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鬼斧神工话龙门 |
释义 | 鬼斧神工话龙门从古都洛阳南行13公里,便是举世闻名的龙门石窟。此地青山对峙,伊水中流,仿佛城阙,故名“伊阙”;两岸青山,即龙门山。传说古时候龙门山是东西连贯的,中间并没有伊水,龙门山以南是大湖。后来大禹王治水,凿开龙门山导水,于是才有伊阙,所以这里又称“禹门”。龙门石窟,就在龙门山中。 龙门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后,其后历经东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北宋长达四百余年的大规模营造,伊河两岸石壁布满了窟龛,密如蜂巢。据统计,现存窟龛二千一百三十七个,其中窟一千三百五十二座,龛七百八十五个。这些窟龛中共有雕像十万余尊,题记与碑刻三千六百多件,佛塔四十余座。 万佛由来 龙门石窟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艺术想象力,引出了无数个动人的传说。当地人都说,古时候龙门山是道东西走向的青石山,并没有“龙门”这个山口。不知是在什么朝代,有个放羊娃每天在山上放羊,朦胧中似见一白胡子老人问他“龙门开不开?”可睁眼一看眼前又没人。一连几次都如此。他母亲说,这或许是山神显灵,要救山南积水成灾的百姓,就让放羊娃答应“开”。次日,放羊娃按母亲指点行事,青石山果然轰然中开,得救的人们把这山口叫做龙门,山也改名为龙门山。两岸峭壁上还满是如同真人一般的佛像。有一些佛像的鼻子眼睛模模糊糊,据说那是因为放羊娃太急了,没等到中午就答应“开”,它们还没有长好。可惜的是,放羊娃没来得及跑开,被山南倾泻的积水冲走,化作龙门山上的“童子柏”。 也有说那白胡子老人即老黄龙。它为救百姓私自收住暴雨,触怒了东海龙王和玉皇大帝。玉帝命它在青石山中造佛像十万尊,次年二月二完成,以此赎罪。老黄龙便用头在山上撞出两千多个洞,然后用利爪在洞里雕像。到二月二还差三尊大佛时,即累垮了,与放羊娃应答的事便由龙女代替。随着放羊娃“开”的应声,山崩地裂,两条龙飞回天庭,而东西两山石壁上布满了佛龛、佛像,正好十万,只有西山三尊摩崖佛像未雕完,现仍保持原样。 禹王开山 龙门西山北端山脚下有个禹王池。池中数泉喷涌,水花四溅;有2米多高石笋一支竖立其中。传说这石笋是大禹治水时所用的石砭。大禹用它凿开龙门山后,一个蛤蟆精霸占了这里,兴风作浪,无恶不为。大禹归来,带着石砭来找蛤蟆精算帐。那石砭既是凿山的好工具,又是法力无边的降妖杵。大禹祭起降妖杵,很快破了蛤蟆精的妖术,并用石砭将妖精钉在了龙门西山下。由于用力过猛,石砭没能拔出来,天长日久即变成现在的石笋。蛤蟆精被钉在地上,满嘴喷水,这就是禹王池里的泉眼。 禹王池东侧有一石雕蛤蟆嘴,池中泉水由此注入伊河。民间传说称这石雕乃是大禹钉在此处的蛤蟆精所化。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