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中共军队挺进中原
释义

中共军队挺进中原

1947年7—9月间,中共军队实现了三路大军挺进中原的战略计划,即由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实施中央突破,直趋大别山;由陈毅、粟裕率领的华东野战军主力为左后一军,挺进豫皖苏地区;由陈赓、谢富治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两个纵队为右后一军,挺进豫西。三路大军转入外线作战,在江淮河汉之间布成品字形阵势,互为犄角,逐鹿中原,为实现战略反攻开创了新局面。
中共挺进中原的战略部署从制定到实施经历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在全面内战爆发前,为了改变南线与华北的不利态势,中共中央就提出了外线作战、进击中原的战略方针。此后,山东野战军和晋冀鲁豫野战军都曾为南线作战作出过艰苦努力。1947年初,中原军区主力第五师处境困难,面临失败危险。1月18日,中央军委指示刘邓,令其5月间出击中原,解救第五师。时隔不久,五师精锐北渡黄河,转危为安。3月6日,毛泽东重新指示,原定提早转入外线援助五师的计划可以改变,大约在本年全部时间均可用于内线作战,刘邓军队在黄河以北歼灭王仲廉、孙震、吴绍周等部以后,再南下陇海线作战。另外,自3月份起,陈粟华野部队正担负反击国民党军重点进攻山东的任务,估计需要十个月才能转入外线作战。
战局变化是瞬息万变的,就在挺进中原的时机在短时间内似乎难以实现之时,中共中央又看到了外线作战的契机。内战爆发一年来,国民党由全面进攻转为重点进攻陕北、山东。蒋介石从中原抽调大量兵力投入这两个战场,机动部队大大减少,形成中间防御、两翼进攻的“哑铃形”态势。陕北、山东像两个铁锤,重兵密集,晋冀鲁豫战场相当于哑铃把,兵力薄弱。蒋介石想以黄河天险代替40万大军,阻止刘邓军队南进,从开封至东阿五百里黄河防线上仅布置了第四绥靖区刘汝明的少量部队。这就使中共有希望实施中间突破。另外,经过豫北作战,晋冀鲁豫野战军的实力在豫北已超过国民党军队,如果仅在这一区域继续作战,难以配合山东、陕北破敌,只有转入南线作战,才能迫使国民党军队从这两个重点战场回援,减轻中共军队在山东、陕北的压力。再者,将战争引向国统区,是中共中央始终考虑的转变战局的重要环节。蒋介石的战略目标是将战争引向解放区,破坏和消耗解放区的人力物力,使中共军队难于持久。相反,中共军队也要进击国统区,破坏国民党战争潜力,利用国统区的人力物力支持自己。这一战略目的,也必须出击中原,才能实现。
考虑到上述几点,中央军委于4月30日征询刘邓意见,问是否可在5月1日前后向汴徐或中原出动。经过一番电报往返商讨,5月4日中央军委又对整个南线作战做了通盘规划,决定刘邓、陈粟协力击破顾祝同系统,晋南陈谢、陕北两军协力击破胡宗南系统,指示刘邓准备于6月1日后,独立出击中原,以豫皖苏边区及冀鲁豫边区为根据地,以长江以北、黄河以南,潼关、南阳线以东,津浦路以西为机动地区,或打汴徐,或打郑汉,或打伏牛山,或打大别山。5月8日,中央军委要求刘邓于6月10日前南渡黄河。中旬,以邓小平、刘伯承、李先念等组成中原局,邓小平为书记。6月3日,中央军委同意刘邓渡河推迟到月底。13日,令徐向前为晋冀鲁豫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待刘邓率部出击中原后,会同军区副政治委员薄一波、副司令员滕代远等共同主持晋冀鲁豫中央局和晋冀鲁豫军区的工作。
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立即着手外线作战的各项准备工作:进行深入的思想动员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大量补充兵员,每个纵队平均增加八千农民及部分经过训练的战士;补充经费、粮草、弹药、装具;进行强渡江河的战术训练与技术训练,准备渡河船只和水手;建立贯穿黄河南北的运输供应线。晋冀鲁豫中央局还抽调一千多名地方干部随军南下,开展地方工作。
6月22日,刘邓发布强渡黄河,实施鲁西南战役的基本命令。渡河地点选在鲁西南的临濮集到张秋镇一百五十余公里的地段上。这里河宽水深,国民党部队仅有两个师直接扼守河防,一个师在嘉祥地区机动。为迷惑国民党军,刘邓采取了声东击西和分支作战、主作战相配合的打法。在渡河的前几天,以太行、冀南军区部队佯装主力,在豫北发起进攻;以豫皖苏军区部队向开封以南地区佯施攻势,转移敌人视线;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则隐蔽、神速地从豫北开赴渡河地点,并派冀鲁豫军区部队事先偷渡黄河,以接应主力南渡。
6月30日夜,正当豫北、豫皖苏两支部队虚张声势、积极行动之时,刘邓第一、二、三、六等四个纵队共12万大军,以偷渡与强渡相结合的战术,一举突破黄河天险。国民党河防部队即刻全线崩溃。此时,华东野战军的五个纵队也在津浦路泰安至临城一线挺进,形成与刘邓部队东西呼应作战的态势。从这时起,为了把刘邓率领的部队与留在后方的晋冀鲁豫其他部队以及活动在晋南的陈谢部队区别开来,也为了对外宣传的需要,毛泽东将晋冀鲁豫野战军称作“刘邓大军”。这一名称一直持续到大西南战役结束。
刘邓大军的行动,严重威胁着进攻山东之敌的左翼和后方。国民党军统帅部为堵住这一缺口,拱卫战略要地郑州、徐州,除命令刘汝明部死守菏泽、郓城外,还从砀山调一个旅扼守定陶,牵制刘邓。从豫北、豫皖苏战场调集三个整编师组成第二兵团,由王敬久统一指挥,以主力经陇海路黄口、砀山一线沿金乡至郓城公路北上增援,以一个师自嘉祥向六营集前进,企图于黄河、运河三角地带迫使刘邓背水作战,将其消灭或重新逼过黄河。
刘邓将计就计,趁势发起鲁西南战役,采取“攻其一点,吸其来援,啃其一边,各个击破”的战法,乘敌援军主力尚未到达之际,一面围攻郓城,吸引援敌北上;一面派有力部队向西南攻打定陶、曹县;又以一部兵力向正南插至冉堌集、汶上集地区,拊击敌人侧背。7月7日至10日,连续攻克郓城、定陶、曹县。右路国民党三个整编师,成了一条孤立的长蛇阵,摆在巨野东南、金乡西北的六营集、独山集、羊山集。此时,刘邓各纵队都已腾出手来,以远距离奔袭的动作,迅速分割包围敌人的三个师,以第一纵队进至巨野东南地区,切断敌整编第七十、第三十二、第六十六师的联系;以第六纵队经张凤集向东,一部切断敌整编第三十二师与整编第六十六师的联系,主力协同第一纵队围歼六营集之敌;第二、第三纵队分别由曹县、汶上集地区插向谢家集、羊山集,割歼整编第六十六师,以冀鲁豫军区独立第一、第二旅进至万福河以北地区,阻止金乡之敌北援。7月14日,发起六营集战斗,将敌整编第七十师一个半旅及由独山集北上接应第七十师南下的整编第三十二师主力包围。刘邓采用“围三阙一”打法,网开一面,于六营集以东布设袋形阵地,虚留生路,准备歼敌于突围途中。入夜,由西向东对六营集发起攻击,守敌果然夺路东逃,迅即遭到消灭。15、16两日,第二、第三纵队向困守在羊山集的国民党第六十六师发起攻击。华东野战军转入外线作战的部队,正围攻滕县、洛宁、邹县。在此情况下,蒋介石于19日飞赴开封,决定从西安、洛阳、汉口和豫北地区抽调三个师组成第四兵团归王仲廉指挥,从山东战场抽调四个师,分别驰援鲁西南及津浦路中段,令王敬久率一部由金乡北上解羊山集之围。刘邓趁敌援主力尚未靠拢之机,于22日首先歼灭金乡北援之敌一个旅。接着,又乘王仲廉兵团惧歼而徘徊于兰封、定陶之间和王敬久部缩回金乡之机,于27日夜集中兵力向羊山集发起总攻,第二天晚上全歼守敌整编第六十六师。鲁西南战役结束。蒋介石听到羊山集失守的消息,恼怒异常,以“行动迟缓,贻误战机,纵敌殃民,陷害友军”之罪判处王仲廉八年有期徒刑,由罗广文接任第四兵团司令。26日赶赴商丘指挥作战的陆军总司令顾祝同,也退回到徐州总司令部。
鲁西南战役,是中共军队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序幕。刘邓以十五个旅的兵力,抵挡国民党十个整编师、二十五个半旅,十八万余人,歼灭其四个整编师师部、九个半旅,六万余人,有力地配合了陕北和山东战场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的作战,为挺进大别山开辟了通道。
鲁西南战役结束,蒋介石认为刘邓部队作战近月,已疲惫不堪,短期内无力再战。他以从山东战场调来的八个整编师十八个旅约十四万人的兵力,分别从菏泽、袁口、嘉祥等地,向刘邓分进合击,企图将其逼至郓城、鄄城之间的狭小区域,进行决战。蒋介石还想利用7月下旬以来的连绵阴雨,轰决黄河大堤,淹没刘邓部队。
此时,陇海路以南至大别山地区,国民党军守备虚弱,除当地武装外,没有正规军。在这种情况下,刘邓大军再局限于郓城、巨野地区背水一战,已是弊多利少。以鲁西南为依托经豫皖苏边区向南稳扎稳打,也势必为优势敌军所纠缠而陷于步步被动。只有继续向南迅速挺进,才更为有利。中共中央军委在鲁西南战役结束前夕,就看到了这步棋。为确保与扩大已开始取得的战略主动权,决定改变原定的依托冀鲁豫地区逐步向豫皖苏边区和鄂豫皖边区挺进的部署,而采取在山东等战场国民党主力回援以前,先敌直插鄂豫皖边地区,实施战略展开。7月23日,中共中央军委指示刘邓:“对羊山集、济宁两点之敌,判断确有迅速攻歼把握,则攻歼之。否则,立即集中全军休整十天左右,除扫清过路小敌及民团外,不打陇海,不打新黄河以东,亦不打平汉路,下决心不要后方,以半个月行程,直出大别山,占领大别山为中心的数十县,肃清民团,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吸引敌人向我进攻打运动战。”①这是中共中央军委最早明确的以“跃进”样式挺进大别山的指示。以挺进大别山作为进军中原的方向就这样定了下来。
原来,大别山只是中共中央军委制定的进击中原部署中诸多突击方向的一个基本方向。除了大别山以外,还有安庆、浦口之线、信阳、安庆之线以及汴徐、郑汉、伏牛山等。直到1947年5月,刘邓大军的战略突击方向仍未最后确定为大别山方向。而且,直到1947年4月之前,中共中央军委始终是想由华东野战军担负向大别山这一方向的战略任务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的作战方向一是出击鲁西南及豫东较近地区,协同华野作战,二是出击豫西,出中原较远一点,配合华野作战。但此时,华野正在反击国民党对山东的重点进攻,一时难以承担外线作战、出击大别山的任务。晋冀鲁豫野战军恰好面临国民党“哑铃把”的薄弱防御区域,中共中央军委及时作出决定,由刘邓军队“独立”经略中原。正当刘邓大军渡过黄河、进行鲁西南战役时,毛泽东又于7月19日指示陈谢部队向豫西、陕南、鄂北进击,配合刘邓经略中原。鲁西南战役胜利后,因陇海路以南国民党军队实力空虚,中共中央军委才最后决定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大别山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雄峙于国民党首都南京与长江中游重镇武汉之间的鄂豫皖三省交界处,是国民党战略上最敏感而又最薄弱的地区。这里曾是红军时期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有经过长期革命斗争锻炼的广大群众,多年来一直有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坚持斗争,这就便于中共军队立足生根。一旦刘邓大军占据大别山,就可以东慑南京,西逼武汉,南扼长江,瞰制中原。“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蒋介石必然会调动其进攻陕北、山东的部队回援,同刘邓争夺这块战略要地,这恰恰可以达到减轻陕北、山东战场压力的一个战略目的。
刘邓大军利用鲁西南战役结束后的空隙,集结在郓城及其以南地区进行休整,准备于8月15日南进大别山。但自8月1日起,鲁西南连日大雨,黄河滦口水位由2米增至3.03米,每秒流量达2 034立方米。国民党军队在鲁西南也很快形成数路钳击的态势。刘邓如不迅速南进,就将处于极不利的危险境地。黄河水情和军情危急,必须提前南进。2日,刘邓召集各纵队和冀鲁豫、豫皖苏军区负责人开会,讨论和部署南进行动。会上,有人主张先在鲁西南或豫皖苏再打一个胜仗,理由是依托根据地作战,有人力、物力及地形上的便利条件。歼敌越多,南下包袱就越轻。刘邓一致认为,要抓紧时间,越早越好,越快越好,一定要先敌进入大别山,先敌在大别山展开,发挥战略突击性奇效。毛泽东估计挺进大别山有三个前途,一是付了代价站不住脚准备回来;二是付了代价站不稳脚,在周围坚持打游击;三是付了代价站稳了脚。刘邓说一定要争取最好的前途。6日,刘邓在指挥部作战室召集司令部处、科干部会议,目的是充分发扬军事民主,集思广益。当天,刘邓请示中共中央军委,决心提前结束休整,于8月7日开始战略南进,挺进大别山。电报发出三个小时,中央军委就复电批准。9日、10日,又连续复电刘邓,指出“决心完全正确”,“情况紧急不及请示时,一切由你们机断处理”。
8月6日晚,刘邓向全军下达了挺进大别山的预备命令,规定了三路开进的路线和目标。为便于主力隐蔽,突然地实施跃进,以新编第11纵队和冀鲁豫军区部队,在鲁西南地区积极开展攻势活动,并到黄河渡口佯动,造成野战军主力渡河北返的假象,吸引国民党部队继续合围;豫皖苏军区部队破袭平汉路,断敌交通,待主力跨过陇海路后,中原独立旅即西越平汉路,直出信阳以西,作出挺进桐柏山的姿态,以迷惑武汉、信阳方面的国民党军。7日夜,正当坐镇开封的蒋介石以各路部队向鲁西南分进合击时,刘邓大军突然甩开敌人,兵分三路向南疾驰,开始了史无前例的不要后方的跃进式行动。刘伯承将南进比喻为过鬼门关。11日,刘邓大军从民权至商丘间和虞城地区越过陇海路,随即以第三纵队为左路,沿虞城、鹿邑、界首一线直奔皖西;第一纵队在右路,沿宁陵、柘城、项城、周家口、上蔡一线直奔豫南;中原局、野战军指挥部率第二、第六两个纵队居中路,沿沈丘、项城、息县一线前进。
由于连日暴雨,黄河水猛涨,蒋介石错误地判断刘邓只是在其分进合击的压力下“北渡不成而南窜”。因此,仅从蚌埠抽调少量部队西进太和,协同地方民团在沙河布防;以鲁西南罗广文、张淦、王敬久的部分主力分路追击;以四个旅在平汉路许昌、漯河等地侧击;以一部布防于柘城、鹿邑地区,企图将刘邓野战军围歼于黄泛区。
黄泛区是1938年6月蒋介石为迟滞日军进攻,命令在花园口、中牟赵口决开黄河大堤造成的。宽达二十公里左右,遍地积水污泥,浅则及膝,深则没脐,没有人烟,没有道路,行军食宿都非常困难。8月17日,刘邓大军以惊人的毅力,冒着敌军飞机的轰炸和扫射,通过黄泛区。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说,这是第二个草地。18日,全军又渡过沙河。蒋介石的“黄泛区”计划失败。
直到此时,蒋介石才意识到刘邓大军是有计划地进击大别山,遂急令第八十五师到汝河南岸防堵,还调部队进至长台关、驻马店,防止刘邓南进。23日,刘邓中路先头部队抢占了汝河南岸的一个桥头堡,东西两路部队已先敌越过汝河,逼近淮河。留在汝河北岸的,只有中原局机关、野战军指挥部和一个纵队的兵力,紧跟在背后的国民党三个师相距只有五六十里。前有阻师,后有追兵,情况万分险恶。刘伯承号召“狭路相逢勇者胜”!打过去才是惟一出路。经过24日一整夜的拼杀,终于在大小雷岗和东西王庄六七里地的地区杀开一条血路,闯过汝河这道险关。25日,到达淮河北岸息县临河一线。国民党先头追击部队距离淮河渡口只有30多里。因船只少,刘邓部队抢渡速度十分缓慢。刘伯承登上舢板,用竹竿探出一条可以徒涉的道路。27日,刘邓大军全部渡过淮河,进入大别山北麓的潢川、固始等地,完成了千里跃进的任务。
刘邓大军进入大别山,面临重重困难:部队由于连续行军极度疲劳,粮弹不足,疟疾流行,非战斗减员相当严重;缺乏南方气候、地形条件下的作战经验;群众尚未发动,没有根据地作依托。中共中央军委立即向刘邓、陈粟指示:必须建立根据地,“建立了我之根据地,为不久将来集中兵力作战打下基础。此种工作,看似不甚重要,实则具有伟大战略意义。”②刘邓于8月30日向全军发出指示,必须义无反顾地创建巩固的大别山根据地。依据这一指示,各部迅速展开:第一、第二纵队和第六纵队第十六旅及中原独立旅位于大别山北麓,开展地方工作,并掩护第三纵队向皖西深入,第六纵队主力则向鄂东展开。
在刘邓大军实行展开时,蒋介石以其追堵部队23个旅的兵力,跟进大别山,企图乘刘邓立足未稳之际将其消灭或逐出这一战略要地。在国民党追击部队中,以桂系的整编第七、第四十八师战斗力最强。刘邓避开桂系,集中歼灭中央系及滇军。9月上旬,在商城以北的河风集打击了战斗力较弱而又孤立的滇军整编第五十八师。中旬,在商城以西的中铺地区歼敌一个团。下旬又在光山附近打击了东援之敌一个师。经过这三次作战,把国民党的机动兵力全部调到大别山以北地区,保障了第三、第六纵队向大别山南部的鄂东、皖西展开。但这三仗打得不够理想,没有全歼敌人。主要是由于客观环境恶劣所致,但与个别部队一度纪律松弛,个别干部顾虑太多亦不无关系。为了解决思想问题,9月27日,刘邓在光山以南的王大湾召开了旅以上高级干部会议,鼓励他们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勇敢地歼灭敌人。要有男子汉的勇气,要牢固树立起以大别山为家的思想,克服怕打硬仗、纪律松弛等思想情绪。这次会议对后来作战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10月初,蒋介石以集结于大别山北部的六个整编师,对光山、新县地区的刘邓主力合围,在山南地区仅留五个师各一部守备。刘邓遵照中共中央军委关于“分散大敌,使敌主力疲于奔命”和“歼灭小敌,发动群众,解决物资”的指示③,决定除留两个旅在商城、罗山地区,伪装主力迷惑敌人,开展群众工作,主力分两路向鄂东、皖西实施再展开。第三纵队首先在皖西六安东南的张家店,全歼正在运动中的国民党整编第八十八师第六十二旅。这是刘邓主力在无后方依托条件下,第一次消灭国民党一个正规旅以上兵力的胜利。与此同时,出击鄂东的第一、第二、第六纵队,连克长江北岸的团水、浠水、广济、英山、武穴等城镇。至此,刘邓大军已控制长江北岸达三百余里。正在庐山的蒋介石,惧怕刘邓渡江南进,急令整编第四十四师及第五十二师的第八十二旅经浠水向广济方向前进,企图攻击刘邓部之侧背。刘邓抓住敌人孤军来追的良机,集结分遣在长江北岸的第一、第二、第六纵队共11个旅的兵力,在蕲春以东的高山铺地区形成埋伏圈。26日,敌追击部队进入刘邓设计的伏击阵地,激战至翌日上午遭全歼。这次重大胜利,进一步鼓舞了刘邓大军无后方作战的信心,为创建大别山根据地创造了有利条件。
为了加速大别山根据地的建立,从10月开始,刘邓从各纵队中抽调了第五、第十九旅、独立旅和三个主力团,分别改为皖西、鄂豫边地区的地方武装的骨干,分散开展地方工作。至11、12月,先后组成了皖西、鄂豫两个区党委和军区。
就在刘邓大军南渡黄河,进行鲁西南战役即将胜利之际,中共中央军委于7月19日决定改变陈赓、谢富治兵团原拟进入陕北作战的方向,从内线转入外线,“为着协助陕甘宁击破胡宗南系统,同时协助刘邓经略中原,决定将陈赓、谢富治纵队使用方向改为渡河南进,首先攻占潼关、洛阳、郑州段,歼灭该区敌人,并调动胡军相机歼之。尔后,向豫西、陕南、鄂北进击,创建鄂豫陕边区根据地,作为夺取大西北之一翼”④。随后又规定陈谢兵团的作战范围为黄河渭水以南,汉水以北,平汉路以西,西安、汉中线以东广大地区。陈谢部队于8月20日进抵邵源、平陆等渡河准备地点。
孟津至潼关间黄河南岸及洛阳至潼关陇海路一线,国民党守备薄弱。陈谢决定以第四纵队为左路从邵源以南的大教至官阳间渡河;以第三十八军和第八纵队的第二十二旅为右路,从茅津渡以东渡河。以第九纵队为第二梯队,尾随第四纵队前进。8月22日,右路首先渡河成功。23日,左路也突破黄河,向陇海路发展。到31日,各部相继攻克会兴、新安、洛宁等地,并以一部主力围攻横水,逼近洛阳,从而在陕县至洛阳间开辟了战场。
国民党统帅部未曾料到陈谢南渡,急令尾追刘邓野战军的四个旅回援,连同原驻洛阳地区的四个旅组成第五兵团,归李铁军指挥;另以四个半旅组成陕东兵团,由谢甫三指挥,企图东西夹击陈谢集团。
陈谢以主力向兵力空虚的豫陕边开进,以一部活动于洛阳、孟津、新安地区,牵制洛阳之敌,以利主力尔后南出汉水或东出平汉路。 自9月2日起,陈谢主力自洛阳等地向西出击,连克灵宝、卢氏、陕县,进逼潼关。到17日,基本消灭国民党陕东兵团。国民党急调部队布防西安、潼关,郑州、洛阳间第五兵团向新安、洛宁运动。陈谢以第三十八军及第四纵队的第十二旅在豫陕边地区活动,迷惑关中国民党部队,主力于26日隐蔽东进迎歼第五兵团。10月2日,陈谢主力歼灭第五兵团整编第十五师师部及该师第六十四旅大部。之后,另遣主力一部在渑池、栾川、卢氏等地展开活动。经过一个多月的豫陕边作战,陈谢集团共歼敌三万三千多人,解放县城十二座,建立了三个军分区,为豫陕鄂根据地的建立及以后作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10月中旬,国民党第五兵团和从山东战场调来的整编第二十师共十个旅集中洛阳,整编第一、第三十六师等部共八个旅集中潼关,企图再次东西夹击陈谢兵团,打通陇海路。20日,中共中央军委指示陈谢,除留一部在陇海路牵制敌人,一部在陕南发展外,主力南越陇海路,在南召、方城、舞阳以北一线展开,创建根据地。陈谢决定以第三十八军的第五十五师在陇海路牵制敌人,以第十二旅和第三十八军主力向陕南展开,主力于10月下旬向豫西南展开攻势。截至11月上旬,连克临汝、鲁山、宝丰、南召、叶县、方城等县城。国民党军八个旅由潼关等地东进,到达卢氏、陕县以东地区,第五兵团七个旅尾随陈谢兵团进至鲁山、襄城一线,寻陈谢主力作战。11月8日,陈谢兵团在豫西南河店召开党的前委会议,决定暂时避免与尾追之敌决战,以主力分别向内乡和镇平地区、舞阳和沁阳地区、临汝和登封地区进发,同时进行建立根据地工作。会后,陈谢兵团以两个旅展开于南阳以西地区,以两个旅展开于方城、舞阳、沁阳地区,以三个旅展开于洛阳东南地区。同时,以陕南部队加强在豫陕边的活动。国民党第五兵团等部,被迫分别退守南阳、洛阳和平汉路。
截至11月底,陈谢兵团共歼敌五万余人,解放和一度解放了十余座县城,建立了豫陕鄂边区行政公署、八个专署和三十九个县政权,成立了豫陕鄂军区,组建了八个军分区,完成了战略展开,有力地配合了刘邓野战军和西北野战军的作战。
刘邓大军南渡黄河前夕,6月29日,中共中央军委向陈毅、粟裕华东野战军提出三路分兵的指示:“你们应以两个至三个纵队出鲁南,先攻费县,再攻邹(县)滕(县)临(城)枣(庄),纵横进击,完全机动,每次以歼敌一个旅为目的。以歼敌为主,不以断其接济为主。临蒙段无须控制,空费兵力。此外,你们要以适当时机,以两个纵队经吐丝口攻占泰安,扫荡泰安以西、以南各地,亦以往来机动歼敌有生力量为目的。正面留四个纵队监视该敌,使外出两路易于得手。”⑤陈粟立即部署三路分兵的方针,由叶飞、陶勇率第一、第四纵队越过临蒙公路向鲁南挺进;由陈士榘、唐亮率第三、第八、第十纵队向鲁西的泰安、大汶口方向挺进;正面部队第二、第六、第七、第九纵队和特种兵纵队集结在沂水、悦庄公路两侧,各以少部兵力与东犯之敌接触,主力待机出击。7月2日,中共中央军委又电陈粟,要求陈士榘、唐亮的三个纵队准备出鲁西与刘邓协同打陇海路,出淮海开展新局面。此后,军委又决定叶飞、陶勇的两个纵队也向鲁西南挺进。
8月4日,华野五个纵队进入运河以西的鲁西南。中共中央军委指出:刘邓南下作战能否胜利,一半取决于陈唐叶陶等纵队是否能起大作用⑥。6日,陈粟率华野机关及第六纵队,特种兵纵队赶赴鲁西南,统一指挥第一、第三、第四、第六、第八、第十纵队、特种兵纵队及配合华野作战的晋冀鲁豫第十一纵队,统称西兵团。另外,成立东线兵团,在山东境内执行内线作战。24日,毛泽东电粟裕:西线兵团作战范围规定为黄河以南,淮河以北,运河以西,平汉以东⑦。这样一来,华野恢复与扩大豫皖苏边区,与刘邓陈谢共同经略中原的任务就很明确了。30日,毛泽东又电告粟裕,严令陈唐立即渡河,全力配合刘邓。此时,李先念率领正在晋冀鲁豫边区休整的第十二纵队到达聊城以南黄河北岸,接受陈粟指挥,准备经豫皖苏边区南下大别山地区。
8月30日,陈粟下达“西字第一号命令”:令第十纵队于9月3日晚在寿张南、张秋镇西南渡过黄河,4日晚攻克郓城;第六纵队于9月3日晚在张秋镇东南渡河,4日晚进入梁山以南地区;第一、第三纵队自成武、定陶北来,诱引国民党三个整编师北上;以第四、第八纵队及晋冀鲁豫第十一纵队,尾敌向北;4日晚以一个纵队进至巨野、郓城之间,以保障第十纵队攻郓城之安全。兵团主力于4日晚进至龙堌集、沙土集以北地区集结。
9月3日晚,陈粟率野直、第六、第十纵队渡河,5日在郓城及附近集结与第一、第三纵队会合。华野挺进鲁西南部队全部集结于沙土集南北地区。
在第一、第三纵队的诱引下,国民党整编第五师自刘官屯、龙堌集一带向北攻击,并以整编第五十七师、第八十四师分列左、右两翼,协同配合。7日,分别到达隋官屯和贾敬屯地区,第五与第五十七师之间出现20公里的空隙。陈粟决定,以一部兵力阻击隋官屯地区国民党第五、第八十四师和由菏泽出犯的第六十八师,以第三、第一、第六纵队主力向进至贾官屯的第五十七师发起攻击。国民党第五十七师向南撤至沙土集地区,陈粟命令由南向北的第八、第四纵队也向其发起攻击。战至9日晨,第五十七师九千余人全部被歼,师长段霖茂也被俘虏。中共中央电贺陈粟,沙土集一役对整个南线战局的发展有极大意义,希望他们能在黄河、淮河、运河、平汉之间创造巩固的根据地,协助刘邓陈谢创造鄂豫皖与鄂豫陕两个根据地,协助饶黎谭(饶漱石、黎玉、谭震林)保卫山东根据地,协助苏中、苏北恢复根据地。
沙土集战役后,陈粟野战军与李先念率领的晋冀鲁豫第十二纵队向南开进。除以第十、第十一纵队在鲁西南牵制国民党整编第五师、第十一师等部,其余主力第一、第三、第四、第六、第八及第十二纵队,挺进豫皖苏边地区。自9月26日开始,南下各纵队先后于兰封、民权间和砀山以西越过陇海路,向尉氏、鄢陵、太和、蒙城进击,一部东越津浦路向泗县、灵璧等地前进。9月底10月初,中共中央军委连续电示陈粟,各纵队应划定地境,发动群众,实行土改,建立各县武装,各纵主力在自己辖境往来机动作战,使敌主力疲于奔命,为将来的集中兵力作战打基础。到10月底,各纵攻克和一度攻克县城24座,歼敌一万余人。除沙河以北原有的三个军分区和专署,又在沙河以南、淮河以北建立了拥有一千多万人口的三个军分区和专署,扩大了豫皖苏解放区。李先念率领的晋冀鲁豫第十二纵队于11月初渡过淮河,进人大别山,归刘邓大军建制。
在此期间,国民党整编第五、第十一师等六个师的兵力,依托平汉、陇海、津浦三条铁路,机动转用兵力,尾随陈粟主力纠缠。另以刘汝明第四绥区等部,协同作战。为了削弱敌人的机动作战能力,陈粟决定以一部主力继续执行扩展豫皖苏边区的任务,另集中七个纵队分成三个集团于11月8日向陇海路兰封至郝寨段及津浦路徐州以南段展开破袭战,进一步沟通豫皖苏边区与鲁西南的联系。这一行动,迫使国民党调动十五个旅的兵力应援,其中包括准备用于大别山的八个旅,使得它原定11月20日开始围攻大别山的计划不得不推迟实施。
刘邓、陈粟、陈谢三路大军以“品”字形阵势,基本上在中原地区站住脚。国民党统帅部惧怕其在中原生根,更怕其渡江南进或越过大巴山入川。蒋介石宣布从九江至汉口各口岸同时戒严,派海军总司令桂永清亲率军舰至九江护航。又令国防部长白崇禧于11月27日成立“国防部九江指挥部”,白兼主任,统揽豫、皖、赣、湘、鄂五省军政大权,指挥三十三个旅,围攻大别山,白崇禧决定对刘邓大军分进合击:以六个整编师,自孝感、武穴、太湖、霍山一线成半月形阵势由南向北压缩推进;以两个整编师进至商城地区;以三个整编师又两个旅,在光山、罗山及信阳、花园一线堵击,企图在刘邓部队向西、向北转移时合力围歼。为了彻底摧毁大别山根据地,还利用地主恶霸恢复和加强保甲制度,发展谍报网,构筑碉堡群等,配合国民党正规军作战。同时,国民党陆军总司令部徐州司令部以整编第五军(辖三个整编师)在淮河以北地区牵制陈粟野战军,西安绥署以第五兵团在豫西攻击陈谢兵团,以此与白崇禧围攻大别山的部队相配合。
局势相当严峻。中共中央军委与毛泽东指示三路大军:“大别山根据地的确立与巩固,是中原根据地能否最后确立和巩固的关键,足以影响整个战局的发展。因此,南线三军必须内外线紧密配合。由大别山的我野战军主力坚持现地斗争,由华东野战军和陈赓兵团向平汉、陇海线展开大规模的破击作战,寻机歼敌,调动和分散围攻大别山的敌人,直到彻底粉碎敌人的围攻为止”。⑧
从战争全局来看,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后,是处在外线作战,但就大别山这个地区而言,国民党集中重兵围攻刘邓,他们又是处在外线中的内线了。鉴于该区域敌人兵力占绝对优势,且密集靠拢,难以捕捉战机;根据地初建,粮草困难;以及中心区山高路窄,较少回旋余地,不利于大兵团机动作战,刘邓决定采取内线和外线相配合的方针,一方面分遣三个纵队转到外线,实施战略再展开,新辟解放区,即由新从晋冀鲁豫调来的第十、第十二纵队西越平汉路,分别向桐柏、江汉两地区展开,由刘伯承率中共中原局、野战军后方机关及第一纵队北渡淮河,在淮西地区展开;另一方面,由邓小平率野战军前方指挥所及第二、第三、第六纵队留在大别山,和军区部队、地方武装相互配合,坚持内线斗争。当内线部队被敌人合围时,外线部队便积极活动,兜击敌人后路,内线部队则及时分散,机动歼灭小股敌人,或破坏敌之交通,袭扰、疲惫和消耗敌人。整个大别山区形成一个内外犬牙交错的包围与反包围的复杂形势。
围攻大别山的国民党部队于12月3日先后占领立煌(今金寨)、罗田、英山、上巴河等地,不断向中心缩进。留在大别山的第六纵队主力袭击宋埠,歼灭保安团队二千余人。第二纵队主力于8日进击固始,歼敌一部。第六纵队第十六旅于12月24日奔袭广济,歼灭守敌青年军第二三○师一个团。鄂豫军区部队出击黄冈以北的上巴河、浠水以北的关口、广济以东的濯港、黄梅以南的蕲春等地,共歼敌正规军和地方团队一千六百余人。经过一个月作战,邓小平率部在大别山区歼敌一万一千余人,收复太湖、广济等十余座县城。转到外线作战的三个纵队也都已乘虚展开。其中,向桐柏、江汉两地区挺进的第十、第十二纵队,依托桐柏山、大洪山,建立了根据地,成立了桐柏、江汉两个军区,和豫陕鄂连成一片。跟随刘伯承,向淮西挺进的第一纵队,也开辟了十余县的工作,成立了一个新的军分区,使大别山与豫皖苏连接起来。
在此期间,陈粟野战军与陈谢兵团对平汉线和陇海路发起破击战。到12月22日,共破路四百多公里,歼敌两万余人,攻克许昌、漯河等国民党军队的重要补给基地和兰封、西平等县城23座。为了重新控制平汉路,继续维持对大别山的围攻,国民党孙元良兵团主力由郑州南下,原在豫西的第五兵团部率领整编第三师经驻马店北上,形成对陈粟、陈谢两军的南北夹击态势。12月25日至27日,陈粟、陈谢部队在西平地区歼灭第五兵团部及整编第三师,并乘胜围攻确山,重创由大别山回援的整编第二十师,威逼国民党围击大别山的重要补给基地信阳,迫使国民党抽调围攻大别山的整编第十、第十一师及第九师一部增援平汉线。
刘邓、陈粟、陈谢三路大军在反击国民党围攻大别山的战役中,共歼敌六万九千人,白崇禧哀叹大别山军事不容乐观。这一胜利,标志着中共军队已在中原站稳脚根,挺进中原的战略目标已经实现。如果从刘邓大军进入大别山算起,三路大军经过半年多的艰苦作战,共歼敌十九万余人,解放县城一百余座,在4 500万人口的江淮河汉广大中原地区,完成了全面的占领,“迫使敌人龟缩到铁路沿线,把敌人筹集军需、补充兵源、进攻我军的后方,变成我军继续歼敌、发展革命力量的前进基地,调动了敌人南线全部兵力一百六十多个旅中约九十个旅到中原地区,为大兵团逐鹿中原,大量歼灭敌人打下基础,使全国战局发生了根本变化”⑨。毛泽东对三路大军挺进中原的战略意义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⑩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0 7:1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