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韩愈文《送李愿归盘谷序》
释义

韩愈文《送李愿归盘谷序》

韩愈文《送李愿归盘谷序》

太行之阳有盘谷。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草木丛茂,居民鲜少。或曰:“谓其环两山之间,故曰盘。”或曰:“是谷也,宅幽而势阻,隐者之所盘旋。”友人李愿居之。

愿之言曰:“人之称大丈夫者,我知之矣! 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供给之人,各执其物,夹道而疾驰。喜有赏,怒有刑;才畯满前,道古今而誉盛德,入耳而不烦。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飘轻裾,翳长袖,粉白黛绿者,列屋而闲居,妒宠而负恃,争妍而取怜。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吾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起居无时,惟适之安。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车服不维,刀锯不加,理乱不知,黜陟不闻。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足将进而趦趄,口将言而嗫嚅,处污秽而不羞,触刑辟而诛戮,侥倖于万一,老死而后止者,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

昌黎韩愈闻其言而壮之,与之酒而为之歌曰:“盘之中,维子之宫;盘之土,维子之稼;盘之泉,可濯可沿;盘之阻,谁争子所! 窈而深,廓其有容;缭而曲,如往而复。嗟盘之乐兮,乐且无央;虎豹远迹兮,蛟龙遁藏;鬼神守护兮,呵禁不祥;饮且食兮寿而康,无不足兮奚所望! 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

《送李愿归盘谷序》作于贞元十七年(801),当时韩愈三十四岁。前一年,他失掉官职。这年春天到京求官,听候调选。由于仕途挫折而产生的抑郁之情,就借这篇送友人李愿归隐的赠序加以发泄。韩愈是撰写赠序的大家,清人姚鼐称誉“其文冠绝前后作者”(《古文辞类纂·序目》)。林纾也说“赠送序是昌黎绝技”(《韩柳文研究法·韩文研究法》)。他写的赠序以小见大,生动活泼,不论叙事、议论,都能各极其妙,并有较强的抒情性。本文以及后面的《送董邵南序》都是他赠序中的著名作品。

全文可分为五段。第一段交代盘谷名称的由来并描述该地环境的幽美。第五段以抒情笔调歌咏盘谷,肯定隐居之乐。主要部分是中间三段借题发挥,通过李愿之口描摹三类人物,反映作者自己的心声。第二段写贵族大官僚的志得意满,气焰熏天: 出则随从簇拥,声势煊赫,赏罚不定,跋扈骄横;入则清客塞门,谄媚阿谀,姬妾盈室,争宠卖笑。从作者接下来所说“吾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来看,他并不完全否定这种人,而是采取一种既厌恶又羡慕的矛盾态度,但这些描写在客观上起到了暴露统治者丑恶面目的作用。第四段写失意而又热中于仕禄的人。作者是蔑视这种人的,但他在未进入仕途以前自己有过类似的表现,曾向达官贵人“俯首帖耳摇尾乞怜”过,对此有深切的感受,所以把这种人为了向上爬而不顾一切的可怜又可笑的丑态写活了。第三段写隐居者,作者对前两种人是不能为和不愿为,于是就更衬托出对这种隐居者的赞颂向往之情,把他们写得那样地安贫乐道,洁身自好,以此表现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发泄怀才不遇的牢骚。

此文借托别人之口,运用对比手法,以委婉的笔致和鲜明的反差效果,来表达自己的送别之意,这在赠序的写作中是突破固有框架的创新之举。该作还以描写和抒情见长。刻画三类人物各极情状,尤其是用“足将进而趑趄,口将言而嗫嚅”等语,描绘奔走权豪之门者的窘迫举止和矛盾心态,可说是维妙维肖,声情毕现,读后不禁令人拍案叫绝。在描写中又倾注了作者的爱憎褒贬,渗入了作者的身世之感,做到寓情于叙事状物之中。文章多用骈偶句子,而又错杂散体句式,笔法灵活,音节和谐,气势流畅。苏轼曾说:“唐无文章,惟韩退之《送李愿归盘谷序》一篇而已。”(《苏轼文集》卷六十六《跋退之送李愿序》)这种说法不免偏颇,但它确是韩文中一篇别开生面的优秀之作。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5:3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