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 |
释义 |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
陆游生当金人南侵、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深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绍兴中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曾任镇江、隆兴通判。乾道六年入蜀,任夔州通判。乾道八年,入王炎幕府,投身军旅生活。淳熙五年,离蜀东归,先后在福建、江西、浙江等地为官。他政治上主张坚决抗金,但一直受投降集团压制,壮志难酬。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一生作诗极多,亦工词,兼精书法,著有《剑南诗稿》、 《渭南文集》、 《南唐书》、 《老学庵笔记》等。 这首诗是淳熙三年(1176)春末陆游在成都时题在草书卷后的,表达了他为国而战的愿望无由实现,于是发泄在书法之中,但仍然不能忘情现实,希望有朝一日能出塞北伐的情思。 宋谢榛《四溟诗话》认为,作诗“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陆游这首题书诗正是如此。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它劈空而起,骤响易彻,石破天惊,出人意外。磊落,是众多之意。五兵,指古代五种兵器,有车之五兵、步卒之五兵诸说,所指不一,这里则是用以借代金戈铁马,全句意为胸中藏有为国而战的千军万马。综观陆游一生中所作富于战斗激情的诗篇,其中常写到: “胸中太华蟠千仞” (《读书》), “胸中十万宿貌貅” (《冬夜读书有怀》), “胸中十万兵” (《弋阳道中遇大雪》)……“胸中磊落藏五兵”和这些诗句一样,气壮山河地写出了诗人胸怀的宽广,斗志的高昂,令人心情为之振奋!然而在南宋小朝廷投降路线压制下,英雄无用武之地,他欲试无路,报国无门,空有不同凡响的峥嵘之志。这两句诗高唱而入,写得慷慨悲壮,苍凉沉郁,既定下了全诗基调,又交代了醉中作草书的动机。 接着,诗篇重点描写了醉中作草书的过程。诗人借助于浇愁之酒,把满腔的义愤、激烈的情怀统统倾泄到草书中去。这种感情的抒发,又是完全符合于书法特别是草书的艺术创作规律的。 作为一门特殊的艺术,中国书法从本质上说是抒情的、表现的,它善于表达书家的主观情性。传为我国最早的书论——东汉蔡邕的《笔论》就说: “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至于意胜于法的草书,更是如此。所以唐代草书家张旭凡遇喜怒忧悲,怨恨思慕,酣醉不平等等,都通过草书来宣泄排遣。 “酒为旗鼓笔刀槊”。陆游的抒情表现又有所不同,他把挥毫作书看作是挥戈上阵的一场实战。酒,是能助兴的,张旭和怀素往往醉后呼叫,激情澎湃,颇多神来之笔。但陆游却把酒看作是鼓舞斗志的军旗战鼓,把笔看作是对敌作战的大刀长矛。这一妙喻,可谓奇想落天外,然而它又符合于中国书法美学中以笔墨喻战阵的传统。相传晋代卫夫人就写有著名的书法论文《笔阵图》,王羲之在《题卫夫人〈笔阵图〉后》中进一步发挥说: “夫纸者,阵也;笔者,刀矟也;墨者,鍪甲也;水砚者,城池也;心意者,将军也;本领者,副将也……”至于在马上得天下的唐太宗,也联系自己破阵平寇的战争经验,用以阐明书法艺术的骨力形势。陆游也曾在《醉中作行草数纸》中说: “堂堂笔阵从天下,气压唐人折钗股”……这种文艺与武艺相通的“笔阵”之说,在陆游那里已化为活生生的具体实践,而这又和他的身分、志向、时代、环境多么地契合无间! 于是,他奋勇投入激烈的笔阵之战。陆游曾在其一系列题书诗中,一再描述抒写自己奋笔疾书的激烈情状,例举如下: 神驰意造起雷雨。坐觉乾坤真一洗。 (《草书歌》) 纸欲尽时瘦蛟举,已看雷雨跨苍茫。 (《杂兴》) 醉草今年颇入微……卷翻狂墨瘦蛟飞。 (《醉中作草书》) 忽然挥扫不自知,风云入怀天借力。神龙野战昏雾腥,奇鬼摧山太阴黑……(《草书歌》) 真是风急雨骤,山摧海翻,纵横挥扫,痛快淋漓!而这一次呢, “势从天落银河倾”,气魄更大,其势迅猛无比,如万里银河从九天之上倾泻下来。他进而要在盛产端砚的端溪石池里饱蘸浓墨,落笔如飞。诗中“烛光相射飞纵横”一句,令人想见夜间作书,烛光照射出高大的身影,又令人想见挥写时霆不及击、电不及飞的气势和畜怒怫郁、放逸生奇的笔意。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诗人沉浸在笔卷狂澜、墨飞急雨的艺术氛围中,进入了以假为真、人书俱化的境地,他把感情连同心血和生命都融合到草书笔墨中去了,以至于收卷时竟似乎感到失地尽收复, “万里烟尘清”,甚至“乾坤真一洗”了。 这首题书诗的第一至八句,不但神思飞动,激情奔放,而且可以把它当作生动而有韵的书论来读。唐代著名书论家张怀瓘在《书断》中论述书法的抒情表现功能说: “或寄以骋纵横之志,或托以散郁结之怀。”这似乎可看作是陆游这首诗最恰当的注脚;而陆游的诗,又似可看作是为这两句著名书论所作的最贴切的形象说明。总之,两者完全可以相互发明。 崇高的理想、强烈的愿望、丰富的想象、奇丽的比喻、高度的夸张、战斗的激情、巨大的力量,是这首浪漫主义诗作的主要艺术特色。陆游不愧为积极的浪漫主义者,然而他更是清醒的现实主义者,他毕竟还是坚实地立足于灾难深重的国土上。当他搁笔辍墨、酣兴阑珊时,就深感大丈夫在世,贵在有“立”,不但要立言,而且要立德、立功,他坚信“逆虏”——倒行逆施的敌寇运数将尽,行当灭亡。 “何时夜出五原塞,不闻人声闻鞭声。”五原塞是汉代北方边界要塞,在今内蒙五原县境,汉朝军队曾出五原塞北击匈奴。陆游在诗中也表示渴望有一天宋朝军队能夤夜出击,人衔枚,马摘铃,挥鞭直指北方金国地区,真正实现“万里烟尘清”的宿愿。这一执著的意念,正是爱国诗人陆游更为伟大之处。当然,最后立足现实的四句,也渗透着浪漫主义的理想和愿望。总之,这首诗体现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二者的互渗互补,是题书诗的苑圃中不可多得的怒放的奇葩。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