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蛇纵在没泥涂,长衢却为驽骀设。”诗句出处:《岳阳别张祜》;是唐朝诗人李涉的作品。 |
十年蹭蹬为逐臣,鬓毛白尽巴江春。鹿鸣猿啸虽寂寞,
水蛟山魅多精神。山疟困中闻有赦,死灰不望光阴借。
半夜州符唤牧童,虚教衰病生惊怕。巫峡洞庭千里余,
蛮陬水国何亲疏。由来真宰不宰我,徒劳叹者怀吹噓。
霸桥昔与张生别,万变桑田何处说。龙蛇纵在没泥涂,
长衢却为驽骀设。爱君气坚风骨峭,文章真把江淹笑。
洛下诸生惧刺先,乌鸢不得齐鹰鹞。岳阳西南湖上寺,
水阁松房遍文字。新钉张生一首诗,自余吟著皆无味。
策马前途须努力,莫学龙钟虚叹息。
《岳阳别张祜》唐朝诗人李涉的作品。【注释】:
龙:
(一)①我国传说中的神异动物,头有角,身有鳞。有脚可走,无翼能飞。《周易·乾》:“见龙在田,利见大人。”(田:指地上。)②帝王的象征。杜甫《哀王孙》:“高帝子孙尽隆准,龙种自与常人殊。”(高帝:汉高祖。隆准:高鼻梁。)白居易《长恨歌》:“天旋日转回龙驭。”③八尺以上的马;骏马。张衡《东京赋》:“龙辂充庭,云旗拂霓。”(辂:天子的车。云旗:很高的旗。霓:副虹,借指空中。)④指杰出的人才。《三国志·诸葛亮传》:“诸葛孔明者,卧龙也。”⑤二十八宿中东方七星(角、亢、氐、房、心、尾、箕)的合称。⑥十二生肖之一。[龙钟]1. 衰老、疲惫的样子。王维《夏日过青龙寺谒操禅师》:“龙钟一老翁,徐步谒禅宫。”2. 潦倒、不得意的样子。白居易《别微之于澧上》:“莫问龙钟恶官职,且听清脆好文篇。”3. 泪流纵横的样子。蔡邕《琴操》下:“空山歔欷,涕龙钟兮。”(歔欷xū xī:哀叹抽泣声。)4.踯躅难行的样子。 苏颋《晓发方骞驿》:“传置远山蹊,龙钟蹴涧泥。”(蹴cù:践踏。)(二)lǒng 同“垄(lǒng)”。①冈垄。《孟子·公孙丑下》:“有贱丈夫焉,必求龙断而登之。”(贱丈夫:指贪利可鄙的男子。龙断:断而高的冈垄。)②独占利益。《艺林伐山》:“私富贵之龙断。” (三)chǒng 通“宠”。荣耀。《诗经》:“何天之龙。”龙蛇:
①喻谓书法笔势蜿蜒屈曲。李白《草书歌行》:“时时只见~~走,左盘右蹙如惊电。”②因《易·系辞》有“龙蛇之蛰,以存身也”句,故以借谓隐匿、退隐。《汉书·扬雄传》:“君子得时则大行,不得时则~~。”③喻指非常的人物。《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深山大泽,实生~~。”④喻指矛戟类武器。吕温《代郑相公谢赐戟状》:“武库~~,忽追飞于陋巷。”纵:
(一)[纵臾rǒng]鼓动别人作坏事。《汉书·衡山王刘赐传》:“日夜纵臾王谋反事。” (二)zòng ①放;发。《史记·吴太伯世家》:“于是吴王遂纵兵追之。”《淮南子·人间》:“秦西巴弗忍,纵而予之。”②释放;放走。《旧唐书·杨恭仁传》:“纵所俘还之。”③放任;不加约束。《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纵敌,患生。”《荀子·富国》:“天下害生纵欲。”④腾跃。王充《论衡·道虚》:“若士者举臂而纵身,遂入云中。”⑤即使。《左传·庄公十四年》:“纵弗能死,其又奚言?”《吕氏春秋·下贤》:“纵夫子骜禄爵,吾庸敢骜霸王乎?”⑥纵;竖;与“横”相对。《吕氏春秋·辩土》:“衡行必得,纵行必术。”(术:直。)东方朔《七谏·沉江》:“不别横之与纵。”⑦战国时期六国的合纵。《淮南子·要略》:“故纵横修短生焉。”⑧踪迹。《史记·酷吏列传》:“言变事纵迹安起?”在:
①存在;在世。《论语·里仁》:“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范缜《神灭论》:“岂容形亡而神在。”②表示人或事物的位置或状态。张华《情诗》:“处欢愒(kài)夜促,在戚怨宵长”。(愒:贪。)③处;处所。陶潜《饮酒》之二:“衰荣无定在,彼此共更之。”④在于;取决于。《荀子·劝学》:“驽马十驾,功在不舍。”⑤问候;慰问。《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寡人淹恤在外,二三子使寡人朝夕闻卫国之言,吾子独不在寡人。”(寡人:卫献公自称。淹恤:久遭忧患。吾子:指卫大夫大叔文子。)⑥观察;审察。《尚书 ·舜典》:“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璇玑玉衡:玉饰的天体观测仪器。七政: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⑦介词。引进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情形、范围等。柳宗元《田家》诗:“迎新在此岁。”《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将军禽操宜在今日。”(将军:指孙权。操:曹操。)⑧和“所”连用,表示强调,其下多连“不”等。⑨终结。《尚书·吕刑》:“非天不中,惟人在命。”⑩通“才”。仅仅。《汉书·贾谊传》:“长沙乃在二万五千户耳。”没:
①沉没。《史记·秦始皇本纪》:“欲出周鼎泗水,使千人没水求之。”②沉下;沉落。王昌龄《塞下曲》:“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③淹没。《史记·滑稽列传》:“水来漂没,溺其人民。”④隐没;消失。刘长卿《初至洞庭怀灞陵别业》:“长天不可望,鸟与浮云没。”⑤覆没;沦陷。司马迁《报任安书》:“陵未没时,使有来报。”⑥终;尽。《诗经·小雅·渐渐之石》:“山川悠远,曷其没矣。”⑦同“殁”。死;去世。《论语·学而》:“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⑧没收。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泥:
(一)①古水名。泾水支流,在今甘肃省庆阳地区。②泥土。《尚书·禹贡》:“厥土惟涂泥。”③像泥一样的东西。《洞冥记》卷三:“帝令剉此草为泥,以涂云明之馆。” (二)nì ①涂抹。《世说新语·汰侈》:“王(恺)以赤石脂泥壁。”(赤石脂:一种风化的陶土。)②固执;拘泥。柳宗元《断刑论下》:“经非权则泥,权非经则悖(bèi)。”(悖:混乱。)③阻滞不通。《论语·子张》:“虽小道,必有可观者,致远恐泥。”④软求;软缠。元稹《遗悲怀》之一:“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⑤通“涅”。用作黑色染料的矾石。《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上》:“白沙在泥,与之俱黑。”泥涂:
泥巴,稀泥。白居易《官牛》:“恐怕~~污马蹄。”涂:
(一)①古水名。即今云南省东部的牛栏江。《水经注·若水》:“涂水导源腊谷。”②道路。《周礼·考工记·匠人》:“大川之上,必有涂焉。”③涂饰;涂抹。《说文·木部》:“杇,所以涂也。” (二)chú [涂水]古水名。即今安徽省合肥市东北的滁河。《三国志·魏书·王凌传》:“三年春,吴贼塞涂水。”长:
(一)①长度;两端的距离。《考工记· 车人》:“车人为车,柯长三尺。”②长度大。与“短”相对。1.指空间。古乐府(木兰诗》:“北市买长鞭。”2.指时间。《韩非子·难一》:“矜伪不长,盖虚不久。”③巨大。李白《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会:一定。济:渡。)④辽阔。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鸟飞不到吴天长。”⑤经常。张籍《猛虎行》:“谷中近窟有山村,长向村家取黄犊。”⑥长处;专长。韩愈《画记》:“以为非一工人之所能运思,盖丛集众工人之所长。”⑦擅长。《三国志· 吴书·周瑜传》:“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 (二)zhǎng ①年龄大;辈分高。杜甫《兵车行》:“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②排行第一。《史记·李斯列传》:“始皇有二十馀子,长子扶苏以数直谏上……”③首领;首长。《礼记·曲礼下》:“九州之长,入天子之国曰牧。”(牧:官名。)④生长;成长。贾谊《论积贮疏》:“淫侈之俗,日日以长。”⑤抚养。《诗经· 小雅·蓼莪》:“长我育我。”⑥滋长。《诗经·小雅·巧言》:“君子屡盟,乱是用长。”(盟:盟誓。用:以。)⑦增进;增强。《礼记·学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反:反省。)⑧提高。李白《与韩荆州书》:“青萍结绿,长价于薛卞之门。”(青萍:剑名。结绿:玉名。)衢:
①四通八达的大路。《左传·定公八年》:“林楚怒马,及衢而骋。”《晋书·羊祜杜预传论》:“江衢如砥。”(砥:磨刀石。)②树枝交错、分杈。《山海经·中山经》:“(桑)大五十尺,其枝四衢。”却:
①退;使退却。《吕氏春秋·序意》:“马却不肯进。”贾谊《过秦论》:“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蒙恬:秦名将。藩篱:比喻边疆上的屏障。)②避免。《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勇士不却死而灭名。”③不前进,停止。《韩非子·外储说右下》:“马退而却,策不能进前也。”④拒绝;退还。《孟子·万章下》:“却之却之为不恭,何也?”李斯《谏逐客书》:“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⑤回;回转。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卷:收拾,收起。)⑥去;掉。多用在动词后表明动作了结,完成。聂夷中《咏田家》:“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⑦副词。1. 表示强调。相当于“正”。李商隐《有感》:“非关宋玉有微词,却是襄王梦觉迟。”2. 表示重复。相当于“再”、“又”。李白《送贺监归四明应制》:“借问欲栖珠树鹤,何年却向帝城飞。”3. 表示相反,相当于“倒”、“反”。李白《把酒问月》:“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为:
(一)①做。《诗经·周颂·丰年》:“为酒为醴,烝畀祖妣。”(烝:进献。畀:给予。)《论语·学而》:“其为人也孝弟(tì)。”(弟:同“悌”。友爱。)②制作;创作。《礼记·曲礼下》:“为宫室,不斩于丘木。”(丘木:墓地的树。)《汉书·枚乘传》:“司马相如善为文而迟。”(迟:慢。)③治理。《商君书·农战》:“善为国者,仓廪虽满,不偷于农。”(偷:怠惰;忽视。)《论语·为政》:“为政以德。”④行为。范仲淹《岳阳楼记》:“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尝:曾经。)⑤充当。《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温习。故:旧的知识。)⑥当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霓为衣兮风为马。”⑦变为;成为。屈原《离骚》:“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兰、芷、荃、蕙:皆香草名。)⑧认为。《孟子·公孙丑上》:“而子为我愿之乎?”(子:你。)⑨是。《左传·宣公三年》:“余为伯儵,余而祖也。”⑩介词。1. 表被动。被。《三国志 · 吴书· 吕蒙传》:“为张辽等所袭。”2.表对象。对;向。《战国策·韩策二》:“(严仲子)因为聂政语曰:‘臣有仇。’”(11)连词。如果。《战国策·秦策四》:“秦为知之,必不救也。”(12)语气词。1. 与“何”相配,表疑问语气。《论语·季氏》:“何以伐为?”(伐:进攻。)2. 多用于句未,表示反问语气。《汉书·外戚传下·赵皇后》:“今故告之,反怒为!”(故:故意。) (二)wèi ①帮助。《诗经·大雅·凫鹥》:“公尸燕饮,福禄来为。”②介词。1. 表对象。替。《论语·学而》:“为人谋而不忠乎?”2. 表原因。因为。《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3. 表目的。为了。《孔雀东南飞》:“慎勿为妇死。”③通“伪”。假装。《礼记·檀弓下》:“夫子为弗闻也者而过之。”驽:
①劣马。东方朔《七谏·哀命》:“驽骏杂而不分兮。”②喻才能低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独:难道。)骀:
(一)①马嚼子脱落。《后汉书·崔寔传》:“马骀其衔,四牡横奔。”(衔:马嚼子。牡:指雄马。)②劣马;不好的马。宋玉《九辩》:“却骐骥而不乘兮,策驽(nú奴)骀而取路。”③庸才。王韶之《赠潘综逵举孝廉》诗:“伊余朽骀。”④[骀藉]践踏。《史记·天官书》:“兵相骀藉,不可胜数。” (二)dài 疲钝。《北史·王思政传论》:“率疲骀之兵,当劲勇之卒。”[骀荡]1.放荡。《庄子·天下》:“惜乎惠施之才,骀荡而不得。”(惠施:人名。不得:无所得。)2.舒缓荡漾。形容音乐或景色。马融《长笛赋》:“安翔骀荡,从容阐缓。”设:
①布置;安排。《战国策·秦策一》:“张乐设酒,郊迎三十里。”②设立;建立。《商君书·开塞》:“官设而莫之一,不可。”③完备。《史记·刺客列传》:“居处兵卫甚设。”④施行。《吕氏春秋·长攻》:“凡治乱存亡、安危强弱,必有其遇,然后可成,各一则不设。”⑤表假设关系的连词。如果;假如。《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设百岁后,是属宁有可信者乎?”(是属:这些人。宁:难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