思。此联明志,说自己决不变节,不会到清政权中谋取一官半职的。理直气壮,大义凛然。史载:黄宗羲在语溪、慈溪、甬上等地讲学,常常住山洞石屋,坐石凳,睡石床,困顿至极,他却甘之如饴。颈联以生动的细节来形象地写自己的安贫守素。“廿两棉花装破被,三根松木煮空锅。”垫盖的只是旧制一斤多的薄被,吃喝没有着落,石屋中支起几根松木烤火,锅里却空空如也。饥寒交迫,不以为意,这种正直坚毅的品格和硬骨头精神十分感人。尾联乐观自豪,准备迎接更严峻的考验。“一冬也是堂堂地,未信人间胜着多。”严寒的冬季,我就这样堂堂正正地熬过来了,但精神却是充实丰富的。满清贵族想以清贫、死亡迫使自己就范, 诱惑我屈服,是绝对不能得逞的!“人间胜着”是讽刺敌人的高着与妙算,洋溢着战斗豪情。

黄宗羲写诗重视“畅吾之精神意志也”,语言朴实,富有爱国深情。《山居杂咏》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从诗中可以形象地见到他战斗生涯的一斑、伟大的人格与睿智的思想。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0 7:3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