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下剂 |
释义 | 下剂导水丸 大黄 加甘遂一两,去湿热腰痛,泄水湿肿满,久病则加;加白芥子一两,去遍身走注疼痛;加朴硝一两,退热,散肿毒,止痛,久毒宜加;加郁李仁一两,散结滞,通关节,润肠胃,行滞气,通血脉;加樟柳根一两,去腰腿沉重。 上为细末,滴水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或加至百丸,临卧温水下。 禹功散 黑牵牛头末 上为细末,以生姜自然汁调一二钱,临卧服。 通经散 陈皮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温汤调下,临卧服。 神㖞丸 甘遂 上为细末,滴水丸小豆大。每服五七十丸,临卧温水下。 琥珀丸 上为前神㖞丸加琥珀一两是也。 益胃散 甘遂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以猪腰子,细批破,以盐椒等物淹透,烂切,掺药在内,以荷叶裹,烧熟,温淡酒调服。 大承气汤 大黄 上为粗末,每服三五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服。以意加减。 小承气汤 大黄 厚朴 上为粗末,同前煎服。 调胃承气汤 大黄 甘草 上为粗末。每服五七钱,水一盏,煎三五沸,去滓温服,食后。 桃仁承气汤 桃仁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三五钱,水一大盏,煎至七分,去滓温。 玉井散 瓜蒌根 上为细末,以麋香汤调下三钱,临卧服。 水煮桃红丸 黑牵牛头末 上以黄酒[3]调面为丸,以水煮,令浮熟取出,冷水拔过,麝香汤水下。 无忧散 黄芪 木通 桑白皮 陈皮 上为细末,每服三五钱,以生姜自然汁调下,食后。 泄水丸 大戟 芫花 甘遂 海带 海藻 郁李仁 续随子 上为细末,水煮枣肉为丸,如小豆大。每服五七十丸,水下。 牛黄通膈丸 黑牵牛 大黄 木通 上为细末,水丸,如黍粒大。量儿大小,三五十丸或百丸,水下。 四生丸 黑牵牛 大黄 朴硝 皂角 上为细末,水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食后温水。 内托散 大黄 牡蛎 上为末,水一大盏,煎三五沸。去滓,露冷服。 藏用丸 大黄 黄芩 上为末,水丸,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食后温水下。 神芎丸 藏用丸一料,内加黄连、薄荷、川芎各半两,水丸,桐子大。水下。 进食丸 牵牛 上为末,水丸。每服二三十丸,食后,随所伤物送下。 牛黄白术丸 治腰脚湿。 黑牵牛末 大黄 上为末,滴水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生姜汤下。要利,加至百丸。 玉烛散 以四物汤、承气汤、朴硝各等份。水煎,去滓,食前服之。 三和汤 以四物汤、凉膈散、当归各中停,水煎服。 丁香化癖散 治小儿脾。 白丁香 蜜陀僧 舶上硫黄 上研细末,每儿一岁服半钱,男病女乳调,女病男乳调。后用通膈泄。 抵当汤 水蛭 上锉如麻豆,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抵当丸 虻虫 上为细末,只作一丸。水一大盏,煮一丸,至七分,顿服之。 十枣汤 紫芫花 上为末。每服半钱,水一盏,枣十枚,同煎,取半盏服。 除湿丹 槟榔 甘遂 威灵仙 赤芍药 泽泻 葶苈 上为细末,面糊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水送下。 利膈丸 牵牛 上为细末,生姜面糊为丸,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水送下。 三一承气汤 大黄 芒硝 厚朴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半两,水一大盏,生姜三片,煎至六分,入硝,去滓热服。 大陷胸汤 大黄 上为水一盏,煮大黄至八分,去滓入硝,一沸,下甘遂末,温服。 小陷胸汤 半夏 上锉麻豆大,水二盏,先煮瓜蒌至一盏半,下诸药,取八分,去滓温服,未利再服。 握宣丸 槟榔 肉桂 干姜 附子 甘遂 良姜 韭子 巴豆 上为细末,软米和丸,桐子大。早晨先椒汤洗手,放温揩干,用生油少许泥手心,男左女右,磨令热,握一丸,宣一二行。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