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九日寄郑丰 |
释义 | 九日寄郑丰 重阳秋已晚,千里信仍稀。何处登高望,知君正忆归。还当采时菊,定未授寒衣 【校记】 1.园,《全唐诗》一作“原”;正,《全唐诗》一作“昼”。 【注释】 [九日] 即重阳。郑丰,事迹不详。与皇甫冉、刘方平相唱和。刘方平《秋夜寄皇甫冉郑丰》:“洛阳清夜白云归,城里长河别宿稀。秋后见飞千里雁,月中鸣捣万家衣。长怜西雍青门道,久别东吴黄鹄矶。借问客书何所寄,用心不啻两乡违。” [重阳] 节日名。古以九为阳数之极。九月九日故称“重九”或“重阳”。魏晋后,习俗于此日登高游宴。南朝梁庾肩吾《九日侍宴乐游苑应令诗》:“献寿重阳节,回銮上苑中。” 唐杜甫《九日》其一:“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登高望] 古人有重九登高望远之习俗。《太平御览》卷三二:“《齐民月令》曰:重阳之日,必以糕酒登高眺逈,为时序之游赏,以畅秋志,酒必采茱萸甘露以泛之,既醉而还。”李白《宣城九日闻崔四侍御与宇文太守游敬亭余时登响山不同此赏醉后寄崔侍御二首》其一:“九日茱萸熟,插鬓伤早白。登高望山海,满目悲古昔。” [采时菊] 重九有采菊饮酒之俗。《太平御览》卷三二:“《太清诸草木芳》曰:九月九日,采菊花与茯苓、松柏脂丸服之,令人不老。”“卢公范曰:九月重阳日,上五色糕、菊花枝、茱萸树,饮菊花,佩茱萸囊,令人长寿也。”钱起《九日寄侄箊箕等》:“采菊偏相忆,传香寄便风。今朝竹林下,莫使桂罇空。” [授寒衣] 谓制备寒衣。古代以九月为授衣之时。《诗经·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毛传:“九月霜始降,妇功成,可以授冬衣矣。”马瑞辰通释:“凡言授者,皆授使为之也。此诗‘授衣’,亦授冬衣使为之。盖九月妇功成,丝麻之事已毕,始可为衣。非谓九月冬衣已成,遂以授人也。”一说谓官家分发冬衣。孔颖达疏:“可授冬衣者,谓衣成而授之。”唐羊士谔《九月十日郡楼独酌》:“掾史当授衣,郡中稀物役。” [掩扉] 鲍照《和王义兴七夕》:“宵月向掩扉,夜雾方当白。”王维《送崔九兴宗游蜀》:“徒御犹回首,田园方掩扉。”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