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杀活动
中华革命党发动三次革命,在致力于以武力讨袁的同时,还采取了暗杀行动。狙击暗杀,往往是革命党人用来作为军......
武力讨袁活动
中华革命党的武装讨袁活动,与其筹建工作几乎是同时展开的。1914年初,孙中山召集陈其美、戴季陶等人商议回国......
中华革命党的成立
多年革命斗争的经验,使孙中山日益明确地认识到:革命事业要者有三,即立党、宣传、起义 [1] 。其中首要是立党......
孙黄分歧
“辛亥言功,癸丑言过。”每个人都从不同角度总结二次革命失败的原因。孙黄重逢于东京,即因在这一问题上意见......
国民党人坚持讨袁活动
二次革命中,国民党军队溃散,地盘沦丧,所有的军事、政治、经济实力几乎损失殆......
洪宪皇帝
1915年12月13日,即袁世凯承认帝位的次日,他在居仁堂接受百官朝贺。上午9时,被召去朝贺的有大总统府、政事堂......
“国民代表大会”的骗局
由于帝国主义列强态度变化和北洋派内部风波的平息,袁世凯及其党徒乃悍然不顾人民的抵制和反对,决定尽快实行......
帝国主义列强对帝制态度的变化
从帝制运动开始发动,袁世凯及其党徒就一边处心积虑地制造民意,一边秘密地乞求帝国主义各国承认即将出现的新......
北洋派内部的请愿和分歧
帝制运动拖延时间的真实原因,并不是袁世凯要“征求多数国民之公意”,而是外交方面还没有把握,同时又传来了......
筹安会策动“请愿君主”及各界反应
“袁世凯要做皇帝”,这是不久前革命党人所作的预言,许多人还半信半疑,但局势的发展比预想的还要快。 1915年......
袁政府对日屈服和群众的反日风潮
对日交涉过程中,袁世凯一直以英美两国为后援,希望它们从中调解。英国虽然忌妒日本扩张势力,但对日在南满和......
“二十一条”交涉
日本帝国主义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真实动机,是企图乘机夺取德国在山东的权益,扩张其在中国的侵略势力。1914......
欧战爆发后的远东局势和日本侵入山东省
1914年6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侵略的形势发生变化。德、奥为首的同盟国集团和英、法、......
清室复辟活动的失败和帝制的酝酿
辛亥革命虽然把皇帝赶下台,结束了清王朝的统治,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并没得到根本改造,帝制观念也没......
封建复古逆流及祀孔、祭天
随着封建独裁政治制度的确立,维护封建纲常礼教的复古思想也迅速流行开来,毒化了中国的政治空气。 二次革命......
- 首页
- 58
- 59
-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