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题大庾岭北驿
释义

题大庾岭北驿

诗词简介
          这是一首写诗人遭贬途中忧愁和思念故乡的诗。往钦州途中,十月过大庾 岭,写下此诗。前四句言十月雁南飞,来春可北还;而诗人却不能停步,还得翻山越岭, 走向瘴疠之地,不知要到何年何月才能回归,与亲人团聚?这里用比兴的手法,言人不 如雁,形成鲜明对照,将诗人遭流放的忧愁、痛苦、哀怨以及思乡念亲的情感,委婉含蓄 地表达出来了。第三联写景:傍晚江潮初落,水面显得平静;林间一片昏暗,瘴气迷蒙 缭绕。出句以“江静”反衬心潮之不静,对句以“林昏”正衬心境的愁苦迷茫。故乡何 在? 亲人何在?前途何在?这里用景物渲染,烘托其悲苦之情,更添遭贬的忧伤,思亲 的痛苦,失意的凄凉。真可谓瞻念前途,不寒而栗,人何以堪? 结联抒情。明晨登岭, 遥望故乡,见到岭上早梅,我多想摘取一枝寄给亲人啊! 结句用典,以景结情,含不尽 之意于言外,更显得情致凄婉,悠然绵长,令人遐思不已。此诗不著一“愁”字,而句句 含愁,更为凄恻缠绵,情意流荡;更显情景交融,含蕴无穷。此诗自然清新,感情真挚, 在当时流传甚广,深受喜爱。
 


  • 原文
  • 拼音
  • 繁体
  • 《题大庾岭北驿》
    .[唐].宋之问.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 《 tí dà yǔ lǐnɡ běi yì 》 
    《 题 大 庾 岭   北  驿 》 
    .[ tánɡ ]. sònɡ zhī wèn.
    .[ 唐   ]. 宋   之  问 .
    yánɡ yuè nán fēi yàn , chuán wén zhì cǐ huí 。 
    阳   月  南  飞  雁  , 传    闻  至  此 回  。 
    wǒ xínɡ shū wèi yǐ , hé rì fù ɡuī lái 。 
    我 行   殊  未  已 , 何 日 复 归  来  。 
    jiānɡ jìnɡ cháo chū luò , lín hūn zhànɡ bù kāi 。 
    江    静   潮   初  落  , 林  昏  瘴    不 开  。 
    mínɡ cháo wànɡ xiānɡ chù , yīnɡ jiàn lǒnɡ tóu méi 。 
    明   朝   望   乡    处  , 应   见   陇   头  梅  。 
  • 《題大庾嶺北驛》
    .[唐].宋之問.
    陽月南飛雁,傳聞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復歸來。
    江靜潮初落,林昏瘴不開。
    明朝望鄉處,應見隴頭梅。
  • 【译文】 传说十月间那南飞的大雁,飞到大庾岭便要折回。可是我却偏要不停地南行,什么时候才能来归?潮水刚刚退去,清江一片寂静;山林昏暗,烟瘴霏霏。当明朝我登上岭顶回望故乡的时候,也许还能看到北驿那丛丛岭梅。

    【逐句翻译】

    阳月南飞雁②,十月里向南飞翔的大雁,
    传闻至此回。听说到此来春即可飞回。
    我行殊未已,我流放的路还很远很远,
    何日复归来? 不知何日才能安然归来?
    江静潮初落,江静是潮水已开始回落,
    林昏瘴不开③。林昏是瘴气还没有散开。
    明朝望乡处,明日清晨登岭遥望故里,
    应见陇头梅④。应见寄往故乡的岭头梅。
  • ①大庾岭:五岭之一,在江西、广东交界处。张九龄督所属开凿新路,多植 梅树,故又称梅岭。此岭为南北分界,传大雁十月南飞至此而止,来年春日返回。
    ②阳 月:农历十月。《尔雅·释天》:“十月为阳。”阳气始于亥,生于子,十月建亥,亥为阳之 始,故十月纯阴而称阳月。
    ③瘴:瘴气。指南方山林间湿热蒸发致人生病之气。
    ④陇 头梅:应指可以寄往陇头的梅花。南朝梁陆凯《赠范晔》:“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 南何所有,聊赠一枝春。”陆凯诗中的“陇头”,指陇西边塞;而宋之问诗中的“陇头”,应 指岭头。
  • 【集评】 《旧唐书·宋之问传》:“之问再被窜谪,经途江、岭,所有篇咏,传布远近。” 清·吴乔:“景同而语异,情亦因之而殊。宋之问《大庾岭》云:‘明朝望乡处,应见岭头梅。’贾岛云:‘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景意本同,而宋觉优游,词为之也。然岛句比之反为醒目,诗之所以日趋薄也。”(《围炉诗话》卷一) 清·方世举:“唐之创律诗也,五言犹承梁格诗而整饬其音调,七言则沈、宋新裁。其体最时,其格最下,然却最难,尺幅窄而束缚紧也。”(《兰丛诗话》)
  •   这是宋之问被流放岭南途径大庾岭时所作,题于岭北驿的 一首诗。大庾岭在今江西大余、广东南雄两县交界处,岭上多梅,故又称梅岭。
       宋之问是武则天时著名的宫廷诗人,与沈佺期齐名,颇受宠幸。后武则天退位,宋之问因结交张易之,被贬为泷州 (今广东罗定县东) 参军。由宫廷近臣骤然沦为罪谪之人,且远离家乡和亲友,只身远流岭南,他心中的痛苦哀伤是可想而知的。所以当他来到大庾岭北驿时,写了这首诗。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诗人辞别了亲友,告别了生活了很久的长安,来到了大庾岭。想到度过岭去,就彻底地告别了故乡所在的中原,进入蛮荒的岭南。他看到南飞的大雁,想起大雁飞到此处便不南去的传说,不禁写下了前两句诗。大雁南飞,飞到此处就不再飞了,但作者自己却被流放到大雁都不飞去的地方; 大雁的南飞既有限度,也有返期,而作者自己却要继续南行,何年何月才能回来一点也不知道,这是三四句的意思。开头四句通过人与雁的对比,写出了自己抛家别亲,远度荒蛮之地的悲苦凄凉心情。五六句是写景。江上潮水下落,林间雾气弥漫,暮色渐浓,周围的一切越发显得荒凉,显然是作者心境的写照。结尾两句是对明天早晨的预想: 大庾岭梅花已开,作者想象明日度岭南行,回望故乡时,看到的将不再是家乡的风物,而是庾岭高处的梅花了。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
        宋之问在这首诗里表达的感情无外乎谪悲、乡愁,并无特别之处。但其构思布局,写景言情的艺术手法是很高妙的。
  •   诗开头以雁起兴,诗人触景生情,融情入景,到达大庾岭北驿时,作者眼望苍茫山色、长天雁群,想到传说中雁到此都不再南飞,而自己被贬谪,明日就要过岭,与中原就会咫尺天涯,不知何时才能北归,顿时失意的痛苦,怀土思乡的忧伤一起涌上心头。首联、颔联用比兴手法,由雁及人,两相对照,沉郁、幽怨、含蓄委婉而又深切地把诗人忧伤、哀怨、思念、向往等等痛苦复杂的内心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颈联诗人写眼前的景色,“江潮初落,林瘴不开”平添忧伤。失意的痛苦,乡思的烦恼,面对眼前迷瞑的丛林,如烟的瘴气使诗人不堪忍受。
      尾联由写景转为抒情,明显地点出了诗人思乡的心情。明晨到达岭峰的时候,望望远隔千山万水的故乡吧!虽然望不到故乡,但岭上一定会开满了梅花吧!思乡之情,溢于言表,怀乡之情已经升华到最极点。宋人沈义父在《乐府指迷》中说:“以景结情最好”、“含有余不尽之意”。
       这首诗写的是“愁”,虽未着一“愁”字,却让我们感到愁绪满怀,凄恻缠绵,体现了诗人道景言情的别具匠心。
  •    唐中宗景龙元年(707),宋之问以谄附张易之兄弟,流放钦 州。钦州在今广西,大庾岭是南下的必经之路。这就是宋之问在大庾岭 北边的驿站里题的诗。
    首联的阳月,指农历的十月,这个月阳气始生,故称阳月。传说中北 雁南飞,至湖南衡山而回。此处的“传闻”,当是另一异说。《唐会要》称: “五岭之外,翔雁不到。”极言五岭之险峻。前四句的诗意,是说十月雁南 飞,据传到此岭而回。可我还有漫漫长路要跋涉,翻过了大庾岭去啊,何 时才能像大雁一样北返?这四句以叙事抒情为主,有比有兴,一气贯注, 为下面诗句情感的延伸作了丰厚的铺垫。
       江潮初落,江面上一片静谧,树林深密,谷壑中瘴气郁结。这两句写 眼前所见之景,与中原风物殊异。岭南自古以来被视作瘴疠之地,罪人至 此,就有可能死于是乡。由此,宋之问不禁兴起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他 说:明天早上当我登上了大庾岭头(写诗之时尚未过岭),回头望乡时,我 应该能看到岭头那盛开的梅花吧?这句诗实有寓意。南朝梁陆凯在江 南,折梅花一枝寄长安友人范晔,诗云:“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 无所有,聊寄一枝春。”宋之问在此暗用陆凯折梅相寄的典故,表达了对故 乡的思念之情。
         宋之问人品卑下,本不值得同情。但他的诗中也表现了一些迁客离 人悲凉的情绪。唐代罪人多流放岭南,大庾岭也因此成为罪人们南下时 的一个重要标志。过了此岭,就是岭南,从此与中原隔绝。这种一岭架隔 南北的形势,往往会给被贬者以巨大的心理冲击。宋之问自然也不例外。 以迁谪之身,写凄绝之情,诗中有一种凄咽的情感在流动,又在末尾望乡 处渲染生情,不粘不脱,含蓄不尽,是宋之问诗中的名作。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4:4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