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鲁迅《影的告别》全文、注释和赏析
释义

鲁迅《影的告别》全文、注释和赏析

人睡到不知道时候的时候,就会有影来告别,说出那些话——。

有我所不乐意的在天堂里,我不愿去;有我所不乐意的在地狱里,我不愿去;有我所不乐意的在你们将来的黄金世界里,我不愿去。

然而你就是我所不乐意的。

朋友,我不想跟随你了,我不愿住。

我不愿意!

呜乎呜乎,我不愿意,我不如彷徨于无地。

我不过一个影,要别你而沉没在黑暗里了。然而黑暗又会吞并我,然而光明又会使我消失。

然而我不愿彷徨于明暗之间,我不如在黑暗里沉没。

然而我终于彷徨于明暗之间,我不知道是黄昏还是黎明。我姑且举灰黑的手装作喝干一杯酒,我将在不知道时候的时候独自远行。

呜乎呜乎,倘若黄昏,黑夜自然会来沉没我,否则我要被白天消失,如果现是黎明。

朋友,时候近了。

我将向黑暗里彷徨于无地。

你还想我的赠品。我能献你甚么呢?无已,则仍是黑暗和虚空而已。但是,我愿意只是黑暗,或者会消失于你的白天;我愿意只是虚空,决不占你的心地。

我愿意这样,朋友——

我独自远行,不但没有你,并且再没有别的影在黑暗里。只有我被黑暗沉没,那世界全属于我自己。

一九二四年九月二十四日。

【析】 五四运动落潮后,鲁迅曾一度陷入寂寞彷徨的境地,在“抉心自食,欲知本味”①的自审中,其心灵经历了一个自我分裂和搏斗的过程。散文诗集《野草》即是这种苦痛的心理历程的真实纪录,《影的告别》则是其中的一幅剪影。

这首散文诗有异于作者同时期的杂文创作,它的审美视角非着意于外在的客观世界,而是紧聚在人的灵魂深处,无情地“解剖自己”②。它借助诡奇的想象,构建了一个夜色与梦幻的世界,在这幽玄的夜色中,“自己渐渐脱光人造的面具和衣裳,赤条条地裹在这无边际的黑絮式的大块里”③,让赤裸的灵魂在梦境中翔舞,以剖露内心隐秘的思想。

形与影,本系一体,难以分离。而作者却设身梦境,从“形我”中分裂出一个与主体相对立的“影我”,并使之人格化,藉此将自己深藏的意绪心象外化为具体可感的视象。影的告别,即是同“旧我“的决裂 ,是对自身的“毒气和鬼气”④的憎恶和力图摒除。然而这种诀别,却是那样举步维艰,上界的天堂,下界的地狱,虚幻的“将来的黄金世界,”都“有我所不乐意的”。去向何处?又惶惑茫然。但即使无处可去,影也不愿驻足不前,跟随“旧我”,而宁可“彷徨于无地”,“冀于将来有万一之希望。”⑤

告别意味着毁灭,它或者被黑暗所吞没,或者消失于光明中。可是影不愿苟活于明暗之间,宁愿“在黑暗中沉没”,犹如火中自焚,求得解脱,迈向新的境地。然而“惟黑暗与虚无乃是实有”⑥的思想重负,又使“我”在光明与黑暗之间,进退维谷,难以举步。身处寂寞与苦闷中,影仍要“作绝望的抗战⑦”,即使被黑夜沉没,或者消失于白天,也九死而不悔,“我将在不知道时候的时候独自远行”。在不乏昏暗的色调中,显现了鲁迅当时缺乏新的思想武器的巨大的苦闷,也由此足见一个不懈求索的战士性格。

影的告别,走向无地,走在无时,欲沉于黑暗,这真是一种旷古未有的别离。它似乎有千钧重负,万般苦痛,执意远离,却又迷离徘徊,这种超越时空的孤寂与悲愁,正是鲁迅在黑暗重压下内心冲突与灵魂搏斗的折光显现,也是不留情面的自我剖析。

影终竟不惮沉重的社会黑暗和思想负担,它要启程远行了。然而又唯恐自己“黑暗与虚空”的思想污染他人,尤其是贻误青年。因此,影临行之际,无所赠予,反而要带走一切,与黑暗一道沉没,让“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⑧。”这种博大的爱心和无私的献身精神,正是鲁迅伟大人格的自我写照。

基于审美视角的内向性,《影的告别》着力构筑了以“影”为中心的一系列象征性意象,藉此摹写不易表达的心绪,倾泻内心深藏的情感,使痛苦的心灵得到升华和超脱。而欣赏主体则在导思颖悟的审美联想与体验中,获得“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的美感。

字数:1596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0 8:1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