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释义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诗词简介
          唐诗篇名。七绝。李白作。见《李太白全集》卷一三。约作于天宝七年(748)。王昌龄,字少伯,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好友。其时,王昌龄因细故被贬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尉,李白闻知,写此诗寄之:“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前两句写景叙事,后两句抒情,全诗信手写成,语近情遥,含吐不露。

         清施补华评此诗云:“深得一‘婉’字诀。”(《岘傭说诗》)尤其三、四句,构思巧妙,造语别致,通过愁心寄月的奇想,把诗人对朋友的怀念和担忧表达得既淋漓尽致又曲折委婉。沈德潜评曰:“即‘将心寄明月,流影入君怀’之意,出以摇曳之笔,语意一新。”(《唐诗别裁》卷二十○)李瑛亦曰:“三、四句言此心之相关,直是神驰到彼耳,妙在借明月以写之。”(《诗法易简录》)此诗与《赠汪伦》同为李白诗中抒写友情的名作。

  • 原文
  • 拼音
  • 繁体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 《 wén wánɡ chānɡ línɡ zuǒ qiān lónɡ biāo yáo yǒu cǐ jì 》 
    《 闻  王   昌    龄   左  迁   龙   标   遥  有  此 寄 》 
    .[ tánɡ ]. lǐ bái.
    .[ 唐   ]. 李 白 .
    yánɡ huā luò jìn zǐ ɡuī tí , wén dào lónɡ biāo ɡuò wǔ xī 。 
    杨   花  落  尽  子 规  啼 , 闻  道  龙   标   过  五 溪 。 
    wǒ jì chóu xīn yǔ mínɡ yuè , suí jūn zhí dào yè lánɡ xī 。 
    我 寄 愁   心  与 明   月  , 随  君  直  到  夜 郎   西 。 
  •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唐].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 杨花落尽子规啼,在杨花落尽杜鹃悲啼之时,

    闻道龙标过五溪。惊闻友人贬龙标远涉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我把忧愁之心寄托给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随风跟你飘飞到夜郎以西。
  • 1.左迁:贬官。龙标:今湖南黔阳县。
    2.五溪:辰溪、西溪、巫溪、武溪、沅溪。在今湖南西部。
    3.夜郎:古夜郎国,在今贵州桐梓县东。《新唐书·地理志》说,龙标于贞观八年分置夜郎、郎溪、思微三县,天授二年夜郎又分置渭溪,天宝元年夜郎更名峨山。则龙标一带唐代乃另有夜郎,且原为一地。诗中用夜郎之地,正取其可联想古夜郎国,以见其边远。


    [1]一本题作《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首句“杨花落尽”一本作“扬州花落”,有人据此以为此诗作于天宝八年李白在扬州之时。左迁,贬官。古人以右为尊,以左为卑,称贬官降职他调为左迁。龙标,地名,在今湖南黔阳。李白听说王昌龄贬往龙标,写这首绝句寄给他。
     
    [2]“杨花”二句:写在暮春花落、子规啼血的季节,听说昌龄贬官远到五溪之外的龙标。子规,杜鹃的别名,叫声凄苦。以花落子规啼衬托悲苦气氛。五溪,即湖南西部的雄溪、��溪、酉溪、��溪、辰溪,是当时的边荒地区,而龙标比五溪还远。
     
    [3]“我寄”二句:写自己把一颗为朋友担忧的心,寄托给天边的明月,跟随王昌龄一直到古夜郎国的西方。夜郎,古国名,在贵州境内,与龙标接近。

     

  •         这是一首寄赠诗。王昌龄有冰心玉壶的品格,而因小节遭贬,诗人寄此诗, 表示了极大的同情和关怀。首句写景,点出时令。“杨花”,乃漂泊之意象,见出友人遭 贬漂流到偏僻之地;“子规”,是离伤之情物,见出诗人对友人“左迁”的同情和悲愁。次 句直叙友人遭贬之事。一个“闻”字,见出诗人的惊异和怜惜之意;“过五溪”,可知贬地 的遥远偏僻。首二句不著悲语,而悲痛之意自现矣。后二句抒情。言愿托明月,寄己 之愁思,即让明月将自己的怀念与同情带到夜郎之西。此二句设想奇特,用拟人法,与 “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金乡送韦八之西京》)有异曲同工之妙。所谓“美人迈兮 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谢庄《月赋》)“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张若 虚《春江花月夜》)真个是月有情,人有情,其情深矣。此诗想象丰富,善托情于物,化无 情为有情,使之人格化,可见其手法高妙之至,此乃借物抒情之佳作也。
  •            李白在漫游和飘泊中度过一生,伍侠尚义,交游满天下,是极重道义和友情的人。他一生写下了许多歌唱真挚友谊的佳作。素称“诗家天子”的王昌龄是李白的挚友, 他性情豪爽, 不畏权贵,敢于抨击时政。屡遭贬谪而志不屈。约于天宝八年,王昌龄被贬至偏远瘴疠之地夜郎。李白闻讯后,同情关注之情难以抑制, 于是写了这首一往情深的诗篇。
            诗的首句以写景起兴。扬花落尽,万卉消歇,暮春时节那种寥落迷茫的景象, 已经足以撩起人的愁思了,而阵阵传来的子规(一名杜宇)的悲啼更使人产生一种空旷孤寂的情绪。是什么事情引起诗人的感伤呢?接下去便用叙事之笔点明:“闻道龙标过五溪”。王昌龄曾被贬为龙标尉,故有王龙标之称;五溪在湖南、贵州两省接界的地方,有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故称五溪。这句诗是表明诗人听到王昌龄远谪的恶讯。在这两句诗里,诗人并没有赤裸裸地倾吐自己的感情,也没有仅仅空泛地提一下激起他感情涟漪的客观景物,而是将自己对友人那种纯贞的友情和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交融在一起,景语中蕴含着浓郁的情味。清人王夫之在《薑斋诗话》中指出:“夫景以情合,情以景生,初不相离,唯意所适。截分两橛,则情不足兴而景非其景。”在他看来,情与景是不可分离的,不能“截分两橛”。情是情, 景是景, 互不相干。应该景中有情,情中有景, 心与物融,情与景合。这一联诗, 就达到了情景相融, 妙合无垠的境界。
           绝句要求高度凝炼,如何在结尾的十四个字中,高度凝炼而又具体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听到恶讯后那种复杂的心情呢?这实是很不容易的。然而诗人终不愧为大手笔,他以浪漫主义的丰富想象,通过明净的语言,把他那种真挚的友情、焦急的关切等等予以高度的艺术概括。“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澄碧的蓝天,月亮是那样皎洁无瑕,明净幽美,不正象征着诗人的真挚友情么?诗人要把愁心寄与明月,这就把静止的大自然看作是一种有生命的东西,并赋予它们以意识和感情。此处, 明月简直成了传达诗人感情的信使。一个“直”字更写出了诗人那种要急切前往抚慰友人的深婉情致。
           李白是七言绝句的圣手, 他能用和美流转的音韵和通俗明净的语言,写出意境深远、感情至深的作品。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说:“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 含吐不露为贵。只眼前景, 口头语, 而弦外音,使人神远, 太白有焉。”这首诗正是这样。
              起句毫不矫揉造作,只以口头语写眼前景,不言愁而愁情自见。诗句看来似乎漫不经心,而实际上却是“写景入神”“词显情深”之笔。结句更为奇特,不仅想象超人,而且写得极为开阔,余意不尽。中国画讲意境,切忌满满当当的,容不得想象的余地。作诗也和作画一样,不能写得太露、太尽,也要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这首诗的结句通过美好的想象,就打开了读者的思路,能够让读者去体味诗人的深切情意,而且会使人越想越深,无形中使人陶醉在诗意盎然的境界里。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 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王昌龄何时被贬为龙标尉,史无明文。 常建有《鄂渚招王昌龄张偾》诗云:“谪居未为叹,谗枉何由分?”分 明是为王昌龄贬官龙标而作。这首诗被殷璠收入《河岳英灵集》, 可见,王昌龄左迁龙标当在天宝十二年(753)以前。王昌龄是唐代 著名诗人,李白的好友,他像“玉壶冰心”那样纯洁无瑕,却因“不护 细行”(《新唐书·王昌龄传》)的罪名被贬谪到荒远的龙标去,显然 是受到别人的谗枉。所以,李白一听到这个消息后,写下这首诗, 给以精神上的慰藉和道义上的支持。
                  诗篇以写景发端,落笔不凡。“杨花落尽子规啼”,是眼前景, 点明节令,而它的艺术功能更在于融情入景,在百花凋零的暮春景 象里,蕴含着飘零之感和羁旅之苦。李白以象征手法描写杨花飘 落无定,唤起读者的关于王昌龄飘泊远方的联想;杜鹃发出“不如 归去”的啼鸣声,容易触发起游宦他乡的人们心头的羁旅苦楚。正 是在这样的时刻里,忽然传来好友远贬龙标的消息。“闻道”句,直 抒其事,紧扣诗题,透过一层,将题面“闻王昌龄左迁龙标”的意思 完全表达出来。“五溪”已是僻远的山区,而龙标比它还要远,着一 个“过”字,不仅写出龙标的荒远渺邈,更将李白同情好友旅途艰 辛、贬所荒凉的情愫突现出来。这首诗,本应先写“闻道”句,起句 直承诗题,再写“杨花”句,而李白却采用倒卷的技巧,这固然出于 调协平仄的考虑,更主要的还是为了强化首句,创造诗境,造成先 声夺人的笔势。诗的第三句,突然转笔,出人意外。

                      诗人撇开同情 王昌龄远去龙标的思路,却掉转笔锋直接坦露自己听到好友远谪 后的内心世界。诗人想到明月能分别照见远隔千里的人,所以诗 人要说“我寄愁心与明月”,明月也确乎多情,接受了诗人的托付, “随君直到夜朗西”,将“愁心”传与王昌龄,带去了诗人的莫大的精 神慰藉。人格化的表情手段,丰富而奇妙的艺术想象,真切地表达 了诗人听到王昌龄左迁、经受心灵震撼以后的强烈的主观情感。 这种诗境,既受到深厚的文化积淀的熏染,又有着诗人的独创。曹 植《七哀》:“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此 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曹、张诗歌随风逐月的意想,明 显地给诗人以艺术上的启迪。然而,李白比这更进一层,给予抽象 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然会随风、逐月直到夜郎西。想象惊 人,气概超逸,笔势灵动,充分地显示出李白的艺术个性来,这也正 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之所以具有长久的艺术魅力的真 正原因。
  •         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县尉,据《新唐书·文苑传》载,是因其“不护细行”。李白早在开元末年,就认识了王昌龄,从此两人结为好友。当李白得知王昌龄被贬的消息后,便写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以表达对好友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和无限关切。因该诗被选入殷璠《河岳英灵集》,可知其写作时间当在天宝十二载(753)之前。

            这首诗的诗眼是“愁心”二字。诗人的“心”既为王昌龄的现时遭遇而“愁”,又为他的今后前途而“愁”;既为他的政治境遇而“愁”,又为他的生活环境而“愁”,更为他的凄惨心境而“愁”。作者这颗包含着多种因素的“愁心”,正是此诗的核心和灵魂,它贯串了诗的全篇。
             “杨花落尽子规啼”句,以比兴手法,在未点“愁心”之前,先渲染凄清哀愁之气氛。它交代的时间是暮春,所取之景是飘散不定的“杨花”,这给人以一种飘零迟暮之感;再加上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其啼声凄厉,引人思乡思友,暗含离别之愁。这些都给全诗创造出一种忧愁感伤的气氛,婉曲地表达了诗人此时的愁绪。作者把“愁心”融于此景,使景中含愁,非常自然地引出下文。“闻道龙标过五溪”句,直叙王昌龄被贬之事,点明自己“愁心”之由来。“过五溪”则表明友人行程艰难,贬所荒远,境遇不幸,作者为此忧虑重重。这两句未点“愁心”,而“愁心”自见。
               诗的后两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诗人再也掩饰不住满腹愁情了,他将“愁心”全部掏出,寄与明月,让带着这颗“愁心”的明月“与人万里长相随”(李白《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这两句可作如此理解:首先,诗人的“愁心”无法向人倾诉,也无人能理解,因此只有将此托付明月。其次,明月之光同照李、王两人,他们相隔千里,音讯不通,天涯此夕,唯有明月可共。所以,诗人的一颗“愁心”只有托之明月,才能“随风”而去。再则,在诗人的心目中,明月象征着纯洁高尚,它通人心、知人情,是个多情物,诗人一直把它当作知己。唯有它,最理解诗人的“愁心”,诗人也最相信它能把“愁心”带往远方,以慰友人。这最后两句虽然没有追述昔日两人真挚深厚的友情,但这种友情却充溢于字里行间,抒发得饱满酣畅,十分感人。“遥有此寄”之题亦已点出。
                 这首七绝,语言清新自然,不事雕绘。诗中既有环境气氛的渲染,又有优美感人的幻想,感情色彩极为浓厚,从而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那颗“遥寄”的“愁心”。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5:3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