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韬精殊豹隐,炼骨同蝉蜕。”诗句出处:《谒张果先生》;是唐朝诗人李颀的作品。
先生谷神者,甲子焉能计。自说轩辕师,于今几千岁。
寓游城郭里,浪迹希夷际。应物云无心,逢时舟不系。
餐霞断火粒,野服兼荷制。白雪净肌肤,青松养身世。
韬精殊豹隐,炼骨同蝉蜕。忽去不知谁,偶来宁有契。
二仪齐寿考,六合随休憩。彭聃犹婴孩,松期且微细。
尝闻穆天子,更忆汉皇帝。亲屈万乘尊,将穷四海裔。
车徒遍草木,锦帛招谈说。八骏空往还,三山转亏蔽。
吾君感至德,玄老欣来诣。受箓金殿开,清斋玉堂闭。
笙歌迎拜首,羽帐崇严卫。禁柳垂香炉,宫花拂仙袂。
祈年宝祚广,致福苍生惠。何必待龙髯,鼎成方取济。
《谒张果先生》唐朝诗人李颀的作品。【注释】:
韬:
①弓袋。也作“弢”。《诗经 · 小雅·彤弓》“受言櫜之。”毛亨传:“櫜,韬也。”②隐藏;掩藏。《后汉书 ·姜肱传》:“以被韬面。”③包容;容纳。《三国志·魏书·管宁传》:“韬古今于胸怀,包道德之机要。”④用兵的谋略。李德裕《寒食日三殿侍宴进奉》:“不劳孙子法,自得太公韬。”精:
①纯净的好米。《庄子·人间世》:“鼓策播精,可以食十人。”(策cè:小簸箕)。《论语·乡党》:“食不厌精,脍(kuài)不厌细。”(厌:嫌。脍:细切的肉、鱼。)②纯净。《后汉书·鲜卑传》:“精金良铁,皆为贼有。”③精华;精粹。《吕氏春秋·察传》:“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葛洪《抱扑子·外篇·嘉遁》:“漱流霞之澄液,茹(rú)八石之精英。”(茹:吃。)又精锐。《后汉书·铫期传》:“河北之地,界接边塞,人习兵战,号为精勇。”④专诚;专一。《淮南子·修务》:“官御不厉,心意不精。”《管子·心术下》:“形不正者德不来,中不精者心不治。”⑤细致;细密。《后汉书·宦者传》:“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工:工巧。)⑥精通;娴熟。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明史·蒋德璟传》:“凡武弁(biàn)比试,必骑射精娴,方准袭替。”(武弁:低级武职。)⑦精明;机灵。《汉书·儒林传》:“其人精悍,处事分明。”⑧妖精;神怪。王嘉《拾遗记·前汉上》:“勿轻万乘之尊,惑此精魅之物。”⑨明亮。《史记·天官书》:“天精而见景星。”《汉书·李寻传》:“日月光精,时雨气应。”⑩精气;天地间的一种灵气。《庄子·在宥》:“吾欲取天地之精,以佐五谷,以养民人。”(11)精神;精力。《战国策·燕策三》:“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论衡·论死》:“火灭光消而烛在,人死精亡而形存。”(12)两性赖以繁殖后代的物质。《周易·系辞下》:“男女构精,万物化生。”(13)副词。表示程度,相当于“甚”、“极”。《吕氏春秋·至忠》:“夫恶闻忠言,乃自伐之精者也。”[精神]1.精气元神。《潜夫论·卜列》:“夫人之所以为人者,非以此八尺之身也,乃以其有精神也。”2. 实质;要旨。王安石《读史》:“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写:描绘。)殊:
①斩杀;死亡。《庄子·在宥》:“今世殊死者相枕也。”《汉书·淮南王安传》:“太子即自刭,不殊。”②断绝。嵇康《琴赋》:“或相凌而不乱,或相离而不殊。”(凌:迫近。)③差异;不同。《周易·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涂。”④特别;特殊;出众。诸葛亮《前出师表》:“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⑤超过;异常。《后汉书·梁统传》:“母氏年殊七十。”⑥副词。1.表示程度。非常;极;甚。《战国策·赵策四》:“老臣今者殊不欲食。”2.还;犹。孟浩然《题融公兰若》:“谈玄殊未已,归骑夕阳催。”隐:
(一)①短墙。《左传·襄公二十三年》:“逾隐而待之。”②隐蔽;隐藏。《周易·乾卦》:“隐而未见,行而未成。”陈子昂《春夜别友人》:“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③隐讳;隐瞒。《史记·高祖本纪》:“列侯诸将无敢隐朕。”④隐居;不出来作官。孟浩然《秋登万山寄张五》:“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⑤隐约不清。杜甫《客从》:“珠中有隐字,欲辨不成书。”⑥精微深奥。《周易·系辞上》:“探赜(zé)索隐,钩深致远。”(赜:深奥。)⑦忧伤;疾苦。《国语·周语上》:“是先王非务武也,勤恤民隐,而除其害也。”(务:致力。勤:尽力。)⑧怜悯;同情。刘向《九叹·惜贤》:“心隐恻而不置。”⑨琴上的装饰。《新论·琴道》:“琴隐长四十五分,隐以前长八分。”⑩威重貌。《后汉书·吴汉传》:“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 (二)yìn 凭依;倚靠。《孟子·公孙丑下》:“(孟子)不应,隐几而卧。”(几:矮桌子。)炼:
①用加热等办法使物质纯净或坚硬。《抱朴子·金丹》:“黄金入火,百炼不消。”②修炼;锻炼。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言炼养服食,《黄庭》、《参同》,足充案俎(zǔ)。”(案:盛食物的木托盘。俎:砧板。)《抱朴子·金丹》:“服此二物,炼人身体。”③琢磨;锤炼。陆游《登北榭》:“香浮鼻观煎茶熟,喜动眉间炼句成。”骨:
①人及动物的骨头、骨骼。《荀子·劝学》:“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②指尸骨。陆游《醉中出西门偶书》:“青山是处可埋骨,白发向人羞折腰。”③躯体。陆龟蒙《梦游甘露寺》:“岂伊烦恼骨,合到清凉域?”(伊:这。合:应当。)④指起支撑作用的架子。《朱子语类》第一百二十五:“惟其中空,故受轴而运转不穷,如伞柄上木管子众骨所会者。”⑤心思;神志。《新唐书·卢杞传》:“忠臣寒膺,良士痛骨。”(膺:胸。)⑥(人的)品格;气质。李贺《送沈亚之》:“吾闻壮夫重心骨。”⑦文学作品的刚健笔力、风格。《文心雕龙 · 风骨》:“若瘠义肥辞,繁杂失统,则无骨之征也。”(统:中心。)同:
①会合;聚集。《诗经·小雅·吉日》:“兽之所同,麀(yōu)鹿麌(yǔ)麌。”(麀:母鹿。麌麌:兽群聚貌。)庾信《燕射歌辞·角调曲》:“泾渭同流,清浊异能。”②古代诸侯按时朝见天子之礼。《论语·先进》:“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如:或者。端:玄端;诸侯祭服。章甫:黑色冠名。相:主持赞礼者。)③相同;与“异”相对。《吕氏春秋·察今》:“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④共;共用;同一个。《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文天祥《正气歌》:“牛骥同一皂。”(皂:通“槽”。牛马槽。)⑤统一;同一。《三国志 · 吴书 ·吴主传》:“同船济水。”《礼记·中庸》:“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轨:车子两轮间的距离。伦:伦常纲纪。)⑥偕同。古乐府《木兰诗》:“同行十二年。”⑦参与。《武经总要》前集:“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疑。”(任:责任;职位。)⑧和谐;安定。《礼记·礼运》:“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谋闭:停止用计谋。外户:从外面关的门。)⑨整齐。《诗经 ·小雅·车攻》:“我马既同。”⑩古代土地面积单位,方百里为同。《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且昔天子之地一圻,列国一同。”(11)古代乐律中的阴律,又称“吕”。《周礼·春官·典同》:“典同掌六律六同之和。”蜕:
蝉、蛇等脱下的皮。《庄子·寓言》:“蜩甲也,蛇蜕也,似之而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