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
释义 |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日军占领越南以后,重庆国民政府的国际交通线只有滇缅一路。为确保这条交通线的畅通,中国政府曾多次提出派军队赴缅甸与英军共同防卫。 1941年12月,日军兵分两路,大举进攻缅甸。12月11日,蒋介石命令中国军队第六军第九十三师开赴车里,第四十九师以一个加强团开赴畹町归英缅军总司令胡敦指挥,并准备开往景栋。16日,蒋又令第五军、第六军动员入缅作战。但是,英国出于大国面子,开始不予同意中国军队入缅作战。 1942年1月19日,日军攻占土瓦,驻缅英军司令胡敦见大势不妙,才被迫同意中国第六军九十三师派一个加强营前往景栋布防。22日高加力失陷后,胡敦又致电魏菲尔,同意中国第六军第四十九师全部入缅,以担负泰缅边境的守备。但此时,魏菲尔仍然拒绝中国主力部队进入缅甸。1月23日,丘吉尔致电魏菲尔:“我对你拒绝中国帮助防守缅甸和滇缅公路的理由,依然困惑不解。我知道,你现在已经接受中国第四十九、第三十三两师,但是中国第五军和第六军的其余部分就在边界那一边驻扎着……我必须把美国人的看法告诉你,在许多美国人的心目中,中国显得同英国一样的重要。”①但魏菲尔仍然拒绝第五军和第六军其余部分进入缅甸,直到日军轻取毛淡棉等地,进逼仰光,胡敦才于2月5日匆匆赶到腊戍晋见前往印度访问途经该地的蒋介石,要求中国军队主力火速入缅。“蒋明确表示中国军拨归胡敦指挥,并同意第六军立即接替北部泰缅国境的防卫,且派遣由第二十二、第九十六、第二○○师组成的第五军前出东吁地区,以防卫滇缅公路。”② 中国军队入缅布防,由于英方的阻挠,失去了最有利的时机。2月16日,滞留于滇缅边境待命的第五、第六军依次入缅,紧急向缅南、缅东地区挺进,并预定第六军使用于垒固(乐可)、东枝(棠吉)、莫契、亘景栋地区;第五军使用于塔泽、漂贝(有译为飘背)、彬文那(有译为萨马拉)、东吁(有译为同古或东瓜)地区;第六十六军作为总预备队也开始开往缅甸。3月12日,中国正式成立“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部”(原定第二路使用于越南方面,后因情况变化未成事实),以卫立煌为司令长官(卫因故一直未到任),杜聿明为副司令长官。中国远征军第一路下辖:第五军,军长杜聿明兼(第二○○师师长戴安澜、新编第二十二师师长廖耀湘、第九十六师师长余韶);第六军,军长甘丽初(第四十九师师长彭璧生,第九十三师师长吕国铨,暂编第五十五师师长陈勉吾);第六十六军,军长张轸(新编第二十八师师长刘伯龙,新编第二十九师师长马维骥,新编第三十八师师长孙立人)。总兵力约十万人。 正当中国远征军兼程挺进缅甸时,英军于3月8日轻易放弃仰光。9日晚,蒋介石召见了以中国战区参谋长兼中国远征军总指挥身份负责滇缅印战场的史迪威,严厉抨击英军没有与中国真正合作,指出:“英方作战于撤退时,事前每多不通知在同一战区内活动之友军,更不欢迎我方参谋加入其总部中工作。例如最近在仰光,我方有一参谋在其总部工作,英方部队何时撤退,彼竟一无所知。”③为此,蒋“建议中英两国军队皆由将军(指史迪威)指挥之,向例联合军队,部队较多之国家指挥较少者,今我国不愿重提此议,惟主张由一第三国将领如将军者为我联合军之指挥者……余当电请罗斯福总统劝丘吉尔首相接受余之建议。”④出于种种考虑,罗斯福没有向丘吉尔提出。 日军攻陷仰光后,第三十三、第五十五、第五十六、第十八师团及特种部队,在第十五军司令官饭田祥二郎率领下,分三路北进。西路以第三十三师团由仰光地区沿伊洛瓦底江向仁安羌进攻;中路以第五十五师团由勃固地区出发,向东吁进攻,然后向曼德勒发展;东路以第五十六师团经莫契、垒固、东枝、雷列姆,直插腊戍,切断中国远征军的回国路线。随后在仰光登陆的第五十六师团、第十八师团加入中路主攻方向,进攻曼德勒。 正当日军分路北进时,中国远征军适时赶到了前线,以第五军担任日军主攻方向的曼德勒正面作战,以第六军担任东路莫契、雷列姆方向作战;以第六十六军集结于曼德勒附近地区待机。西路伊洛瓦底江沿岸由英缅军担任防御。 3月8日,第五军第二○○师进抵东吁,接受了英缅军的防务,并掩护其撤退。3月10日,中路日军第五十五师团一面作战,一面向东吁推进,沿路英缅军兵败如山倒,更使日军异常骄横,3月11日,第五军第二○○师骑兵团,另一连步兵和工兵一部,并进东吁以南的彪关河一带担任警戒。骑兵团长林承熙根据日军骄横,毫无顾忌和盲目冒进的特点,决定出奇不意打击骄兵。18日,该团在彪关河以前地区接应英军,与日军激战,掩护英军安全撤退。19日,日军第五十五师团以一个大队兵力冒进,进入彪关河骑兵团预设阵地,当其汽车行至大桥北端时,大桥被炸,敌车尽覆,大部被歼。彪关河前哨战,是侵缅日军第一次受到中国远征军的打击,同时也拉开了东吁作战的序幕。 彪关河前哨战使远征军弄清了敌情。第五军军长杜聿明判明进攻中国军队的日军为两个师团,遂决定集中主力击破当面之敌,进而协同英缅军收复仰光。杜聿明的这一决定得到了史迪威的赞同,杜聿明一面电告英军司令亚历山大,一面电令第二○○师师长戴安澜坚守东吁,等待远征军主力集结,进行东吁会战。 东吁是仰光至曼德勒的第一个大城,距曼德勒二百多公里,在军事上是曼德勒的一道重要屏障。 日军第十五军司令官饭田调集精锐第五十五师团首先掠取东吁。该师团约四万余人,配有许多重炮和坦克,且有许多作战飞机的掩护,而驻守东吁的第二○○师仅有万余人,因交通不畅,重炮和装甲车均没有运到前线。 3月18日,日机四十余架,分三次轰炸东吁,全城终日大火,毁成瓦砾。20日,东吁会战拉开了序幕,日军第五十五师团调集了两个联队的兵力,在炮兵、飞机和坦克的掩护下,向第二○○师各主阵地发起了进攻,远征军奋起还击,至21日,在阵地前打死日军三百余人,第二○○师伤亡一百四十余人。3月22日,第五十五师团第一一二联队和第一四三联队继续进攻,第二○○师将士稳打稳扎,接连打退了日军的六次冲锋,坚守阵地。23日7时,日军集中十二门重炮,在坦克、装甲车和二十余架飞机的掩护下再次发起进攻,第二○○师以步兵和骑兵协同作战,使用集束手榴弹,炸毁日军战车、装甲车和汽车甚多,其势顿挫。24日,日军一面在正面继续猛攻,一面又调出第一四三联队一千余人并配有一中队骑兵,在缅奸的带领下,经过东吁以西向东吁城北迂回,抵近东吁城北的克永冈机场。当时守护机场仅有少量英军,杜聿明遂下令驻在彬文那的第五军第一团乘汽车前往增援,但因道路坎坷,待部队晚8时到达时,机场已被日军攻克。25日,日军第五十五师团倾巢出动,由南、西、北三方面围攻东吁。三十多架轰炸机轮番轰炸第二○○师阵地,守军依托阵地顽强抵抗,激战至26日,东吁西北角阵地被日军突破,守军与敌展开激烈争夺,双方伤亡均重。 3月26日,重庆军事委员会和蒋介石发来电示:“侵缅之敌,仍有以主力向曼德勒进攻之企图。我军在目前应以第五军之第二○○师、新编第二十二师及军直属部队,在东吁、彬文那间与敌作一次会战。如会战不利,应行持久抵抗,以逐次消耗敌人。”⑤杜聿明奉令,决心攻击当面之敌,将其压迫于喀巴温河右岸而歼灭之。 27日,日军继续猛攻东吁,守军顽强固守。当夜,新编第二十二师全部到达南阳车站附近,乘夜完成攻击准备。28日拂晓展开攻击,但进展迟缓。攻击东吁的日军,得知远征军增援部队到达,也加强了攻击,并施放糜烂性毒气。守军伤亡虽重,仍顽强坚守,阵地屹立未动。此时, 日军后续部队第五十六师团也已赶到东吁南面,与第五十五师团取得了联系。随即以主力向锡唐河东岸移动,攻击东吁守军的左侧背。 29日拂晓,新编第二十二师攻克南阳车站,但在日军顽强抵抗下进展缓慢。东吁守军弹粮缺乏,陷于苦战。第九十六师在运输途中被阻于彬文那附近,无法前进,使中国远征军的整个作战计划受到影响。为此,杜聿明只好决定放弃东吁,保全军力,伺机再与敌人决战。29日拂晓,第二○○师奉令突围,东渡锡唐河,在耶达谢集结归还第五军建制。 东吁保卫战,是远征军以一师之兵力与数倍于己且拥有强大空中支援的日军进行的一场血战,历时12天,粉碎了日军企图在东吁聚歼中国远征军主力的计划,有力地支援了英缅军,且给骄横日军以重创。 3月31日16时,杜聿明在漂贝军司令部下达了如下作战命令:“当面之敌,为第五十五师团主力,似有北进企图。军决定以有力之一部。利用斯瓦河东西之线(斯瓦南侧)及其以北之森林狭长地区拒止敌人,以主力在彬文那占领阵地,依火力摧毁敌人,转取攻势,将敌人包围而歼灭之。”⑥根据这个作战命令,由处于最前沿的新编第二十二师担任阻击兵团,在斯瓦河一线(斯瓦位于东吁以北、彬文那以南),逐次阻击,节节消耗敌人;由第九十六师担任留守兵团,将敌人吸引至彬文那附近,待其胶着后,然后又以第二○○师担任机动兵团,相机攻击敌人。最后各师一起出动,夹击敌人,将中路进攻之敌包围于彬文那附近,进而歼灭之。 当新编第二十二师在斯瓦河进行逐次抗战时,蒋介石于4月5日飞赴眉苗,主持召开了第五、第六两军高级将领会议,要求集中主力在彬文那与日军会战。第二天,蒋介石又要史迪威转告英军司令亚历山大将军,请英军一定要坚守阿兰庙,以协助中国军队在彬文那消灭日军主力。4月10日,第五军司令部正式下达了进行彬文那会战的命令。4月11日,蒋介石又命令罗卓英担任中国远征军司令,在史迪威之下统一指挥所有入缅军队。而由杜聿明担任彬文那会战的总指挥。 正当中国远征军主力第五军彬文那会战准备大体就绪,即将向进至预定地区的日军转取攻势作战的关键时刻,在西路的英军全然不顾与中国远征军协调的作战计划和配合作战,于4月1日放弃卑谬,5日放弃阿兰庙,并要求中国远征军到西路英军方面的沙斯瓦、马圭接防,掩护其撤退。酝酿已久的彬文那会战功亏一篑,中国远征军被迫投入援救英军的作战。 4月7日,日军攻占阿兰庙,接着在该地集结兵力,准备向仁安羌突进。 日军第三十三师团以第二一三联队、山炮兵第三十三联队、工兵第三十三联队、独立速射炮第五中队和卫生队为一路,在荒木大佐的率领下,沿伊洛瓦底江左岸前进,首先进攻马圭。以步兵第二一五联队、轻装甲车队、独立速射炮第十一中队、山炮第七中队、独立混成第二十一旅团炮兵队为一路,在原田大佐的率领下,攻击萨斯瓦、东敦枝方面的英军,掩护第三十三师团的右侧。另以步兵第二一四联队第一大队、山炮兵第三大队、一个工兵小队为一路,在作间大佐的率领下隐蔽前进,直接奔袭仁安羌以截断英军后路。第三十三师团直属部队则尾随先头部队前进,准备扩大战果。 4月12日,日军突破了英印军在新榜卫的防线,13日占领了米昌耶。同一天,英缅军总司令亚历山大多次要求中国军队接替英军在萨斯瓦、东敦枝和马圭等地的防务,中国军队由于本身战线太长,没有同意。4月14日,荒木部队击溃宾河南岸英缅军,原田部队夺取了萨斯瓦、东敦枝等地。下午2时,亚历山大面告中国远征军代表侯腾,“以该方面英军情况紧急,要求国军迅加援助”。下午5时,中国远征军长官部即令第六十六军新编第三十八师第一一三团,由副师长齐学启指挥赴皎勃东地区增援。16日,日军作间部队推进至仁安羌以东五公里处,以一个大队的兵力在高延隆雄率领下直趋凯敏,作间自己则率领主力向仁安羌东北挺进。17日,荒木大佐所部攻占马圭,协同作间部队切断了马圭至仁安羌的公路。作间所部高延大队绕道英军后方,并以迅速的动作攻占了宾河北岸渡口,而在英军正面,第三十三师团主力又铺天盖地压来,致使英缅军第一师和一个坦克营计七千余人被包围在仁安羌周围地区。英缅军惊恐万状,不断向中国军队呼救。15日,远征军又令新编第三十八师另一个团增援,以一个团至纳特曼克(东敦枝以北),以一个团至皎勃东。17日11时,先期到达皎勃东地区的远征军第一一三团,按照斯利姆的命令,迅速进至宾河北岸,乘夜完成攻击准备。18日拂晓,第一一三团向日军发起攻击,新编第三十八师师长孙立人亲临前线指挥,经过十多小时的战斗,至18日中午消灭了宾河以北的日军,夺回了渡口。为解救英军的危急,孙立人连夜调整部署。19日拂晓,以第一一三团逼近日军阵地,发起攻击,右翼部队迅速攻占日军部分阵地。至下午2时,攻击部队终将五○一高地攻克,击溃日军,将油田区全部收复,救出被围的英军七千余人、汽车一百余辆、战马一千余匹,以及被俘的英军、美国传教士、新闻记者等五百余人,接着又掩护英缅第一师向宾河北岸陆续撤出。 仁安羌援英之战,是远征军新编第三十八师一部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一个突出战例,打出了中国的军威、国威,轰动了英伦三岛。 仁安羌之役后,孙立人准备集合全师,反攻当面敌人。他命令在纳特曼克的第一一二团和警卫曼德勒的第一一四团主力迅速开赴前线,计划在4月21日拂晓从右翼进攻敌人,切断敌人的归路,将第三十三师团大部压迫在伊洛瓦底江东岸加以歼灭。不料战局又发生突变。孙立人被迫下达了撤离阵地的命令。4月25日,日军重新攻占仁安羌,中国远征军浴血奋战的结果付之东流。 在缅东方面:4月6日日军先遣部队向莫契进攻,远征军第六军在进行顽强阻击后,逐步退守克马俾附近。8日,第六军决心乘日军兵力分离之际,将其各个击破,以掩护远征军主力在彬文那会战左翼的安全,遂命令暂编第五十五师第二团推进至垒固,第三团留塔泽、东枝构筑工事,同时电令第九十三师第二七九团迅速开至东枝以东的和榜。4月9日起,日军增加兵力向暂编第五十五师克马俾阵地展开攻击,守军顽强抗击,直至防御阵地全部被毁,11日,守军退守吐昌河以北地区,12日退守保拉克及其以西之线。 15日,日军逼近吐昌河阵地,并由东西两翼向守军阵地攻击,暂编第五十五师向日军反击,在保拉克一线阵地与日军争夺数日,给日军以一定的打击和消耗,但终因寡不敌众,被迫后撤。20日,第六军军长甘丽初命令部队破坏垒固至和榜一线的公路,并率第六军司令部和直属部队北撤至和榜,垒固遂陷。21日,远征军长官部令甘丽初率一部在雷列姆附近构筑防御工事,另由该军参谋长林森木指挥退守和榜附近的部队阻击向该方面攻击之敌。22日,和榜阵地摧毁,守军伤亡甚重,被迫乘夜转移至后方孟旁既设阵地。24日,孟旁阵地遭到日军猛烈攻击,守军虽奋勇抵抗,阵地终被分别突破,守军被迫向孟昆突围,雷列姆失陷。 在东枝,第二○○师于24日拂晓展开攻击,战至25日,将日军击溃,收复东枝。此时,第五军司令部决定集结兵力继续巩固东枝,向雷列姆攻击前进,以切断北犯腊戍之敌的后路。在此关键时刻,史迪威、罗卓英命令除留第二○○师向雷列姆继续发起攻击外,第五军直属部队和正向东枝集结的新编第二十二师和第九十六师均折向曼德勒,准备曼德勒会战。是夜,杜聿明遵令率部西移。26日,甘丽初率第六军司令部人员及收容残部,到达孟杉附近,各部队继续向萨尔温江东岸转移。日军第五十六师团占领雷列姆后,乘第六军后方兵力空虚,继续分两路北犯,一路经丙隆北进,迅速夺取了莱卡,向西保逼近;一路经南桑东进,并迅速向腊戍迂回。两路日军对腊戍形成钳形攻势。为此,蒋介石急忙从重庆发来电示:“新编第二十八师主力可速运腊戍和雷列姆方面,当先以保守腊戍为主,并尽可能求该方面之敌而击灭之。”⑧然而远征军长官部未能清醒地权衡整个缅甸的战局,执意要在曼德勒会战,未调有力部队增援腊戍,致使守卫腊戍的仅有新编第二十八师四个步兵营。 早在4月24日蒋介石就缅甸战局电示远征军:“腊戍应有紧急处置,万一腊戍不守,则第五军、第六十六军应以密支那、八莫为后方。”但远征军长官部仍执意坚持在曼德勒会战。28日,蒋又电令:“如可能应抽调瓦城(曼德勒)有力部队增援腊戍,先击破其袭腊一侧背,则以后该易为力。如此瓦城不守亦可。盖此时腊戍为第一,而瓦城之得失无甚关系也。”而驻在腊戍的参谋团已经匆忙撤离,五天跑了一千多公里,退到滇西保山,未能及时收到并及时向部队传达此电。 4月28日,日军攻陷西保,第六十六军新编第二十八师四个营、新编第二十九师两个营仓促布防,被敌击溃, 日军攻抵腊戍城下。29日,日军在十余架飞机、三十余辆坦克的配合下,向腊戍发起攻击,当晚即陷腊戍。腊戍的失陷,是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以来最后一次重大转折,屯积该地区的大批战略物资落入敌手,远征军回国的主要通道也被切断。 中路日军自4月18日从彬文那向曼德勒进攻,但在彬文那遭到了第五军第九十六师的顽强阻击,被滞留八天时间。然而,曼德勒地区的英缅军却以中国远征军的英勇作战为掩护,于26日向印度英帕尔撤退,一路上丢弃装备,包括全部坦克。27日,远征军长官司令部下达了进行曼德勒会战的命令。而此时远征军的实际情况是,在西线,英缅军正向印度退却,新编第三十八师正担负掩护英缅军撤退的任务,第九十六师在中途阻击日军,战况已十分艰难,第二○○师正向雷列姆进击,第六十六军新编第二十八、新编第二十九师在腊戍及滇缅公路布防,兵力十分分散,难以形成决战的态势。28日,日军第五十五师团向皎克西推进,威逼曼德勒。同时, 日军第五十六师团攻占腊戍后,立即派遣一支快速部队包抄曼德勒。在此情况下,史迪威和罗卓英急忙下令放弃曼德勒会战,各部队先后向西渡伊洛瓦底江,沿曼德勒至密支那铁路线向密支那方面转进。5月1日,曼德勒失陷。 4月30日,日军南方军总参谋长转达了日军大本营给第十五军的电报:“大本营希望不失时机,更加扩大第十五军的结果,确立积极向重庆进攻的姿态,为更有利于以后的措施。力争在国境内歼灭敌军,同时,以有力的兵力越过国境,向龙陵、腾冲附近怒江一线追击。”⑨据此, 日军第五十六师团由腊戍向中国滇西进犯,驻守滇缅公路沿线的第六十六军新编第二十八师、新编第二十九师未能有效阻止日军的进攻。5月3日,日军第五十六师团一部侵占了滇西边境重镇南坎、八莫和畹町,另一部向密支那推进。5月5日,侵入畹町的日军向芒市、龙陵推进,于当日进抵怒江惠通桥西侧,守桥部队匆忙炸桥,隔在桥西的大批车辆和物资落入敌手。 鉴于畹町、八莫失陷,史迪威、罗卓英遂决定率长官部及全军向印度境内撤退。5月23日,罗卓英率长官部及收容散兵抵达印度英帕尔,24日,史迪威率中美少数人员徒步抵达印度的丁苏基。 第五军军长杜聿明拒绝率部入印。5月9日,第五军向密支那方向撤退,结果在杰沙地区与日军第五十六师团追击部队遭遇。为此转而向孟关、大洛之线前进。12日,各部抵达曼西,13日开始徒步向北转进,取道孟关、大洛、葡萄之线返国。在撤退中,新编第三十八师摆脱日军向曼西转进,18日抵达曼西。孙立人根据实际情况,决定脱离第五军,而奉史迪威命令向西撤往印度。5月27日,新编第三十八师除第一一三团在卡萨战斗失去联络外,其余全部到达印度英帕尔以南28公里的普拉村。第一一三团在卡萨河谷山地与日军周旋苦战二十多天,在战略上完成了掩护友军转移的任务,于5月30日暗渡钦敦江,6月8日到达英帕尔,归还建制。 杜聿明率军部直属部队及新编第二十二师,冒雨徒步在森林中艰难地向胡康河谷的大洛和新背洋退却。行军途中,时值雨季,山洪暴发,暴雨连日,部队粮尽药绝,在新背洋附近,绝粮八日,草根罗拙皆空。官兵饥病交加,死亡累累,仅新编第二十二师就因饥病死亡达两千多人。5月31日,第五军军部直属部队及新编第二十二师奉命改道入印,在美空军空投粮药的支持下,至7月25日才抵达印度雷多。 第九十六师和第五军炮兵、工兵各一部,奉命经孟拱、孟关、葡萄返回滇西。6月14日该部到达葡萄,转进至山高路险、毒蛇、蚊蚋遍地的野人山区,粮药断绝,死亡惨重。副师长胡义宾在全师后卫行进,途中遭日军埋伏,在督战时阵亡。余部历经千辛万苦,翻过高黎贡山,于8月17日陆续抵达滇西剑川。 在东枝战斗的第二○○师,自4月下旬开始奉命向北转进,沿八莫、南坎间撤退。5月10日,与第五军补训处、第六十六军新编第二十八师等余部会合。5月18日,在穿越西保、摩谷公路的封锁线时,遭受日军伏击,师长戴安澜率部奋战,身负重伤。26日晚,在缅北茅邦村,戴安澜因伤势恶化而壮烈殉国。第二○○师官兵由师步兵指挥官郑庭芨率领,扶棺向云南继续前进。6月17日抵达腾冲附近,29日转到云龙,全师所剩官兵仅二千六百余人。 第六十六军(欠新编第三十八师)自腊戍失守后,便沿滇缅公路逐次在维新、贵街、畹町、芒市等地拒止日军,并向龙陵、惠通桥方向撤退。 第六军在腊戍失守后转向景栋附近的缅、泰、老边境转移。5月8日,第六军第四十九师撤至大高,暂编第五十五师先头部队抵达孟色特,沿缅泰边境部署。随后,第四十九师撤至南峤,暂编第五十五师及刘观龙支队撤至车里,军部撤至佛海,第九十三师担任后卫,最后撤至打洛。 5月10—18日,日军在怒江以西急进扫荡,直接威胁云南,蒋介石因缅甸战线全面败退而面临保卫昆明的局面,于是派出第七十一军(三个师)、第五十四军(两个师)转用于云南西部。命令第七十一军紧急派往怒江正面阻击日军。5月24日,第七十一军在拉孟、龙陵一带对日军进行反击。日军第五十六师团、第十八师团主力集中怒江两岸,并依次击败龙陵、拉孟正面的中国军队,继而进入扫荡。6月10日前后,怒江右岸地区全部陷入日军之手,中日两军对峙于怒江两岸。 中国远征军入缅时,总兵力约十万人,到8月初先后撤到印度和滇西的仅有四万人。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在局部战役中屡挫敌锋,使日军遭到“南进”以来少有的沉重打击,多次给英军有力的支援,创造了东吁保卫战、仁安羌保卫战、东枝收复战等胜利,中外人士莫不表示钦佩,其作用和影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上极其重大和深远。但是,远征军虽经浴血奋战,仍然未能挽回缅甸战的颓势。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