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酥油糌粑
释义

酥油糌粑

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交通不便等原因,其饮食习惯与相邻地区差别很大,有自己独特的饮食文化。
(1) 酥油。酥油是从奶中提炼出来的,分牦牛酥油和黄牛酥油两种,极少数牧区有绵羊酥油。传统的提炼方法是将稍稍加温的牛奶在打奶桶里上下抽动搅拌,一般要打数百次,黄澄澄的酥油便会飘浮上来,用手打捞、捏成团,置于清水中冷却即成。牧区酥油产量大,他们用皮口袋包装,每袋约八十斤,而农区每次打酥油只有两三斤,捏成圆饼存放。酥油是一种高脂肪高蛋白的营养品,可用来炸果子、炒奶酪、捏糌粑、打酥油茶等。
(2) 茶。茶与青藏高原这块不产茶叶的地区已结下了一千多年的不解之缘。自公元7世纪,藏族就开始从四川等地以马易茶,后来成为宋元明等朝的“茶马互市”。茶叶引入藏区后,成了一种每日都离不开的饮料。藏谚道:“可以一天不吃糌粑,却不能一天不喝茶。”茶有五种:酥油茶、奶茶、清茶、骨头汤茶、五香奶茶。酥油茶制作时先将茶叶在沸水中熬透,加入酥油和盐,在茶桶中打,使水油交融即可。这种茶主要是农区和城镇居民饮用。奶茶又分甜茶和咸茶两种。沸水熬出的茶水里加入牛奶,放糖者称甜茶,放盐者称咸茶。甜茶主要是拉萨饮用,大街小巷都有甜茶馆,拉萨人爱喝甜茶,在茶馆里边喝边聊,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可喝十几碗。咸茶则在青海农牧区和部分藏区流行。在熬出的茶水里放盐,称为清茶。牧区人都喜欢饮用这种茶,有时也在茶碗里放一片酥油,但不打,与酥油茶不同。骨头汤茶是将熬透的茶汁倒入骨头汤中,加酥油打即成。这种茶主要是给体弱者饮用。五香奶茶的制作是熬茶时放入草果、姜片、花椒和盐,最后加入鲜牛奶。这种茶味道香浓,饮之能上瘾。五香茶主要流行于甘青部分地区。客人只要进了家,藏民都会先以茶待客。在不同的地方能喝到不同的藏茶。
(3) 青稞酒。“不敬青稞酒,不打酥油茶,也不献哈达。唱上一支心中的歌儿,献给亲人金珠玛。”一曲优美动听的歌曲,把青藏高原最具有特点的饮食介绍给了听众,三十岁以上的大部分中国人,对这句歌词都很熟悉,但人们对青稞酒了解也许并不多,或者基本不了解。青稞酒有两种:青稞白酒,青稞啤酒。青稞白酒,藏语称为“南让”。用青稞和酒粬经发酵、蒸等工序制成,酒精度在50~55度之间。青稞啤酒,藏语谓之“南枪”。蒸八成熟的青稞凉至可放手时,散入酒粬,置于木桶内,用布袋封口,二至三天加清水数瓢,约五天便可饮用。酒精度在10~18度之间。酒味酸甜,分头道、二道、三道、四道酒。头道味道浓,喝完一道,往桶内加水,喝第二道,随之味道淡而酸。因而,多数人家把头道酒和三、四道酒掺着喝。每至节日和秋后,家家造酒,客人来家,都会被请连饮三杯。
(4) 奶制品。对于酥油茶和青稞酒,很多人都比较熟悉,但对青藏高原上的奶制品,知之者可能就不多了。奶制品种类较多,有甜、酸、油奶酪等。鲜奶经过加温或煮沸,加入少许酸奶做发酵剂,保持一定温度,使乳酸菌繁殖、乳糖分解、酪蛋白沉淀,奶酪便做成了。提炼过酥油的牛奶多被制成酸奶酪。奶酪过滤后,晒干,以备冬春季节食用。在我国农牧区,奶制品最多的是青藏高原。奶酪有助消化、减肥的作用,益于健康。牧区人,每至奶旺季节,几乎只吃奶酪,在睡前也要喝上一碗,据老者说还有催眠的作用。
(5) 风干肉。每至初冬,不管是牧人还是农民,都要准备一些风干的牛羊肉。牧区的风干肉,酥松易嚼,老少皆宜,是牧区的常用食品。每到11月底,牧区都要宰杀很多牦牛,做风干肉。做法很简单。在零度以下的气温下,将鲜牛羊肉切割成条,挂在阴凉处,月余后冻肉的水分自然风干,二至三个月后即可取下直接食用。牧区每户人家一般都要做几百斤,留作春夏食用,冬季则以食用新鲜肉为主。农区牦牛少,因而做的肉干也只有几十斤。农区气候稍暖,风干肉比牧区的稍硬,但有嚼头,因为水分蒸发快,而且抹有花椒、辣椒和盐,味道更美一些。风干肉可烧烤、煎,但青藏高原上以生食为主。
(6) 糌粑。糌粑是青藏高原大部分人的主食。将青稞炒熟后,磨成面即称为糌粑。青稞分黑白两种,白青稞产量较低,但味道较黑青稞好。糌粑是熟食,与蒙古族的炒面相仿。糌粑是一种方便食品,只要有水,在碗里用手捏成团即可食用。但一般要烧一锅茶,打成酥油茶,一个碗喝茶,一个碗里倒上茶水,加一点酥油和奶酪,再放入糌粑捏,边捏边吃,边喝酥油茶。出门只需带一只缸子和一袋糌粑,以及酥油、盐茶和碗,背一挂包,就够几天吃的。所以,藏民外出放牧、劳动、狩猎或朝佛等,只要背上一挂包糌粑和盐茶,就可以上路了。
(7) 面食。面食指的是小麦面做的食品,不管是青海还是西藏,糌粑之外,食用最多的就是麦面。面食的种类不多。腊九粥是藏历新年三十晚上的团圆饭。将小面团做成猫耳状,加入肉、奶酪、人生果,做成面粥;面块则是在肉汤中下面块,也加萝卜、青菜等;也有用面粉做烧饼、馒头的;过节时,要用面粉炸节日果子。除西藏察隅河谷地区有水稻外,西藏大部分地区以糌粑、麦面为主,二半山区有一些玉米和豆类。
(8) 蔬菜。除青藏高原的南部农业区有瓜果、绿叶菜类之外,广大牧区很少吃蔬菜,偶尔在开锅肉里下点萝卜和土豆,牧区人将绿叶蔬菜类视同牧草,故将生活艰苦贫穷喻为“口中绿叶赛马”。农区主要蔬菜为萝卜、土豆、圆根、豆、青菜等。
民主改革前的青藏高原,很少有炒菜,以煮肉下菜的做法为主。牧区吃开锅肉,即鲜肉用凉水煮,待水沸二十分钟左右起锅食用。这种肉八成熟,肉中略带血丝,吃起来鲜嫩,易于消化。牧人认为,肉煮烂了没有营养,煮老了,不易消化。农民则将煮熟的肉捞出,汤里煮青菜或土豆、萝卜,再下面块。农牧区还喜欢灌各种肠,有血肠、肉肠、糌粑肠等,或煮或烤。西藏康区东南部农牧区,在冬日要做一种猪肉,叫“帕柯”。杀猪去毛后,开膛取出腔内内脏、肋骨等,待肉凉后撒入盐和花椒,用线将膛缝合,缝合处和眼鼻等处用灶灰抹严,将肉晒于凉阴处,数月后食用。这种肉是为夏季准备的,味与腊肉有相似之处,但比腊肉鲜嫩。由于“帕柯”的形状与琵琶相似,故习惯上译为“琵琶肉”。藏地炒菜不多,常见的有酸菜炒肥肉、酥油炒奶酪等几种。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3:2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