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黄鸟 |
释义 | 黄鸟黄鸟黄鸟,无集于桑,无啄我粱。此邦之人,不可与明。言旋言归,复我诸兄。 黄鸟黄鸟,无集于栩,无啄我黍。此邦之人,不可与处。言旋言归,复我诸父。 这是一首思念故乡的诗。一位身处异乡的游子原以为来到异乡后生活处境会比家乡好些,但事与愿违,理想的破灭又使他对自己的家乡产生了思念之情,唱出了这首思乡诗。 诗的开头使用黄鸟作比喻,将异乡的那些“不我肯谷”、“莫我与明”、“不可与处”自私冷酷之人比作黄鸟。《诗经》 中用“黄鸟”处很多,《周南·葛覃》:“维叶凄凄,黄鸟于飞”。《秦风·黄鸟》:“交交黄鸟,止于棘”。“黄鸟”即黄莺,也叫鹂留,仓庚。作者将异乡之人比作黄鸟是含有讽刺意义的。宋代孙奕《履斋示儿编三·黄鸟》说:“正今人稻粮熟时,黄雀群集于田垅以啄。为人所罗,所逐者,正谓此耳”。可见黄鸟是古人心目中厌恶的东西。作者用此比喻异乡之人以示其贪婪、趋利、令人讨厌。诗中的句子“无集于谷,无啄我粟”、“无集于桑,无啄我粱”、“无集于栩,无啄我黍”非常强烈地表达了这种感情,“谷”,树名;“栩”,即柞树。诗人满怀希望地来到异乡谋生,但世态炎凉,遭人白眼,受到异乡之人的排挤和刁难,无法与他们相处,诗人心中郁积了愤懑和不平: 黄鸟啊黄鸟,不要停栖在我的楮树上,不要吃我的粮食,你们这个地方的人对待我们如此地不善良,我将回家去,回到我世代居住的邦族。本诗共分三章,每章所表现的内容是一致的,采用章节上的复沓形式但在意义上有所加深,非但“不我肯谷”而且“莫可与明”、“不可与处”,“与”,善的意思,“明”即“盟”。 在异乡生活的不幸遭遇,自然会使作者联想起在家乡时的生活情景,想起家乡的土地,想起家乡的同族叔伯和兄弟,并且在诗中“此邦”和“我邦”,“此邦之人”与“我诸兄”、“我诸父”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对比之中表达的是对故土亲人的思念之情,抒发的是游子辗转飘零于异乡的身世之感,联想自然,对比鲜明。此诗可视为游子思乡的一段内心独白,是出于被歧视、被冷遇、被压抑下的游子发自内心的不平之音。 从此诗中游子被异乡人冷遇的事例中,可窥见当时“民风浇薄”的社会现实,这是反映西周后期至春秋社会风气日趋败坏人际关系紧张的一个侧面。 关于此诗,前人还有二种解释,一是认为此诗为刺宣王之世,民有所失者 (朱熹《诗集传》引东莱吕氏说法); 二是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认为此诗为赘婿入赘而不得。 |
随便看 |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