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注释】:

须:

①胡子。《史记·高祖本纪》:“美须髯。”②等待;等候。《楚辞·九歌·少司命》:“君维须兮云之际?”③需要;需。林逋《山园小梅》:“不须檀板共金尊。”④必须;应当。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白日放歌须纵酒。”⑤须臾;片刻。《荀子·王制》:“罢不能,不待须而废。”

知:

①知道。《论语·为政》:“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王充《论衡·知实》:“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未之有也:没有这样的事。)②知觉;感觉。范缜《神灭论》:“手等有痛痒之知。”③见解;知识。《商君书·更法》:“有独知之虑者。”(虑:思虑。)④知识。《列子· 汤问》:“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孰:谁。为:通“谓”,说。)⑤了解。《史记·管晏列传》:“知我者鲍子也。”(鲍子:鲍叔牙。)⑥交好;相亲。司马迁《报任安书》:“绝宾客之知。”⑦知己;知心的人。鲍照《咏双燕》:“悲歌辞旧爱,衔泪觅新知。”(衔泪:噙着泪。觅:找寻。)⑧主持。《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子产其将知政矣。”

短:

①长度小(包括时间和空间)。《庄子· 至乐》: “短绠(gěng)者不可以汲深。”②缺少;不足。③缺点;过失;短处。《荀子·大略》:“言其所长而不称其所短。”④指出别人的过失;诋毁。《论衡·程材》:“世俗共短儒生,儒生之徒亦自相少。”(少:轻视。)《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景:

(一)①日光;光亮。《岳阳楼记》:“至若春和景明。”张衡《西京赋》:“流景曜之(wěi)晔。”(晔:光辉灿烂。)也指太阳。潘岳《杨仲武诔》:“日昃(zè)景西,望子朝阴。”(昃:日偏西。朝:宫室。)②光阴;时光。傅玄《九歌曲》:“岁莫景迈群光绝,安得长绳系白日?”③风景;景物。《汉书· 梅福传》:“此何景也?”欧阳修《醉翁亭记》:“四时之景不同。”④情形;景况。李白《赠僧崖公》:“昔往今来归,绝景无不经。”⑤大。成公绥《啸赋》:“游崇岗,陵景山。”(陵:登上。)《淮南子·天文》:“龙举而景云属。”(属zhǔ:连接;跟随。) (二)yǐng 阴影;影子。后作“影”。李朝威《柳毅传》:“景从云合。”《过秦论》:“赢粮而景从。”(赢yíng:背。)《淮南子·原道》:“照日光而无景。”

欢:

①喜悦;高兴。《左传·昭公四年》:“从宋之盟,承君之欢。”《左传·襄公八年》:“欢以承命,何时之有?”②交好;友好。《史记· 田敬仲完世家》:“阳生素与乞欢。”③古时相爱男女的互称。古乐府《石城乐》:“闻欢远行去,相送方山亭。”④恩爱;情谊。《古诗十九首》之十六:“良人惟古欢,枉驾惠前绥。”

无:

①没有。跟“有”相对。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②副词。表示否定,相当于“不”。《商君书·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弱也?”③连词。表示条件,相当于“无论”、“不论”。《诗经·鲁颂·沣水》:“不小不大,从公于迈。”④通“毋”。不要。《古诗源·箜篌引》:“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当奈公何!”⑤非;不是。《管子·形势》:“则国非其国,而民无其民也。”⑥语气词。用于疑问句末,表示疑问,相当于“否”。白居易《问刘十九》:“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足:

(一)①脚。《左传·昭公二十六年》:“苑子刜(fú)林雍,断其足。”(苑子、林雍:均人名。刜:刀砍。)古乐府《木兰辞》:“愿借明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手足胼胝,面目黧黑,劳有功者也。”②器物的脚。《礼记·明堂位》:“夏后氏之鼓足。”《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③足够;充足。《老子》:“损有余而补不足。”④满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突兀:高耸的样子。)⑤够得上;配;值得。《荀子·劝学》:“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 (二)jù ①过分。《论语·公冶长》:“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丘:孔子名。)②补足。《列子·杨朱》:“[公孙穆]逃于后庭,以昼足夜。”(逃:躲避。)

又:

①副词。1.表示重复或继续。《左传·昭公二十五年》:“问,又如初。”2. 表示几种情况同时存在。《国语·晋语一》:“既无老谋,而又无壮事,何以事君?”(壮事:指服力役。)3.表示意思上更进一层。《孟子·公孙丑上》:“非徒无益,而又害之。”4.表示轻微转折。《聊斋志异·聂小倩》:“宁窃怜之,欲留宿别榻,又惧母嗔。”(窃:私下。)5. 用于否定句或反问句中加强语气。《左传·成公三年》:“臣实不才,又谁敢怨?”6. 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辛弃疾《美芹十论》:“盖历二十又三年。”。②通“有”。《汉书·韩信传》:“淮阴少年又侮信曰。”③通“宥”。宽恕。《礼记·王制》:“王三又,然后制刑。”④通“祐”。福。《卜辞通纂》第三六九片:“伐邛方,帝受我又。”(邛方:地名。受:授。)

还:

(一)①返回;回到原地或恢复原位。《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宋成公如楚,还,入于郑,郑伯将享之。”(郑伯:指郑文公。享:设宴招待。)《史记·项羽本纪》:“还军霸上。”②恢复。《魏书·显祖纪》:“诸非劳超迁者,亦各还初。”(劳:功劳。迁:晋升。)③交还;归还。《荀子·尧问》:“然而吾所执贽而见者十人,还贽而见者三十人。”也指交纳。杜甫《岁晏行》:“割慈忍爱还租庸。”(庸:抵偿劳役的布帛。)④顾;回头。潘岳《伤弱子辞》:“还眺兮坟瘗(yì),草莽莽兮木森森。”(瘗:埋葬物。)《史记·滑稽列传》:“疾步数还顾。”⑤偿还。江淹《恨赋》:“裂帛系书,誓还汉恩。”(系:绑。书:信。)⑥通“环”。环绕。陈亮《念奴娇·登多景楼》:“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⑦《汉书·食货志上》:“还庐树桑。”(庐:房舍。) (二)xuán ①旋转。《国语·吴语》:“大夫种(zhǒng)勇而善谋,将还玩吴国于股掌之上,以得其志。”(种:指越大夫文种。玩:玩弄。)②立即;迅速。《荀子·王霸》:“如是则舜禹还至,王业还起。”③轻盈快捷的样子。《诗经·齐风·还》:“子之还兮,遭我乎峱(náo)之间兮。”(峱:古山名。) (三)hái 副词。①仍;尚。杜甫《泛江》诗:“乱离还奏乐,漂泊且听歌。”②再;又。孟浩然《过故人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③更。杜甫《奉待严大夫》诗:“殊方又喜故人来,重镇还须济世才。”

过:

(一)①经过;走过。《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乘白马而过关。”《史记·高祖本纪》:“西过高阳。”(高阳:地名)。②过去。杜甫《阻雨不得归瀼西甘林》:“三伏适已过,骄阳化为霖。”(适:恰好。霖:甘雨。)③超过;胜出。《左传·隐公元年》:“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参国之一:国都的三分之 一。)④过分。张居正《答马总兵》:“一切事体,不必过虑。”⑤探访;拜访。《史记·魏公子列传》:“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⑥过错;犯错误。《左传·宣公二年》:“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论语·学而》:“过则勿惮改。”⑦量词。遍;次。陆云《与兄平原书》:“前后读兄文一再过。” (二)guō 古国名。在今山东省掖县北。《左传·襄公四年》:“(寒浞)处浇于过,处豷于戈。” (三)huò 通“祸”。《墨子·鲁问》:“故大国之攻小国也,是交相贼也,过必反于国。”

清:

①水纯净透明,与“浊”相对。屈原《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②洁净。张衡《东京赋》:“京室密清。”③使洁净;使干净。陆云《盛德赋》:“泛时雨以清天,洒狂尘以肃地。”④清晰;清楚。张祜《酬凌秀才惠虎枕》:“八寸黄杨惠不轻,虎头光照簟文清。”⑤声音清亮;清脆。苏轼《石钟山记》:“南声函胡,北声清越。”(函胡:含糊,模糊。越:高扬。)⑥清爽;清凉;寒凉。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别:另一。)⑦冷清;凄清。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⑧寂静;清静。《庄子·天下》:“寂乎若清。”⑨清平;安定;太平。唐太宗《咏风》:“劳歌《大风曲》,威加四海清。”(大风曲:汉高祖即位后曾回故乡,作《大风歌》。加:施。)⑩公正;廉洁;清白;清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是以:因此。)(11)单纯;素雅。杜牧《沈下贤》:“斯人清唱何人和? 草径苔芜不可寻。”(12)肃清;使干净。梁启超《戊戌政变记·谭嗣同传》:“保护圣主,复大权,清君侧,肃宫廷。”(13)用完;用尽。《越绝书·荆平王内传》:“(伍子胥)乃发其箪饭,清其壶浆而食。”(荆:楚国的别称。)(14)中国封建朝代名称,公元1616~1911年。(15)厕所。后作“圊”。《风俗通·怪神》:“二三日乃于清中粪下啼。”(16)古代哲学用语。指冲和之气。《荀子·解蔽》:“故道之以礼,养之以清。”

清昼:

清朗的白天。王维《同卢拾遗过章给事……》:“是时阳和节,~~犹未喧。”


诗文 须知短景欢无足,又还过清昼。
释义

须知短景欢无足,又还过清昼。

“须知短景欢无足,又还过清昼。”诗句出处:《劝金船》;是宋朝诗人张先的作品。

流泉宛转双开窦。带染轻纱皱。何人暗得金船酒。拥罗绮前後。绿定见花影,并照与、艳妆争秀。行尽曲名,休更再歌杨柳。光生飞动摇琼甃。隔障笙箫奏。须知短景欢无足,又还过清昼。翰阁迟归来,传骑恨、留住难久。异日凤凰池上,为谁思旧。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3: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