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 |
释义 |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此诗是岑参登高思乡之作。唐天宝十四载(755),安史乱起,次年长安被攻陷。至德二载(757)二月,岑参随肃宗由彭原(今甘肃宁县)行军至凤翔(今属陕西)。这首诗大约是岑参于重阳节在凤翔所写。当时尚未收复长安。 首句“强欲登高去”,劈头一个“强”字,起笔就写出了作者在战乱中忧虑国事之心,为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登高”二字,紧扣题中的“九日”,点明时间当是重阳佳节。重阳登高,饮酒赏菊,本是民族传统,但在这国家危如千钧一发的严酷现实中,自己又怎能有这样的雅兴呢? “强欲”二字,进退曲折,不难看出其中浸透了对天下乱离之忧思。 “无人送酒来”句,承前而来,因登高而思酒,却无酒可饮,语极悲慨。此处化用了陶渊明的典故。据《南史·隐逸传》载,有一次陶渊明重九赏菊,因无酒可酌,便独自闷坐,良久,王弘送酒来,才大醉而归。此处反用其意,是说自己虽也勉强从俗登高,却无王弘那样的人送酒助兴。“无人”二字,语愤情悲,不仅暗寓“行军”之特定环境,而且有才不得施的孤愤和伤时忧国的情思。 第三句直抒对故乡的思恋之情。登高未必伤情,只是遭逢战乱,兵革未息,又目睹苍凉恢廓之秋景,诗人便想到了铁蹄下的长安,想到那断墙残壁间依旧怒放的菊花,生出无限忧思。“遥”字,写诗人因思乡之切,只得借登高望远以表示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怜”字则对景伤怀,借菊花以传情达意。寥寥数字,构成鲜明的形象,展示出一幅诗人伫立山端,翘首故园长安的思乡图。诗人登高望长安,渴望收复故土的肝胆情志,蓄势已足。末句“应傍战场开”,承前而来,一气运转,以想象之辞,运之以雄壮之笔,升华了主题。对故园黄花,本可有多种遐想,自从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一出,菊花几乎成了封建文人孤高绝俗精神的一种象征。诗人却偏设想它“应傍战场开”,不独写出了当时乱离的时代特点,且尽脱窠臼,展示了诗人豪壮的胸襟。 艺术的联想和想象是要受到作者世界观和生活实践制约的,岑参如果没有经历战乱,没有从军多年的经历和杀敌报国的壮怀,就不可能有“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的寄语。此一结句,用的虽是叙述语言,朴实无华,却有景有情,寓意深长。 可悲在“战场”二字。(沈德潜《唐诗别裁》) 但见“战场”二字,便无限悲怆,非泛泛故国之思。(宋顾乐《唐人万首绝句选》) 花发战场,况未休兵,谁能堪此?嘉州《见渭水思秦川》诗云云,亦思家之作。心随水去,已极写乡思,而此作加倍写法,感叹尤深。(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