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以色列入侵黎巴嫩
释义

以色列入侵黎巴嫩

1982年6月6日,以色列借口其驻英大使被巴勒斯坦游击队刺杀,出动了20000人的军队,在飞机、炮艇和200多辆坦克、装甲车的掩护下,兵分三路,闪电般地向黎巴嫩南部地区大举进犯,对黎巴嫩境内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游击队和叙利亚驻军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仅仅几天时间,以色列就占领了黎巴嫩的大部分地区,使成千上万的黎巴嫩人和巴勒斯坦人沦为难民。
黎巴嫩,又一次陷入到战乱之中……
导致这场战争的引线还是由来已久的巴勒斯坦问题。巴勒斯坦地区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与死海约旦河之间。历史上,阿拉伯人和犹太人都曾在这里建立过他们的国家。巴勒斯坦人长期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犹太人则先后遭到罗马帝国的驱逐和屠杀,致使他们流落他乡。然而,西方各国又先后掀起了排犹活动,他们甚至残酷地屠杀犹太人。在这种情况下,就出现了19世纪末期的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他们主张回到巴勒斯坦重新建立犹太人自己的国家。从此,大批的犹太人开始了返迁运动。1947年联合国通过了巴勒斯坦分治决议,规定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阿拉伯国和以色列国。1948年,以色列国宣告成立,但遭到了阿拉伯人和巴勒斯坦人的坚决抵制,他们在以色列国宣告成立的第二天,就对以色列发动了战争。结果是以阿拉伯国家的失败而结束了这场战争。随后,阿以之间又进行了几次战争。通过战争,以色列占领了阿拉伯国家的大片领土,使数百万巴勒斯坦人沦为难民。
1964年,巴勒斯坦人为了恢复民族权利和重返家园,建立了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并从1965年起开始了反对以色列的武装斗争,从而拉开了以巴军事斗争的序幕。
巴勒斯坦游击队的基地主要设在叙利亚和黎巴嫩等周围的阿拉伯国家。1970年,巴解组织将其总指挥部和游击队主力由约旦迁往黎巴嫩。他们利用占据的有利地形,在以黎边境甚至以色列北部的加利利地区,进行游击战。他们袭击以色列军营和集结区,摧毁雷达站、供应基地和仓库,伏击以色列车队,破坏桥梁交通,对以色列形成了巨大的压力。
为此,以色列决定在黎巴嫩打一场全面战争,彻底摧毁巴解组织在黎巴嫩的基地,改善以色列的安全状况。以色列国防部长沙龙亲自拟定了此次行动目标:
首先摧毁巴解游击基地,消灭巴解游击主力。沙龙认为,巴解是威胁以色列安全的主要敌人。特别是他们的总部和游击队主力于1970年进驻黎巴嫩后,直接介入黎巴嫩的国内斗争,扶植并武装伊斯兰势力,打击亲以色列的基督教势力,逐步控制了黎巴嫩南部和首都贝鲁特区。他们还在黎巴嫩境内构筑军事设施,炮轰以色列北部的加利利地区,对以色列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以色列不能等闲视之。
其次打击驻黎叙军,迫使他们撤出黎巴嫩。黎巴嫩和叙利亚在历史上曾经是一个国家,因此,叙利亚一直想控制黎巴嫩。1975年,叙利亚借黎巴嫩内战之机出兵黎巴嫩,随后又以“阿拉伯威慑部队”的名义,往黎巴嫩派驻了30000名叙利亚士兵,并常与黎巴嫩基督教民兵发生摩擦。1981年4月,叙利亚利用它与基督教民兵再次发生冲突之际,把苏制萨姆—6导弹运入黎巴嫩境内,对以色列的航空形成了直接威胁。沙龙认为,以色列不能允许这种情况存在。
沙龙的主张,受到了以色列贝京政府的支持。因此,以色列开始制订行动计划,寻找时机,以便挑起这场冲突。
1982年,以色列认为机会来了。
其一,英阿之间就马尔维纳斯群岛的主权问题爆发了英阿马岛之战,人们的注意力一下子都转移到马岛方面去了。以色列认为可以利用这个机会,进行战前准备。
其二,两伊战争陷入到拉锯战状态,他们无暇东顾。由于战争,阿拉伯世界已分崩离析,很难形成一个统一的局面来与以色列抗衡。
其三,黎巴嫩境内教派林立,政见不一,背景复杂,政局不稳,国家陷于无政府状态。
其四,黎巴嫩境内虽有叙利亚驻军,但由于叙利亚国内矛盾重重,危机四伏,再加它与巴解组织的冲突,叙利亚不一定能马上采取行动,以色列就该充分抓住这一时机。
其五,在阿拉伯世界中占有特殊地位的埃及,由于与以色列达成了和解,它不会介入这场冲突,以色列已没有后顾之忧。
以色列认为,以上种种条件,为他们发动这场战争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此时的黎巴嫩,境内驻守的武装力量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它们分别是:
巴解武装约25000人,主要分布在贝鲁特西区、黎南部各据点、贝卡谷地和黎北部地区。除此之外,他们还装备有坦克300辆、装甲输送车300辆及各种火炮1100门。还储备了大量的武器弹约和其它军用物资。
驻黎巴嫩的叙利亚军队约46000人,由2个装甲旅、2个机械化步兵旅及防空部队等组成。它们拥有坦克900辆、装甲车600辆、作战飞机350辆。主要分布在贝鲁特西区、贝卡谷地及贝鲁特至大马士革的战略公路沿线的主要城镇上。
黎巴嫩政府军约24000人,由1个机械化步兵旅、1个武装侦察营、9个步兵营和1个炮兵营组成。它们拥有各种装甲车辆200余辆,各种火炮和迫击炮230门。黎巴嫩政府主要驻守在贝鲁特东区和黎巴嫩西北部和部分地区。除此之外,黎巴嫩境内还有各种教派武装约75000人左右。
另外,黎巴嫩境内还驻有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7000人,它主要由法国、荷兰、挪威、尼泊尔、斐济的军队组成,它们驻守在黎以边界上。
以色列在这次战争中准备投入的兵力约10万人,坦克约1300辆、各种装甲车约2400辆、大口径火炮200余门、作战飞机300架、舰艇70艘。
1982年6月6日,以色列出动4个旅约2万余人的兵力,在经过长达5个小时的炮兵和航空兵火力支援下,在宽达53公里的正面上,兵分三跑,闪电般地越过以黎边界,向黎巴嫩境内的巴勒斯坦游击队发动猛烈地进攻。
西路是主攻方向,以色列首先投入进攻的是2个装甲旅,有坦克和装甲运送车各200辆,从纳哈里亚和鲁什哈尼克拉地区出发,在纳库腊、宾特杰贝勒地区通过哈达德民兵控制区,并强行越过联合国部队控制区,沿滨海公路向北直插过去。6日下午包围了苏尔,在空降兵和登陆兵的协同下以及哈达德民兵的配合下发起攻城战斗,但遭到了巴勒斯坦游击队的顽强抵抗。随后以军又投入了1个装甲旅和1个机械化旅,其中一个装甲旅向东开进,配合中路行动。另一个机械化旅则向北开进,围剿利塔尼河以南的巴解游击队。8日,以色列又投入了1个旅的兵力参加战斗,继续向北进攻,包围了达穆尔,但在距离贝鲁特仅19公里的萨阿迪亚地区遭到巴解游击队的抵抗,使以色列的北进计划暂时受阻。9日,西路以军占有领了西顿、达穆尔,并在哈尔达登陆。10日,以军在黎巴嫩基督教右翼民兵的配合下,对贝鲁特形成了大包围,并开始轮番轰炸贝鲁特西区和南郊国际机场。以军的舰艇还从海上封锁了贝鲁特。虽然巴解在贝鲁特西区加强了防御,但由于11日以军主力抵达贝鲁特国际机场附近,叙利亚在未与巴解协商的情况下,就按照以色列的条件宣布与以停火,并于当地时间12时停火生效。12日,以色列宣布在贝鲁特西区同巴勒斯坦游击队“停火”。但仅仅停火7个小时,双方便开火。13日,以军进入贝鲁特东区,他们在黎巴嫩长枪党民兵的配合下,把巴解武装力量约8000人包围在贝鲁特西区和南部。以色列提出的条件是,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交出武器,撤出贝鲁特。
中路是以军的助攻方向。以军先以1个旅的兵力在6日上午从谢莫拉地区出发,越过哈尔达利,包围了沙杰夫堡并开始强攻。7日拂晓,以军占领了沙杰夫堡。随后以军又投入了一个装甲旅参加战斗。他们在空降兵的配合下攻占了纳巴提亚。并在东路以军的配合下,攻占了杰津城,然后,兵分两路,直逼贝鲁特—大马士革公路,切断了贝鲁特与大马士革的联系。
东路是以军的牵制方向,他们投入了2个旅的兵力,首先向谢巴发起进攻,尔后直插贝卡谷地,牵制和监视该方向,并担任切断巴解游击队与叙军联系的任务。
以色列在发动地面进攻的同时,为了夺取制空权,在6月9日下午2时左右,出动了96架F—15、F—16战斗机进行高空掩护,在E—2C预警飞机的指挥下,用F—4、A—4型飞机对叙利亚设在贝卡谷地的导弹基地进行了猛烈的轰炸。
贝卡谷地位于黎巴嫩东部靠近叙利亚的边境地区,是一块由南向北的狭长地带。谷地两侧高山连绵,地势险要,叙利亚驻守黎巴嫩的主力部队大部分都集中在这里。为了占有制空权,叙利亚从1981年5月开始,在贝卡谷地部署了以萨姆—6导弹为主要装备的防空部队。
萨姆—6导弹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使以色列空军蒙受了建军以来的最大损失。它是一种先进的防空导弹,能够准确地击中高度低于100米的低空目标。
以色列自第四次中东战争以后,就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开始研究对策。他们早就下定决心,要摧毁叙利亚设在贝卡谷地的萨姆导弹基地。这次入侵黎巴嫩,贝卡谷地是主要的进攻目标之一。
以色列对贝卡谷地进行了持续6分钟的轰炸,顷刻间,叙利亚设在贝卡谷地的19个萨姆—6导弹基地全部毁于一旦。
叙利亚又出动了60架米格—21、米格—23战斗机,同以色列的90架F—15、F—16战斗机进行空战。世界上最先进的150架战斗机在黎巴嫩的上空穿梭往来,开始了中东地区规模最大的一场空战。
在这场空战中,叙利亚的飞机与它的萨姆—6遭到了同样的命运,共有30架飞机被击落,而以色列则没有损失1架。
消息传到叙利亚,叙利亚国内一片惊恐。他们万万没有想到,萨姆—6会遭此劫难。连叙利亚总统阿萨德都认为,萨姆—6不该有这样悲惨的结局。
立即,叙利亚宣布,全国进入“最高戒备状态”,叙军最高司令部也发出最新命令,立即向贝卡谷地增援,尽一切力量阻止以军发动的任何进攻。
叙利亚又向贝卡谷地增援了4个萨姆—6导弹连和3个萨姆—8导弹连。6月10日,以色列又出动92架各型飞机再次轰炸贝卡谷地。叙利亚出动了52架飞机迎战,双方在贝卡谷地的上空又展开了一场空战。结果,叙利亚的处境仍是悲惨,52架飞机全部被击落,而以色列又一次完好无损。
至此,萨姆—6导弹时代宣告结束。
在两天的空战中,以色列空军共摧毁叙利亚萨姆—6导弹阵地23个,萨姆—8导弹阵地3个,击落叙利亚歼击机82架。以色列损失飞机9架,是被对方地面炮火击中的。
贝卡谷地之战,使叙利亚失掉了在黎巴嫩的主要地空导弹防空网,同时,它也成了黎巴嫩战争的转折点。以色列达到了切断贝鲁特至大马士革公路,阻止了叙利亚军队的增援,从而顺利地包围了贝鲁特,并在空中力量的大力支援下,对驻扎在贝卡谷地的叙利亚军队发动了猛烈地进攻,迫使叙利亚不得不于6月11日宣布接受停战条件。
以色列军队仅用8天的时间,就向前推进的90公里左右,侵占了黎巴嫩约3000平方公里的领土,摧毁了巴解游击队在黎巴嫩南部的所有基地,消灭了巴解大量的有生力量,缴获了巴解在黎巴嫩南部的全部仓库,并将巴解总部约2000人和武装人员5000人包围在贝鲁特西区及南部。同时,也给叙利亚军队以重创。
6月14日,以色列军队经过激战,并在黎巴嫩长枪党民兵的配合下,控制了哈勒迪国际机场,进一步压缩了对巴解组织的包围圈。到了18日,以色列宣布停火,要求巴解放下武器,撤出贝鲁特,但遭到了巴解的拒绝。22日,以军对叙利亚军队又发动了攻势,占领了哈姆敦,迫使叙军后撤,缩小了贝鲁特的包围圈。
随后的一段时间里,以色列开始调兵遣将,进一步对巴解施加压力,以迫使巴解撤出贝鲁特西区。6月27日,联合国召开第7次紧急特别会议,通过决议要求以色列立即停火,并无条件地从黎巴嫩撤军。此时的巴解组织,为了保存实力,也表示同意撤出贝鲁特西区。
7月6日,巴解组织要求在贝鲁特部署多国和平部队,以保证巴解武装的安全撤离。8月1日,以色列攻占了国际机场,4日进至贝鲁特西区博物馆地区,5日包围了巴解总部大楼,并于6日对巴解总部大楼实施空袭。
美国总统特使哈比卜于8月中旬又提出了“关于和平解决贝鲁特问题的方案”。它的主要内容是:巴解武装力量及其领导机构根据协议规定的时间在15天内通过海路、陆路、空运,和平地转移到他们安排的地方;以色列军队从巴勒斯坦人经过的道路上撤走;由美国、法国和意大利的2000名士兵组成的多国部队从巴勒斯坦人开始撤离之日起进驻贝鲁特,保护留下来的巴勒斯坦平民和黎巴嫩人。如果协议停止执行,多国部队立即离开黎巴嫩。多国部队执行任务的期限为一个月,黎巴嫩政府可以要求有关国家政府延长这个期限。
在这种情况下,巴解组织宣布愿意撤出贝鲁特西区。根据各方达成的协议,第一批400名巴勒斯坦战士于8月21日登上了轮船,经塞浦路斯转往约旦和伊拉克。8月30日,巴解组织执行委员会主席阿拉法特乘一艘希腊轮船离开贝鲁特前往突尼斯——巴解组织新的总部所在地。9月1日,最后一批巴解战士离开贝鲁特。至此,巴解武装部队撤出贝鲁特的计划提前两天全部完成。
在12天的时间里,共有12000名巴勒斯坦战士分15批撤往约旦、伊拉克、突尼斯、苏丹、叙利亚、阿尔及利亚、也门等地。其间,叙利亚军队也从贝鲁特撤出。9月10日—13日,多国部队在保证巴勒斯坦人安全撤离后,先后相继撤离了贝鲁特。
9月14日,黎巴嫩新当选总统贝希尔·杰马耶勒被暗杀,以色列以此为由,于9月15日悍然出兵进攻并占领了贝鲁特西区。9月18日,以色列在黎巴嫩右翼武装的配合下,制造了震惊世界的贝鲁特大屠杀惨案,致使贝鲁特西区难民营2000多名巴勒斯坦平民惨杀害。在国际舆论的压力下,以色列被迫于9月29日开始撤离贝鲁特西区,由多国和平部队返回贝鲁特西区维持秩序。随后,在美国的调解下,黎巴嫩和以色列就以军撤出黎巴嫩的问题举行长达5个月的谈判,终于在1983年5月17日签订了黎以撤军协议。根据协议,以色列在黎巴嫩保有某些特权的情况下,在协议生效后的8—12周内从黎巴嫩撤出其全部武装部队。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