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万有引力之虹》 |
释义 | 《万有引力之虹》美国小说家T.品钦著,1973年出版。《万有引力之虹》无论从哪一方面说都是一本具有代表性的后现代主义小说。它具有后现代的不确定性,在内容上表现出神秘、荒诞的色彩,在结构上表现出博尔赫斯式的迷离恍惚;同时,又具有后现代的多义性。在内容上表现出百科全书式的驳杂和广博,从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理学、军事学、弹道学,到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文学、艺术等学科,涉及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在形式上表现出种种文体的杂然并陈,滑稽小品、轻松喜剧、间谍故事、历史小说、哑剧、哲理式的谈话录、工具书式的资料汇编无所不用。此外,它还采用诸如双关、隐喻、象征等种种文字游戏,套用各种文本并指涉许多文学家、艺术家,譬如,里尔克、惠特曼、麦尔维尔、康拉德、福克纳、狄更斯、博尔赫斯、瓦格纳、罗西尼等等,呈现出后现代的互文性。全书73个场景、400多个虚构和真实的人物,构筑成一个类似的封闭系统,系统中的一切都在按熵的定律,作紊乱无序的运动,并最终导向死寂。由此看来,这部小说正是他前两部小说《V》和《叫卖第四十九批》的综合。 《万有引力之虹》以接近尾声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但并不以通常的方式描写战争,它既不写具体的战役,战场上的攻防进退,运筹帷幄,也不着意塑造将军士兵、文武官僚的形象,更不注意讨论战争的社会历史原因以及战乱带来的社会动荡和灾难。而是在一个神秘、怪诞的架构中描述一些荒诞不经的事,把对当代西方现实的深刻理解深藏在离奇古怪的情节之中。 小说的主要线索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的V—2火箭对伦敦进行闪电般的攻击时,人们发现一个叫泰洛尼·斯洛思罗普的美国军官在那里与任何一个女人发生性关系的地点,都将很快遭到德国火箭的攻击。斯洛思罗普不是德国人的特务,他发生性关系的地点也未必都是敌人战略攻击的目标,也就是说未必都有攻击的价值,然而,何以他与异性同居过的任何一个地方都将无一例外地是V—2火箭的落点呢?这看起来毫不相干的两种行为之间究竟有什么神秘的联系?各国的情报机构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力图要揭开其中的奥秘。 但是,任何企图从理性和科学的角度对此作出解释的努力最终都失败了。一位英国统计学家发现,根据普阿松分布公式绘制的火箭着点图与斯洛思罗普标着自己每次性行为的地点图不谋而合,难道他的性行为与数学有某种特殊的联系吗?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否则就会“动摇统计学的基础”。一位研究者认为,斯洛思罗普有预见敌人火箭攻击目标的能力,因此,每次攻击之前,他都能安然无恙地脱离火箭落点而不受损伤,但他的性行为究竟在其中起什么作用则无法作出解释。一位弗洛伊德心理学专家认为,他的头脑中有一种动力能够遥控火箭的制导系统,他之所以要引导火箭在他每次发生性行为的地点爆炸,是因为他的潜意识中有一种要消灭自己的性对象的强烈冲动。一位在盟军情报机构工作的巴甫洛夫专家试图以条件反射的理论对此作出解释,因为斯洛思罗普幼年时期曾被一个德国化学家用作化学实验的对象,这位化学家用一种神秘的刺激物使他的性器官勃起,据说这种刺激源是这位化学家制造的某种塑料的气味,而这种塑料后来用在了德国火箭的技术上。但这位化学家对小斯洛思罗普做实验是在20年代,而他制造出这种新的塑料是在近二十年之后的1939年,这就在逻辑上完全排除了用这种新材料的气味作为刺激源从而造成条件反射的可能性。即便在斯洛思罗普的生理上存在着这种条件反射,等到火箭上这种特定的气味造成使他产生反射的条件时,他恐怕已被埋葬在一片爆炸后的废墟中了。但品钦又明确地告诉我们,一般来说,火箭的攻击总是发生在他的性行为之后的二到十天中,以超音速从数千里之外飞来的火箭是怎样在两天之前就形成了使他产生“反射”的条件呢?尽管这位巴甫洛夫专家费尽心机,却始终不能对此作出圆满的解释。 显而易见,品钦正是要表明,这种神秘的吻合恰恰是无法从理性和科学的角度加以解释的。西方世界在进入20世纪之后,出现了一种奇特的两极分化,一方面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另一方面却是社会生活的衰退和混乱;一方面是物质的丰裕和膨胀,另一方面却是精神的贫困和萎缩,一方面是生产力的迅速提高,另一方面却是人的迅速物化。作者不满足于仅仅描绘这些矛盾的现象,而力图对此作出自己的思考和解答。在他看来,后现代的社会现实已经无法再用“因果论”作出解释了。应该说19世纪科学上的许多突破都是建立在“因果论”的基础之上的。就拿火箭来说吧,如果没有苯环的发现,以及随后的高分子材料的合成,火箭的产生就是不可能的,然而火箭却成了毁灭世界、毁灭人类的工具,成了死亡的象征,这是科学的进步?还是科学家的倒退?这种现象难道可以用“因果论”来解释吗?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同样清楚地表明,科学的发展并没有给人类带来福音,却给人类带来深重的苦难,这难道可以从理性的角度作出解释吗?品钦象征性地把这个正在走向疯狂、动乱的世界描写成一个封闭系统,指出这个封闭系统中,一切都是不确定的,一切都是不可理喻的。他甚至预言,“下一个重大的突破,也许就在人们有勇气完全摒弃因果说”的努力之中。这种观点正确与否,姑且不论,但他试图找到一把打开这一封闭系统的钥匙的真诚却是毋庸置疑的。 那么,品钦找到的这把钥匙是什么呢?细读这部作品,我们不难看出,他认为,这个被人们称作后现代的社会之所以如此疯狂,如此混乱,如此不可理喻,是因为有一种不可名状的外力控制着,换言之,在人们的理性世界之外,还存在着一个神秘的世界,在“我们”之外,还存在着一个“他们”。正是这个“他们”,要把一个理性世界变成一个疯狂世界,把一个有机世界变成无机世界,把一个充满人性的世界变成充满兽性的世界,把一个充满生命的世界变成“死寂”的世界。斯洛思罗普像《V》中的斯坦西尔一样,感到自己始终被一种邪恶、神秘的外力控制着,以致竟“分解了”、“消失了”。这种使西方世界走向毁灭的外力在品钦看来虽然是不可名状的,但却并非无中生有,人们依然可以从作品中为这种不可名状的外力找到某种注脚。例如,那些把世界推向战争深渊的狂人,那些掌握着人类生杀予夺大权的狂人,是不是这种外力之一呢?那位主宰V—2火箭的德国军官韦斯曼少校就是这种战争狂人的代表,在卡杰看来,他表面不露声色,但却在沉默中透着莫名的恐怖,他具有绝对的权威,是死亡的制造者。再如,作品中反复描写的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角逐,种种阴谋、颠覆、谋杀活动是不是这种外力之一呢?整个上层社会的腐败、昏聩、狂妄、专横是不是这种外力之一呢?作品对于上述这些问题的回答无疑是肯定的。 被放纵到极端的情欲也是这种外力之一。正常的情欲本来是生命的一种表征,然而被放纵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就会导向混乱和死亡。近几十年来,随着性解放的大潮汹涌澎湃,西方世界出现了情欲横流,各种极端病态的性关系弥漫社会的倾向。什么情侣交换、群体杂交、同性恋、性虐待狂等无奇不有,花样迭出。这种种病态的性关系把人与人之间正常的美好的接触完全降低到动物的本能上,从而加速了人性的丧失和社会的异化。斯洛思罗普每邂逅一个姑娘,都要设法与之同居,在他看来,两性之间的关系不过是一种儿戏。那位主宰V—2火箭的德国军官韦斯曼不仅是一个病态的同性恋者,而且是一个性虐待的魔鬼,他把美丽的女间谍卡杰和一个漂亮的年轻士兵紧紧控制在自己身边,毫无人性地对他们进行性虐待和性摧残。盟军方面的那个老将军也是性变态的疯子,他以躺在卡杰的脚下被鞭打来获得受虐的愉快。斯洛思罗普的性行为与火箭落点之间的关系之所以神秘不可解,恰恰表明情欲的放纵已经与死亡融为一体,正向着消灭人自身的方向发展,因此,当斯洛思罗普与卡杰交媾时,她的面貌和形体似乎开始向动物转化,韦斯曼的娈童由于长期被他作为发泄兽欲的工具,最终彻底物化了,以致这个色魔在临终前,还要把他装入火箭发射出去,这正是情欲导向死亡的一个形象的写照。 这种情欲放纵、泛滥到极端便完全摆脱了人类的控制,必将按照万有引力和熵的定律,不可避免地导向混乱和死亡之虹,这也许是《万有引力之虹》的题中应有之义。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