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一六四、2000年中考黄冈题《读书》 |
释义 | 一六四、2000年中考黄冈题《读书》[题目] 议论文阅读 读 书 ① 有了书,才将古今距离的时间拉近了。②“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腰)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从这几句话我们看见了两千四百一十九年前一个名叫孔丘的老头子的形象和疲惫倒霉的样子(读《孔子世家》)。③有了书,才将地域的远近缩短了。在黄土高原上我们能望见驶向冰岛的渔船和大海里汹涌的波涛(读《冰岛渔夫》)。读但丁的《神曲》,一个在尘世的人可以认识天堂和地狱。读吴承恩的《西游记》,一个最现实的人也能像孙猴子一样可以入地腾空。书,什么不给你呢? 足不出户,而卧游千山万水;素不相识,可以促膝谈心④。给城市的人以乡村的风光,给乡村的人以城市的豪华。年老的无妨读血气刚盛的人的冒险故事,年轻的也可以学饱经世故的长者的经验。 书籍是会提高人的⑤从(⑥)到文明,从(⑦)到崇高。高尔基曾这样说过:“每一本书都是一个小小的梯子,我向这上面爬着,从兽类到人类,走到更好的理想境地,到那种生活的憧憬的路上来了。”真是这样,读书愈多,应当愈富于睿智,愈具有眼光。因为那样⑧,可以经验得多,见闻得广啊! 小气的人该会大方一点,狭隘的人该会开旷一些。“学问就是力量!”有人这样强调说过。自然,也还是有俗不可耐的读书人的,正像有博雅的文盲一样。但原有博雅的人再多读上一些好书呢,我想他会像纯钢之出于生铁,更近乎炉火纯青了。因而有了黄庭坚“三日⑨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和梁高祖“三日⑩不读谢玄晖(南朝齐著名作家)诗,便觉口臭”那样的话。 读书吧,从书里找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东西吧! 富有真理的书是万能的钥匙,什么幸福的门用它都可以打开。 1.简答。 (1)第一段中②与①的内容关系是: ②是①的__________;①与③的层次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2)第一段中④“素不相识,可以促膝谈心”,“促膝谈心”的双方指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限两字);第二段中⑧“那样”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四字短语) (3)第二段⑤处的标点符号应该是________(A.。B. : C.—— D. !);为⑥⑦处划横线词语补出两个反义词:⑥________⑦____⑥____________⑦______ 2.文章的中心论点是: ______3. 按要求补充论据。注意: 任做一题。 (1)给分论点“有了书,才将地域的远近缩短了”补充一个事实论据,仿原文“读……”形式。______ (2)给分论点“书,什么不给你呢?”补充一个道理论据。(仿文段此论点后的表述方式)______ 4. 从总体上看,最符合文段思路的一项是( ) A. 逐步深入 B. 分别介绍 C. 由分到总 D. 正反比较 5.古人形容“多”或“少”,均爱用“三”字,例选文中的⑨⑩,另还有什么“绕梁三日”“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等。请你也举出两个含“三”字,其含义也是表多数或少数的成语、俗语、典故等。 举例:①______ ②______ (奖分题)①______ ②______ [题解] 第1题。考查内容关系、层次关系及词语标点。 答案: (1)举例(或: 论据) 并列 (2)读者 作者 读书愈多 (3) B 野蛮 庸俗 第2题。考查对中心论点的把握。 答案: 最后一段“读书吧,……都可以打开。” 第3题。考查对论据的补充。题目要求给选文中的分论点依照选文句式补充论据。 答案: 略。 第4题。考查对文段思路的把握。 答案: A 第5题。考查知识的迁移。 答案: 略。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