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狄掩通门,雕鞍归骑喧。”诗句出处:《酬薛舍人万年宫晚景寓直怀友》;是唐朝诗人上官仪的作品。 |
奕奕九成台,窈窕绝尘埃。苍苍万年树,玲珑下冥雾。
池色摇晚空,岩花敛馀煦。清切丹禁静,浩荡文河注。
留连穷胜托,夙期暌善谑。东望安仁省,西临子云阁。
长啸披烟霞,高步寻兰若。金狄掩通门,雕鞍归骑喧。
燕姝对明月,荆艳促芳尊。别有青山路,策杖访王孙。
《酬薛舍人万年宫晚景寓直怀友》唐朝诗人上官仪的作品。【注释】:
金:
①金属的通称。《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周礼·秋官·职金》:“入其金锡于为兵器之府。”(为:制作。)②金黄色。《岳阳楼记》:“浮光跃金。”《阿房宫赋》:“金块珠砾,弃掷迤逦,秦人视之,亦不甚惜。”③钱财;钱。《史记·陈丞相世家》:“臣闻(陈)平受诸将金,金多者得善处,金少者得恶处。”④金属制的乐器或兵器。《礼记·乐记》:“金石丝竹,乐之器也。”《淮南子·说山》:“砥石不利,而可以利金。”(利金:磨利刀剑。)⑤古代八音之一。《周礼·春官·大师》:“皆播之以八言,金、石、土、革、丝、木、匏、竹。”⑥古代计算货币的单位。以一镒(二十四两)为一金,或以一斤为一金。《史记·燕召公世家》:“子之因遗(wèi)苏代百金。”(子之:人名。遗:赠与。)《五人墓碑记》:“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脰而函之。”(脰dòu:颈项;头胪。)《狱中杂记》:“富者赂数百金。”⑦比喻坚固。《过秦论》:“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地,金城千里。”⑧五行之一。《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⑨朝代名(公元1115—1234年)。女真族完颜部首领阿骨打所建。金狄:
铜铸的人像。张衡《西京赋》:“高门有闶,列坐~~。”狄:
(一)①我国古代北方民族名。也作“翟”。《孟子·梁惠王下》:“南面而征,北狄怨。”②通“翟(dí)”。野鸡尾巴上的长羽毛。《礼记· 乐记下》:“干戚旄狄以舞之。”(干:大盾。戚:大斧。旄:用旄牛尾装饰的旗子。) (二)tì通“逖(tì)”。远;疏远。《荀子·赋》:“修洁之为亲,而杂污之为狄者邪?”(修洁:品行廉洁。杂污:指品行肮脏。)掩:
①遮蔽;覆盖。《孟子·离娄下》:“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②关闭;合上。王驾《社日》:“豚栅鸡栖半掩扉。”③匿藏。《左传·文公十八年》:“毁则为贼,掩贼为藏(zāng)。”(毁:毁坏礼法。藏:同“”。 窝主。)④袭击。《三国志·魏志·齐王芳传》:“征南将王昶(chǎng)渡江,掩攻吴,破之。”⑤超过。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势拔五岳掩赤城。”(赤城:山名。)[掩护]1.掩盖;包庇。归有光《与曾省吾参政书》:“仆非敢缘旧识,求门下有所掩护也。”(缘:凭借。门下:对长官的敬称。)2.保护;庇护。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一折:“着程婴将他掩护。”通:
①通向;通到。陈寿《隆中对》:“西通巴蜀。”《列子·汤问》:“指通豫南,达于汉阴。”②通行;通过。陶渊明《桃花源记》:“初极狭,才通人。”③贯通;没有阻碍的。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④顺畅;畅通。范仲淹《岳阳楼记》:“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⑤疏通。《史记·秦始皇本纪》:“决通川防,夷去险阻。”《北史·宇文恺传》:“今录其疑难,为之通释,皆出证据,以相发明。”(发明:阐明。)⑥流通;交换。薛福成《变法》:“环大地九万里之内,罔不通使互市。”(罔:无。)⑦交往;沟通。《左传 · 桓公七年》:“卫孙桓子来盟,始通。”周密《齐东野语》卷十:“既贵,耻其家微,阴有所遗,而绝不与通。”⑧四通八达的。《晋书·列女传》:“恨不得枭(xiāo)汝首于通逵,以塞大耻。”(枭:斩首悬挂。逵:大路。)⑨知晓;通晓。《吕氏春秋·谨听》:“通乎己之不足,则不与物争矣。”嵇康《释私论》:“是故言君子,则以无措为主,以通物为美。”⑩开通;开明。《汉书·孝成赵皇后传》:“知陛下有贤圣通明之德,仁孝子爱之恩。”(11)传达;通知。《周礼·天官·内竖》:“内竖掌内外之通令。”(12)全部;整个。曹植《与吴质书》:“时有所虑,至通夜不瞑。”(瞑:同“眠”。)(13)共同的;通常的。《孟子·滕文公上》:“天下之通义也。”司马光《为庞相公再让宰相表》:“臣闻量能授职者,人主之通术。”(14)(马)粪。《后汉书·戴就传》:“乃卧就覆船下,以马通熏之。”(15)量词。1. 用于文书,表示一份。《世说新语·文学》:“无不传写,各有一通。”2. 用于击鼓。相当于“阵”、“遍”。《后汉书·光武帝纪上》:“传吏疑其伪,乃椎鼓三通。”门:
①建筑物的进出口。《诗经·小雅 ·何人斯》:“不入我门。”《木兰诗》:“开我东阁门。”②关键。《老子》第一章:“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商君书·君臣》:“臣闻道民之门,在上所先。”③家;家族。《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汝勿妄语,灭吾门也。”④门类;类别。《旧唐书·杜佑传》:“凡书九门,计二百卷。”⑤派别;学派。《后汉书·郑玄传》:“仲尼之门,考以四科。”⑥门第。《北史·刘昶传》:“唯能是寄,不必拘门。”雕:
①一种凶猛的鸟。《史记·李将军列传》:“是必射雕者也。”②刻,画。《论语·公冶长》:“朽木不可雕也。”《韩非子·十对》:“茵(yīn因)席雕文,此弥侈矣。”(茵:古代车子上垫席。文:纹。弥:更,更加。侈:浪费。)③文辞上的修饰。刘勰《文心雕龙·情采》:“绮(qǐ)丽以艳说,藻饰以辨雕。”(绮:美。藻饰:修饰。)④通“凋”。衰败。曹操《为徐宣仪矫下令》:“丧乱以来,风教雕薄。”归:
(一)①出嫁;嫁。《诗经·周南·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②返回。陶潜《归园田居》:“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兴:起来。)③送回;交还。《孟子· 尽心上》:“久假而不归。”(假:借)④归依;归附。范仲淹《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微:如果没有。)⑤结局;归宿。《周易·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途。”(殊:不同。途:路。)⑥死。《尔雅·释训》:“鬼之为言归也。” (二)kuì ①通“馈”。赠送。《论语·阳货》:“(阳货)归孔子豚。”《史记·周本纪》:“晋唐叔得嘉谷,献之成王,成王以归周公于兵所。”②通“愧”。惭愧。《战国策·秦策一》:“状有归色。”骑:
(一)①骑马。《战国策·赵策二》:“今吾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胡:古代北方种族名。)②跨坐。《庄子·大宗师》:“骑箕尾。”(二)jì①乘坐的马。《战国策·赵策二》:“车千乘,骑万匹。”②骑兵。《史记·项羽本纪》:“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③一人一马。班固《东都赋》:“千乘雷起,万骑纷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