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二、编写式讽喻
释义

二、编写式讽喻

19.有一个卖骏马的人,一连三个早晨带着骏马站在马市上,没有人过问。他去见善相马的伯乐,说:“我有一匹骏马,打算卖掉它,可一连三个早晨站在马市上,没有一个人来问过。我希望您在我的马旁边转一转,相看一下,走的时候再回过头来看一看。我愿敬送一个早晨的报酬。”于是伯乐就围着马转了一转,相看了一下,离开时又回过头来瞧了一眼。一时,马的价钱增长了十倍。(《语文学习》1982年第2期)
评析 伯乐慧眼识骏马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此例借用其中某些意思,讽刺几种人的不同行为:一是卖马者不该借伯乐的声誉抬高其马的身价,应当以货真价实来迎得顾主的信任。二是伯乐其人不该为一点儿“报酬”而作相的虚假的动作,为别人所利用,而降低自己的身份。另外,告诫买马者要亲自相马,识别其优劣,千万别轻信别人的假话。这是编写式讽喻的一个例证。它与引述式讽喻相比,内容要丰富、深刻、广泛得多,给人留下了思考的余地。
20.她,一柄绿光闪闪的长剑,孤伶伶地立在平原,高指蓝天。也许,一场风会把她连根拔去。但,纵然死了吧,她的腰也不肯向谁弯一弯! (流沙河《草木篇·白杨》)
评析 这是一首散文诗式的寓言。以物寓人。取白杨笔直似剑的形象,歌颂中华民族的坚强勇敢,歌颂现实生活中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勇士。虽是写白杨,但寓意在言外,发人深思。这种富于哲理的散文式寓言,出自作者对生活的深入细致的观察和深刻认识,掌握了某种植物的特性与人在精神上的共性,因而寓意深刻。
21.由山洞演变成的房屋,最初大概是没有窗子的,人们因为需要光明和新鲜空气,于是给新房开了窗子”。
它一诞生,就有了这美好的意义。
无怪乎艺术家们把人类最重要的感官眼睛称为“心灵的窗子。
窗子是应该经常擦拭的,“明窗”才能“净几”。那么,朋友,我们又该怎样经常擦拭自己的心窗呢?

(徐晓鹤《窗》)


评析 一则短小的散文随笔,蕴含着简单而又深刻的哲理。由生活中房屋的窗户联想到“心窗”。又巧用成语“窗明几净”说明“明窗”才能“净几”,进而启迪艺术家们只有经常擦拭心窗才能给人们带来“光明和新鲜空气”。
22.“你再不要到那井口边去窥探了,儿子! 千万别那样,危险啊!”
“为什么?”
“儿子,你还不知道自己多么粗心,又多么急躁啊!”
“真的吗?”
“母亲从来都是夸她儿子,不会贬她儿子的。”
“我知道。”
头几天,小公鸡果然不再到井口边去窥探了。
一天,两天,三天……小公鸡终于怀疑起来了。
“无论怎么样,我不相信那里是个危险的地方!可不是么?这些天来,没看见有什么怪异出现! 不过,母亲的话总该听从。”
小公鸡便要到井口边去窥探的念头遏住了。
不久,小公鸡又在想了。
“即使那里确是个危险的地方,只要看一看,大概是不妨的吧?——但是,母亲叮嘱我不要去。”
小公鸡又把要到井口边去试探的念头遏住了。
一次,两次,三次,……小公鸡终于忍耐不住了。
“母亲的话,没有多大意思,只是太顾虑我做儿子的……只要我自己小心点儿,什么危险也没有……”
它一步一步地走近井口边,伸长头颈,往下一望,只见亮晃晃的圆圈子中,站着一个什么东西,板起脸孔,怪相难看。
小公鸡心里头不自在,不知不觉,也自然而然地燃起一股怒火。
“你是什么东西?谁同你怄气?装什么鬼脸? 你这瘟东西! ……”
井里起了一种微细的回声。
这使小公鸡更误会了,难道是个不相识者在辱骂它,于是,它气更大了,无名火高三千丈,心一横,大叫一声,翅膀一拍,立刻飞下井去,要和它仇敌分个高低。
“唉!唉!糟糕!我错了,太急躁,太粗心大意了! ……”
小公鸡等到发觉自己的错误,时候晚了,井水已经浸透了它全身。

(陈伯吹《粗心大意的小公鸡》)


23.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子而去之。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选自《成语典故文选》)
评析 此例是“东施效颦”成语的出处。生搬硬学,只从形式竭力仿效,不但学得不像,反而令人耻笑。这就是“东施效颦”,适得其反。其讽喻意义不言而喻。
24.有一只大鼓,只要鼓槌轻轻碰它一下,它就要大喊大叫,“我是天才,我是世上最响的鼓!”
大鼓为什么爱这样大喊大叫呢?鼓槌觉得很奇怪。有一天,鼓槌把这只大鼓的鼓皮打破了一个洞,它把头伸进去一看,呵呀,原来大鼓的腹内空空如也。鼓槌终于弄明白了,肚子越空的吹得越厉害。

(海代泉《大鼓》)


评析 以物寓人,以“腹内空空”的鼓而寓贫乏无知的人,其妙处在于将虽然相似却毫无瓜葛的两者,通过想象,巧妙地联系起来,因其形象又恰到好处而足以“警策”世人。
25.夜来了,房子向油灯说:“油灯弟弟,谢谢你给我带来了光明和温暖。”
油灯说:“不,怎么能谢我呢,应该谢的是我瓶里的油和灯芯。没有他们,我们同样是躺在黑暗和寒冷中。”
夜尽晨临,房子又对升起的太阳说:“太阳公公,谢谢你给我带来了光明和温暖。”
没等太阳开口,窗子说道:“怎么谢他呢,光线明明是从我这里射进来的。”
——诚实的人事事虚心和蔼,只有狂妄者处处贪天功为己有。

(凝溪《房子与油灯和窗子与阳光》)


评析 讽喻修辞手段可以用来褒贬现实中的人和事,告诉人们应该怎该做和不应当怎样做。此例就是借寓言故事本身的有褒有贬,说明虚心是一种美德,为人应当诚实、虚心,不要贪天之功据为己有。
26.东瓯之人,谓“火”为“虎”,其称“火”与“虎”无别也。其国无陶冶,而覆屋以茅,故多火灾,国人咸苦之。
海隅之贾人适晋,闻晋国有冯妇,善搏虎,冯妇所在,则其邑无虎。归以语东瓯君。
东瓯君大喜,以马十驷、玉二珏,文锦十纯,命贾人为行人,求冯妇于晋。冯妇至,东瓯君命驾虚左,迎之于国门外,共载而入,馆于国中,为上宾。
明日,市有火,国人奔告冯妇。冯妇攘臂,从国人出,求虎弗得。火迫于宫肆,国人拥冯妇以趋,火灼而死。
于是,贾人以妄得罪,而冯妇死弗寤。

(刘基《郁离子·枸木缘》)


评析 讽喻修辞的功能是形象化说理,往往带有幽默色彩。该例就是如此。
“火”与“虎”显然有别,而古代东瓯之人称其无别,海隅之贾人也不尊重客观事实,而盲目为其求晋国之冯妇——善搏虎者,以为能救东瓯之火灾。其结果火未救冯妇被灼而死。贾人以妄得罪,冯妇虽死未寤。这一悲剧的酿造者及世人当引以为戒,凡事必须尊重客观事实,不能凭主观想象,自以为是。
27.艾子行水,途见一庙,短小而装饰甚严。前有一小沟,有人行至水,不可涉,顾庙中,而辄取大王像横于沟上,履之而去。复有一人至,见之,再三叹之曰“神像直有如此亵慢!”乃自扶起,以衣拂饰,捧至座上,再拜而去。
须臾,艾子闻庙中曰:“大王居此为神,享思人祭祀,反为愚民所辱,何不施祸患以谴之?”王曰:“然则祸首当行于后来者。”小鬼又曰:“前人以履大王,辱莫甚焉,而不行祸;后来之人,敬大王者,反祸之,何也?”王曰:“前人已不信矣,又安祸之?”艾子曰:“真是鬼怕恶之人也!”

(无名氏《艾子杂说》第29则)


评析 该寓言中的信神者与不信神者的不同行为及结果给人以启示。故事完整、幽默、风趣,篇末点题:“鬼怕恶之人”,耐人寻味。现实生活中“鬼怕恶之人”的故事还少吗?
28.狗熊在森林里经常伤害小动物,名声坏透了。它为此很发愁,心想,大家讨厌我,还不是因为我的名字难听? 要是把“狗”字改成“猫”字就行了。大家不是喜欢熊猫吗?那我就叫“猫熊”吧!
于是,它郑重其事地向森林里的百兽宣布:“从今天起,我改名叫‘猫熊’啦!”果然,老虎、大象、兔子、长颈鹿,连树上的小鸟也都改叫它“猫熊”了。
狗熊听到大家叫它“猫熊”,以为动物们都愿意跟自己交朋友了。可是奇怪,那些可爱的小山羊、小花猫、小松鼠……依然不跟它来往,一见它就逃。狗熊连忙向它们解释:“朋友,别跑,我已改名字啦! 我叫‘猫熊’呀!”然而,小动物听到它的声音跑得更快了。

(许润泉《狗熊改名字》)


评析 “狗熊”改名“猫熊”,而凶恶的本质并未改变,因此,只能是自做聪明,欲盖弥彰,无法赢得朋友们的信赖。作者巧妙地利用“名”与“实”的辩证关系,揭示了深刻的道理。讽喻修辞常常借用比拟手法寓言,这就是例证。
29.一只狗对着一座巍巍乎的大石山,叫了几声,大石山发出了回音,同狗的叫声一样。狗骄傲地说:“这座山虽然伟大,但他的声音也不过如此。要不他原来就是徒负虚名的人物,那就是我已经和他差不多了。”狗的自负的话,被天上的一个霹雳听见,霹雳轰隆一声呵斥说:“你说什么?”大山也轰隆一声应和着:“你说什么?”狗吓得嗫嚅地说:“我没有说什么。”一面回头就跑。
事实上多大,人们承认他多大。

(冯雪峰《回音》)


30.狐狸冲进山羊群里,咬住一只小山羊,拖着就跑。山羊们在慌忙中错认了他是狼,大声喊道:“狼盗又来打劫了,狼盗又来侵略了!”于是,狐狸遇见狼就说:“山羊又一次在破坏你的名誉呢,毫不根据事实。”
狼说:“不,根据是有的,就因为我的名气比你大,这样,人们一提到侵略者,总没有一次不提到我。”

(《狐狸·狼和羊》)


评析 该寓言中的狐狸,这一次不是“假虎威”,而是“假狼威”炫耀自己。而狼呢,一味追求名气大,哪怕是“侵略者”的恶名,也引以为荣;即使恶名被人假借,也认为这正说明自己名气大,因而感到骄傲。现实生活中,类似这篇寓言中的狐狸和狼者,大有人在。我们是否应该警惕,不要追求“名气”,更不能炫耀恶名;即使真正有好名声,且名声很大,还要注意不要被人“假借”去做坏事。
此例构思巧妙,既写了狐狸的狡猾,他不但“假狼威”,而且要去拨弄是非。本来狼和羊就是你死我活的关系,他偏偏利用此来火上加油。按照常规,狼一定非常生气,立即吃掉羊,但作者却从另一侧面去写,情节曲折,寓意更加深刻。
31.……接着,赶车的老孙头也来了,他一来,人们就快活起来,昏黄的豆油灯光里,人们都围在他周围,听他闲唠嗑。说起黑瞎子(“黑瞎子”是狗熊,东北土语)他说:“那玩意儿,黑古隆冬的,力气可不小,饭碗粗细的松木,用俩前掌抱住,一摇再一薅,连根薅出啦。老虎哪能是他的敌手?这家伙就是一宗:铁心眼儿。他跟老虎一交手,两边打得气乎乎,老虎看看要败啦,连忙说:‘停一停。’……黑瞎子说:‘好吧。’老虎走啦,黑瞎子也不歇歇,也不吃啥,光顾收拾干仗的场子,噼哩拍拉把场子里头的大树小树薅得一棵也不留。老虎跑到山沟里,吃饱了,喝足了,又歇了一阵气,完了跑回来,又跟黑瞎子干啦,这个黑古隆冬傻相公,又饿又累,力气再大也不行,两下里不分胜败,老虎累啦,又说:‘好老熊头,咱俩再停一停吧。’他不说歇一歇,光说停一停,是怕黑瞎子的脑瓜子开了,学他的样,也歇歇气。黑瞎子说:‘说停咱们就停吧。’老虎又去吃喝歇气,黑瞎子还是火星直冒,手脚不停地薅松木,拔椴木,老虎再来,一股气把黑瞎子打败,把他吃光啦。”(周立波《暴风骤雨》)
评析 讽喻就在于通过寓言故事说明道理。通俗易懂,形象、生动。该例用“黑瞎子斗不赢老虎”的故事,说明办事要有心眼,动脑子,不能蛮干,要实干加巧干,才能把事情办好,否则,只会落个“黑瞎子”的下场。
32.狐狸当了肉店售货员,它标榜全心全意为所有顾客服务,对顾客一视同仁。猪上门来买肉,它把睛睛一翻,望着天花板说:“卖完了。”狗上门来买肉,它扔给狗几根骨头,板着脸说:“就剩这些了。”狼上门来买肉,它卖给狼一堆内脏,笑着说:“这是我特别留给你的。”
这时,正好老虎跑来,高声叫道:“喂,割半边肥猪给我。”狐狸立刻迎上去点头哈腰,满脸媚笑着说:“我早就为你老留下了,半边肥猪你老难扛,等会儿我亲自送到府上。”

(海代泉《狐狸卖肉》)


评析 狐狸卖肉,看“客”打发;社会现实中那些势利眼和见风使舵者与该寓言中的狐狸有何两样?绝妙的讽刺! 编写式讽喻修辞,故事情节生动,语言形象,从现实生活中挖掘素材,一语破的。
33.有一个小孩子,不知道回声是什么东西。有一次,他独自站在旷野,大声叫道:“喂! 喂!”附近小山立即反射出他的回声:“喂! 喂!”他又叫“你是谁?”回答道:“你是谁?”他又尖声大叫:“你是蠢材!”立刻又从山上传来“蠢材”的回答声。孩子十分愤怒,向小山骂起来,然而小山仍旧毫不客气地回敬他。
孩子回家后,对母亲诉说,母亲对他说:“孩子呀,那是你做得不对。如果你恭恭敬敬地对它说话,它就会和和气气地对待你。”孩子说:“我明天再去那里说些好话听听它的回声。”
“应该的,”他母亲说:“在生活里,不论男女老幼,你对人好,人便对你好;正如智者所说:‘温柔的答话会消除愤怒’。如果我们自己粗鲁,是绝不会得到人家友善相待的。”

(《回声》)


评析 以讽喻修辞手法,将事物的自然反应用理性加以解释,人不仅不觉荒诞,反而感到寓理透彻。
34.一只画眉在一棵树上尽唱,看到斜对面猪圈里的猪们对他的歌声非常冷淡,他觉得很不舒服,他就决计把自己要唱的全部丢开,专门来摹仿猪叫。
几个月之后,他叫得像猪了,于是在猪圈里当众表演,猪们大为激赏,喝彩之后,立即开了个会,议决颁发这画眉一笔奖金,以示鼓励。
这画眉觉得自己地位陡然增高了。每逢他听见树林里他同类的大合唱,他就看不起。“到底不是正宗,只配在此闹闹,上不得台盘的。”

(张天翼《画眉和猪》)


评析 构思巧妙。画眉是鸟中的名歌手,声音委婉动听,猪的“哼哼”声岂能与之相比。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一个美,一个丑。但画眉却失去自己的尊严,降低身分,反而瞧不起同类,实在可悲。该寓言教育人们要分清美丑,要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尊严,不能与丑类同流合污,更不要在物质利益面前扭曲自己的灵魂,失去高尚的情操。讽喻修辞就在寓言深刻,借此喻彼。
35.井水不干涉河水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有一口井,离河边不远,那井里的水就在批评河水说:“浑身泥浊,一意嚣张,整天哗啦哗啦,滔滔不绝;难道这是人生吗? 必须像我似的深刻永恒,一尘不染,终日从小窗孔里瞧着蔚蓝的天空,探究着宇宙的秘密,这才配得上称人生呢。”
河水不干涉井水的时代也已经过去了。那浑身泥浊的河水,只是涨,涨,涨;终至澎湃汹涌,冲出了堤岸,泛滥四野,把井圈都冲走了;井水也就淹死在洪水里,连同他的深刻和永恒的人生。

(冯雪峰《井水和河水》)


评析 该寓言受俗语“井水不犯河水”的启示而立意,旨在批评那些不关心国家,不关心社会,固守个人小天地,自诩“高雅”之士。最终将像河水似的,冲出堤岸,泛滥四野,无法固守自己的小天地;或像井水似的连同他的所谓深刻和永恒的人生,一起淹没在洪水中。
36.礁石从水里伸出来,瞪着昏暗的眼睛,恶毒地咒骂航标灯:“你站在高处是为了突出自己,你放射光芒是为了炫耀自己。”
航标灯闪着明亮的眸子,坦然地说:“你吵什么,我干的是光明磊落的事情,为人们指出前进的路途,而不是躲在暗处搞阴谋诡计,陷害别人。”这一席话说得礁石哑口无言,急忙把头埋进水里。

(海代泉《标灯和礁石》)


评析 该寓言故事中使航标灯与礁石人格化,抓住了他们各自的特点,通过其对话给人以深刻的启迪:为人要光明磊落,千万别学礁石躲在阴暗处搞阴谋诡计,陷害别人。
37.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鸟,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山海经·精卫填海》)
评析 《山海经》是我国现存古籍中保存古代神话资料最多的一部作品。“精卫填海”、“夸父追日”是历来流传广泛,具有积极意义的作品。
在古代,由于大海经常限制人们的活动,吞没人民的生命,因此,填平大海也就成了人们的迫切愿望。“精卫”是太阳神的小女儿,虽为大海所淹死,但死后还要化为小鸟和大海斗争到底,誓死填平大海。给人以鼓舞和启迪。从这则神话故事中可以看出讽喻修辞手法在我国古代早已有之。
38.夸父与日逐出,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山海经·夸父追日》)
评析 这则古代神话故事突出了“夸父”的英雄形象。他为追赶灼热的太阳,而闯入日中,最后渴死。死后,将他的手杖化为一片桃林,为后人蔽阴纳凉。运用夸张手法,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与积极幻想。教育意义深刻,至今仍受人们喜爱。
39.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水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吕氏春秋·察今篇》)
评析 万物像行船一样,时刻在发展变化,人的思想必须不断适应变化了的情况,工作才能做好。如果像寓言“刻舟求剑”中的那个人,把运动着的事物看成静止不变的,办事墨守成规,就一定会碰壁,会失败,且遭众人耻笑。在《察今篇》中,引述此寓言,说明时移势易,变法宜也的道理。离开该篇主旨,除去上下衔接的文字,《刻舟求剑》就是一则编写完整的、独立成篇的寓言故事,长期流传中,人们将其概括为成语“刻舟求剑”。
40.恐龙:这位“中生代”的英雄,
体态多么庞大,
性情多么凶猛!
然而,无情的大自然,
却把它们吞噬了,
留下的,
只有几具化石,
一场恶梦……
看着这些画面,
读着这些说明,
我的身上,
不由觉得一阵发冷——
身体庞大,
本身也许并非坏事,
但是,
愚昧,
却肯定是灭亡的先声……

(金蝉《写在动物园里的诗·恐龙》)


评析 寓言诗中普遍运用讽喻修辞手法。此例借恐龙这个凶猛的庞然大物被无情的大自然所吞噬,而只留下一具化石的事实,告诫人们“愚昧是灭亡的先声”,教育人们和愚昧进行斗争。这首寓言诗虽写于70年代,但它跨越时代,在90年代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中,仍有现实意义。
41.一只狼听说一个樵夫要上山来,就把想好的计策做了一首诗道:我这回,可要斗智不斗力,因为我是一只有学问的狼;我先缴下他的械,于是乎再把他杀伤。狼让自己坐在尾巴上,一动也不动,装作一橛木桩子,以便觑隙而起。果然樵夫到来了,向山上一看,就也即兴地编了一首山歌道:呔,那边的一橛木桩,远看是一橛木桩,近看也是一橛木桩;我要不要给他一斧呢,让它变个欢天喜地跳舞的猢狲?狼一听飞似地跑掉了。
揭穿敌人的阴谋,就是打击敌人的阴谋。

(《狼和樵夫》)


42.麻雀想去学一种天下没有人会搞,并且最容易学会的技术。它认为这样容易出名,而且可以赚很多钱。
麻雀就去请教老鹰:“请向天下哪一种技术没有人会搞,并且最容易学会?”
老鹰笑道:“天下没有这种技术。假如没有人会搞,你去向谁学呢?假如最容易学会,那么大家一定都会搞了。假如既是最容易学会,而又没有人去学,那么他一定是最没用的技术了。”

(全江《麻雀学技术》)


评析 老鹰之言,富有哲理。天下最容易学会而又无人会搞的技术是根本不存在的,要想真正学一门有用的技术,必须刻苦、勤奋。奉劝世人莫学懒麻雀。讽喻修辞就是要通过寓言故事告诫人们一定的道理,从而使人受到教益。
43.一天,猴子邀请麝、灵猫、抹香鲸等评选世界上最香的东西。
麝说:“我有麝香,堪称世界奇香。”
灵猫说:“我的灵猫香,比你的更香。”
抹香鲸说:“二位虽然也算是香,但均不及我的‘龙涎香’有名。”
猴子说:“大家不必夸口了,依我看世界上最香的要属马屁了,要不怎能世代不衰呢?”

(选自1988年8月16日《西安晚报》)


评析 猴子在动物世界里数得上聪明伶俐,作者借猴子的高见,赞“马屁”为世界上最香之物,而且颇有论据——“要不怎能世代不衰呢?”讽喻之意可谓含蓄、深刻。猴子之类的人物故然可气,那么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壤”该怎样呢?大家去想吧。讽喻修辞就是要给人以启示,并令人深思。
44.眉、眼、口、鼻四者,皆有神也。一日,口为鼻曰:“尔有何能,而位居其上?”鼻曰:“吾能别香臭,然后子方食。故吾位居汝上。”鼻为眼曰:“子有何能,而位吾上也?”眼曰:“吾能观美丑、望东西,其功不小,宜位居汝上也。”鼻又曰:“若然,则眉有何能,亦居吾上?”眉曰:“我也不解与诸君厮争得,我若居眼鼻之下,不知你一个面皮安放在哪里!”(罗烨《新编醉翁谈录·卷二》)
评析 “自然之理”,来自“自然”,而归之“自然”,其理自然,本不便追究。为追究必须导致“无理”,可人世间类似而无谓的追求却屡见不鲜。这段文字足可以警世人。
45.一只猫爬到阁板上去搜寻食物。先瞧见了一个没有盖儿盖着的罐子,一见里面是空的,就说:“这其实是不必看的,当然什么也不会有。”接着又把眼光注射到另一个有盖盖着的罐子,目不转睛地望了很久,却是越望越耐不住贪食的心,就大着胆子把那盖揭开了,不料里面也是空的。
猫于是很失望,慨然说道:“全是空头! 不过有的人,他没有东西就说没有东西,倒也明白。有些人却故弄玄虚,好像高深莫测,害得人家研究了又研究,白费心思!”

(《猫和空罐》)


46.有个瞎子经过干涸的小溪,从桥上失足掉下,他用两手抓住栏杆,战战兢兢地握紧,自料失手一定要掉落进深渊了。过路的告诉他说:“不要害怕,只要放手,就能着地了。”瞎子不相信,握紧栏杆大声哭叫,过了很久,疲劳不堪,力气也没有了,失手落到地上。就自我嘲笑说:“嘻! 早知就能着地,为什么长久地(抓住栏杆)自讨苦吃呢?”
公认的大道理很平常,拘泥固守不切实际的想法,抓住一点自以为是的人,看到这儿应醒悟了吧!

(《语文学习》1982年第9期)


47.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固载。火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淮南子·女娲补天》)
评析 《淮南子》是西汉贵族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哲学著作。其中保存了许多古代神话资料,想借此来阐明他们的哲理。
《女娲补天》神话的作者,以高度的想象力,创造了一个勇敢、智慧、为民除害的顶天立地的女性形象。这则神话故事,有情节、有形象、有主题,因此,起到了讽喻修辞的形象化说理的作用。
48.眼睛因操劳过度,患了严重的近视症。经医生诊断,必须配一副五百度的眼镜,才能正常地进行工作。眼睛把这事告诉鼻子,鼻子听说要在他身上架起两片沉重的玻璃,表示不能同意。
眼睛没有办法,只好一天到晚眯缝着做事。有一回走在路上,前面有一堵墙,眼睛看不清,一头撞了上去。由于鼻子的部位最突出,首先遭了殃,鼻梁骨被撞歪了,鲜血直往下流。
鼻子大加恼火,骂眼睛是“睁眼瞎”,连这大的一堵墙也看不见。……
眼睛慢悠悠地说:“老实告诉你,你要是再不准许我架眼镜,碰壁的日子还在后头哩?”

(陈乃祥《碰鼻子的故事》)


49.老螃蟹觉得不安了,觉得全身太硬了。自己知道要脱壳了。
他跑来跑去地寻。他想寻一个窟穴,躲了身子,将石子堵了穴口,隐隐地脱壳。他知道外面脱壳是危险的。身子还软,要被别的螃蟹吃去的。这并非害怕,他实在亲眼见过。
他慌慌张张地走。
旁边的螃蟹问他说:“老兄,你何以这般慌?”
他说:“我要脱壳了。”
“就在这里脱不是很好么?我还要帮你呢。”
“那可太怕人了。”
“你不怕窟穴里的其他东西,却怕我们同种吗?”
“我不是怕同种。”
“那还怕什么呢?”
“就怕你要吃掉我。”

(鲁迅《螃蟹》)


评析 螃蟹脱壳本是一种自然现象,是一种新陈代谢。它合乎自然规律,是不可抗拒的。人也需要脱胎换骨,社会也需要变革,这是社会发展进步之需求。老螃蟹脱壳,要寻找窟穴,躲了身子,怕外面的同种的败类吃掉自己,借此影射当时社会上同种吃同种,弱肉强食的残酷现实,揭露旧社会人吃人的罪恶本质。鲁迅先生的寓言也像他的杂文一样,是匕首,是投枪,直刺敌人心脏。鲁迅生活的时代早已过去,但今天我们仍可作为借鉴,要团结起来,共同奋斗,避免自相残戕的悲剧发生。
50.牵牛花顺着一棵枯树往上爬,直爬到了树顶。他往下一看,呵,地面上的东西是多么渺小啊! 那些花花草草,小得像一颗芝麻,不,简直像一粒粒灰尘,小得看不见了。他得意洋洋地向那些花草高喊道:“你们这些又矮又小的东西,快抬起头来瞧我呀! 在这个园子里,我是最高大的人物,还有谁比我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的吗?!”
说话间,一阵大风吹过,枯树被折成两截,“轰”的一声栽倒了,牵牛花随着瘫痪在地上,怎么挣扎也站不起来了。
花草们看到牵牛花的狼狈相,都嘿嘿地笑开了:“哦,你这位又高又大的人物,原来是个没有脊梁骨的家伙,不靠在别人身上是站不起来的呀! 我们尽管又矮又小,可还是在这儿站得稳稳的哩!”

(陈乃祥《“高大”的牵牛花》)


51.山鸡爱其毛羽,映水则舞。魏武帝时,南方献之,帝欲其鸣舞而无由。公子仓舒令置大镜其前,鸡鉴形而舞,不知止而死。(刘敬叔《异苑》)
评析 我国古代寓言中生动、形象、寓意深刻者,俯拾皆是,这是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此例中孤芳自赏、得意忘形,一遇机会,更是忘乎所以,直至丧命。虽写山鸡,而意在言外,世人可借鉴乎?
52.齐奄家蓄一猫,自奇之。夸于人曰:“虎猫。”客说之曰:“虎诚猛,不如龙之神也,请更名曰‘龙猫’。”又客说之曰:“龙固神于虎,龙升天须浮云,云其尚于龙乎?不如名曰‘云猫’。”又客说之曰:“云霭蔽天,风倏散之,云固不如风也。请更名曰‘风猫’。”又客说之曰:“大飚起,维屏以墙,斯足蔽矣。风其如墙何! 更名之‘墙猫’可。”又客说之曰:“维墙虽固,鼠穴之,墙斯圮矣,墙又为鼠何! 即名曰:‘鼠猫’可也。”
东里丈人嗤之曰:“噫嘻!捕鼠者固猫也。猫即猫可,胡为自失本真哉?”

(刘元卿《贤奕编·应谐录》)


评析 猫就是猫,依其“本真”而命名也是常理,可是就有人不愿这么做,偏自作聪明,把主观的好恶强加于客观之上,于是物极必反。此例运用夸张手法,颇具幽默色彩。讽喻修辞少不了含蓄、幽默、比拟等修辞手法。
53.蛇为了尊重兔的居住自由,定了一条法律,亲自跑去向兔颁布说:
“听着:今后我如果不先敲门得到你的允许,就径自冲进你的住宅的话,你有权向我控告!”蛇这样做是确实很有诚意的。蛇所担心的却是兔的态度。蛇觉得,一向以来兔的法律观念都很薄弱;而兔一时怕也改不过来对蛇不信任的心理。蛇就决意先去试一试。蛇故意不先敲门,疾捷冲了进去,咬死了一个小兔子,然后跑了出来,坐在兔门外等兔来控告。很久很久,总是不见兔出来控告,蛇的愤怒就一刻大似一刻,重新跑进兔屋,捕住兔子,发着雷霆说:“你怎的不守法?”
“叫我对谁守法和守怎样的法,先生?”“你敢不来控告?”“刚才做了强盗的是您,现在做法官的也是您,那么先生,又叫我捉哪一个强盗向哪一个法官去控告?”
“嘶嘶嘶!”蛇再也抑制不住肝火,就一口气吃了兔。
蛇吃了兔后,还向公众宣布说:“我这回杀兔,和以往不同,是于法有据,而且已经完成了从逮捕到审讯的全部法律手续了。”

(《蛇和兔》)


评析 此寓言故事中的如此强盗逻辑,在现实生活中不乏其例。无权的动物和人难道不该去深思,去努力改变现状吗?对于那些乔装打扮、貌似公允,以权谋私者,善良的人们千万提高警惕啊,否则会遭到兔子的这种下场。
54.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
其家皆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评析 宋人之子与邻人之父所言相同,并均为事实证明是正确的。但一人称智,一人见疑。为什么?只因为一个是自己的儿子,一个是邻家的老大爷。亲疏有别,是非不分。可见一任私情泛滥,清明的理性便被淹没。
55.一只羔羊,怪可怜的,却不幸被狮子捉住。羔羊哀哭着求饶,狮子看他可怜,就饶放了他。但羔羊并不马上走开,他想,狮子是这样的慈悲,并且还加倍地爱怜羔羊呢。他就放大了胆子,留在那里等狮子收他做干儿子。不料狮子绕了一个圈子,看看羔羊还没有走,又把他一口吃掉了。(《狮子和羔羊》)
评析 做事要有分寸,不可过分,“得寸进尺”者则将与这则寓言中的羔羊一样可怜,一样下场。讽喻修辞往往以动物喻人,因为二者有某些相似之处。
56.他纠缠着丁香,往上爬,爬,爬……终于把花挂上树梢。丁香被缠死了,砍作柴烧了。他倒在地上,喘着气窥视着一株树……(流沙河《草木篇·藤》)
评析 本篇只是客观地写一个故事,寓意于故事之中,不着褒贬,全靠读者自己领会。我们可以理解为:谴责为个人利欲,不惜残害别人的,肮脏的利己主义者,踩着别人肩膀往上爬者的丑恶形象被刻画得维妙维肖。这种寓意深刻、丰富,作者主观意图和感情色彩不外露的讽喻性寓言,其美学价值和社会教育意义更大、更深。
57.一场瘟疫袭击了鱼鹰群,仅有一只鱼鹰侥幸生存下来。它面对以往储存的大量鱼粮愁眉不展,惟有忍痛以最低廉的价钱出售。鸭子首先知道了这个消息,它告诉了水獭,而水獭又告诉了花猫。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传遍了四面八方。
一只正在河边饮水的小鹿听见了,赶快以最快的速度跑到了鱼鹰那里。当他看见鸭子、水獭和花猫等正在大肆抢购鱼粮的情景,便急急忙忙付了钱,扛了一大袋鱼干返回家去。它在路上猜想:这下一定会给鹿妈妈带来意外的惊喜。
谁知鹿妈妈看到后,惊诧地竖起耳朵,瞪圆了眼睛:“你买这么多鱼干回来做什么?”
小鹿不假思索地答道:“鱼鹰大拍卖,机会难得!”接着又眉飞色舞地补充道:“幸亏我争分夺秒行动迅速。否则迟到半步,就被鸭子、水獭和花猫它们抢光了!”
鹿妈妈眼泪汪汪:“傻孩子,你一味贪图便宜,连最基本的常识都忘记了——我们鹿可是从来都不吃鱼的啊!”

(阿贵《小鹿买鱼》)


58.猩猩馆里,
观众老是人海人山,
人们正津津有味地,
看着猩猩表演:
看哪! 它模拟着人的动作,
举手敬礼,
又十分灵巧地做着跳跃、滚翻……
时而,
我想:
猩猩多么“幸福”——
它们可以不愁风雨,
不愁吃穿;
时而,
我又想:
猩猩多么不幸——
它们只会模仿,
却没有思想、语言……

(金蝉《写在动物园里的诗·猩猩》)


评析这是一首哲理诗。既说猩猩是幸福的,又说它多么不幸。似乎很矛盾,其实深刻的哲理正寓于其中。关键是“猩猩只会模仿,却没有思想、语言……”人与猩猩之不同在于有思想、有语言,所以人是万物之灵。愿人们能从中受到启迪。
59.她不想用鲜花向主人献媚;遍身披上刺刀。主人把他逐出花园,也不给水喝。在野地里,在沙漠中,她活着,繁殖着儿女……(流沙河《草木篇·仙人掌》)
评析 此例以植物喻人。巧用仙人掌带刺的特点,讥讽喜欢奉承、爱听颂歌,而听不进逆耳忠言者;赞颂仙人掌的正直、实事求是及顽强的生命力。
60.有一天,一头猪到马厩里去看望他的好朋友老马,并且准备留在那里过夜。
天黑了,该睡觉了,猪钻进了一个草堆,躺得舒舒服服的。但是过了好久,马还站在那儿不动。猪问马为什么还不睡。马回答说,他这样站着就算开始睡觉了。猪觉得很奇怪,就说:
“站着怎么睡觉呢,这样是一点儿也不安逸的。”马回答说:“安逸,这是你的习惯。作为马,我们习惯的就是奔驰。所以,就是在睡觉的时候,我们也随时准备奔驰。”

(严文井《习惯》)


评析 猪与马生活习惯截然不同。猪追求安逸舒服;马渴望奔驰。二者形成鲜明对照。这种不同习惯是平时养成的。我们从中能否体会到平时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该学马还是学猪,答案不是很明确吗?
讽喻修辞要抓好喻意,而喻意来自客观现实。要掌握好讽喻修辞,必须善于观察生活,从现实生活中去提炼,去开掘。
61.有一只鸟,在雪地上散步。他一脚一脚地把脚印印在雪地上,一面不停地自己称赞说:“好文章!好文章!”但他的尾巴,又当作一把勤快的扫帚,连忙把好文章扫得不留痕迹了。总之,他是一面写,一面自己拍案叫绝,一面又马上抹得干干净净,不让别人看见一个字。(冯雪峰《雪地上的鸟》)
评析 借雪地上的鸟“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讽刺那些孤芳自赏、华而不实的人。他们实际上在人们的心目中什么也没留下;而自己呢,也什么都没得到。
62.从前有对夫妻,开爿小酒店,由于他们老老实实,卖出酒价廉物美,颇受顾客称赞,生意十分兴隆。
有一天,丈夫出外采办,妻子忽然灵机一动,偷偷地在酒里掺了水,多卖了五元钱。
晚上丈夫回来,妻子兴冲冲地晃着多赚的钱,得意地把自己的“秘诀”告诉丈夫,以为会得到丈夫的夸奖。
谁知,丈夫一听,急得双脚直跳,痛心地抱头大哭起来。
妻子惊奇地问:“怎么啦?”
丈夫捶胸顿足地说:“唉! 你把我最值钱的东西——信誉,只五元钱就卖掉了,叫我怎么不哭?”
果然,从此他们的生意就一蹶不振,并且终于彻底破产。当妻子贫病交加,奄奄一息的时候,她悔恨地流着眼泪说:“我明白了,信誉是不能出卖的;一旦卖掉,它就永远不再回来了!”

(方崇智《信誉的价值》)


评析 人人都明白,信誉贵重而无价。本文却利用寓言的形式,形象地告诉读者,一个仅用“五元钱”就“卖掉”为人视为无价的信誉,从而展示出“信誉”的难得而易失,更显示出“信誉的价值”。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寓言将抽象化具体的神奇作用。
63.昔有愚人入京选,皮袋被贼盗去。其人曰:“贼偷我袋,将终不得我物也。”或问其故?
答曰:“钥匙尚在我衣带上,彼将何物开之?”

(张鷟《朝野佥载》)


评析 古之“愚人”愚在分不清主次,抓不住主要矛盾。钱袋已丢,剩下钥匙还有何用?可笑! 可悲!
古之“愚人”,今仍有之。以古喻今,足以借鉴。一则内涵丰富、深刻的寓言可以从古到今流传不衰,其作用之大,难以估量。
64.武平产猿,猿毛若金丝,闪闪可观。猿子犹奇,可训,然不离母。母黠,不可致。猎人以毒傅矢,伺母间射之。母度不能生,洒乳于林,饮子。洒已,气绝。猎人取母皮向子鞭之,子即悲鸣而下,敛手就致。每夕必寝皮乃安,甚者辄抱皮跳掷而毙。嗟夫! 猿且知有母,不爱其死。况人也耶? (宋濂《猿说》)
评析 寥寥数笔,写尽猿母子的生死恋情。以猿喻人,最后仅仅四字:“况人也耶?”给人感触颇深。
65.《文昌杂录》:列伯时常见淮西士人杨勔,自言:中年得异疾,每发言应答,腹中辄有虫声效之。数年间,其声浸大。有道士见而惊曰:“此应声虫也。久不治,延及妻子。宜读《本草》,过虫所不应者,当取服之。”勔如言。读至雷丸,虫忽无声,乃顿饵数粒,遂愈。始未以为信。其后至长汀,遇一丐者,亦是疾,而观者甚众,因教之使雷丸,丐者谢曰:“某贫,无他技,所求衣食于人者,惟借此耳。”
应声虫,本病也。而丐者以为衣食之资,死而不悔,又安知世间功名、富贵达人不以为“应声虫”乎?噫!衣食误人,肯服“雷丸”者鲜矣!

(冯梦龙《古今谈概·妖异部》)


评析 “应声虫”早已成为随声附和、缺乏主见的代名词。此例之妙在借助寓言故事揭示了人身体上的疾病好医,而心理上的疾病难以医治的道理。“应声虫”在古代早已有之,今天社会上的“应声虫”仍未绝迹。需要“神医”治之,且要肯服“雷丸”。
66.一条心地很好的蛇抓到一只麻雀,想要把她一口吞掉,于心又不忍。于是把她盘得紧紧地,谆谆善诱地,劝她服从命运,还劝她拿出牺牲精神来献身于他。讲完之后才客客气气地要动手吞吃,并且说:“你看,我不像别的蛇那样不讲理,我和他们是毫无共同之处的。”(张天翼《一条好蛇》)
评析 古代寓言《农夫和蛇》大家都很熟悉,其中蛇的残忍和恶毒人们不会忘记。但这则寓言却写了一条“好蛇”,表面“客客气气”,想吃麻雀,却还要装着一副“谆谆善诱”的嘴脸,其阴险、毒辣的心肠在作者笔下刻画得淋漓尽致。它告诫人们是蛇都是恶毒的,世上的恶人、坏人和蛇一样,千万警惕啊!同是以蛇寓理,但视野开阔。
67.我梦见自己正在小学校的课堂上预备作文,向老师请教立论的方法。
“难!”教师从眼镜圈外斜射出眼光来,看着我,说:“我告诉你一件事:
“一家人生了一个男孩,合家高兴透顶了。满月的时候,抱出来给人家看,——大概自然是想得到一点儿好兆头。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发财的。’他于是得到一番感谢。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做官的。’他于是收回几句恭维。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死的。他于是得到一顿大家合力的痛打。
“说要死的必然,说富贵的说谎。但说谎的得好报,说必然的遭打。你……”
“我愿意既不谎人,也不遭打。那么,老师,我得怎么说呢?”
“那么,你得说:‘啊呀! 这孩子啊!你瞧!多么……啊唷!哈哈!Hehe! he!hehe hehe!’”

(鲁迅《立论》)


评析 文章写于1925年,当时社会上的风气浮薄虚伪,毫无言论自由,使人不能说真话。作者通过悬想写得维妙维肖。对当时社会的人生哲学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并给人以幽默感。通过讽喻手段可以说不能直说的话。
68.在一次讨论汉字简化的会上,有人提出把十九画的“難”字简化为十画的“难”字。“難”字听后大声叫道:“不行!我自古到今都十九画,不许改!”
简化后的“难”字说:“在新的形势下,十个人能解决的问题,何必要十九个人蹲在那儿呢?要进行一点合理的改革,真是‘难’啊。”

(凝溪《简化字》)


评析 我们现实生活中,“十个人能解决的问题”,偏坚持要“十九个人蹲在那儿”的现象还少吗?作者借讽喻修辞手段,揭露、嘲笑和鞭挞了这类社会现象,巧妙地歌颂了“改革”,体现了强烈的时代气息,给人以启迪和教益。
69.五台上有鸟,名寒号虫,四足,有肉翅,不能飞,其粪即五灵脂。当盛暑时,文采绚烂,乃自鸣曰:“凤凰不如我!”比至深冬严寒之际,毛羽脱落。孛然如雏,遂自鸣曰:“得过且过!”嗟夫,世之人口无所者,率不甘湛涪乡里,必振拔自豪,求尺寸名,诧九族侪类,则便志满意得,虫肆入场,以为天下无复我加矣。及乎稍遇贬抑,遽若丧家之狗,垂首贴耳,摇尾乞怜,惟恐人不我恤。视寒号虫何异哉! 是可哀已! (《南村耕读录·寒号虫·卷十五》)
评析 奉劝世人莫学寒号虫之得过且过。得意时不要忘乎所以,失意时也莫垂首贴耳,摇尾乞怜!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3:5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