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读史随笔两则》 |
释义 | 《读史随笔两则》在中国历史上,每个王朝统治的年代稍一长久,统治者本身往往就逐渐地昏庸腐败下去,于是政治黑暗,贪污横行,老百姓在层层剥削下,一天一天地迫近死亡,最后就是孟子所说的“老弱转乎沟壑,壮者铤而走险”。历史上的许多“盗贼”,实际上就是这些良民。 (一九四四年十月二十九日) 注释①易溺:易,散漫;溺,沉湎无节制。积习易溺,即自由散漫,放荡不羁。②泽靡下究:泽,雨露,引申为恩泽;靡,无。《诗·大雅·荡》有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究,尽头,到底。泽靡下究,即朝廷的恩泽、诏令不能贯彻到下边去。③赋车藉马:拉着贡赋的车马。④行赍居送:《汉书·食货志下》:“行者赍,居者送。”赍,带着行李。⑤众庶劳止:庶,庶民;止,趾的古字。《汉书·刑法志》:“斩左止。”颜师古注:“止,足也。”⑥田莱:莱,田地荒废,生满杂草。《诗·小雅·楚茨》之序:“政烦赋重,田赍多荒。”⑦诛求:责求,索要。《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以敝邑褊小,介于大国,诛求无时。”杜预注:“诛,责也。”⑧杼轴:亦作“杼柚”。织布机上的主要部件。《诗·小雅·大东》:“杼柚其空。”这里泛指农具。⑨籍没:造册登记没收所有的财产。《三国志·魏志·王修传》:“太祖破邺,籍没审配等家财物资以万数。” 赏析这是两则明快犀利、脍炙人口的读书随笔。读书随笔要求有感而发。但这个“感”,可以感的是国家大事,也可以感的是生活琐事。本篇感的是关乎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 本文写于1944年10月。当时正是抗日战争即将取得最后胜利,而蒋介石正积极准备发动内战,“下山摘桃子”,夺取胜利果实的重大历史转折时期。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这些人们历来的手段就是善于‘骗’和‘拖’。”为了“骗”和“拖”,国民党于1943年9月先后召开了十一中全会和三届二次国民参政会。在这两次会议上,蒋介石为了摆脱“脱离群众、丧失人心、自己已处于从来未有的孤立地位这种严重的危机”,提出了“实行宪政”、“还政于民”等虚假的口号(以上引文均见《毛泽东选集》四卷合订本第921页),颇有点“下罪己诏”的味道。《读史随笔两则》用一种曲折的形式,尖锐深刻地揭露了国民党统治者的这种伎俩。唐太宗李世民说过:“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这两则读史随笔,恰似历史明镜,照出了一切反动派、伪君子的真面目。 知识性、趣味性和思想性的高度统一,是本文的一个鲜明特点。作者所引用的《旧唐书》和《剪胜野闻》中的两则史料,都十分新鲜,而且十分有趣。唐德宗身为“至尊”,却自称“小子”,对自己卑词下气地痛骂一顿,这在历史上是少有的“趣闻”:明太祖闻一老媪呼他为“老头儿”,便“籍没民家甚众”,虽属可恶,但也颇具戏剧性。不过,在这趣味性的背后,却寄寓着作者忧愤深广的思想内涵。读这样的作品犹如品尝宴席桌上鲜美的小菜,是既惬意又余味无穷的。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