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边区自卫军(李排长与韩娃)第三章》 |
释义 | 《边区自卫军(李排长与韩娃)第三章》《边区自卫军(李排长与韩娃)第三章》 柯仲平 韩娃为人强似钢 打起来 叮噹响 用起来 硬梆梆 韩娃钢中也有铅 铅性软 打不断 铅性有同相思调 相思调子好缠绵 你敬他一大拇指 他敬你一丈 你把他按在地上 他一辈子也不和你来往 今天,李排长敬他一丈 还派他一个顶重要的哨岗 他是一辈子也忘记不了李排长 他原是一个雇农 曾分得土地三垧 为保护手中的一点利益 也为着抗日革命潮的高涨 打日本,勇敢上战场 他和我们边区农业工人们的想法都一样 王三本是乡中小流氓 王三的想法和他不一样 一更天 月儿照在他的锚子上 锚子尖端闪白光 闪光随着韩娃走 韩娃提着锚子一路走来一路唱 一路走来一路唱 他唱“走路要往大路走 大路人来往 小路多贼寇” 他想他是来放哨 运道好才遇贼寇 不觉走到马福川口了 他闪着圆圆小小 可是满有神气的眼光 向那四方八面搜着搜着瞧 瞧罢了又侧着耳听 五里外有荒村狗叫 我们放哨的 走到哨岗上 责任心要重 警觉性要强 眼观六路 耳听八方 自己不上敌人当 还不叫敌人漏网 他选择了一个地方 那地方,在路旁 路是狭窄的 只容得两人并肩来往 他站在左边路旁 他可以远望 又可以隐藏 他能随时跳出来 袭击对方 对方却不能一下子 闯到他身上 月有光 山有阴 正是一幅浓墨画 只不见有画中人 韩娃的浓眉如铁条 脸上的络腮胡子如刺 他比排长更高更结实 这样画不在画里 我们只好把他唱成歌儿写成诗 二更里 月色分外清 多一阵 不见有行人 他想吸袋烟 吸袋烟来好解闷 他掏出烟袋 装上烟 要擦火 却怕火柴光被敌人发现 他把纽扣儿解开 他弯下脑袋 在怀里擦火 吸起烟来 烟斗子冒火又怕人发现 脱下帽子来 将烟斗包圆 不妨害工作 吸袋旱烟算什么 有些人是吸起烟来好工作 韩娃吸罢烟 正将烟管插进袋 啊——啊 远远的路上 他发现 有两个黑影 一前一后的走过来 他沉着的,轻轻的迈上一步看 紧紧地握着锚子杆,仔细看 那两个黑影手中好像有短棍 看不清,有没有手枪别在腰间 那黑影已经越走越近,越走越近, 近到只离他的哨位十来步 他猛然 大喝一声—— “口令!” 好比手榴弹 这猛然的一声 也好像地震 使敌方立脚不定 退不能 前进也不能 不知怎样回答这“口令” 韩娃再追问一声 “口令!” 那两个黑影仍旧不知怎样回答这“口令” 韩娃的喝声 不像在高山打鼓 像在群崖之间打炸雷 他又喝—— “站住! —— 什么人?” 前头那个黑影比较有分寸 他回答 “是——是兵,是兵” 他们不知韩娃这里藏着几个人 韩娃手中有枪无枪他们也看不清 他们一来就有几分怕盘问 后面那个黑影好像要逃跑 不敢就逃跑 是怕后面有枪声 路是狭窄的 只容两人并肩行 路是狭窄的 一粒子弹可以打穿两个人 韩娃在估量 他们也许当过兵 现在却不会是兵 真是兵来那怕人盘问 他们有点像逃兵 前头那个像五分 后面这个一分也不像 韩娃的经验 帮助了韩娃的聪明 前几天,他曾盘问 友军区来的两个逃兵 那逃兵的态度开初很顽强 一点也不服我们自卫军的盘问 自卫军在那逃兵的眼里 不过是手提着锚子的老百姓 这两个黑影 一定是土匪—— 韩娃很快就能下断定 断定是断定 “武断”就不行 昨天的情景 不一定合今天的情景 韩娃为人有果断 他知道随机应变 还能够处处留神 他不要吃眼前亏 更不要放松敌人 他是一个人 对面是两个黑影 前头是一个粗壮的黑影 叫他难放心 韩娃乘他们胆战心惊 逼他们—— “放下棍子!” “转过身子!” “两手儿往后背起!” 他们摸头不着脑 想不透韩娃的高深 也是“光棍不吃眼前亏” 好好的放下棍子 转过身子 双手儿往后背起 韩娃自己也觉得稀奇 他今晚的命令 有无限的威力 黑影像犯人 他像法官 黑影像瘟猪 他像天神 本来也不算稀奇 他的“口令” 关系边区的安危 他的命令不但代表自卫军 代表老百姓 是代表一个战斗民族的声音 他的一根铁锚子背后 站着四万万以上的中国人 他跟着盘问 “来干什么的?” 黑影回答 “是来买菜的” 这回答虽然是战战兢兢 这个回答一点不迟疑 分明是早有准备 韩娃当然不相信 不相信也继续发问 “是哪里的部队?” 前头那个黑影抢着答 他怕后面那个露马脚 他说:“是江师长的部队” 韩娃一步追着一步问 一问更比一问紧 问答如两军对垒 该前进就要前进 “是江师长的部队? 在什么地方驻扎?” “在荞麦川驻扎” “为什么不带徽章?” “没有带徽章” “带有路条?” “来买菜,忘记带路条” “带有介绍信?” “不带” “那末你们一定不是好人了 不是好人 带到乡政府审问!” 这是韩娃的聪明 也是韩娃的愚蠢 说他们不是好人 又说带他们到乡政府去盘问 除非你有完全的自信 自信你可以强制他们 一人带两人,怎好带 他们不是两个死豺狼 让你将锚子穿在中间 你一挑便挑在肩上 说他们不是好人 吓坏了他们 也激动了他们 他们求命不得命 他们就会和你拼 韩娃防备黑影和他拼 韩娃不是孙猴子 拔根毛儿可以变自己 他想先杀翻一个 带一个活的回去 死的明天来收尸 但是韩娃也有点迟疑 罪人不经过审判 如何能将他杀翻 韩娃曾经杀过人 韩娃从来不敢这样便杀人 事到临危须放胆 事到临危应该早早下决断 韩娃在那半分钟以内 偏偏决断不下来 那时好像天开眼 一个老人走出来 老人拿着拐棍指一指 韩娃猛然想起了老人的告诫 “你不打狼狼吃你 你不杀敌人 反受敌人害” 韩娃这才举起锚子来 韩娃刚刚举起锚子来 韩娃的心思又突然改变 “事事总要办周全” 这是韩娃的习惯 误杀人,他不愿 是汉奸,他愿得活捉两个汉奸 他不但不将锚子扎过去 反使用一种温和的言语 这种言语好像滚油烫 热烈在心里 温和在面上 他说,“我相信,你们来,是买菜 怪只怪你们的长官 不给你们带着路条来 也难怪你们的长官 忙到前线去抗战 事情本来很麻烦 “你们既是兵, 该知道哨兵的责任 请不要怪我 我不是和你为难” 他打定主意 要叫一人在先走 走了几步后 再叫一人走 他跟在后头 这样走,他可以打破两人的同谋 他们和他拼 他就从这后面一个先下手 一人对一人 他可不用愁 哪个要逃跑 至少当中一个跑不掉 哪知他叫前头那人“开步走” 那人不但不走反退后 这个当儿退后为的什么呀 不是怕,便是起了坏念头 黑影何尝不在打主意 “三十六计 走为上计” 韩娃事事要周全 不能周全,不能周全 只好抓紧那最重要的一点 韩娃举起锚子要下手 看呵—— 早见一个大黑影 飞落在那两人的背后 那个大黑影子当时喝 “哪里走!” 他两人,好比黑松林中遇李逵 吓得屁滚尿又流 大黑影身旁 飞起了一片刀光 黑影与刀光 横挡在路上 他两人,很奇怪 以为这个大黑影 原来就与韩娃在一块 那知韩娃也奇怪 不知黑影到底飞从那里来 韩娃听得那声喝 脑中打起一个大波浪 浪头上带着惊惶 浪尾上是李排长 他何等愉快 他正感觉到一个人的势力孤单 万不料有他崇拜的人来 帮助他解决困难 他也觉得有点不满足 假使他崇拜的人物 看他把个困难的问题完全解决了 解决了,才出来 那他不知要怎样的愉快 说起来,排长何尝没有暗中看 排长已经看了好半天 假使韩娃无危险 又能把事办周全 排长正好不忙跳出来—— 要明白一个同志的忠实机谋和勇敢 最好是暗中调查暗中看 路见不平也拔剑 同志遇危险 事情难周全 排长哪能不出来 排长来查哨 已经查了好几哨 韩娃的盘查本事特别高 排长也在崇拜韩娃了 不过排长没有讲出来 韩娃不知道 前无路,后无路 锚子刀光下 绑起了两个奸徒 【赏析】 这首诗写于1938年“五一”节前夜。原诗还有一个前言: “这是在边区工人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听来的故事。后来,把这故事详细告诉我的,是工人代表林光辉同志。这诗写后,曾得到一位同志的最崇高的鼓励。我除深致感谢外,以后必须是更加努力的。 我们的文艺方向是抗战的,民族的,大众的。这方向统一着我们文艺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我们正往这方向前进。 这诗,可以用民间的歌调唱。我愿将此诗献给我们边区的自卫军。同时也愿献给各地自卫军。” 叙事长诗《边区自卫军》,是中国现代叙事诗中比较出色的作品,作者以雄浑的气魄、奔放的热情,描写了30年代边区农民自卫军英勇无畏的战斗气概。诗中,作者主要描写了李排长和韩娃,表现了他们在战争年代的献身精神和英雄气概。我们在此节选的第三章,是全诗的核心部分,着重描绘了韩娃这一边区自卫军战士的形象。在第三章中,诗人开门见山,从总体上介绍了韩娃的出身以及刚中有柔,柔中带刚的性格之后,便把这一人物放在具体行动中加以进一步刻划。这行动就是站一班重要的哨岗。诗人写他手提锚子去上岗,并选择了一个隐藏的地方,警惕地守卫在哨岗。“月有光,山有阴,正是一幅浓墨画”,刚毅挺拔的韩娃就这样形象地展现在了画面上。接下来,诗人写到敌人到来后韩娃的心理活动,以此来使前边所雕塑的静态形象具有了灵性。诗人先写韩娃的盘问,又写韩娃内心拿不定主意的犹豫,再写韩娃机智地哄骗敌人等等,通过这些描写,充分展示了作为一个普通的边区自卫军战士的韩娃的高度的革命责任感以及勇敢、机警的性格。在诗人的笔下,韩娃的形象是生动、鲜明,有血有肉的。他体现出了边区自卫军的英雄气质。这首诗具有民歌的调子,诗句口语化,表现了浓郁的中国民歌风格。 |
随便看 |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