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陈友谅的人物故事|评价|小传,陈友谅的事迹|史鉴 |
释义 | 陈友谅的人物故事|评价|小传,陈友谅的事迹|史鉴陈友谅(公元1320—1363年),本姓谢,祖赘于陈,因从其姓,沔阳(今属湖北)人,元末农民起义领袖。陈友谅出身渔家,幼时读书,略通文义。曾任县衙小吏,后投奔徐寿辉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任倪文俊部属簿掾,逐渐升为领兵元帅。徐寿辉据蕲水称帝,国号“天完”,建元“治平”,后迁居汉阳。元至正十七年(公元1357年),倪文俊谋害徐寿辉不成,反被陈友谅所杀。从此,陈友谅统领其众,自称宣慰使,后改称平章政事,派兵四出,攻略州县,占据江西、湖广等地,势力越来越大,为江南群雄之首。十九年,陈友谅挟持徐寿辉至江州(今江西九江),以为都城,自称汉王。二十年,杀徐寿辉称帝,国号“汉”,改元“大义”。二十一年,陈友谅在江州被朱元璋击败,被迫退守武昌。二十三年,与朱元璋决战于鄱阳湖,兵败被围。陈友谅拒绝招降,领兵突围,在泾江口中箭身亡。其子陈理在武昌即位,改元德寿,次年投降朱元璋。
〔注释〕 ①徐寿辉:又名真一、真逸,罗田(今属湖北)人,元末南方红巾军领袖。②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③太祖:明朝创建者朱元璋。④张士诚:小名九四,泰州白驹场(今江苏东台境)人,元末江浙农民起义首领、割据势力头目。⑤康郎山:元时在江西余干县西北鄱阳湖中,现在鄱阳湖边。⑥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 〔相关史料〕 壬戌①,友谅穷蹙,进退失据,欲奔还武昌……未几,有降卒来,并言友谅在别舸中流矢贯睛及颅而死…… 友谅者,沔阳玉沙县②人。世业渔,姿貌丰伟,尝为县史不乐。会徐寿辉③与倪文俊等兵起,友谅慨然往从之,文俊用为籍书掾。友谅佐文俊攻陷诸州郡有功,遂用领兵为元帅。岁乙未,文俊治宫室于汉阳,迎寿辉居之,而专其政柄,友谅心不平。丁酉九月,文俊谋弑寿辉,事觉,惧奔黄州,友谅乘衅袭杀文俊,并其众,自称宣慰使,寻为平章,明年率兵陷安庆、池州,又破龙兴、瑞州诸郡,因分遣康泰、赵琮、邓克明等攻取邵武,别将取吉安,而自以兵破抚州。八月,破建昌。九月,破赣州。乙亥正月,破信州。三月,遣将取襄阳,又出兵寇衢州,遂取杉关。友谅疑其将赵普胜贰己,杀之。 先是,友谅破龙兴,寿辉欲居从之,友谅恐其来,不利于己,遣人止其行,寿辉不得已而止。至是,寿辉复欲往,友谅仍遣人止之。寿辉不听,十二月,引兵发汉阳。行次江州,友谅阳遣使迎,而阴伏兵于城西门外,寿辉既入,门闭伏发,尽杀其部属,乃以江州为都,奉寿辉居之。友谅遂自称汉王,立府城西门外,置官属。自是,事权一归于友谅,寿辉但拥虚位而已。 庚子④闰五月,友谅挟寿辉犯太平,陷之。友谅既得太平,欲僭号,遂弑寿辉,率其兵进寇龙湾。上⑤大败之,降其将士二万人。友谅失势,还走江州。 上怒其狂僭,自将水军讨之,兵薄江州。友谅弃城遁入武昌,至是死。 友谅有权术,兵强一时。及弑主称帝,群下多不服而叛,遂至灭亡。死时,年四十四。自称帝至死,仅四年。 友谅之初起也,其父甚恐曰:“汝一捕鱼儿,欲图大事,吾不愿也。何不守汝故业!”友谅答曰:“昔有术者,观先世葬地,谓我后当富贵,今正其时。”及稍贵,遣人迎其父,父曰:“汝不听吾言而起事。至此,吾惧能不勉。”至是,果败。
友谅既僭大号,遣使约张士诚同入寇。……(太祖)召指挥康茂才谓之曰:“吾有事命汝,能之乎?”茂才曰:“惟命。”太祖曰:“汝与友谅雅游。今友谅入寇,吾欲速其来,非汝不可。汝今作书,遣使贻⑥友谅,伪约降为内应,招之速来,绐告以虚实,使分兵三道,以弱其势。”茂才曰:“诺。家有老阍,旧尝事友谅,遣使赍书,必信无疑。”太祖以其谋语李善长。善长曰:“方扰寇来,何为诱致之?”太祖曰:“迟则二寇谋合,为害益大,何以支!今先破此贼,则东寇⑦胆落矣。”善长曰:“善!”茂才遂令阍者乘小舸,径至友谅军。友谅得书甚喜,问曰:“康公今何在?”阍者曰:“见守江东桥。”问:“桥何如?”曰:“木桥。”乃与酒食,遣还,谓曰:“归语康公,吾至,则呼老康为验。”阍者诺。归告太祖,太祖喜曰:“贼入吾彀中矣。”乃命善长亟撤江东桥,易以铁石。比旦,桥成,有自友谅军中逸归者,言友谅问新河口路。亟命赵德胜跨新河筑虎口城守。命常遇春、冯胜、华高等率帐前五翼军三万人,伏石灰山侧。徐达等陈兵南门外,杨璟驻兵大胜港,张德胜、朱虎率舟师出龙江关外,太祖亲总大军于卢龙山。令持帜者偃黄帜于山之左,偃赤帜于山之右,戒曰:“寇至,则举赤帜;举黄帜,则伏兵皆起。各严师以待。” 乙丑,友谅果引舟师东下,至大胜港,杨璟整兵御之。港狭,仅容三舟入,友谅以舟不得并进,遽引退,出大江,径冲江东桥,见桥皆大石,非木桥,乃惊疑,连呼“老康!老康!”无应之者。悟茂才使谬,即与其弟号五王者,率舟师趋龙江,先遣万人登岸立栅,势甚锐。时酷暑,太祖衣紫茸甲,张盖督兵,见士卒挥汗,命去盖。众欲战,太祖曰:“天将雨,诸军且就食,当乘雨击之。”时天无云,众未信;忽风起西北,须臾大雨如注。赤旗举,太祖下令拔栅。诸军竞前拔栅,友谅麾其众来争,战方合,雨止。太祖命发鼓,鼓大震。黄帜举,常遇春等伏兵起,徐达兵亦至,张德胜、朱虎舟师并集。内外合击,友谅兵大溃走,趋舟,值潮退,舟胶浅,杀溺死者无算,生擒七千余人,收得巨舰百余艘,战舸数百。友谅乘别舸脱走,于所乘舟中得茂才书。太祖笑曰:“彼愚至此,可嗤也。”
友谅时或进暖玉,注出于薛塘古坟,谢庭春献月色之盂,得于弋阳陶氏。又开宝市于伪都,招致海商大贾,仍建尊珍馆朱衣巷内,以待有宝者。设宾客卿使之名,丰其谷禄,别其敬礼。得其绝色以进,则封为奇货上宾;得珠玉以进,则封为珍精贵客;又有华卿丽使,亚于宾客也。
〔注释〕 ①壬戌:元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八月壬戌。②玉沙县:北宋乾德三年(公元965年)置,治所在今湖北监利东北。元移治今湖北沔阳西南。③徐寿辉:元末农民起义领袖。④庚子:元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⑤上:指明太祖朱元璋。⑥贻:致送、赠送。⑦东寇:指张士诚。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