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雨花台
释义

雨花台

位于城南中华门外约1公里处,是茅山楔入市区的南支,海拔35—65米,有东、中、西三岗。东吴时称石子岗,因盛产雨花玛瑙石,故又称玛瑙岗、聚宝山。中岗为主峰,因地处明代南京外郭凤台门,故又称凤台岗。东岗亦称梅岗,因东晋豫章太守梅颐家在岗下,后世曾建庙于此,故而得名。中岗与东岗紧密相连,后世遂统称为雨花台。西岗距中岗较远,位于安德门,习称石子岗。雨花台早在六朝时,就因景色秀丽,而被誉为江南三大登览地之一。南朝时期,这里寺庙林立、琳宫梵刹比比皆是。相传梁代高僧云光法师曾在此筑台讲《法华经》,天上落花如雨,雨花台便缘此而得名。雨花台胜迹众多,其最负盛名的是位于东岗的高座寺,寺始建于东晋,原寺中存有《铜钟碑》、六朝大画家张僧繇所绘壁画、宝志法师双印、云光法师手植松、李白族子中孚所建的“中孚塔”等珍贵文物和建筑。寺内有泉,清洌甘美,原称“雨花泉”,后称“甘露井”。南宋诗人陆游游历江南,品尝此泉水后,称它为“江南第二泉”,明代金石家赵之谦亲题“江南第二泉”匾额。现存匾额系当代书法家萧娴所书。东岗西北坡尚有南宋抗金英雄杨邦X剖心处、明代著名学者方孝孺墓。此外,还有明代开国功臣俞通海、镇国将军李杰等墓葬以及“辛亥革命阵亡将士人马合冢”等遗迹。
〔古诗文赏析〕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明·高启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秦皇空此瘗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我怀郁塞何由开?酒酣走上城南台。坐觉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石头城下涛声怒,武骑千群谁敢渡!黄旗入洛竟何祥?铁锁横江未为固。前三国,后六朝,草生宫阙何萧萧!英雄时来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祸乱初平事休息。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
明太祖洪武二年,高启被召参加编修《元史》来到金陵。诗人登上雨花台,远望长江,吊古抚今,不觉生出无限的感慨。为适合抒发酣畅淋漓的热烈情感,此诗采用歌行体,写得既波澜起伏,又一气呵成,全诗充溢着一种激情和气势。
前六句主要是写金陵的江山形胜之壮美。诗人并非静止地、孤立地描写山水之美,而是写出了山水的动态美、流动美。山原本是静止不动的,然而,高启将流动的长江与静止的钟山连在一起写:“山势尽与江流东”,使静止的钟山也具有飞跃流动之美:“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接着,诗人进一步写道:“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这真是神来之笔!将无生命的江山写成互相争雄、各不相让的英雄。诗人以拟人化的笔法,不仅写尽了江山的壮美与动态美,而且为下面诗句中历代群雄称霸金陵的感喟作了环境的渲染和情绪的铺垫。
从“秦皇空此瘗黄金”到“几度战血流寒潮”,主要是回顾六朝兴废,历代变迁,抒发诗人思古之幽情。面对金陵胜迹,自然生怀古之情,这是诗人情绪合乎逻辑的发展。“秦皇”句用了一个典故,《丹阳记》载:“秦始皇埋金玉杂宝以压天子气,故曰金陵。”这是金陵地名的来历。此二句是说秦始皇徒然在此埋金以镇金陵的王气,而吉祥美好的气象至今旺盛不衰。这里的“王”通“旺”。诗人为排解抑郁的情怀,于酒酣后走上雨花台,眺望着远处的荒烟落日,一种悠远绵长的怀古之情不觉油然而生。接着又极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凭藉长江天堑的金陵城的形势险要:“石头城下涛声怒,武骑千群谁敢渡?”把金陵城下的长江怒涛,比作千群武骑,已是气势不凡,“谁敢渡”一语似闻立马横刀之将军一声怒喝,大有张翼德喝断当阳桥之雄风!按说,如此险要之形胜,金陵当固若金汤了吧?可是偏不,诗人笔锋一转,急转直下,竞出现这样的诗句:“黄旗入洛竞何祥?铁锁横江未为固。”这里用了两个典故。“黄旗入洛”的典故,据裴松之注引《江表传》载,刁玄诳国人曰:“黄旗紫盖见于东南,终有天下者,荆扬之君乎!”又言有童谣曰“吴天子当上”。孙皓闻之,喜曰:“此天命也。”即载其母妻子及后宫数千人,从牛渚陆道西上,云青盖入洛阳,以顺天命。行遇大雪,道涂陷坏,兵士被甲持杖,百人共引一车,寒冻殆死。兵人不堪,皆曰:“若遇敌便当倒戈耳。”皓闻之,乃还。“铁锁横江”是说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晋武帝派王璿伐吴。吴人在长江险要处用铁锁横截,又作铁锥长丈余,暗置江中以逆拒战舰。由于晋兵俘获吴间谍,尽知其情,王濬便用大木筏扫除铁锥,又纵火烧断铁锁,于是晋兵沿江而下,终于灭吴。吴主孙皓投降后,全家被迫西迁洛阳。这两句是说黄旗入洛究竟是什么好征兆呢?原以为是灭晋的吉兆,结果反为晋所灭。铁锁横江也终于未能阻挡晋兵南下。哪里有什么天堑之险,金汤之固呢?此两句直如悬崖瀑布,一落千丈,与上两句形成强烈的反差,使整个诗意波澜起伏,跌宕生姿。诗人纵观历史,从三国时代的的吴、东晋到南朝的宋、齐、梁、陈,它们都以金陵(建康)为首都,昔日美仑美奂的宫殿,如今生满蒿草,满目凄凉。这是诗人面对六朝遗迹所抒发的黍离之悲。诗人慨叹历史上有多少英雄豪杰乘时而起,割据争雄,有多少次战血与寒潮一起涌流!读到这里,我们仿佛可以看到诗人面对历史陈迹正陷入深沉的思索,仿佛可以听到他所发出的无穷感慨……
仿佛刚从战乱的噩梦中醒来,最后四句表达了诗人对四海统一,天下太平的由衷的庆幸和喜悦的心情。“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圣人”指明太祖朱元璋,他是安徽凤阳人,依郭子兴据濠州起义,所以说“起南国”,即起兵南方。“祸乱初平事休息”,就是说推翻了元朝,平息了战祸,开始从事休养生息。诗人满怀喜悦地唱道:我这辈子有幸遇到圣君起兵南方,消弭战祸从事休养生息,从今后全国统一,再不用长江来分南北了。历经战乱之苦的人民盼统一,盼太平盛世如大旱之望云霓,高启的这几句诗反映了当时人民的心声。但他绝未料到,后来竟被他热烈颂扬的“圣人”——朱元璋冤杀了。

(刘士杰)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5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