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何仙姑
释义

何仙姑

《铸鼎余闻》 卷四:
邓淳《岭南丛述》 引 《太平广记》云: 广州有何二娘者,以织鞋子为业。年二十,与母居。素不修仙术,忽谓母曰:“住此闷,意欲行游。” 后一日,便飞去上罗浮山寺。山僧问其来由,答云: “愿事和尚。” 自是恒留居止。初不饮食,每为寺众采仙果充斋,亦不知其所取。罗浮山北是循州,去南海四百里。循州山寺有杨梅树,大数十围,何氏每采其实,及斋而返。后循州山寺僧至罗浮山,说云: “某月日有仙女来采梅。” 验之,果是何氏所采之日也。由是远近知得仙。后乃不复居寺,或旬月则一来耳。唐开元中,敕命黄门使往广州求何氏,得之,与使俱入京。中途黄使悦其色,竟欲挑之而未言。忽云:“中使有如此心,不可留矣。”言毕涌身而去,不知所之。其后绝迹,不至人间矣。疑即增城何仙姑云。


何仙姑 (明刊 《仙佛奇踪》)


《梦溪笔谈》卷二一胡道静 《校证》:

宋欧阳修 《集古录跋尾》 卷十《谢仙火》: “右 ‘谢仙火字,在今岳州华容县废玉真宫柱上,倒书而刻之,不知何人书也。传云,大中祥符中,玉真宫为天火所焚,惟留一柱有此字,好事者遂模于石。庆历中,衡山女子号何仙姑者,绝粒轻身,人皆以为仙也,有以此字问之者,辄曰:‘谢仙者,雷部中鬼也,夫妇皆长三尺,其色如玉,掌行火于世间。’后有闻其说者,于 《道藏》 中检之,实有谢仙名字,主行火; 而余说则无之。由是益以仙姑为真仙矣。近见衡州奏云: ‘仙姑死矣,都无神异。’ 客有自衡来者,云仙姑晚年羸瘦,面皮皴黑,第一衰媪也。” 宋王得臣 《麈史》 卷中 《碑碣》: “治平中,予令岳州巴陵。州有岳阳楼,楼上有石,倒刻 ‘谢仙火’,三字。其序述庆历时,华容县一日晦冥震雷,已而殿柱有此,太守滕公宗谅子京问永州何仙姑,答以雷部中神,昆弟二人,并长三尺,铁笔书之。然予在江湖间,人多以 ‘仙’ 为名,又其字类世所开者。孙载积中宰吴兴,德清新市镇海寺殿宇宏壮,其碑云皆唐时所建。巨材髹漆,积久剥落,见倒书迹曰:‘谢均李约收利火’ 十余字,去地三二尺。以纸墨拓之,与岳阳字大小一同。积中因曰:‘夫伐木于山者,其火队既众,则各刻其名,以为别耳。凡记木必刻于木本,营建法本在下,故倒书’。由是知仙姑之妄也。” (按:说 “谢仙火” 字之来历者,以孙载之言为最有义理。)
《铸鼎余闻》 卷四:
宋魏泰 《东轩笔录》 云: 永州有何氏女,幼遇异人,与桃食之,遂不饥无漏。自是能逆知祸福,乡人神之,为构楼以居,世谓之何仙姑。士大夫之好奇者多谒之以问休咎。王达为湖北转运使,巡至永州,召于舟中,留数日。是时魏绾知潭州,与达不叶,因奏达在永州取无夫妇人阿何于舟中止宿。又云: 潭州人士夏钧罢官过永州,谒何仙姑而问曰:“世人多言吕先生,今安在?” 何笑曰: “今日在潭州兴化寺设斋。” 钧专记之,到潭日,首于兴化寺取斋历视之,其日果有华州回客设供。
宋李昌龄 《乐善录》 云: 何仙姑在世间时,一主簿忽得天书,字不可识。以问仙姑,姑曰:“天书言主簿受金十两,折禄五年。”
《独醒杂志》 卷四:
何仙姑,永州民女子也,因放牧野中,遇啗人以枣,因遂绝粒。能前知人事,独居一阁。往来士大夫率致敬焉。狄武襄征南侬出永州,以兵事问之。对曰:“公必不见贼,贼败且走。” 初未之信。武襄至邕境之归仁铺,先锋与贼战,贼大败,智高遁走入大理国。其言有证类如此。阁中有遗像,尝往观之。
《青琐高议》 卷八 “何仙姑续补”:
道州知州周廉夫潜回阙,道由零陵,见仙姑座上有客,风骨甚峻,顾望尤倨傲,且不揖。廉夫意似怒,其人乃引去。廉夫曰:“彼何人而简傲若此?” 仙姑曰:“乃吕仙翁也。” 廉夫急遣人追之,已不见矣。仙姑曰:“仙翁意有所往,即至其地,不逾一刻,身去千里。” 廉夫固问仙姑: “吕仙翁今往何处?” 仙姑乃四望,见仙翁在燕南府,廉夫自恨而已。
《青琐高议》卷八“何仙姑续补”:
潭州李正臣多为游商,往来江湖间。妻得疾,腹中有物若巨块,时动于腹中,即痛不可忍,百术治之不愈。正臣乃往见仙姑,仙姑曰:“子之妻尝杀孕妾,今腹中乃其冤也。”正臣求术治之,仙姑曰:“事在有司,已有冤对,不可救也。” 其腹中块后浸大,或极痛苦楚,腹裂而死。正臣视其腹中,乃一死女子,身体间尚有四挞痕焉。异哉!
《历代真仙体道通鉴后集》卷六:
赵仙姑,名何,永州零陵人也。家居墩下。年十二,因随众摘茶,行未数里,仙姑失伴。又行里余,视东峰岩谷尤美,泉石清漱,花木相倚,岩鸟好音,烟霞去来,有一人行于其中,视仙姑而笑。仙姑意其可居此,因再拜求度,愿侍巾几。髯仙曰:“汝未可居此,远来必馁也。”因袖间出一桃,令姑食之,复曰:“汝若能食尽,他日必当飞升,不然,且居地中也。”仙姑啖之,但能食其半,因怀其半,欲以为亲。髯仙曰:“汝可疾归,毋久留此。”仙姑因还。母兄曰:“汝去何久也?” 询之,则逾月矣。
仙姑自兹不食,但果食暨水而已。往往不喜与俗人语话,终日促膝静坐,默默不言。母兄知其异,乃建竹阁以居之。仙姑唯兄嫂同居,其所居阁至夜往往有人语话声。其兄一日登阁窃听,则见仙姑与一长髯秀目星弁铢衣相对而语。仙姑呼长髯为仙翁,因曰:“前日约下顾,何事爽期?” 仙翁曰:“适会符下,当行雨彭蠡泽一千三百里,两三尺,一夕要足,以大暑,一龙恐不足,乃召弟子辈六人分道而去,呼云召龙,驱雷走电,故其事乃集,是以爽前夕之约。”语方已,复曰:“汝兄毋窃听玄言,恐泄天机,吾今去矣。” 唯见白光透牖而去。暨明,仙姑谓兄曰:“幸毋再来听伺,恐于兄为不利耳。”兄曰:“当不复听,但愿闻夜来之事,既为仙,又须行雨乎?” 仙姑曰:“今之得仙未能居于天上者,亦有数千百人,皆在十洲三岛名山洞府中,积功累行,方可升举。或治江湖,或主阴府,或掌山岳,兴万世之利,去天下之害,救病除患,振难扶倾,拯济柔弱,阴功密施,德行潜修,非可以一端举,但神仙不自矜伐,唯恐人知,故世人莫得与闻。”兄曰:“如此则神仙功行何以计之?”仙姑曰:“神仙功行,亦有仙官主之,故每岁籍其事进于帝,然后第其高下,进补仙阶矣。”
道州知州周廉夫替回阙下,道由零陵,及见仙姑,坐中有客,风骨甚异,顾望尤踞,不揖廉夫。廉夫意似怒,其人乃引去。廉夫曰:“彼何人而简傲若此?” 仙姑曰: “此乃吕仙翁也。” ……又有士人夏钧过永州,问仙姑曰: “吕先生今何在?” 曰: “今日在潭州兴化寺设斋。” 钧至潭,至寺取斋历视之,其日果有华州回客设供。潭州李正臣多为游商,往来江湖间,妻得疾,腹中有物若巨块,时转动于腹中,即痛不可忍,百术治之不愈,正臣乃往见仙姑。仙姑曰:“事在有司,已有冤对,不可救也。” 其腹块后浸大,或极痛楚,腹坼而死。正臣视妻腹中,乃有一女子,身体间尚有鞭挞痕焉。好事者时时往问,皆有验,湘东士人翕然称神。会杨公作宪按行近郡,至永,闻之甚愠。公,刚正者也,乃锁扃封号其阁而去。月余复还,开阁,则仙姑貌如故,公亦颇信,无复害仙姑意。
滕子京谪守岳阳,一夕大雷雨,既霁,华容两峰石壁上有 “谢仙火”三字存焉,字体怪异。公命模字于厅壁,使人往问仙姑。仙姑曰:“此雷部中一鬼耳,兄弟二人,好以铁笔书字,其身各长三尺。”丁晋公之南迁,道出永,往见仙姑曰:“能复回乎?”仙姑曰:“复回。”“再见圣人乎?”仙姑即不答。后果如仙姑言。狄右相之南征,过永,见仙姑曰:“奉诏讨贼,愿知胜负,今破贼乎?”仙姑曰:“贼必破。”曰:“能获其凶首乎?”仙姑即不答。后悉如仙姑言。凡有事过永者,无不见仙姑问休咎。
一日,仙姑谓其兄嫂曰:“天地不先以祸福示人,虑泄机也。今宾客盈门问事,既不可拒,即将告之,是泄天地之隐秘也,宁免获谴于上? 吾将有所往矣。”乃沐浴冠服,端坐而化。今其真身犹存阁上。
《历代真仙体道通鉴后集》卷五:
何仙姑,广州增城县何泰之女也。唐天后时住云母溪。年十四五,一夕,梦神人教食云母粉,可得轻身不死,因饵之,誓不再嫁,常往来山顶,其行如飞。每朝去暮,则持山果归遗其母。后遂辟谷,语言异常。天后遗使召赴阙,中路失之。《广州会仙观记》 云: 何仙姑居此食云母,唐中宗景龙中白日升仙,至玄宗天宝九载都虚观会乡人斋,有五色云起于麻姑坛,众皆见之,有仙子缥缈而出,道士蔡天一识其为何仙姑也。代宗大历中又现身于小石楼,广州刺史高晕具上其事于朝。
[案] 何仙姑本有二人,一为唐之广州增城人,一为宋时永州人。至于元代,二者相混 于是《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后集》别为二条,使不相涉,然以宋之何仙姑为赵仙姑名何者,则不知何所依据也。

《少室山房笔丛》 卷四十:
永州何仙姑,不饮食无漏,世传其神异。……右见《刘贡父诗话》。据吕纯阳语,则何仙姑当为唐末人,据此说,则当是宋初人也。
《梦蕉诗话》 云: 广之增城有何仙姑者,相传为邑民何泰之女,生唐开耀间。……据此,则何又当为唐人。然他无所据,恐好事者为之。
《历代神仙通鉴》 卷一四:
(武周长寿二年) 时广东增城县何泰之女灵通神异,太后厚币聘请。何女生而紫云绕室,顶有六毫。年十三,随女伴入山采茶,失侣迷径,见东山峰下一道士,修髯绀目,冠高冠,衣轻绡,何女亟拜之。道士出一桃,曰:“食此,他日当飞升。” 仙姑食之。道士指归路,曰:“后可常会于此。”归已逾月,自是不饥不渴,洞知人事休咎。复梦神人教饵云母粉。遂誓不嫁,往来山谷,轻身飞行。每朝出,暮持山果归遗其母。至是应召赴阙,中路复失之。
《历代真仙体道通鉴后集》卷一四:
(吕洞宾) 始遇零陵何氏女,传以修养,复与金丹服之。引见锺祖,携人蓬莱拜木公、金母。金母带回阆苑,令扫蟠桃落叶。
《列仙全传》 卷六:
何仙姑,广东增城县何泰女也。景龙中白日升仙。天宝九载见于麻姑坛,立五色云中。大历中,又现身于广州小石楼,刺史高上其事于朝。
《茶香室续钞》 卷一八:
明陈梿《罗浮志》云: 何仙姑,广州增城县何泰之女也。唐天后时住云母溪,中宗景龙中白日升仙。按今俗传八仙中有何仙姑,余于 《丛钞》卷十四已详载其事实矣。此何仙姑疑又别是一人也。
《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二四二:
按 《安庆府志》: 何仙姑,初,桐城投子山大同禅师,每溲溺有鹿来饮。久之,鹿产肉毬,裂开一女。师见而收育之,至十二岁,牧童以山花插其髻,戏之。师乃令下山,嘱曰:“遇柴则止,遇何则归。” 至柴巷口何道人家,遂栖之,以何为姓。慎守师戒,修持觉悟。师使赵州召之,女方浙,即持笊篱往。先至,见师坐左,州后至,坐右,三人一时化解。今投子山柴巷口有仙姑井,山间有赵州桥。
按 《祁阳县志》:何仙姑年十三,随女伴入山采茶,失伴独行,迷路。遇异人出一桃与之,曰:“食此尽当飞升,不然止居地中。”仙姑仅能食其半,自是不饥,洞知人事休咎。今祁阳白水之紫罗峡山顶一泉,传仙姑于此沐浴。其泉穴土皆白泥,一名白泥岭。又茶㟲舂有茶野生,亦云仙姑所植。
按 《福建通志》: 仙姑父大郎,居武平南岩,货饼自给。吕纯阳见其有仙质,日过索饼啖,辄与。吕感,赠以一桃,云: “食尽则成仙。” 仙姑遂辟谷南岩。按 《闽书》 载: 仙姑为广州增城人,生而顶有六毫,唐武后时住云母溪,辟谷,语言异常,景龙中白日升天。二说未知孰是。
按 《浙江通志》: 宋何仙姑南览村人,三十不字,采樵自给。见山间桃实如桮,啖之,自是不饥。元祐中,昌化令郑滂赈荒。姑混入稠众就视,人争异焉。姑即遁涉双溪,忽云雾覆之,不见。令上其事,敕祀之。
按 《歙县志》: 何仙姑,歙人。昌化旧隶歙,故亦云昌化人。驻跸山有何家坞,传言上世出一仙姑,或此地为其俗家云。
《陔余丛考》 卷三四:
何仙姑者,刘贡父 《诗话》 谓永州人,《续通考》 则谓广东增城人。曾达臣 《独醒杂志》 谓宋仁宗时人,《续通考》 则又谓唐武后时人。传闻之讹,已多岐互。
《铸鼎余闻》 卷四:
国朝邓淳 《岭南丛述》 引 《黄氏志》 云: 何仙姑,广州增城人何泰女也。生而紫云绕室,顶有六毫。四岁能举一钧。事亲有孝行,性静柔简淡。所居春冈,地产云母,尝梦老人授以服饵法,渐觉身轻健。有诗曰:“凤台云母似琼花,炼作芙蓉白雪芽。笑杀狂游句漏令,更从何处觅丹砂。”后果有凤来集上,遂改名凤台云。冈东北与罗浮相望,尝曰:“将游罗浮。”父母怪之,私为择配。结褵之夕,忽不知所之。留诗屏砚间,曰:“麻姑怪我恋尘嚣,一隔仙凡首路遥。去去沧州弄明月,倒骑黄鹤听鸾箫。”明早起视,家侧井径有遗履而已。顷之,有道士来自罗浮,见仙姑在麻姑石上,顾谓道士曰:“而之增城,属吾亲收拾井上履。” 口占三绝寄其家,曰:“铁桥风景胜天台,千树万树桃花开。玉箫吹过黄龙洞,勾引长庚跨鹤来。”“寄语童童与阿琼,休将尘事恼闲情。蓬瀛弱水今清浅,满地花阴护月明。”“已趁群真入紫微,故乡回首尚迟迟。千年留取井边履,说与草堂仙子知。” 其后天台李令与谢草堂春者表其事焉。仙姑又尝于罗浮黍珠庵东壁题一绝,字比晋人差清婉少骨。壁后半毁,唯余 “百尺水帘飞白虹,笙箫松柏语天” 十三字。其下必“风” 也,后二句人无能续之者。
《八仙考》:
何仙姑之于八仙在元代尚在游离状态中,到明嘉靖方始确定加入,已如前述。汤若士 《邯郸梦》 用以说吕洞宾度卢生的缘起。此剧开始即言东华帝君敕命修一座蓬莱山门,门外蟠桃一株,三百年其花才放,时有浩劫刚风,等闲吹落花片,塞碍天门。先是,吕岩度得何仙姑在天门扫花,后奉东华帝旨,何姑证入仙班。因此吕岩下世往赤县神州再度一人,供扫花之役。此关目,当系临川得意之笔。《扫花》 出 《赏花时》 二支,音词俱佳,至今度曲者犹乐唱之。
写何姑以 《邯郸梦》 为最。反顾《东游记》 则一无描写,局促枯窘之至。《东游记》 同于王世贞《列仙全传》。《列仙全传》本元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后集》所记。今引赵氏:
何仙姑,广州增城县何泰之女也。唐天后时住云母溪,年十四五,一夕梦神人教食云母粉,可得轻身不死。因饵之,誓不嫁。常往来山顶,其行如飞,每朝去,暮持山果归遗其母。后遂辟谷,语言异常。天后遗使召赴阙,中路失之。
广州会仙观记云,何仙姑居此食云母。唐中宗景龙中白日升仙。至玄宗天宝九载都虚观会乡人斋,有五色云起于麻姑坛,众皆见之。有仙子缥缈而出,道士蔡天一识其为何仙姑也。代宗大历中又现身于小石楼,广州刺史高晕具上其事于朝。赵道一记何仙姑如此。此唐景龙中之何仙姑,广州会仙观记即有其人,远在吕洞宾前。北宋时另有一何仙姑,见魏泰 《东轩笔录》 卷十四:
永州有何氏女,幼遇异人,与桃食之,遂不饥无漏。自是能逆知人祸福,乡人神之,为构楼以居。世谓之何仙姑,士大夫之好奇者多谒之,以问休咎。
此乃庆历年间的人。滕子京谪守巴陵郡遇见回道士,据说回道士就是吕洞宾。而何仙姑是知道吕洞宾的行止的。《东轩笔录》 卷十:
潭州人士夏钧,罢官,过永州谒何仙姑而问曰:“世人多言吕先生,今安在?” 何笑曰:“今日在潭州兴化寺设斋。” 钧专记之。到潭日,首于兴化寺取斋历视之。其日果有华州回客设供。顷年滕宗亮谪守巴陵郡,有华州回道士上谒,风骨耸秀,神脸清迈。滕知其异人,口占一诗赠之曰:“华州回道士,来到岳山城。别我游何处? 秋空一剑横!” 回闻之,抚然大笑而别,莫知所之。
何仙姑言休咎在永州,颇似巫风的遗留。相传狄青征依智高时,也曾向她处问卜。曾达臣 《独醒杂志》 卷四:
何仙姑永州民女子也。因放牧野中,遇人啖以枣,因遂绝粒,而能前知人事。独居一阁,往来士大夫率致敬焉。狄武襄征南侬,出永州,以兵事问之。对曰:“公必不见贼,贼败且走。”初亦未之信。武襄至邕境之归仁铺,先锋与贼战,大败。智高遁走入大理国。其言有证类如此。阁中有遗像,尝往观之。
曾达臣说其言有证类如此。曾氏南宋初人。他对于北宋皇祐年间事已模糊。狄青征侬智高非但遇贼,而且大战。归仁铺之役,先锋孙节战死。时贼气锐甚,狄公的将士皆失色。公执白旗,麾骑兵纵左右翼,出贼不意,大败之;追奔五十里,断首数千级。皆见正史。今何仙姑所言休咎,仅见此条,而误谬如此。狄青之事,亦言者过神其说耳。杨万里序 《独醒杂志》云“以予所见闻者,无不信,知予所不知者,无不信也”,实为过誉。北宋士大夫信奉何仙姑,闹一嫌疑案,亦见 《东轩笔录》 卷十四:
王达为湖北运使,巡至永州,召于舟中。留数日。是时魏绾知潭州,与达不叶。因奏达在永州取无夫妇人阿何于舟中止宿。(中略)以此罢去。
此亦好奇之过矣。
从历史上看,何仙姑一类人并不少见。郑文宝 《江南余载》 记南唐李后主末年洪州有妇人万氏,善言祸福,远近谓之万仙。童江正谓时人曰:“此所谓国将亡听于神者也。” 北宋的何仙姑犹南唐之万仙。
由上引 《东轩笔录》 卷十条,已足见何仙姑与吕洞宾有相关处。而稍后则魏泰所记 “幼遇异人与桃食之”,与曾达臣所记 “遇人啖以枣” 的 “异人” 与 “人”,变为吕洞宾。倘使北宋时即吕洞宾了,则北宋士大夫岂不书? 此事出元世。《续道藏》 所收《吕祖志》 当系元时书,《吕祖志》 卷三 《何仙遇道》 条:
何仙姑零陵市道女也。始十三岁,随女伴入山采茶,饿失伴。独行迷归路,见东峰下一人,修髯绀目,冠高冠,衣六铢衣,即洞宾也。仙姑始仆仆亟拜之。洞宾出一桃曰:“汝年幼必好果物,食此尽;他日当飞升,不然止居地中也。”仙姑仅能食其半,髯者指以归路。仙姑归,自谓止一日,不知已逾月矣。自是不饥无漏,洞知人事休咎。后尸解去。洞宾尝谓仙姑曰:“吾尝游华阴市中卖药,以灵丹一粒置他药万粒中,有求药者,于瓢中信手探取与之,观其缘分也。如是数日,他药万粒,探取□□,而此丹入手即坠,因叹世间仙骨难值如此。”
观此,即明北宋言休咎识 “谢仙火” 三字的何仙姑,到元代已变为纯阳弟子。此何仙姑即八仙中的何仙姑无疑。零陵即永州。所以 《列仙全传》 及 《东游记》 所记的唐景龙中广州增城县的何仙姑是不对的了。食桃未尽,但成地仙,汤若士要她在天门扫桃花落英,然后证入仙班,与此妙合。
但王世贞 《四部续稿》 《题八仙像后》 也说何仙姑零陵市人,且言纯阳以一桃食之。然则他所知道的何仙姑不错,何以 《列仙全传》 错呢? 我所见的 《列仙全传》 明刊本,题 “吴郡王世贞辑次,新都汪云鹏校梓”,前面又有一篇济南李攀龙的序,汪云鹏书。李序无一言及王,反说是他自己搜群书而编的,岂非怪事? 大概出汪氏之手,而托名王、李,故前后自相矛盾如此。《列仙全传》的错讹沿赵道一。赵氏所记如此,故《列仙全传》 的编者抄下。《东游记》 的作者,大概又抄 《列仙全传》。检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未考 《东游记》 时代,此书以意度之,大概在 《列仙全传》后或同时。
赵道一何以错呢? 赵道一不错的。他以为吕洞宾所度的仙姑姓赵名何。所以他 《真仙通鉴后集》 有一吕洞宾前的何仙姑而又有一吕洞宾度的赵仙姑。赵仙姑的传极长,他说 “赵仙姑名何,永州零陵人也”。下叙吕髯仙以桃食之事。然则洞宾所度姓赵名何,与北宋言休咎的何仙姑无涉了。然而不然,姓赵仙姑,名何而又是永州人,不但如此,而且前引夏钧、“谢仙火”、狄青三事都在赵仙姑传中。此真缠夹! 别出李正臣妻杀婢冤事,此事见宋刘斧 《青琐高议》;亦何仙姑事。赵氏 《通鉴》 卷四十《吕岩传》 “第一度郭上灶,第二度赵仙姑,法名何二”,赵氏自己并不矛盾。但他既言洞宾所度的是赵仙姑,名何,何以阑入宋人何仙姑事。除非北宋的何仙姑本姓赵。但此事宋人不说,何以赵道一忽然知道呢?
考其原因,必定北宋庆历年间的何仙姑很有名。同时在她的时候还是没有说吕洞宾度的。而吕洞宾的传说里又说度过一个赵仙姑,后人遂捏合之。考吴曾 《能改斋漫录》 卷十八吕洞宾尝作自传,岳州有石刻云: “吾乃京兆人,唐末累举进士不第,因游华山,遇锺离传授金丹大药之方,后遇苦竹真人,方能驱使鬼神,再遇锺离,尽获希夷之妙旨。吾得道年五十,第一度郭上灶,第二度赵仙姑,郭性顽钝,只与追钱延年之法。赵性通灵,随吾左右。” 此石刻的年代当出北宋庆历后。《吕祖志》 收此作江州望江亭 《自记》,已改赵仙姑为何仙姑。如是,北宋永州言休咎的何仙姑变为纯阳弟子了。这种捏合,赵道一是不满意的,因为随侍纯阳左右的是他的本家,他岂甘心不加指正,所以一定要标明纯阳所度的姓赵,此则合于北宋时的洞宾自记。但是赵仙姑一无事迹可传,因此他把庆历间何仙姑的事一齐用了,而勉强说她法名何二,以掩饰过去,又说此赵仙姑也是永州人。至于景龙中的何仙姑另出广州会仙观所传,是不相干的。也不是纯阳弟子。偶然另有这样一个人。赵道一后的人,依旧要知道那个何仙姑,检 《真仙通鉴》 见了这一人,便抄下来。其实何仙姑的事迹是被埋没在赵氏的赵仙姑传里了。这样一缠夹,所以 《列仙全传》 以及 《东游记》 等书一齐错了。
到清康熙年间古杭玉枢真人王建章编 《历代仙史》,他就分何仙姑为“其一”、“其二”。“其一” 是景龙中人,不对的。“其二” 纯阳弟子,零陵人,他是抄 《吕祖志》 的。二人都没有什么事迹,而何仙姑的事迹,依旧在赵仙姑传里。
[案] 所谓仙姑,多为民间女巫。何仙姑者,即何姓女巫也。历代所信仰之仙姑甚多,而何仙姑独著名者,以其为八仙之一也。然历史上何姓女巫本亦不少,八仙中之何仙姑究系何人? 据传说,该何仙姑乃吕洞宾之弟子,则宋代永州之何仙姑较为近似。永州 (即零陵,又有谓衡州者。) 何仙姑,亦一女巫,北宋神宗时人; 上至士大夫,下至庶民,皆虔信之,谓其幼遇异人 (或说即吕洞宾),赐以仙桃(或说仙枣),服后身轻绝粒,能预知祸福。宋代文人笔记,多有记其事者。欧阳修 《集古录跋尾》 曰:“近见衡州奏云:‘仙姑死矣,都无神异。’客有自衡来者,云仙姑晚年羸瘦,面皮皴黑,第一衰媪也。” 可知世传其仙迹皆妄也。后因何仙姑名头太大,附会之说遂多。唐武则天及玄宗时,广州曾有何二娘,亦一女巫,《太平广记》 载其 “仙迹”。至明代则衍生其事,称为广东增城何泰之女,唐武后时人,食云母粉成仙,即八仙中之何仙姑。此外,安徽、福建、浙江各地,皆有本地之 “何仙姑”,见《古今图书集成》 所引诸志。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0 6:5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