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魏王索郑 |
释义 | 魏王索郑魏王谓郑王曰:“始郑①、梁一国也,已而别,今愿复得郑而合之梁。”郑君患之,召群臣而与之谋所以对魏。郑公子谓郑君曰:“此甚易应也。君对魏曰:‘以郑为故 魏而可合也, 则弊邑亦愿得梁而合之郑。’”魏王乃止。 ——《韩非子·内储说上》 【注释】 ①郑:这里指韩国。韩、魏、赵三个诸侯国,春秋时同属晋国,后来三家分晋,列为诸侯。韩国灭郑之后,曾把都城徙到郑都新郑,所以这里称为郑。 【意译】 魏王对郑王说:“本来郑和魏是一个国家的,后来才分开,我现在希望再得到郑而把它合并到魏国来。”郑王为此很担忧,便召集群臣商议对付魏王的办法。郑王的儿子对郑王说:“这很容易对付。您对魏王说:‘假如因为郑、魏原来是一国而可以合并,那么我们也希望得到魏国的土地而使它合并到郑国来。”于是魏王再不提及此事了。 【解说】 在外交斗争中,顺着对方错误的思路推演开去,即所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往往会取得出其不意的效果。在这则寓言中,郑公子正是采用这种方法反击了魏王的无理要求,使他哑口无言。按照魏王的逻辑,由于郑、魏两国过去是一家,直到后来才分开,据此,他要求再把郑国的土地合并到魏国来。这是一个十足的强盗逻辑。根据形式逻辑来分析,其实这是一个三段论式的推理。即: 过去是一个国家而后来才分开的两国, 应该合并。(省略大前提)郑、魏过去是一个国家。(小前提)郑应该并给魏国。(结论) 在这里,大前提就是错误的。从来没有这样的法律规定,过去是一个国家而后来各自独立的两国应该合并,所以,魏王的这个推理根本就不可能进行。而且,退一步说,即使过去是一国而后来分成二国的应该合并。但是,并不能据此就认为郑国应该合并给魏国,也可能是魏国合并给郑国,或者是其它形式。正是看到了这个错误,郑公子顺着魏王的思路,又重新进行了一个新的三段式的推理。即: 过去是一个国家而后来才分开的两国,应该合并。(省略大前提)魏、郑过去是一个国家。(小前提)魏应该合并给郑国。(结论) 这里,郑公子并没有正面顶撞魏王。但是,由魏王的错误思路而发展出来的新的结论,却使魏王目瞠口呆,自觉失言。这则寓言,确实教给了人们一种对付那些提出无理要求的人的好的办法。 【相关名言】 人们不要把眼睛生在头顶上,致使用了自己的脚踏坏了人们想得之于天上的东西。 ——冯雪峰 蠢才妄自尊大,他自鸣得意的,正好是受人讥笑奚落的短处。 ——苏联·克雷洛夫 |
随便看 |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