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一、严式对偶与宽式对偶 |
释义 | 一、严式对偶与宽式对偶1.伐木丁丁,鸟鸣嘤嘤。 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诗经·小雅·伐木》) 评析 在诗的起首两句中,“伐”是动词,“木”是名词;“鸟”是名词,“鸣”是动词,交错相对;“丁丁”和“嘤嘤”都是象声词,相对贴切,可视为宽式对偶。后两句“出”与“迁”是动词对;“自”与“于”是虚词对;“幽”、“乔”都是形容词,“谷”、“木”都是名词。这种严格工整的对仗形式,无疑为对偶修辞方式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2.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评析 严式对偶,多在古诗文中出现。它不仅要求上下句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词性一致,而且要求平仄相对,不能重复用字。此诗的一、三两联对仗极为工整,是严式对偶中的精品。第一联属“地名对”,以其雄伟的气势点明送别之地,写视线为迷蒙的风烟所遮,微露伤别之意。第三联奇峰突起,一扫古代送别诗词的“悲酸销魂”之态,意境开阔,格调高远,音调爽朗和谐。诗人以其高度的艺术概括力,铸造出千古传颂的名句。 3.远望人造海的一座座岛屿,在蓝天白云和绿波碧水之间,显得那么剔透玲珑。春天,在丛丛簇簇的烂漫山花中,映现着翠绿的秧苗;秋天,在如霞似火的枫树林中,映现出黄金般的庄稼。(碧野《人造海》) 评析 宽式对偶是针对着严式对偶而言的。它允许在字数、平仄、词性、结构等方面作局部的变动,因而运用灵活、方便,范围也比较广泛,大都出现在诗歌以外的散文作品中。此例运用宽式对偶的形式,描绘了“人造海”上的春天和秋天的美好景色,语言均衡、整齐;音节和谐自然,将语言美和自然美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4.带着冷漠的目光看待生活,纵然在盛夏也不会感到温暖,怀着火热的感情对待生活,即使是严冬也不会觉得冷酷。(华琪《无名者格言》) 评析 宽式对偶也可应用于议论性的散文之中。上下两联,从相反的角度,将两种不同的生活态度对举,提倡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在生动的比喻中,寓含着令人回味的哲理。 5.县委宣传部的一位同志对我说,兰考过去是:“地缺氮、磷、钾,人缺钱、粮、她。”(陈大斌《兰考采风记》) 评析 “地缺氮、磷、钾”是指土地的贫瘠;“人缺钱、粮、她”是说物质与精神生活的贫乏。一副对联简洁巧妙地概括出旧时兰考地区人民的生活状况,含蓄而深刻。 6.房屋门窗不开,阳光就照不进去。人的心窍不开,就不能认识新事物。店铺大门紧闭,怎么能生意兴隆? 江河出口堵塞,岂不要洪水泛滥? (章明《开门大吉》) 评析 “店铺”和“江河”都是人们熟知的事物,以此比喻改革与开放,将抽象的事理叙说得十分形象具体。两个比喻句又构成宽式对偶,辩证地说明了开放与改革之间的关系,给人许多启示。 7.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评析 这是一联宽式正对,上联和下联只有局部的字面变动。展现出语言的整齐、均衡美。 8.仿佛是星儿在太空中闪烁,仿佛是船儿在水面摇荡。眼科大夫陆文婷仰卧在病床上,不知自己是在什么地方。她想喊,喊不出声来,她想看,什么也看不见。只觉得眼前有无数光环,忽暗忽明,变动无常。只觉得身子被一片浮云托起,时沉时浮,飘游不定。(谌容《人到中年》) 评析 是幻觉,也是心理活动,三组宽式对偶描写出陆文婷重病之后的神情与心态。从侧面衬托出她辛劳、繁重的生活状况和无私忘我的工作精神。 9.人是活的,书是死的。 活人读死书,可以把书读活。 死书读活人,可以把人读死。 (郭沫若《郭沫若谈读书》) 评析 为了对仗,下联采用换义和活用动词的手法,将上联“活人”(灵活之人)转义为“有生命的人”;“读”字作使动用法,有让活人(有生命的人)读死书的意思。仅仅交换了“活人”与“死书”的位置,新意顿出,深刻地阐明了“书”与“人”的辩证关系。 10.此外的锦帆十里,殿脚三千,后土祠琼华万朵,玉钩斜青冢双行,计算起来,扬州的古迹,名区,以及山水佳丽的地方,总要有三年零六个月才逛得遍。(郁达夫《扬州旧梦寄语堂》) 评析 第一联中的“锦帆”对“殿脚”、“十里”对“三千”;第二联中“后土祠”对“玉钩斜”、“琼花”对“青冢”、“万朵”对“双行”,字斟句酌,工整贴切,可以看出作者的对偶饱蘸感情之笔,随意挥洒而成,既不囿于旧对偶的框框,又能独出心裁,大胆创造,显示了作者深厚的古诗词功力。 11.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 评析 例中有三组对偶。第一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上下联语首用同字;第二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相同结构的两个句子相对,上下联中出现四个复字;第三组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只有少数字面有变化,所以均属宽式对偶。三组对偶,参差错综,形成抑扬顿挫的清晰节奏,声情并茂地表达了一个忠君爱国,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和仁人志士的高尚情怀。 12.各个城市里都有形形色色的喷泉,最奇丽的是罗马郊外的提伏里泉园。这座泉园是皇家别墅,建造在小山上,园里大小有六千余喷泉,在山巅,在池上,在路旁……宽者如帘,细者如线,大的奔越下流,如同山间的瀑布,小的轻莹上喷,如同火树银花,一片清辉交织之中,再听到那“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大小错落的泉声,这个新奇的感受,也是使人永不忘记的! (冰心《再寄小读者·通讯七》) 评析 第一联中“宽”对“细”;“帘”对“线”。第二联中“大”对“小”;“奔越”对“轻莹”;“下流”对“上喷”,相对相反,均属宽式反对。两组对偶,分别从形貌、动态等不同的角度描写了众多的形态各异的喷泉,加之形象的比喻,使之绚丽多采,瑰奇夺目,令人向往。 13.这忧愁诉与谁?相思只自知,老天不管人憔悴。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到晚来闷把西楼倚,见了些夕阳古道,衰柳长堤。(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 评析 例中四、五句的字数、语法结构相同,但平仄不相对,词性也不相等:上联的“溢”是动词,下联的“低”是形容词,构成宽式对偶。灵巧而自由地抒发了崔莺莺对张生的相思之情。 14.老年人常多忧虑,少年人常好行乐。惟多忧也故灰心,惟行乐也故盛气。惟灰心也故怯懦,惟盛气也故豪壮。惟怯懦也故苟且,惟豪壮也故冒险。惟苟且也故能灭世界,惟冒险也故能造世界。……老年人如夕阳,少年人如朝阳。(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评析 三组宽式反对,分别说明了“老年人”与“少年人”的不同习性和特点。第一组作判断;第二组据前推理,指出各自的弱点,然后展开议论,热情地赞美了少年的革命创造精神。第三组概括总结,两个生动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少年中国需要少年创造建设”的主题思想。 15.行者驾云,随后赶来,叫声:“你那里走! 你若上天,我就赶到斗牛宫;你若入地,我就追至枉死狱!”(《西游记》第十八回) 评析 例中的对偶,属于宽式串对。上下两联,有着叙述上的连贯性,表示出承接的关系。口语的运用,打破严式对偶的束缚,在表情达意上,具有更大范围的适用性。 16.满招损,谦受益。 (《书·大禹谟》) 评析 这是一联对仗极工的严式对偶。上句:仄平仄;下句:平仄平,平仄相对,音节相同。语法上,“满”、“谦”;“损”、“益”都是形容词;“招”、“受”都是动词,构成两个相对的主谓短句。意义上,相对相反,互相映衬,寓深刻的哲理于高度精炼、概括、工整的语言形式之中,给人不尽的启示和回味。 17.嗟乎! 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安贫,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阁序》) 评析 全文共十句,除七、八句外,其它均属宽式对偶。作者萃对偶、声韵、事典、辞藻于一炉,运散文之气于骈偶之中,述志言情,语约意丰,慷慨之势如行云流水,抒写了报国无门、壮志不坠的执著的人生态度。充分展现了古代骈文的艺术特色,却又不受骈文严格形式的束缚,显示出高超、卓越的语言艺术水平。 18.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著力处。(朱熹《性理精义》) 评析 例中相对偶的上下句,各由两个分句组成:其中“不记”与“可记”;“不精”和“可精”相映相衬,互相补充说明,强调和突出了“熟读”与“细思”的重要意义,说理透彻、细腻,充分体现了宽式对偶和谐、悦耳、铺张、挥洒的表现力。整个对偶又为后面的立论做铺垫,将说理推向更高更深的层面。 19.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轻轻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朱自清《绿》) 评析 例中的宽式对偶由两个新颖别致的比喻句构成。上联以少妇拖裙的情态喻春景,下联用处女初恋的神韵写绿意。加之富有音乐美感的对称语言,将“春”的丰美意蕴描绘得极富感染力。 20.我们的三姐,是一个最普通的家庭妇女,没有动人的史传,没有不朽的业绩,她的生,不过像无际绿原的一棵春草;她的死,不过像风飘万点的一片月季花瓣。那么我为什么要写这么一个普通的老人呢? 没有别的原因,只因为我熟悉她,我敬重她,我从她的身上看到了几个不同时代的印记,也从她的身上看到了很多同一时代的人和我自己。(陈大远《落花时节》) 评析 “她的生”与“她的死”相对,极其精炼地概括了“她”的一生。“像……春草”,“像……花瓣”两个相对的优美比喻,表达了作者对一个普通老人的敬意和赞美。宽式对偶用于写人,将诗化的语言和深刻的哲理结合一起,显示出艺术语言的感人魅力。 21.君子谓祁奚能举善矣。称其仇不为谄,立其学不为比。《书》曰:“不偏不党,王道荡荡。”祁奚之谓也。外举不避仇仇,内举不回亲戚,可谓至公矣。唯善,故能举其类。《诗》曰:“唯其有之,是以似之。”祁奚有焉。(刘向《新序·卷一·杂事》) 评析 “外举”对“内举”;“仇仇”对“亲戚”,两种相对的人物和行动,构成一组复杂的社会关系,揭示出人物的高尚品德。运用宽式反对写人、说理,不仅具有鲜明的辩证色彩,而且凸现出事物本质,给人们留下强烈的印象。 22.象棋和围棋最大的差别是,象棋棋子越下越少,而围棋棋子越下越多。少则容易控制,多则眼花缭乱,满盘密密麻麻,真能看出青光眼。(柏杨《吞车集·最大差别》) 评析 “象棋棋子越下越少,而围棋棋子越下越多”,虽然下联多了一个连词“而”字,其形式仍属于宽式对偶。作为虚词,“而”虽然没有具体的表意功能,却能够通过语气的变化使上下句的衔接更为紧凑,避免了因为与下面对偶句连用时可能出现的单调,给语言增添了一些错综美。 23.又早是夕阳西下,河上妆成一抹胭脂的薄媚,是被青溪的姊妹们所熏染的呀? 还是匀得她们脸上的残脂呢?寂寂的河水,随双桨打它,终是没言语。密匝匝的绮恨逐老去的年华,已都如密饧似的融在流波的心窝里,连呜咽也将嫌它多事,更哪里论到哀嘶。心头,宛转的凄怀;口内,徘徊的低唱,留在夜夜的秦淮河上。(俞平伯《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评析 此例写的是作者游南京的繁华处所,美丽的景色引发出作者对历史的回顾和对现实的思考。句末的一副对偶,表现了作者对历史和现实的无限感慨。 24.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云气荫于丛蓍(shī师,古代供占 卜用的草),金精(九月上寅日采的甘菊)养于秋菊。枣酸梨酢(古“醋”字),桃榹(sī思,山桃)李薁(yù郁,山李)。落叶半床,狂花满屋。名为野人之家,是谓愚公之谷。(庾信《小园赋》) 评析 赋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文学样式之一。它滥觞于先秦,发展繁荣于两汉,变化丰富于魏晋南北朝,延续于唐、宋、元、明、清,历代都不乏优秀作品。魏晋以来,到了南朝,诗文创作讲究声律的风气兴起,赋也更注意句式的整饬,声韵的和谐,于是骈偶对仗,用典用事,成了这一时期赋的突出特点。《小园赋》是庚信的代表作之一,抒发了作者怀念故国,而仕异国的沉痛感情。例文写家中的“小园”,清幽、恬淡,超尘脱俗。然而通过“落叶”、“狂花”的描写,又透露出一种孤独、寂寞、伤痛的情怀。全文句句相对,有的严整,有的宽松,显示出《诗经》、“汉赋”以来,对偶修辞手法在古诗文中的发展轨迹。 25.幽默是精神富有的流露,而不是浅薄的说明;幽默是思想力量的显示,而不是软弱的再现。幽默也是艺术。(张凌《艺术要有点幽默》) 评析 例中的对偶,上下联各由一个肯定句和否定句构成。肯定的是本质,否定的是表象,相互比照之中,较为深刻地说明了幽默的性质,显示出对偶内层结构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26.那些树把小屋遮掩了,只在树与树之间露出一些建筑的线条,一角活泼翘起的屋檐,一排整齐的图案式的屋瓦。一片蓝,那是墙;一片白,那是窗。(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 评析 “一片蓝”对“一片白”;“那是墙”对“那是窗”,形成交叉结构的扇对形式。三字一顿的节奏,显得清新而活泼,在绿、蓝、白三种颜色的对比、衬托下,绘出了林间小屋特有的味和情韵。 27.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蓉出绿波。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曹植《洛神赋》) 评析 前两句为对偶,从远近两个角度概括写洛神的容貌:喻之为朝霞中的太阳,清波中的荷花。后六句是排比:分别对洛神的身高、体形,肩、腰、颈、肤进行细腻动人的描写。将一个神话中的女神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寄托了作者对美的追求与对生活的理想。文章的词藻华美而不浮躁,想象丰富而不离奇,比喻、烘托巧妙,对偶排比变化得宜,是作者在汉赋基础上的创新和发展。 28.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峰下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了石头缝里。在冷泉亭上小坐,直觉得遍体生凉,心旷神怡。(宗璞《西湖漫笔》) 评析 长短参差的两个描写句构成对偶,使得均衡的语言形式中显露出变化,用以写景,既概括,又细腻,透露出清新、爽朗的诗情。读者在字里行间也能感触得到作者的爱美之心。 29.这是个锦绣似的地方!终年有不谢之花,四季有长青之草,列峰排空,常住霭霭烟云,曲径通幽,时吟细细风雨,樵歌唱遏飞霞,牧笛吹咽流水。(吴有恒《山乡风云录》) 评析 三组对偶,写花、写草;写山、写径;写烟云、写风雨;写霞光、写流水;写樵歌、写牧笛。人物与景物构成一幅秀丽、娟美的山乡风景图。自然和谐的画面洋溢着浓郁的诗情,幽美的意境,给人美的享受。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