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乘隙
释义

乘隙

濠州定远县一弓手,善用矛,远近皆伏其能。有一偷亦善击刺,常蔑视官军,唯与此弓手不相下,曰: “见必与之决生死。”一日,弓手者因事至村步,适值偷在市饮酒,势不可避,遂曳矛而斗,观者如堵墙。久之,各未能进。弓手者忽谓偷曰: “尉至矣。我与尔皆健者,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偷曰: “喏。” 弓手应声刺之,一举而毙,盖乘其隙也。又有人曾遇强寇斗,矛刃方接,寇先含水满口,忽噀其面,其人愕然,刃已揕胸。后有一壮士复与寇遇,已先知噀水之事,寇复用水,水才出口,矛已洞颈。盖已陈刍狗,其机已泄,恃胜失备,反受其害。

(《梦溪笔谈》)


英人佛斯特在其《小说面面观》中分别给故事和情节下了定义,认为故事是按时间顺序安排的事件叙述,情节是重点在因果关系上的事件叙述。从这两个基本审美特性来看,《乘隙》可以说是既有好故事又有好情节的典型微型小说。首先,作为故事,它一直对读者保持着阅读的张力。弓手的善用矛,小偷的善击刺,两者的不相上下,使你始终有一种紧张的心理期待: 一定会发生些什么。而小偷说的那句“决生死”,更加剧了这种心理期待。果然,这种你心理期待的场面出现了。弓手与小偷不期而遇,到了 “势不可避”、不得不斗的境地。文章至此,突然宕开一笔,写观者如堵墙,实际上是加强读者的临场感,仿佛你已置身现场成为观者中的一员。然而,作者并不正面写双方相斗的招术,只是淡淡地说,“久之,各未能进”。这淡淡一笔其实远比浓墨酣畅地写武打更利害,因为它对读者的心理是一种更强烈的刺激。蓄之愈久,发之愈力。读者此时等待的是这种均衡的被打破,并且急待知晓均衡是如何被打破的。终于,读者久久期待的结果降临了: 弓手用语言转移小偷的注意力,趁机一举击毙了对手。可以说,作为好故事,《乘隙》 即使至此,也已波澜迭起,曲尽其妙; 作为好情节,因果分明,线索清晰了。但高招更在第二段“强寇噀水”,恃胜失备,反受其害,简直是大大出乎了读者的意料之外。因果关系的如此互换倒置,可以说是把“乘隙”的道理说到了家。从故事的安排上,这则小品似乎带有了话本的痕迹。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5: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