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中吕]醉高歌·感怀(十年燕月歌声)
释义

[中吕]醉高歌·感怀(十年燕月歌声)

姚燧


感怀


十年燕月歌声,几点吴霜鬓影。西风吹起鲈鱼兴,已在桑榆暮景



【注释】①燕月:燕京风月。②吴霜:吴地风霜。③桑榆:指黄昏日落之处。
【鉴赏】姚燧写此曲时已年近古稀。他一生浮沉宦海,游戏人间,饱尝了政治风波的滋味。因而产生了厌世之情,归隐之思。
姚燧早年在燕地(今北京)为官达十年之久,过了一段惬意的浪漫生活。在此期间,夜夜笙歌宴舞,不乏寻欢作乐。那“烛影摇红,翠袖殷勤捧金钟”(《双调·蟾宫曲》)的欢笑仍在耳畔回响,那“襄王梦,神女情”(《双调·寿阳曲》)的艳事仍在眼前浮现。可是好景不长。后来他调离京都,出任外官,在吴地过了七年的游宦生活。上任时他已年逾花甲,经过几年吴地风霜的熏染,又添了许多白发,已成了“酒席上疏了欢笑,风流近来都忘了”(《双调·寿阳曲》)的龙钟老翁了。
昔日的“歌声”已化为过眼的烟云,今日的“鬓影”已成为暮年的喟叹。晋人张翰思家的故事勾起了他的归隐之思。张翰是吴郡人,曾到洛阳做官。一天他见秋风乍起,忽思家乡的莼菜、鲈鱼味道鲜美,便说:“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于是他“命驾而归”(《晋书·张翰传》)。姚燧是洛阳人,现正在吴地做官,曲中借这个典故来抒发自己厌官思归的情怀甚为贴切。“桑榆暮景”典出《后汉书·冯异传》:“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东隅,指日出处;桑榆,指日落处。因而“桑榆”常用以喻人的晚景。姚燧再也不想在宦海中浮沉,宁愿去过那种悠闲适志的渔樵生活。然而,等到他醒悟过来之时,他已经老了。眼下已是日落西山,还能过上几年舒心日子呢?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8 9:3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