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朝云梦围兵至,胸陷锋铓脑涂地。”诗句出处:《庆封宅古井行》;是唐朝诗人陆龟蒙的作品。
古甓团团藓花碧,鼎渫寒泉深百尺。江南戴白尽能言,
此地曾为庆封宅。庆封嗜酒荒齐政,齐人剪族封奔迸。
虽过鲁国羞鲁儒,欲弄吴民窃吴柄。吴分岩邑号朱方,
子家负固心强梁。泽车豪马驰似水,锦凤玉龙森若墙。
一朝云梦围兵至,胸陷锋铓脑涂地。因知富德不富财,
颜氏箪瓢有深意。宣父尝违盗泉水,懦夫立事贪夫止。
今歌此井示吴人,断绠沉瓶自兹始。
《庆封宅古井行》唐朝诗人陆龟蒙的作品。【注释】:
一:
①数词。《孟子·梁惠王上》:“吾何爱一牛?”(爱:吝惜。)《汉书·律历志上》:“数者,一、十、百、千、万也。”又表序数第一。《吕氏春秋·古乐》:“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八阕:指舞乐的八章。载民、玄鸟:乐曲八章之名。)②专一。《荀子·劝学》:“螾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螾:通“蚓”。蚯蚓。)③全;满。《史记·淮阴侯列传》:“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④统一;使……一致。《史记·秦始皇本纪》:“一法度衡石丈尺。”⑤相同。《左传·庄公十二年》:“天下之恶一也。”(恶:指恶人。)⑥整体。贾谊《新书·过秦上》:“合从缔交,相与为一。”⑦古代哲学概念。指“道”及“道”所派生的“气”。⑧副词。1. 一概;都。《史记·孟尝君列传》:“食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等。”2. 一旦。《庄子·徐无鬼》:“一闻人之过,终身不忘。”(过:过失。)3. 乃;竟。《战国策·齐策一》:“靖郭君之于寡人,一至于此乎?”⑨语气词。起加强语气的作用。《孟子·梁惠王上》:“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⑩我国民族音乐记音符号之一。[一何]副词。表示程度深。杜甫《石壕吏》:“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朝:
(一)①朝见。《礼记·内则》:“昧爽而朝。”②拜访。《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临邛(qióng)令缪为恭敬,日往朝相如。”(临邛:地名。令:县令。缪:诈。)③朝廷。《诗经·齐风·鸡鸣》:“鸡既鸣矣,朝既盈矣。”④朝代。杜甫《诸将》:“汉朝陵墓对南山。”⑤政事。《西京杂记》卷一:“上(汉武帝)时服此裘以听朝。”(服:穿。)⑥官府大堂。《后汉书·刘宠传》:“山谷鄙生,未尝识郡朝。”⑦介词。面对;向。[朝歌]古地名。在今河南省。商朝曾在这里建都。 (二)zhāo ①早晨。《诗经·小雅·北山》:“偕偕士子,朝夕从事。”②日;天。白居易《长恨歌》:“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云:
①同“云2”。②说。《论语·子罕》:“牢曰:‘子云:吾不试,故艺。’”(牢:人名。试:见用于朝廷。艺:多才艺。)③有。《荀子 ·法行》:“其云益乎?”④代词。如此。《史记·汲郑列传》:“汲、郑亦云,悲夫!”(汲、郑:指汲黯、郑当时二人。)⑤助词。1. 用于句首。《诗经·郑风·风雨》:“既见君子,云胡不喜?”2. 用于句中。《后汉书·陈龟传》:“虽殁(mò)躯体,无所云补。”(殁:死。补:弥补。)⑥语气词。用于句末,表陈述语气。《史记·伯夷列传》:“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云云]通“芸芸”。众多貌。《庄子·在宥》:“万物云云。”梦:
①[名]睡眠中的幻想。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桃灯看剑,~回吹角连营。”②[动]做梦,梦见。《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与海神战。”③[名]比喻幻想。《荀子·解蔽》:“不以~剧乱知。”围:
①包围。《左传·僖公三十年》:“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孙子·谋攻》:“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十:指十倍于敌。分:指分割敌军;各个击破。)②包围圈。《史记·项羽本纪》:“(项王)直夜溃围南出,驰走。”(直夜:当夜。)③环绕;围绕。《韩非子·备内》:“故日月晕围于外。”④周围;周边。《周礼·考工记·凫人》:“参分其围。”⑤狩猎的围场。《隋书·礼仪志》:“监猎布围。”⑥量词。计算圆周时使用,为两手拇指、食指合拱或两臂合抱的长度。《后汉书·虞延传》:“及长,长八尺六寸,要带十围,力能扛(gāng )鼎。”(要:同“腰”。扛:双手举物。)⑦通“违”。违背。《管子·形势》:“其功逆天者,天围之也。”兵:
①兵器;武器。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揭:举。)②士卒;军队。《史记·蒙恬列传》:“今臣将兵三十余万。”③用兵器杀(人)。《史记·伯夷列传》:“左右欲兵之。”④战争;军事。《孙子兵法·计篇》:“兵者,国之大事。”至:
①到;到达。《诗经·秦风·渭阳》:“我送舅氏,日至渭阳。”(舅氏:舅父,母亲的兄弟。)《左传·文公二年》:“秦师又至。”(师:军队。)②及;达到。李白《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③达到极点。《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庄子·逍遥游》:“此亦飞之至也。”④周备;周到。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叱咄:呼喝;大声斥责。)⑤节气名。夏至、冬至的统称。《左传·僖公五年》:“凡分分、至、启、闭,必书云物。”⑥副词。最;极。《荀子·正论》:“罪至重而刑至轻,庸人不知恶矣。”⑦连词。表示提出另一话题。相当于“至于”。《墨子·非攻》:“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⑧通“志”。意志;志向。邹阳《上书吴王》:“故愿大王无忽,察听其至。”《汉书·邹阳传》“至”作“志”。陷:
①陷入。《孟子·梁惠王上》:“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罔:欺骗。)②陷阱。《韩非子·六反》:“犯而诛之,是为民设陷也。”③陷害。方苞《左忠毅公逸事》:“无俟奸人构陷。”④穿透。《韩非子·难一》:“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⑤攻克;陷落。韩愈《张中丞传后序》:“及城陷,贼缚巡等数十人坐。”⑥沦陷。邵长蘅《阎典史传》:“城俄陷。”锋:
①兵器锐利的部分。《尚书·费誓》:“锻乃戈矛,砺乃锋刃。”②器物的尖端。沈括《梦溪笔谈》卷二十四:“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③作战或行军时的先头部队。《三国志·魏书·张郃传》:“从讨柳城,与张辽俱为军锋。”涂:
(一)①古水名。即今云南省东部的牛栏江。《水经注·若水》:“涂水导源腊谷。”②道路。《周礼·考工记·匠人》:“大川之上,必有涂焉。”③涂饰;涂抹。《说文·木部》:“杇,所以涂也。” (二)chú [涂水]古水名。即今安徽省合肥市东北的滁河。《三国志·魏书·王凌传》:“三年春,吴贼塞涂水。”地:
①大地。与“天”相对。《管子·形势解》:“地生养万物。”②陆地;地面。《左传·僖公四年》:“公(晋献公)至,毒而献之。公祭之地,地坟(fèn);与犬,犬斃。”(坟:隆起。)③土地;田地。《周礼·地官·载师》:“以廛里任国中之地,以场圃任园地。”(廛:城市中的空地。国中:指王城之内。)④领土;疆土。《孟子·离娄上》:“争地以战,杀人盈野。”⑤地方;场所。《孙子兵法·虚实》:“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⑥处境;地位。《史记·李斯列传》:“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⑦指境界。齐己《移居西湖作》:“只待秋声涤心地,衲衣新洗健形容。”(衲衣:僧衣。)⑧地步。杜甫《奉送魏六丈佑少府之交广》:“议论有余地,公侯来未迟。”⑨路程。李白《妾薄命》:“长门一步地,不肯暂回车。”⑩通“第”。副词。但;只。《汉书·丙吉传》:“西曹地忍之,此不过污丞相车茵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