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注释】:

未:

①十二地支之一。《春秋·庄公二十四年》:“六月辛未,朔,日有食之。”②十二时辰之一,即午后一时至三时。③十二生肖属羊。④副词。1.表示否定。a.相当于“不”。《诗经·周颂·小毖》:“未堪家多难。”b.相当于“没有”、“不曾”。《诗经 · 召南·草虫》:“未见君子,我心伤悲。”2. 用在句尾,表示疑问。相当于“否”。《后汉书·刘表传》:“言出子口而入吾耳,可以言未?”

为:

(一)①做。《诗经·周颂·丰年》:“为酒为醴,烝畀祖妣。”(烝:进献。畀:给予。)《论语·学而》:“其为人也孝弟(tì)。”(弟:同“悌”。友爱。)②制作;创作。《礼记·曲礼下》:“为宫室,不斩于丘木。”(丘木:墓地的树。)《汉书·枚乘传》:“司马相如善为文而迟。”(迟:慢。)③治理。《商君书·农战》:“善为国者,仓廪虽满,不偷于农。”(偷:怠惰;忽视。)《论语·为政》:“为政以德。”④行为。范仲淹《岳阳楼记》:“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尝:曾经。)⑤充当。《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温习。故:旧的知识。)⑥当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霓为衣兮风为马。”⑦变为;成为。屈原《离骚》:“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兰、芷、荃、蕙:皆香草名。)⑧认为。《孟子·公孙丑上》:“而子为我愿之乎?”(子:你。)⑨是。《左传·宣公三年》:“余为伯儵,余而祖也。”⑩介词。1. 表被动。被。《三国志 · 吴书· 吕蒙传》:“为张辽等所袭。”2.表对象。对;向。《战国策·韩策二》:“(严仲子)因为聂政语曰:‘臣有仇。’”(11)连词。如果。《战国策·秦策四》:“秦为知之,必不救也。”(12)语气词。1. 与“何”相配,表疑问语气。《论语·季氏》:“何以伐为?”(伐:进攻。)2. 多用于句未,表示反问语气。《汉书·外戚传下·赵皇后》:“今故告之,反怒为!”(故:故意。) (二)wèi ①帮助。《诗经·大雅·凫鹥》:“公尸燕饮,福禄来为。”②介词。1. 表对象。替。《论语·学而》:“为人谋而不忠乎?”2. 表原因。因为。《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3. 表目的。为了。《孔雀东南飞》:“慎勿为妇死。”③通“伪”。假装。《礼记·檀弓下》:“夫子为弗闻也者而过之。”

脚:

①小腿。司马迁《报任安书》:“孙子膑脚,兵法修列。”《韩非子·难言》:“孙子膑(bìn)脚于魏。”(膑:剔去膝盖骨。)②足。张问陶《入剑阁》:“频年阅万里,何日息腰脚。”(频年:连年。)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南史·宋纪上·武帝》:“宋台建,有司奏东西堂施局脚床,金涂钉。”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水面初平云脚低。”③物体的基部。杜甫《羌村》:“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④脚力,担任传递文书或递运货物的差役或民丁。刘禹锡《夔州论利害表》之二:“比及三年,漕运七百万石,省脚三十余万贯。”⑤剩下的沉渣。陆游《秋夜歌》:“床头残酒倾到脚。”

力:

①力气,力量。《孟子·告子下》:“有人于此,力不能胜一匹雏,则为无力人矣。”《孟子·梁惠王上》:“吾力足以举百钧。”②能力;才能。《论语·季氏》:“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元结《上〈时议三篇〉表》:“百姓劳苦,力用不足。”③权力;势力;威力。贾谊《新书·藩疆》:“欲天下之治安,天子之无忧,莫如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小则易使以义。”《孟子·公孙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④功劳。《礼记· 夏官·司勋》:“治功曰力,战功曰多。”⑤功效。《左传·昭公十一年》:“且譬之于天,其有五材,而将用之,力尽而敝之。”(五材:金、木、水、火、土。)⑥劳役;力役。《孟子·尽心下》:“有布缕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国语·鲁语下》:“任力以夫,而议其老幼。”也指役使。范仲淹《张公神道碑》:“公请增长堤二百里,旁锢巨石为十闼,以疏其横流,舍(shè)役伍于堤上,不力一民,而日广月高。”(闼:门,指闸。舍:止宿。)⑦努力;尽力;竭力。《后汉书· 桓帝纪》:“自忠贤力争,屡折奸锋,虽愿依斟流彘亦不可得已。”(斟:夏太康被羿逐所居处;彘:周厉王流放处。)杜甫《往在》:“冗官各复业,土著还力农。”《吕氏春秋·上农》:“若民不力田,墨乃家畜。”(墨:通“没”。没收。)⑧甚;厉害。《汉书·汲黯传》:“今病力,不能任郡事。”

不:

(一)①不。《后汉书·班超传》:“不入虎穴,不得虎子。”《诗经·魏风·伐檀》:“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悬)特兮。”(特:三岁的兽。)②非;不是。《荀子·君道》:“能中是者取之,是岂不必得之之道也哉?”③无;没有。《左传·襄公二十三年》:“不德而有功。”④未。《孟子·梁惠王上》:“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⑤句中助词。无实义。《逸周书·皇门》:“我不则寅哉寅哉!”[不禄]士死的讳称。《礼记·曲礼下》:“天子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 (二)fū花萼。后作“柎”。《诗经·小雅·常棣》:“常棣之华,鄂不(wěi)。”(常棣:即棠梨树。 鄂:同“萼”。 :有光采。)

济:

(一)古四渎之一。发源于河南省济源县西王屋山,东流至山东省东北部入渤海。《尚书·禹贡》:“导沇水,东流为济,入于河。”[济济]1.众多的样子。卢纶《元日早朝呈故省诸公》:“济济延多士,跹跹(xiānxiān)舞百蛮。”2. 整齐美好的样子。《诗经·齐风·载驱》;“四骊(lí)济济,垂辔(pèi)沵沵(nǐ nǐ)。” (二)jì ①过河;渡。《尚书·说命上》:“若济巨川,用汝作舟楫。”②过河的地方;渡口。王粲《登楼赋》:“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济深。”③成功;成就。《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今为君计,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左传·隐公四年》:“众叛亲离,难以济矣。”④停止。《淮南子·时则》:“九月失政,三月春风不济。”《诗经·鄘风·载驰》:“既不我嘉,不能旋济。”⑤帮助;救济。《后汉书·卢植传》:“性刚毅有大节,常怀济世志。”⑥增加。《左传·昭公二十年》:“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胜:

①(旧读shēng)能承担;经得起。《韩非子·扬权》:“枝大本小,将不胜春风。”(本:茎干。)②(旧读shēng)尽;完。《孟子·梁惠王上》:“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③战胜。跟“负”、“败”相对。《诗经·周颂·武》:“嗣武受之,胜殷遏刘。”(嗣武:指周武王。遏刘:制止屠杀。)④胜过;超过。《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⑤克制:制服。《盐铁论·周秦》:“臧文仲治鲁,胜其盗而自矜。”(矜:夸耀。)⑥优美的;美好的。范仲淹《岳阳楼记》:“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⑦胜地或胜景。柳宗元《永州崔中丞万石亭记》:“见怪石特出,度其下必有殊胜。”⑧优良。王勃《滕王阁序》:“胜友如云。”


诗文 东村未为远,脚力不济胜。
释义

东村未为远,脚力不济胜。

“东村未为远,脚力不济胜。”诗句出处:《雨晴步至山亭欲遂游东村不果》;是宋朝诗人陆游的作品。

村陋垣屋颓,岁晚风雨横。
泥涂绝还往,餐粥养衰病。
药囊杂书卷,白发满清镜。
一榻卧兼旬,不践墙下径。
乌鹊忽报晴,霜重节侯正。
厌供冻砚愁,颇动蜡屐兴。
山楹快远眺,松吹惬幽听。
地瘦药苗稀,叶脱木枝劲。
东村未为远,脚力不济胜。
三叹入荆扉,跏趺学僧定。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 9: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