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云南四川少数民族的射弩 |
释义 | 云南四川少数民族的射弩射弩,是独龙、傈僳、基诺等族的民间体育活动,流行于云南、四川等地区。弩弓式样,略似弓,由弩批、弩床、弩弦组成。弩批形如月芽,用野桑木片做成,弩床用坚硬的青岗栗木做成,弩弦用麻线或牛皮筋做成。弩床上有弩槽,是放箭的地方,弩牙即板机,用牛骨做成。箭为竹制,分为箭杆和箭花。还有箭包,一种用兽皮缝制,另一种用竹筒削制。射击时把弩弦拉入镶口,槽内放箭,扣动板机,箭就射出。 生活在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怀抱中的独龙、傈傈等族,世代沿袭狩猎生活,从而形成了擅长射弩的特点。当地有句俗谚:“出门两件宝,一弩一把刀。”弩弓不仅是狩猎取兽的工具,也是自身防卫的武器。每个成年男子,至少有一把弩弓,女人中也有许多能射一手好箭。 据史料记载,射弩比赛起源于古代氏族社会时期,是氏族集体狩猎前的一种宗教祭祀活动。独龙族在狩猎出发前要祭奠“且卜拉”山神。由氏族长主祭,高唱祷告猎歌。然后,在九十步处用弩弓射玉米粉和荞面等捏成的各种野兽模拟物,以求山神保佑,获得猎物。这种古老的祭祀活动代代相传,最终演变为逢年过节的射弩比赛活动。 在平时,独龙族人无论是在田边或房前屋后,只要凑上几个人,他们就喜欢拿起随身携带的弩弓,用树叶、石块、水面等作靶子.进行比赛。一旦逢年过节,规模更加庞大。一种是集中在一个地方,射规定目标。另一种是限定时间,各取其道,去射野雀,谁射回的数目多,谁就是优胜者。独龙族还有一个射弩比赛的古老传说:很久以前,独龙族遭受到一场特大的洪水灾难,人们不是被淹死就是被填入鱼腹,只剩下在山上采野菜的兄妹二人。后来,天意安排他俩结合,繁衍后代,以免人种绝灭。他俩对天立誓,祈求生下九男九女。果真灵验,后来确实生下了九男九女,个个聪明能干。随着孩子们的长大,觉得这么多人生活在一起,没有人领头是不行的。父亲是个神弩手,他灵机一动,取来一张熊皮.挂在所居住的岩洞口,让九兄弟比赛射弩,并宣布谁胜了谁就是领头人。九兄弟个个弩张箭飞,结果大哥射的九箭,箭箭射在熊皮中央,他成了九兄弟的领头人。 在傈僳族,“创世”的祖先起杉也是一位射弩神手。他们最早练习射弩的方法,是让女儿背着小木盾前行,射手自后射。据说傈僳族就是凭着一张弩弓制服了西番。现在,每当“盍什”年节时,夏历正月初一到初三,各个村寨的男女老幼盛装打扮,聚集到公共娱乐场所,举行射弩比赛会。他们往往几个村寨邀约在一起,用油煎粑粑和肉片当箭靶,射手按顺序进行比赛,谁射中就归谁,射得粑粑和肉片最多者为优秀射手。也有的以中靶环记胜负,优胜者受到人们的尊敬和赞扬。能射中姑娘头上鸡蛋的小伙子,还能赢得少女的爱情。 射弩也是基诺族青年喜爱的一项体育活动。传说很早以前,基诺族有一户人家,兄弟三人,他们的母亲早就去世了。父亲把他们拉扯大,到了兄弟三人都成人后,各人都成了家。可是老大的媳妇和老二的媳妇经常虐待老人,只有老三的媳妇对老人好,很贤惠。有一天老人把三个儿子叫到一起,并对老大和老二说:“如果你们俩射弩比不过老三,就别想在这里住了。”比赛结果,只有老三一人射中近百米远的兽皮中心。于是,老人把老大、老二撵出家门,把原来的房屋给了老三,一起生活。等到父亲死后,老三盖了新房,他特地到父亲的坟地,用灯台木削了一个小独木倌作为自己父亲的象征,然后双手捧到新竹楼里,用竹箩装好放在“黄牛桩”的上方梁上。从此,老三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后来,基诺族人每逢上新房时,都要举行“贺新房”仪式,用主人的弩箭射杀牛。随着时代变迁,便成了一项体育运动。比赛距离有三十、四十和五十米,以射中靶心者为胜。分小组单人进行。 |
随便看 |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