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双调】殿前欢(谪仙醉眼何曾开)
释义

【双调】殿前欢(谪仙醉眼何曾开)

无名氏


谪仙醉眼何曾开,春眠花市侧。伯伦笑口寻常开,荷锸埋,曾何碍。糟丘高垒葬残骸,先生也快哉。
【鉴赏】这是一首咏酒的小令,借用李白和刘伶嗜酒的典故,写出了元代文人以酒为伴的醉态人生,抒发了作者旷达不羁的情怀和对现实的无奈。
“谪仙”意为谪降于人间的仙人,指的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新唐书·李白传》记载:李白“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这就是李白称谪仙的由来。“谪仙醉眼何曾开,春眠花市侧”写的是李白喝得酩酊大醉,就卧在花市旁大睡起来。杜甫《饮中八仙歌》:“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李白自己也说过“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襄阳歌》),“兴酣落笔摇五岳”(《江上吟》)。杜甫描写李白的这几句诗,浮雕般地突出了李白的嗜酒和诗才。李白之所以爱酒更多的是对现实的失望,借酒一销“万古愁”。李白曾官至翰林,也有着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无奈离开京城。这种有志不能实现的苦闷,使李白不得不借酒浇愁,曲中借用李白的典故讽刺着元代的时政。元知识分子地位十分低下,科举制度也是时废时立,很多人才空有抱负却不能实现,因此产生了许多以酒为伴的文人。
伯伦,指的是晋代的刘伶。《晋书·刘伶传》:“刘伶字伯伦。……初不以家产有无介意。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而随之,谓曰:‘死便埋我。’”曲中的“伯伦笑口寻常开,荷锸埋,曾何碍”就是化用的这个典故。刘伶生性豪放阔达,嗜酒如命,曾作《酒德颂》,宣扬老庄思想和纵酒放诞的情趣,以表示对于传统礼法的蔑视。魏晋时期社会动乱不安,刘伶以酒为伴,借酒消愁,发泄自己心中的不满。刘伶虽然大醉,但是追求的是自己的人生趣味,显示出超然的气节与风度。
“糟丘高垒葬残骸,先生也快哉”写的是作者的情怀。糟丘,积糟成丘,极言酿酒之多,沉湎之甚。李白《襄阳歌》:“此江若变作春酒,垒曲便筑糟丘台。”前人有刘伶和李白,现在有作者自己,不若喝得大醉,死后葬于糟丘高垒,来得痛快。这是当时元代文人心态的真实写照,他们备受压抑,只有一边喝着酒,国一边骂着世道,发泄心中积郁的不满。
此曲巧妙地借用李白、刘伶的典故把元代文人的心态和处境形象地表达出来,表面上写的是酒,深处写的却是愁,借着酒表达作者对社会的不满。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0 6:2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