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书法书写行为中的视知觉
释义

书法书写行为中的视知觉

此类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探讨书法书写行为的过程中,有哪些视知觉因素会对书写者的生理及行为变项产生显著的影响。其理论基础是从知觉与动作(perceptionand motion)的观点,探讨视知觉因素与依变项两者间的关系。从此类研究的成果及发现中,可设法了解如何设计书法行为的执行过程,以帮助书写者从中获益,亦即如何从视觉上来改进或设计书写目标,而达到有益身心的目的。此外,也希望经由实验的验证,使在书写行为的理论有新的发展;让中文书写的研讨,补现有书写行为理论之不足。而在实际应用方面,研究结果对书法教学及学习上的意义,也不可忽视。现将五项此类研究的实验过程及成果分述于后。
实验一: 不同书字笔划类型之研究。
本实验所采用的书字笔划类别有空心字 (global)、实心字(detailed)及骨架字(skeletal)三种呈现方式。空心字是用同样细的线条描出一个闭锁性的中空字形; 实心字是同样的字但将字的内部填满; 骨架字则是用最简单的细线描出一个等粗线条的字,三种书写形态具有不同的知觉变素。
实验被试有儿童五名及成人十二名,皆以“描”(trac-ing)的方法书写中文字。所测量的依变项为心搏的变化,以平均心律计算,亦即一秒内所有心搏间隔的比重(此比重是根据每个心搏间隔所需秒数的比率)平均数,称为平均心搏间隔(inter-beat interval,简称IBI),以写每个刺激字之前两秒钟的平均心搏为基准线,与写每字时的平均心搏(以连续十秒内的平均心搏计)比较,看其变化如何。将所有刺激字的前两秒平均心搏与写字时平均心搏总计,可得一平均心搏变化的平均数。将写字前两秒钟的平均心搏变化平均数,与写字时每次心搏的平均心搏间隔 (IBI) 比较,所得差异即为供统计分析之资料。
资料分析后有以下主要发现:
儿童书写空心字比书写骨架字时所产生的心律幅度低,亦即儿童写空心字时的心律较慢,在其他方面则无明显差别。此发现说明笔划的差异影响书写行为,是知觉心理学的一个很好验证。
成人书写实心字及骨架字时,心律降低程度多于书写空心字,但并未达到统计上的显著水准。
本研究结果说明不同的书写形态对儿童与成人的心生理皆有影响,但影响的方向不同。对成人而言,实心字与骨架字的心律减缓程度显著大于空心字; 但对儿童来说,空心字的心律减缓程度显著大于实心字及骨架字。这说明书写涉及知觉的历程,是由认知及心理动作历程而产生的一连串运动。而由于探索闭锁性的复杂特质(空心字)是一种较不成熟的注意方式,故实验结果发现儿童具有此种特质;成人则因为日常生活的经验较多,较能根据其直觉经验来处理视觉信息,故较注意实心字及骨架字,因而书写这两种字时的心律减缓程度也较大。
实验二: 空心与实心的书字及图书画线条研究。
实验一说明书写不同的笔划形态,对成人与儿童的心生理反应有不同的影响,其中以空心字的影响差异程度最大。
实验二进一步以空心字及实心字为主,检视成人在书写 “永”字时的心生理反应。此外,为验证古人“书画同源”之说,探索图画操作行为是否也有类似影响,特加入基本花卉画法中常见的兰、竹,亦取空心及实心两种线条,以求古文献在“肌动行为”(motor behavior)上的实证基础。
资料分析后有以下主要发现: 被试书写空心形态的字或画时,其心律减缓程度皆大于实心形态,且差异达到统计上的显著水准。
写中文书法字与绘画竹、兰叶子二种动作,对被试的心律(HR)及指端脉动量(DPA)有相似的作用,二者都会造成心律减缓及指端脉动量增加。二指标都表示被试的精神状态松弛,说明书画有类似的作用,故可加强书画同源的说法。本实验结果进一步验证实验一中所讨论的空心字与实心字对书写者具有不同效应的看法,而对“书画同源”的古代理论,也有了初步的验证。实验三: 象形、大篆及楷书书写时的反应。
象形文字、篆、楷是传统书法的三种不同字体,也代表书法的三个不同发展阶段,由于三者具有视觉上的差异性,故亦值得加以探讨。对于不同字体的学习次序,历来书家有不同的看法,有些认为应由楷书入手 (如祝嘉等);有些认为应循书体的发展次序(如何绍基),究竟孰是孰非,可由书写时的生理反应变化来加以判断。
本实验采用象形、篆、楷三种不同刺激字体,分别呈现鱼、母、羊三个中文字。本实验所测量的依变项为心搏的变化(心律),其计算方法如前所述。资料分析后有以下主要发现:写书法会造成心律减缓,其减缓幅度以象形字最大,大篆其次,楷书最小。如果用心律减缓多少来代表书体的易学程度,则象形应是最易入手的书法形式,大篆次之,楷书又次之。此种次序符合文字演变的次序,是否亦可作为阅读及学字的自然次序,则是对教学上的一大启发。
实验四: 篆、隶、楷、草四体书写的研究。
本实验进一步对书法演进的顺序及多种书体间的差异作出比较。除书法书体的差异外,本实验又加入书者的书写经验,及书法的运作方式两个独变项。书写经验分为无经验组、低经验组、经验组及次经验组;书法运作方式分为摹书、临书及自写三种。本实验以呼吸反应作为依变项,可用呼吸时间及呼吸率两种指标来作比较。呼吸时间系指一个呼吸周期的时间总合,包括吸气与呼气时间;呼吸率则指呼气与吸气之间时间上的比率,全名为呼吸时间入出比率或简称呼吸率。
实验被试为十二位具有不同书龄的成年男性,按其书龄分至不同组别。每位被试以三种书法运作方式各书写二十个刺激字。
资料分析后有以下主要发现:就呼吸时间而言,静坐及写篆体书时的呼吸时间,较写其他书体时为长;而草、隶、楷三种书体书写时的呼吸时间都低于写篆书时的呼吸时间。就呼吸比率而言,写篆体及隶体书时的呼吸率,高过静坐休息情况下的比率。
在实验所比较的四种书体中,书者的呼吸时间在常态呼吸时要比书写这四种书体时要长,但呼吸比率在常态呼吸时却要比书写四种书体时要小。这说明在书法运作时,书者会自然调节其呼吸,使呼吸周期减短而深度加强。同时各书体之间的差异,也在各种不同的呼吸指标上显出来。所以本实验的主要结果在于说明写书法时书者的呼吸状况有别于常态下的呼吸状况,而呼吸的变化与不同书体在视觉和动作上的特定要求有密切关系。呼吸的变化若能配合个别书体的要求,则对减低书写时的干扰必定很有帮助,这从实验中有关呼吸时间及呼吸率的结论可以得到支持。至于四种书体之间的具体风格特征,以及其对呼吸的具体影响,则有待更进一步的研究方可有所认识。
实验五: 中英文书写之心理生理反应。
前此的实验已经证明写书法对心理生理反应具有减缓的效果,这种效果是否在任何语言文字中都存在,则是研究者有兴趣探讨的一个问题。汉字具有 “形”、“声”、“义”三方面的特征,从信息处理的观点来说,汉字是“形”(logograph) 占重要成分的文字,因此在知觉方面以 “整体”(wholistic) 的处理原则为主。英文字的信息处理,以拼音和音节排列的 “顺序性”(sequential)特征最为特别,因此与汉字的信息处理原则不同。为了了解在书写汉字时所出现的心生理反应现象 (特别是减缓的效果),是否只在汉字书写才有,或者是一个一般的书写现象,本实验特别在独变项增加了不同的刺激字。
实验所用的刺激字除了汉字外,还增加了同义的英文字,由于汉字与英文字在书写时仍不能排除字义对书写者认知思维活动的影响,故又加入不具意义的几何图形作为比较的对象。
资料分析后有以下主要发现:
无论用何种笔书写何种文字,书写时的心脏活动都较书写前后的休息时间缓和。这发现与前此的研究结果符合,证明书法书写行为具有舒缓心生理活动的效果。
研究也发现使用毛笔书写时的减缓效果优于使用硬笔书写。根据雷西等人的说法,愈需精密肌动控制的行为愈要求高度注意集中,因此心脏活动量也愈低。毛笔由于其柔软的特质,较硬笔更需精密肌动控制,故造成心律减缓效果较佳。
对于三种不同刺激字之间的差异,则发现写汉字时的心生理反应减缓程度,大于写英文字时,可见虽书写行为可以减缓心生理反应的现象对两种文字而言都是正确的,但文字的特色仍会影响书写行为的效果。
书写行为的心理活动大致受所使用的工具以及所书写之刺激形态的影响。就刺激形态而言,知觉变素会影响心理及行为活动。例如书写不同书体的汉字,或写汉字及英文字,都有视知觉上的差异。而研究结果发现无论视觉上的差异如何,书写时的心生理活动都比休息时缓和。
比较书写汉字及书写英文字的心生理减缓效果,发现写汉字的缓和效果大于写英文字。而书写不同书体时的心生理减缓量、书写时间、书写压力都会有所不同。
综言之,在书写行为的研究中,会影响心生理及行为活动的指标包括:各类书体的变化书写不同文字的变化、书与画两种书法的变化、及笔划呈现之空实现象等方面的具体变项,这些结果在理论上及实用的教学功能上皆有相当的启发意义。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