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一、司马迁的史学
释义

一、司马迁的史学

梁启超称司马迁是“史家太祖”,也有人称司马迁为“中国历史学之父”,司马迁在古代史学史上的地位是首屈一指的。
(一)司马迁的生平
司马迁的生卒年皆无明确记载。关于生年现在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是公元前145年(汉景帝时),另一种认为是公元前135年(汉武帝时)。卒年则没有具体的根据,据推测与汉武帝的卒年大致相同。
司马迁的生平特点:
1.学问渊博。官太史令,掌天文、历法,记载时事,保藏图书。在天文学上他是第一个对中国天文学作了总结的人。《史记·天官书》若是不懂天文是难以写成的。在历法上,他是《太初历》的创制人之一。在哲学上,是哲学思想家,不精通哲学,难以写成哲学家的列传。在文学上,被称为文学家,散文是很有名的,在现今的文学史著作中占有一席之地。
2.社会知识丰富。司马迁从二十岁起游历大江南北。初官郎中,是皇帝的侍从,武帝时常出巡,司马迁随之到过许多地方。还曾奉命出使四川、云南。按现在省区算,他到过十五省一区,每到一处都实地调查,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3.富有正义感和爱国热情。在《史记》中表现了对祖国山山水水的热爱,同时对主持正义的人物尽情歌颂。
4.有理想、有志气、有毅力。继承他父亲的遗志,立下写《史记》的志向。为写《史记》不畏艰难困苦,亦不惧政治上的遭际,遭腐刑后,自太史令降到宦官,政治地位一落千丈,仍“忍辱苟活”写《史记》,终于写成了《史记》。《报任安书》写了他受刑后的思想活动。
总之,司马迁的品格、学识等各方面受到了社会各界的称赞。
(二)纪传体通史的创作—《史记》
《史记》初名《太史公书》,称为《史记》是在东汉末期汉桓帝时开始的。司马迁创立了纪传体的体例。纪传体由五部分组成,以本纪和列传为主,故称为纪传体。除了每篇正文外,在篇末都有“太史公曰”。
《史记》的史学成就:
1.《史记》是第一部中国通史。通史应有三方面:(1)时间通(从黄帝到汉武帝时)。(2)地域通(《竹书纪年》在地域上不通,西周以后只记晋国,战国时只记魏国,而《史记》记了中国的各个地域)。3.内容通(《史记》记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
2.创立了纪传体。纪传体的五部分,可容纳各方面的资料。本纪可使年代顺序清晰;表可使人一目了然;书专记典章制度(后改称志);世家记诸侯,在历史上有特殊地位的人也列入世家,例如孔子和陈胜以及汉朝的丞相萧何和张良等;列传包括了广泛的内容。纪传体世世相传,以至于解放以后。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很少有能赶上《史记》的。
3.广泛记载了历史人物。以前的史书记人多限于政治经济方面,司马迁除记政治、经济人物外,还记了哲学家(老子、庄子、孔子及其弟子,孟子、荀子等)、文学家(屈原、司马相如等)、医学家(扁鹊、仓公)、大商人、大手工业者、游侠刺客、演员、算卦的、看风水的、农民起义领袖等等。《史记》所记的人物比其以前的史书要广泛,比其以后的史书也是很广泛的。他不分社会地位、政治地位,而是看在当时的影响和成就。纪传体适合记载历史人物,《本纪》、《列传》都可记。
4.记载了边境少数民族和外国历史。南方、西南、西北的少数民族皆有记载。对外国史如越南、朝鲜等也有记载。《史记》是最早记亚洲史的,比一些亚洲国家本国的记载还早。
5.在文学上有重要价值。文章生动,引人入胜。
6.适合当时历史发展的需要。汉武帝时期汉朝是空前强盛的统一大帝国,政治、经济、文化都空前发展。秦始皇奠定了中国的制度,汉武帝奠定了中国的疆域。当时东方为汉朝、西方为罗马,此乃世界上两大帝国。如此大帝国需要一部通史,《史记》则完全适应此需要。
《史记》的缺点有二:1.对上古时代的传说资料记载太少,黄帝以前记得太少,有巢氏、神农氏、燧人氏都是代表时代的理想人物。对他们的资料应予记载,传说不完全可信,但有可信的。现已证明许多传说是适合历史发展规律的。司马迁不记黄帝以前的历史,自称是因为“文不雅驯”,即不真实。可以说司马迁不记是出于其记述原则,即不记不可信的事,因而此项不能说是司马迁的过错,只是我们今天看《史记》感到这是一个缺陷。2.对战国史的记载,在年代、史实上有矛盾,有错误。这也不能完全责怪司马迁。因为战国史料许多已佚;另外他受刑以后看资料已不如过去方便,只能根据手头资料。
当然,我们也不能用现在的标准要求《史记》,诸如记经济材料过少等都不可作为《史记》的缺点来论。
(三)司马迁的治史方法
《史记》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多字,即使现在写起来也不容易,故其治史方法当研究。
1.全面搜集文字资料。西汉时“百年之间,天下遗文古事,靡不毕集太史公”。司马迁作为太史令,可以全面掌握这些文字资料。近代人金德建著有《司马迁所见书考》,1963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除书外,司马迁还可看到西汉政权的档案,这是很大的方便。此外,司马迁还读了诸子百家的文章。所以所有可见的文字资料他都搜集了。
2.实地考察。对各地物产记得全面而具体,这都是经过实地考察的结果。所记山川形势,许多也经过考察,写战争地理许多也是经考察的。《河渠书》是中国第一部水利史,是其实地考察的结果。在《河渠书》最后得出结论:“甚哉!水之为利害也。”这是其考察后所得之亲身感受。此项是其前的史家没有的,亦是其后的史家所不及的。他的考察一个是考察书本上无记的,另一个是考察书本所记是否完全,是否有错误。
3.亲身访问。他在《史记》中曾说:“吾过大梁之墟,求问其所谓夷门。夷门者,城之东门也。”特别是汉初的许多人物都是经亲自访问所得,如韩信传等。许多刺客游侠、演员等社会下层人物在当时是不会记载的,所以也得亲身访问。
4.慎重取舍。掌握了丰富的资料,取舍就要很慎重了。在《史记》中常说明对某些材料之不取的原因。不可信的不取,不重要的不取。对有些材料有怀疑难以断定的,则“疑则传疑,盖其慎也”。在“太史公曰”中有许多地方是讲研究成果的。
后来的史家在治史方法上有许多不及司马迁之处,如实地调查、慎重取舍等。
(四)司马迁的历史观
1.对历史总的看法。对历史发展持变化的观点。司马迁自称写《史记》的目的之一是“通古今之变”,他认为历史的变化不是偶然的,“变所从来亦多故矣”。变化也不是突然的,“非一旦一夕之故也,其渐久矣”。所以研究历史要“原始察终”。这种历史观使他写历史写得尽量完全。司马迁还认为历史发展的趋势不是一个人所能阻挡的。他针对魏国政治家信陵君如果在位就不会被秦所灭的论调,说“予以为不然”。他认为秦灭六国乃历史必然,非一人所能阻挡。
2.对经济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认识。在当时大多数人不能认识到经济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史记》的《平准书》和《货殖列传》是专记经济的。尤其在《货殖列传》中写了一篇理论性的文章论证物质条件决定社会秩序。他引管仲的话“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怎样重视物质经济呢,他说要开发自然资源,“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原大则饶,原小则鲜。上则富国,下则富家”。他举了齐国姜太公领导人民发展渔、盐、纺织,使经济得到了发展。齐国由此强盛,“冠带衣履天下”。姜尚死后,齐国不重视经济而国力转弱。后来管仲重视经济,帮助齐桓公称霸。又举吴王十年发展生产,打败越国。他说国家安富有三种途径,一为本富(农业);二为末富(工商业);三为奸富(靠欺诈掠夺所得)。他说政府不能与民争利,汉武帝盐铁官营,司马迁认为此乃与民争利,是奸富,不是好办法,他形容盐铁官营的后果为“苦恶价贵”。司马迁还说“人富而仁义附焉”。司马迁上述对经济的看法是后来史家所不能比的。
3.对历史人物的褒贬。所褒的有:开国帝王尧、舜、禹、汤、文王、武王、秦始皇、汉高祖;爱国人物,如楚国屈原,评之曰“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对赵国蔺相如评曰“名重太山”;反抗残暴统治的人物如陈胜;循吏,“奉职循理”的官吏;游侠,评之曰“言必信,行必果。已诺必成”。同情社会下层人物。贬斥的有:残暴的统治者,如夏桀、商纣、秦二世;主要起了进步作用,但某些手段是残暴的,如商鞅等;滥用民力的人,如蒙恬修长城、亭障、直道;汉武帝伐完匈奴又各处用兵,“兵连而不解,天下苦其劳”;酷吏;地方豪强等等。
(五)司马迁的史学思想
1.研究历史的意义。司马迁继承了春秋战国以来“垂训鉴戒”的观点,他说:“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镜也。”“述往事,思来者。”强调治近现代史,认为“以其近己而俗变相类,议卑而易行也”。《史记》记秦汉史占全书的十分之六七。
2.写历史的目的。其一是“究天人之际”。天与人的关系,以前人对“天”的解释有三:天道,天命;自然界,天时;客观形势,时势。司马迁所指之天包括了这三种意义,但主要的是指时势。其二是“通古今之变”,即“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原始察终,见盛观衰”。其三是“成一家之言”,有史家对历史的个人论断,顾炎武谓《史记》之特点为“寓论断于叙事”。
(六)司马迁在世界史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司马迁在中国史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南宋郑樵在《通志·总序》中概括道:“使百代而下,史官不能易其法,学者不能舍其书。”
世界上史学起源最早的是埃及。在公元前2700年前后埃及就有了编年史,这比中国的黄帝时期可能还要早,见于“巴勒摩碑”。到公元前4世纪后期,相当于中国战国时代后期,才有了较为详细的编年史,但书已佚。到西汉时还没有如《史记》一样的书。
希腊的史学起源于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9世纪,相当于我国西周后期,出现了“荷马史诗”。公元前6世纪后半期,相当于春秋后期,出现了许多用散文形式写的纪事史,这些作者称为纪事家。公元前5世纪出现了世界史学史上著名的人物希罗多德(约公元前484年—公元前425年)他比孔子约小六七岁,著有《历史》九卷,体例是记事体,是最早的世界史学名著。1.此书写的是希腊史,包括政治、经济、外交、地理、风俗,所记范围不仅希腊,与希腊有关的国家如埃及、巴比伦都有记载,所以在西方被视为小型的世界通史。2.希罗多德对史料做了大量的审查、鉴别工作,并且进行文字考证、实地考察,东到巴比伦,南到埃及,涉地很广。3.重视历史的道德教育作用。4.文笔优美,叙事层次分明,活泼生动。这四点使《历史》成为名著,人称希罗多德为西方历史学之父。司马迁的《史记》可与希罗多德的《历史》相比,但司马迁比希罗多德晚生三百多年。希腊史学到战国末年,又有名著出现。希腊史学直到战国末是比中国史学水平高的。因为它除了有希罗多德的上述四点优点外,还注意到事件的因果关系和经济在社会上的作用,这是其高明之处。
罗马的史学在西汉时期主要有两种体例,即纪事和编年,而且史家在理论上有研究,罗马的史学家已提出编写历史要求真求用。他们写的《罗马通史》价值基本上与《史记》差不多。但不如《史记》之处是很少写社会下层人物,对典章制度的记载也比较少。《史记》与《罗马通史》相比,缺点在于不能完整地叙述一个事件。总的说来,罗马史家与司马迁各有长短,都是当时世界史学界第一流水平。
所以司马迁不仅是中国古代首屈一指的史学家,在世界上亦是第一流的史学家。《史记》的部分内容被译成五种文字。法国汉学家沙畹把《史记》中的《五帝本纪》、《孔子世家》译成法文。自唐时起日本已有人讲解《史记》,《史记》已作为学术著作在日本流传,皇家图书馆已收藏《史记》,天皇已读《史记》。到南宋时,日本幼童亦选读《史记》。在日本《史记》的版本较多,从唐以后就不断流传。日本学者为研究《史记》花了很大功夫。日本学者泷川资言(龟太郎)所编《〈史记〉会注考证》,是目前研究《史记》的佳本。此书除收了三家注释外,还把唐至清有关解释《史记》的著作汇集在一起,并加了本人的考证。此书由文学古籍刊行社出版。
苏联对《史记》亦很重视,1955年莫斯科举行司马迁诞辰两千一百周年纪念会。苏联历史学家图曼的发言从下列四点评价了司马迁:1.司马迁是世界科学、文学泰斗之一。2.司马迁是第一个把普通人民的生活作为历史主体和研究对象的人。此论点提出后,中国有些史学家写文章发挥此论点,即阐述《史记》的人民性。3.司马迁的史学思想中有自发的辩证法因素,他在《史记》中论了经济和政治的辩证关系,如汉武帝打匈奴是由于经济发展,而战争又影响到经济的发展。此外,司马迁评价人物也不全褒、不尽贬。4.《史记》是研究中国史和亚洲史不朽的著作。会后,苏联出版了《〈史记〉选集》。在德、美等国也都有人阅读和研究《史记》。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31 1:1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