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中共东北根据地的创建
释义

中共东北根据地的创建

日本投降前夕,中共的方针是全面扩大解放区,重点是向南发展。 日本投降前,东北是日本长期经营统治的中心和关东军的屯兵要地,中共在这里不可能有大的发展。1944年,日本帝国主义为打通大陆交通线,向国民党统治的豫湘桂等省发动进攻,国民党军队在短短几个月内,从河南一直退到贵州,大片国土沦丧。中共为打击日寇,坚持抗战,开辟新解放区,决定趁国军溃败, 日寇立足未稳之机,从陕甘宁边区抽调军队和干部开赴豫湘,向南发展。1944年7月,王震、王首道率三五九旅主力组成南下第一支队,经河南、湖南,进军粤北、赣南五岭山区,会合活动在那里的东江纵队,共同创建华南新根据地。此后,还有第二、三支队于1945年5、6月间南下。与此同时,1944年7月,新四军五师自鄂豫边沿平汉路向南发展,开辟了此后的中原解放区,四师自淮北解放区西进豫皖苏边界。新四军主力则渡江南下,发展苏浙皖边及浙江沿海,逼近京沪杭等大城市。年底,中共中央又命令各解放区,努力扩大解放区的面积与人口。其意图是:在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同时,把华中、华北、陕北解放区连接起来,使自己处于有利的战略地位,以准备在打败日本后对付国民党可能发动的内战。
日本投降之初,中共的方针仍然是全面扩大解放区,力争占领大中小城市和交通要道,迫使日伪投降。为此,中共中央还指示新四军部任命江苏、安徽、浙江、湖北四省主席和上海、南京、武汉三市市长;在华北,以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名义任命了天津、保定、唐山、石家庄、大同、青岛、张家口等市市长。仅半月余,就收复了近六十座城市和广大乡村。此后,形势发生了突变。蒋介石在美国的帮助和苏联的认可下,垄断了受降权利,并迅速抢占了华南和江浙地区,使这一地区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对蒋有利的变化。另一方面,随着日本的迅速投降,东北的谁属问题亦突出出来。
此时,中共的陕甘宁边区和在抗日战争中发展起来的晋绥、晋察冀、山东解放区已联成一片,占据了华北的大部分地区。如果中共控制了东北,就可以背靠苏、朝、蒙,南与冀热辽解放区和华北解放区联成一片,改变长期被分割包围的状态,使自己有一个可靠的战略后方。这样,可以保卫华北、华中解放区,支援全国解放战争。如果国民党占据东北,就会隔断华北解放区与苏、朝、蒙的联系,使华北解放区处于国民党军队的南北夹击之下。因此,争夺东北就成为中共在抗战胜利后的重大战略决策。
早在中共“七大”时,毛泽东就曾指出:“东北是很重要的,从我们党,从中国最近的前途看,东北是特别重要的。如果把我们现有的一切根据地都丢了,只要我们有了东北,那么中国革命就有了巩固的基础。当然根据地也没有丢,我们又有了东北,中国革命的基础就更巩固了。”
日本投降时,东北的形势对中共是有利的。当时,东北没有国民党的一兵一卒,是国民党力量的真空地带。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奉行不抵抗政策,仅两个月的时间,就断送了整个东北,使东北人民处于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之下长达14年之久。由于苏联红军出兵东北,迫使日本迅速投降,因而国民党来不及把远在西南地区的主力部队调到东北。与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相反,九一八事变后,中共始终高举抗战大旗,坚持东北地区的抗日游击战争。特别是中共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长期坚持抗日战争,在东北人民中享有很高的威望。苏军进入东北后,抗日联军和东北人民一道,配合苏军解放了东北,使中共的力量得到了发展。另外,冀热辽解放区与东北毗连,为中共进入东北的便利通道。1945年8月20日前后,八路军收复了威海卫和烟台,又打开了由山东渡海进入东北的通道。
最早进入东北的中共军队是李运昌、万毅所部。1945年8月11日,八路军延安总部向各解放区发布命令,要求各部队迅速行动,接受日伪军投降。其中第二号命令,要求八路军中原东北军将领吕正操、张学思、万毅所部由现驻地分别向察哈尔、热河及辽宁进发,要求原在冀热辽地区坚持抗战的李运昌部立即向东北挺进。李运昌率部13 000余人奉命出关,在赤峰和山海关同苏军会师,解放了山海关。其中曾克林率领的16军分区的部队1 700余人于9月3日占领锦州,5日进入沈阳。这样中共部队就先于国民党军队进入东北的中心地区。当时,苏联红军初到东北,人地生疏,又面对敌伪、土匪的严重骚扰。为安定地方秩序,苏军当局决定曾克林等部以“东北人民自治军”的名义维持地方治安。曾克林担任了沈阳市卫戍司令,同苏军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此举意味着苏军当局打破了中苏条约的约束,开了允许中共部队进入东北的先例。万毅部属山东军区,接到命令后,立即组成东北挺进纵队,由万毅指挥,于8月中旬向辽宁进发。
8月22日,中共中央要求晋察冀分局指示各区党委,抽调大批干部由武装掩护到苏联红军占领区建立党的组织和地方政权,发动与组织群众建立地方武装,在城市中也应派干部去开展工作。8月26日,中共中央决定,由林枫率领千余名干部去东北工作。8月27日,中共中央发出通知,在毛泽东离延安赴重庆谈判期间,由刘少奇代理主席职务,并增选陈云、彭真为候补书记。中苏条约公布后,中共中央分析了东北的形势,认为: 只要我方在东北的活动不直接影响苏联在外交条约上的义务,他们将会采取放任的态度;国民党在东三省与热察没有基础,派军队去尚有困难,红军将于三个月内全部撤退。据此,中共中央要求晋察冀和山东准备派往东北的干部及部队,应迅速行动,用东北军和义勇军等名义,控制广大乡村和红军未曾驻扎的中小城市,建立地方政权和地方部队。在我军不能进入的大城市,亦须尽可能派干部去工作。为了摸清苏军占领地区的详细情况,以便对能否派大部队进入东北作出决策,中共中央要求晋察冀与山东解放区派得力干部携带电台到苏军后方了解情况,报告中央。
1945年9月中旬,据中共胶东区党委派往大连进行侦察的吕其恩、邹大鹏和先期进入沈阳的同志相继报告的情况显示,目前东北的情况极有利于我方发展。苏军只占领了交通线和大城市,中小城市和广大乡村并未占领。在苏军驻扎的城市中,只要不带武器,不用八路军番号,可以自由进入。乡村和中小城市相当混乱, 日伪政权已经垮台,土匪地主武装猖獗。长期处于日伪残酷奴役之下的广大群众,迫切要求彻底肃清敌伪残余势力,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过和平、安定的生活。
9月11日,中共中央根据上述情况给山东分局发出指示:为利用目前国民党及其军队尚未到达东北以前的时机,迅速发展我之力量,争取我在东北巩固地位,中央决定从山东抽调四个师十二个团共2.5万人至3万人,分散经海道进入东北活动,并派萧华前去统一指挥。9月15日,中共中央又决定:华北、华中应派100个团的干部迅速进入东北(华中20个团、山东30个团、晋察冀25个团、晋冀鲁豫25个团)。 与此同时,决定成立以彭真为书记,陈云、程子华、伍修权及林枫为委员的东北中央局,并立即赶赴东北。中共中央还决定派高岗、张闻天、李富春、林彪、罗荣桓去东北工作。
9月17 日,刘少奇打电报给正在重庆谈判的毛泽东、周恩来,提出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电文说:东北为我势所必争,热察两省必须完全控制。但是,我晋察冀军区的现有力量, 只能巩固现有地区,不能再有大的力量加强与保障热河和冀东,更无力进入东北。为了控制热河和冀东,对付国民党的威胁,并争夺东北,必须在冀东屯集重兵。这样,我才有可能在红军撤退时,抢先进入东北。否则,将会来不及。为了实现这一计划,我们全国战略必须确定向北推进、向南防御的方针,否则我之主力分散,地区太大,处处陷入被动。因此我们意见,新四军江南主力部队立即转移到江北,并调华东新四军10万人到冀东,或调新四军主力到山东,再从山东、冀鲁豫抽调10万人至15万人到冀东热河一带,而华东根据地则将剩余力量加以扩大去坚持。刘少奇等人的意见立即得到毛泽东的同意。9月19日,中共中央向全党发出指示,指出:目前我全党、全军的主要任务是继续打击敌伪,完全控制热察两省,发展东北,并争取控制东北,以便依靠东北和热察两省,加强全国各解放区及国民党地区人民的斗争,争取和平民主及国共谈判的有利地位。指出:全国战略方针是“向北发展,向南防御”。只要我能控制东北及热察两省,并有全国各解放区及全国人民配合斗争,即能保障中国人民的胜利。指示还宣布,成立冀热辽中央局,李富春为书记,扩大冀热辽军区,林彪为司令员;调山东军区司令兼政委罗荣桓到东北工作。9月20日,中共中央指示华中局:由江南皖中撤出四五万兵力加强苏北、皖东,苏北、皖东主力应尽快向山东开进,以便山东部队迅速出动。
从上述指示内容看,这一战略方针的主要精神是:在南方作出让步,收缩南部防线;巩固华北以及华东、华中解放区;控制热河、察哈尔两省,集中力量争取控制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东北地区。
中共为贯彻上述方针,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进行了曲折复杂的斗争。从1945年8月到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45年8月中旬到11月中旬。国民党军队尚未进入东北,中共主要是调部队和干部迅速进入东北,争取控制东北,巩固华北、华中。
第一,调集部队进入东北。从9月中旬开始,先从山东军区和华东新四军调兵北上,分两路进入东北:一路由热河和北宁路前进;另一路由胶东渡海。由江南撤出部队加强苏北、皖东,苏北、皖东的主力向山东开进,接替山东去东北的部队。中共中央还指示南下的三五九旅放弃创建五岭山区根据地的计划,北上向中原解放区靠拢。其他南下部队也折回北上。
在中共中央及各解放区的领导和组织下,8月中旬到11月,从山东调去东北的部队共5.1万余人;新四军黄克诚部3.2万人;加上从其他解放区调出的部队共计11万人。从各解放区派到东北的干部共2万余人,其中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21人。冀热辽军区先期出关的部队也发展到10万余人。总计中共部队已达20余万人。中共军队进入东北时,考虑到中苏条约的关系,皆以东北军、义勇军等名义出现。11月间统称东北人民自治军。1946年1月改称东北民主联军。林彪任总司令,彭真、罗荣桓分别任第一、第二政治委员。吕正操、李运昌、周保中任副司令员,萧劲光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先是分十个军区,后合并为北满、南满、东满、西满四个军区。
第二,进行平绥、津浦、平汉三个战役,迟滞蒋军进入东北。蒋介石为与中共争夺东北,集中了50万大军,在日伪军的配合下,沿平绥、同蒲、平汉、津浦路向平津、张家口等地进攻,以便深入华北,打开进军东北的通道。当时魏德迈曾向蒋介石建议,应首先控制长城以南、长江以北地区,并在进驻满洲之前掌握该区陆上交通线。中共中央根据这一情况于9月底发出指示,要求各解放区彻底破坏铁路、公路,迟滞蒋军的行动。在重庆谈判期间,刘伯承、邓小平指挥的晋冀鲁豫人民军队在山西上党地区歼灭阎锡山部队3.5万人。10月中旬,解放区的人民军队又连续进行平绥、津浦、平汉(邯郸)三个战役。聂荣臻、贺龙所部粉碎了傅作义集团对张家口的进攻;刘伯承、邓小平所部在邯郸地区歼灭蒋军3万余人,粉碎了孙连仲部的北犯;陈毅所部也切断了津浦路,阻滞了蒋军。三个战役共歼灭来犯蒋军11万余人。到11月初,蒋介石集中华北、华中主力部队,由四路集中平津沿北宁、热河两路进入东北的计划,基本上被打破。
第三,反对美军助蒋争夺东北。蒋介石上述进军东北的计划受阻后,把希望寄予美军的帮助。1945年9月,美军在塘沽、天津登陆。10月4日,美海军陆战队要求在烟台登陆(妄图阻止中共军队经烟台渡海去东北),中共坚决予以拒绝。10月1日美军在秦皇岛登陆,并强行修筑由该地至山海关的铁路。叶剑英参谋长向美军提出抗议。在此期间,美军海运国民党两个军至秦皇岛。10月31日,在美军掩护下国民党军队向山海关进攻。11月16日占领人民军队驻守的山海关。接着沿北宁路作“平压式”向东北推进,占领绥中、兴城、锦西、葫芦岛等地。25日占领锦州。至此,国民党军队进入东北。
第二个阶段,从1945年11月中旬到全面内战爆发。中共中央根据蒋军已进入东北,由我独占东北,控制大城市已不可能的情况,又及时提出“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的方针,深入长春路两侧的广大农村,建立根据地。
11月中旬以后,蒋军先后有五个军进入东北。国民党向苏联方面施加压力,指责苏方支持中共,并以撤退行政人员,拒绝接收相威胁(国民党东北行营10月份进入长春)。11月17日,国民党将东北行营人员撤退到北平。后经与苏方谈判,国民党答应将东北一些工矿作为战利品送与苏联,苏方则答应协助国民党进入长春、沈阳接收行政权力。苏方还要求中共让出长春路沿线及大城市。中共中央及时提出了“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的方针,把工作重心放在距离国民党占领的中心区域较远的城市和广大乡村,发动群众,建立巩固的根据地。11月20日,中共中央的指示说:我们在东北与国民党的斗争除开竭力巩固一切可能的战略要点外,主要当决定于东北人民的动向及我党我军与东北人民的密切联系。中央要求东北局,应迅速在东满、北满、南满建立巩固的基础,加强热河冀东的工作。应在洮南、赤峰去建立后方,作长久打算。只要我们能争取广大农村及许多中小城市,紧靠着人民,我们就能取得胜利。中共中央又多次指示,要求在长春路两侧深入后方,建立巩固根据地并提出具体措施。针对东北主力仍部署在沈阳、长春、哈尔滨三大城市周围和南满地区这种情况,刘少奇于12月24日向东北局指出:屁股坐在大城市附近背靠很多土匪的乡村,如果顽军一旦控制大城市,你们在城市附近不能立足时,你们主力以至全局就不得不陷于被动。你们今天在东北的中心任务,是建立可靠的根据地,站稳脚跟,依情况的允许去逐渐争取在东北的优势。他要求东北局应把屁股坐在东满、北满、西满那些可靠地区,去建立根据地,背靠苏联、外蒙,而把双手伸到三大城市附近去尽量抓一把。如此,可随时缩手,而不使全局陷入被动。12月28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了给东北局的指示,指出:党在东北的任务,“是在东满、北满、西满建立巩固的军事政治的根据地”,“工作重心是群众工作”。①
1946年1月间,国共双方达成停战协定和政协协议。2月1日,中共中央向党内发出《关于目前形势与任务的指示》。指示认为,由于政协的成功,“中国即走上了和平民主建设的新阶段”,“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目前已由武装斗争转变到非武装的群众与议会的斗争,国内问题由政治方式来解决。党的全部工作必须适应这一新形势”。指示虽然指出“中国民主化的道路依然是曲折的、长期的”,党必须注意“阵地的保持与继续取得”,而“练兵、减租与生产是目前解放区三件中心工作”。②但这个指示对形势的估计还是过于乐观。这种情况多少影响了对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这一决策的贯彻执行。
1946年3月12日,苏联军队开始从沈阳北撤回国,国民党军队乘东北停战尚未达成协议之机,进占沈阳并向沈阳外围推进。3月27日,“三人会议”达成关于派遣执行小组调处东北内战的协议。但国民党方面却违反协议,集中五个军十一个师的兵力,南向本溪、北向四平街发动猛烈进攻,企图由南向北夺取一切交通要道和城市,一举歼灭东北民主联军。中共中央一面坚持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东北问题,力争达成东北停战协定,一面指示东北民主联军坚决阻止国民党军的进攻。4月18日,东北民主联军进占苏军撤出的长春,并展开四平街保卫战。双方鏖战一个月。国民党投入九个师的兵力,结果被歼万余人,东北民主联军也伤亡八千余人。5月19日,东北民主联军撤离四平街地区,并撤出长春,一部分主力转至松花江北岸休整,其余部分转至西满和东满建设根据地。到5月底,国民党逐步控制了松花江以南地区。6月6日,国共达成东北暂时休战15天的协议,后又延长至月底。
1946年5至6月,是中共在东北比较困难的一段时间。四平街战役,东北民主联军伤亡严重。解放区后方不稳,残余股匪、敌伪特务、地主恶霸等反动分子活动猖狂,加之东北民主联军的撤退,也使后方紧张,人心不稳。严峻的形势,促使中共更加认识到建立巩固的根据地的重要性。中共中央再次将毛泽东关于《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电告东北局,并要求他们要作长期打算,为在中小城市及广大乡村建立根据地而斗争。6月12日,中共中央又发出指示,改组东北局领导机构:决定由林彪任东北局书记,彭真、罗荣桓、高岗、陈云任副书记;以林、彭、罗、高、陈五人组成东北局常委。1946年7月上旬,改组后的东北局召开中央局扩大会议,讨论通过了陈云起草的东北局《关于目前形势与任务的决议》。决议指出:无论目前或今后一个时期内,创造根据地是我们工作的第一位。强调不分文武,不分男女,不分资格,一切可能下乡的干部统统到农村去。此后,根据地建设工作大力开展起来,广大党政干部深入长春路两侧的广大农村和县市,发动群众,消灭土匪,清算汉奸,减租减息,分配大汉奸土地,发展人民自卫武装,建立民主政权,发展生产,改善职工待遇。此外,还派出部队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由此在东北广大农村,特别是在北满、东满,建立了长期坚持斗争的巩固的根据地。根据地的建立不仅为尔后的反攻作战,解放全东北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而且对全国革命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战略作用。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4:4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