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出山秋云曙,山木已再春。食我山中药,不忆山中人。
山中谁余密,白发日相亲。雀鼠昼夜无,知我厨廪贫。
依依北舍松,不厌吾南邻。有情尽弃捐,土石为同身。
夫子质千寻,天泽枝叶新。余以不材寿,非智免斧斤。

《寄韦子春》唐朝诗人王季友的作品。

【注释】:

余:

第一人称代词。我。屈原《离骚》:“余固知謇(jiǎn)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謇謇:尽忠而直言。)

以:

①任用;使用。《楚辞·九章·涉江》:“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②缘故;原因。《诗经·邶风·旄丘》:“何其久也,必有以也。”③认为。《战国策·齐策一》:“皆以美于徐公。”④介词。1. 表示使用的对象。用;拿。《韩非子·难一》:“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陷:戳穿。)2.表示动作的涉及对象。与;同。《仪礼·乡射礼》:“主人以宾三揖。”3. 表示动作的原因。因;因为。《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孙膑以此名显天下。”4.表示动作的方式和依凭。凭借……身份;按照。《论语·学而》:“使民以时。”(使:役使。)5.表示动作的时间。在;于。《吕氏春秋·孟春》:“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元日:吉日。)6. 表示动作的目的。曹操《步出夏门行》:“东临碣石,以观沧海。”⑤连词。1.表示并列、相承等关系。相当于“而”。《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城高以厚,地广以深。”《国语·晋语四》:“狐偃,其舅也,而惠以有谋。”(惠:通“慧”。聪明。)2. 表示目的。为了;以便。《战国策·东周策》:“秦假道于周以伐韩。”(假道:借路。)⑥助词。用在往、来、上、下、内、外、前、后、左、右、东、西、南、北等方位词前,表示对方位、时间、数量的限制。《吕氏春秋 · 上农》:“凡民自七尺以上,属诸三官。”(三官:指农工商三种职业。)⑦通“已”。1.已经。《三国志·魏志·杜袭传》:“吾计以定。”2.停止。《孟子·梁惠王上》:“无以,则王乎?”

不:

(一)①不。《后汉书·班超传》:“不入虎穴,不得虎子。”《诗经·魏风·伐檀》:“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悬)特兮。”(特:三岁的兽。)②非;不是。《荀子·君道》:“能中是者取之,是岂不必得之之道也哉?”③无;没有。《左传·襄公二十三年》:“不德而有功。”④未。《孟子·梁惠王上》:“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⑤句中助词。无实义。《逸周书·皇门》:“我不则寅哉寅哉!”[不禄]士死的讳称。《礼记·曲礼下》:“天子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 (二)fū花萼。后作“柎”。《诗经·小雅·常棣》:“常棣之华,鄂不(wěi)。”(常棣:即棠梨树。 鄂:同“萼”。 :有光采。)

材:

①木料。《韩非子·内储说上》:“材木尽则无以为守备。”②材料;原料。《管子·小问》:“致天下之精材,来天下之良工,则有战胜之器矣。”(器:用具。)③供写作用的素材。《文心雕龙·镕裁》:“美材既斫(zhuó),故能首尾圆合,条贯统序。”(斫:砍削。)④特指棺材。《陈书·周弘直传》:“气绝已后,便买市中见材,材必须小形者。”⑤通“才”。才能;才干。《史记·淮南衡山列传》:“王奇(刘)孝材能,乃佩之王印,号曰将军。”(奇:惊异。)⑥有才能的人。《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虽楚有材,晋实用之。”

寿:

①长寿;活得岁数大。《诗经·小雅·天保》:“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老子》第三十三章:“不乐寿,不哀夭。”②年岁;寿命。《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吾所不知者寿也。”③生日。李商隐《有感》之二:“近闻开寿宴。”④敬酒或送礼物,祝人长寿。《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饮酒酣,武安起为寿,坐皆避席伏。”

非:

①违背;违反。《左传·定公四年》:“无谋非德,无犯非义。”(无:不。谋:谋划。犯:触及。)②违理的事;过错。与“是”相对。《庄子·齐物论》:“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③指责;讥讽;非议;非难。《吕氏春秋·审己》:“国人不说,大非上。”(说:同“悦”。上:指国君。)《荀子· 修身》:“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④不是。《庄子·秋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子:你。安:怎。)⑤无;没有。左思《三都赋序》:“虽宝非用。”⑥副词。不。《尚书·盘庚下》:“各非敢违卜。”( 卜:吉卜。)

智:

①聪明;智慧。《老子》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贾谊《治安策》:“凡人之智,能见已然,不能见将然。”②指智能之士。《列子·黄帝》:“子华使其侠客以智鄙相攻,强弱相凌。”(子华:人名。)③通“知”。知道。《墨子·耕柱》:“岂能智数百岁之后哉。”[智慧]聪明才智。《孟子·公孙丑下》:“虽有智慧,不如乘势。”(乘势:趁着时势。)

免:

(一)①脱掉;去掉。《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左右免胄而下。”②免除。《北齐书·文宣帝纪》:“甲辰,诏今年遭蝗之处免租。”③赦免。《左传·成公十七年》:“君讨有罪,而免臣于死,君之惠也。”④避免。《孟子·梁惠王上》:“凶年不免于死亡。”⑤罢免。《吕氏春秋·处方》:“杀之免之。”⑥通“娩”。分娩;生育。《国语·越语上》:“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⑦通“勉”。勤勉。《吕氏春秋·辩土》:“免耕杀匿,使农事得。” (二)wèn 同“絻(wèn)”。古代一种丧服。脱帽。用布缠头。《礼记·檀弓上》:“公仪仲子之丧,檀弓免焉。”《左传·襄公二十五年》:“陈侯免。”

斧:

①砍木工具。斧子;斧头。《诗经·豳风·伐柯》:“伐柯如何? 匪斧不克。取妻如何? 匪媒不得。”(柯:斧柄。匪:非。克:能。取:同“娶”。)②后人常用“斧柯”喻指媒人。朱鼎《玉台记·议婚》:“润玉年已及笄(jī),要觅一婿,斧柯之任,相属(zhǔ)何如?”(及笄:到了加簪的年龄;古代女子一般十五岁结发加簪,二十岁出嫁。属:委托。)③古代的兵器。《国语·晋语八》:“偃也以斧钺从于张孟。”④杀人的刑具。佚名《鸣凤记·杨公劾奸》:“一封奏九重,知他听否,我杨继盛的斧锧(zhì)囹圉(líng yǔ)都在这遭。”(九重:宫禁,指皇帝所居处。斧锧:指被杀;锧,铡刀座。囹圉:牢狱。)⑤斧节,皇帝赐予臣下作为执法的权威。《汉书·王传》:“绣衣御史暴胜之使持斧逐捕盗贼。”(绣衣御史:披绣衣的御史。)⑥用斧砍。曹操《苦寒行》:“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⑦敬辞,请别人改文章。沈起凤《谐铎·穷士扶乩(jī)》:“仆有拙稿一卷,愿呈斧削。”⑧黑白相间的斧形图案。《礼记·檀弓上》:“加斧于椁上。”

斤:

古代砍物工具。《石钟山记》:“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左传·哀公二十五年》:“皆执利兵,无者执斤。”(兵:兵器。)《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斤斤]1. 明察的样子。《诗经·周颂·执竞》:“奄有四方,斤斤其明。”(奄:包括。)2. 谨慎的样子。《后汉书·吴汉传》:“及在朝廷,斤斤谨质,形于体貌。”《晋书·孔严传》:“临朝斤斤,每欲深根固本,静边宁国耳。”


诗文 余以不材寿,非智免斧斤。
释义

余以不材寿,非智免斧斤。

“余以不材寿,非智免斧斤。”诗句出处:《寄韦子春》;是唐朝诗人王季友的作品。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0 1: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