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醉思乡王粲登楼 |
释义 | 醉思乡王粲登楼我这里望中原,思故里,不由我感叹酸嘶,越搅的我这一片乡心碎。 【红绣鞋】 泪眼盼秋水长天远际,归心似落霞孤鹜齐飞; 则我这襄阳倦客苦思归。我这里凭阑望,母亲那里倚门悲,争奈我身贫归未得。 【普天乐】 楚天秋,山叠翠,对无穷景色,总是伤悲。好教我动旅怀难成醉,枉了也壮志如虹英雄辈,都做助江天景物凄其: 气呵做了江风淅淅,愁呵做了江声沥沥,泪呵弹做了江雨霏霏。 【石榴花】 现如今寒蛩唧唧向人啼。哎!知何日是归期?想当初只守着旧柴扉,不图甚的,倒得便宜。则今山林钟鼎俱无味,命矣时兮。哎! 可知道枉了我顶天立地居人世,老兄也,恰便似睡梦里过了三十。 【斗鹌鹑】 又不在麋鹿群中,又不入麒麟画里; 自死了吐哺周公,枉饿杀采薇伯夷。自洛下飘零到这里,刬的无所归栖。指望待末尾三梢,越闪的我前程万里。 【上小楼】 一片心扶持社稷,两只手经纶天地。谁不待执戟门庭,御车郊原,舞剑尊席。我怎肯与鸟兽同群,豺狼作伴,儿曹同辈。兀的不屈沉杀五陵豪气。 【幺篇】 据着我慷慨心,非贪这潋滟杯。这酒呵便解我愁肠,放我愁怀,展我愁眉。则为我志愿难酬,身心不定,功名不遂,倒不如葫芦提醉了还醉。 《王粲登楼》 是郑光祖文人事迹剧的代表作。王粲在荆州曾登楼作赋,历史上实有其事,但本剧情为作者虚构,其中思乡之情乃王粲《登楼赋》精神的生发。此剧写王粲与丞相蔡邕之女有婚约。但因他恃才骄矜,蔡邕有意怠慢他以激励他上进,暗中使曹植资助王粲,使他投荆州刘表。刘表亦不能重用他。王粲流落荆州,贫不得归。重阳节,王粲应友人之邀登溪山风月楼,触景生情,饮酒思乡,慷慨赋诗,感叹不遇。后因他的万言长策甚有才识,皇帝命他为兵马大元帅。曹植说明原委,王粲与蔡邕之女完婚。剧中这种明里怠慢、暗中资助以激发主人公上进而展开冲突的方法,在元杂剧中是一种模式。 这里所选七支曲子为王粲登上溪山风月楼所唱,一层一层地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由登楼而触发思乡之情,由思乡而引起羁旅之叹,由羁留而生壮志难酬之慨,由壮志而抒不遇之悲,最后归结到无奈的酒中醉。曲中主人公心境的悲愤与秋令的萧瑟交融在一起,充满了慷慨悲凉之气。 【迎仙客】 曲由赞叹溪山风月楼的壮观开始,写王粲登高楼望江山胜境,触景生发思乡之情。景物的雄奇壮观反衬出他内心的悲凉。【红绣鞋】 进一步抒发对家乡的思念。作者化用王勃的诗句来表达王粲思念母亲、归心似箭的心情。一个 “凭阑望”,一个“倚门悲”,一实一虚对照写来,将思乡的悲苦之情渲染得十分浓烈,也道出了他“身贫归未得”的无奈。 【普天乐】曲由思乡的愁绪转入壮志难酬的悲愤。这支曲有情有景,把难酬的壮志融入萧疏的秋令中,情景交融。作者用三个夸张句来比拟王粲的悲愤之情。以气对淅淅江风、愁对沥沥江声、泪对霏霏江雨,并移情入景,点明那萧瑟的秋风、悲鸣的江声、凄沥的江雨乃诗人的气、愁、泪所化,比喻生动、贴切,词句工整,音节铿锵。这一比喻将王粲的一腔悲愤推到极点。【石榴花】、【斗鹌鹑】、【上小楼】三支曲进一步渲染王粲空有扶保社稷之心、经纶天地之才,却不能列食钟鼎、不能隐逸山林、功不成、名不遂、有家不能归。【幺篇】将王粲的这种由悲愤而无可奈何发展到极致——借酒浇愁,增添了悲凉的气氛。正如明何良俊在《曲论》中所评价的,“摹写羁怀壮志,语多慷慨,而气亦爽烈。”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