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书屠觉笔 |
释义 | 书屠觉笔(《渭南文集》) 高超的技艺,卑下的品行,铸成笔工屠觉这样一个可悲的人物: 以损人开始,而以害己告终。作者从他身上揭示了人生真谛。 文曰 “书屠觉笔”,却同时记叙了祖孙两代笔工: 祖父屠希“技诚绝人”,所制笔“入手即熟”; 其孙屠觉未详其技如何,但从其笔“入手亦熟可喜”来看,他是深得乃祖制笔绝技之真传的。然而,祖孙俩笔却有更多的不同。先是价格不同: 屠希笔价甚贵,“一筒至千钱,下此不可得”; 屠觉笔价甚贱,仅值百钱。倘物美价廉,倒也不坏,无奈又质量不同: 屠希笔“作万字不少败”,屠觉笔“不二百字,败矣”。二者评价自然不同: 屠希笔“得名”,曾受到侍读晁说之 (字以道) “作诗称赞”,作者的先少师也认为“莫能及者”; 对屠觉笔虽未置一词,但寻味“不二百字,败矣”句,其贬自见。更重要的是由笔品不同显示出人品的悬殊:屠希“为书者计”,以“作万字不少败”的优质,使“天子公卿朝士,四方士大夫,皆贵希笔”; 而屠觉“不为书者计”,以“不二百字” 即败的劣品售人,使笔价“日削”。两种笔品,两种人品,泾渭分明,其优劣、美丑昭然若揭。 作者的旨意在批判丑恶,褒扬美善,但行文却雍容宽厚,平心静气,并不箭拔弩张,厉声愠色。屠觉“不为书者计”,损人利己,其思想,其行径,理应唾弃。但在批评时则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指出笔“速售”的结果是价“日削”,“易败”的结局是“人竞趋它工”,又有何利可图呢?不为用笔的人着想,难道就不为自己考虑吗?最末画龙点睛,揭橥用重墨大写屠希笔的本意在于告诫屠觉; 又引而不发,让屠觉思而得其中劝戒之意,幡然悔悟。这种宽容仁厚、与人为善的长者风范,正是作者博大胸襟和崇高人格的流溢。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