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通假字18 |
释义 |
“焜(二)”·通假字通“辉”。 《汉书·司马相如传》:“焕炳煇(辉)煌。”按:《集韵》引作“焜”。... “焜(一)”·通假字通“昆”,同。 《汉书·扬雄传(上)》:“樵蒸焜上,配藜四施。”唐颜师古注:“焜,同也。”按:《文... “焞(二)”·通假字通“燉”。 《周礼·春官·菙氏》疏引《仪礼·士丧礼》“楚焞”作“楚燉”。按:唐 陆德明《经典释文》亦作“燉”。... “焞(一)”·通假字通“啍”,盛。 《诗经·小雅·采》:“嘽嘽焞焞。”唐 陆德明《经典释文》:“本又作‘哼’。”... “煤”·通假字通“墨”。 唐 韩愈《横塘》诗:“蜀纸麝煤添笔兴,越鸥犀液发茶香。”宋 罗适《试笔》诗:“金门秃笔积如山,黄阁磨煤夜不乾。”明汤显祖《邯郸记·凿郏》:“呀,山色烧煤了。”清 王辂《疏影·竹影》:“倩生绡,染就龙煤,收拾春痕一片。”... “焰”·通假字通“酽”,汁浓味厚。 元曲《气英布》第二折:“常言道:‘头醋不酸,二醋不焰。’咱还待个甚底?”... “焌”·通假字通“黢”,黑。 《醒世姻缘传》第七回:“裏面都是半张雪白的连四纸,翠蓝的花边,焌黑的楷书字。”又第三十九回:“一部焌黑的美髯。”... “焅”·通假字通“酷”,残酷。 清 毛奇龄《俞君墓志铭》:“死者道相望,君捐金代输,而以焅虐责蒲台令。”... “烰”·通假字通“庖”,厨房;厨师。烰人,即“庖人”。按: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孚部》:“烰,叚(假)借为‘庖’。” 《吕氏春秋·本味》:“有侁氏女子采桑,得婴儿於空桑之中,献之其君,其君令烰人养之。”汉 高诱注:“烰犹庖也。”... “烟(二)”·通假字[烟煴]yin yun 1.同“氤氲”,天地合气。按:烟,《广韵》於真切,平声,真韵;今音yin。 《文... “烟(一)”·通假字通“胭”。烟支,同“胭脂”。 《史记·匈奴传》唐司马贞《索隐》引习凿齿《与燕王书》云:“山下有红蓝,足下先知不(否)?北方人采取其花,染绯黄,按取其上英鲜者,作烟支,妇人采将用为颜色。”... “烜”·通假字通“晅”、“暄”,晒乾。 《周易·说》:“风以散之,雨以润之,日以烜之。”... “炪”·通假字通“拙”,笨拙。按:《说文·火部》:“炪……《商书》曰:‘予亦炪谋。’读若‘巧拙’之‘拙’。”清 段玉裁注:“壁中古文叚(假)‘炪’为‘拙’也。今《尚书》作‘拙’者,盖孔安国从今字读之也。”张舜徽约注:“火不然(燃)谓之炪,犹人不巧谓之拙,故二字通假。”... “炯”·通假字通“耿”,光明。炯炯,即“耿耿”,有心事,焦虑不安。 《诗经·邶风·柏舟》:“耿耿不寐,如有隐忧。”按:《楚辞》汉 严忌《哀时命》则谓:“夜而不寐兮,怀隐忧而歷兹。”汉 王逸注:“言己中心愁怛,目为炯炯而不能眠。”而《远游》又作“耿耿”,是“炯炯”即“耿... “炮(二)”·通假字通“泡”,浸泡。 明李明珍《本草纲目·半夏》:“半夏炮七次,焙。”... “炮(一)”·通假字1.通“庖”,庖厨,厨工,厨师。按:《汉书·律曆志(下)》唐 颜师古注:“‘炮’与‘庖’同。”按:清 高翔麟《说文字通》:“炮,通‘庖’。” 《韩非子·内储说(下)》:“晋平公觴客,少庶子进炙而髮绕之。平公趣(趋)杀炮人,毋有反令。”又《难(二)》:“凡为人臣者,犹... “炤(二)”·通假字通“灼”,烧灼。 汉 袁康《越绝书·外传纪地传》:“龟山者,句践起怪游台也。东南司马门,用以炤龟;又仰望天气,观天怪也。”... “炤(一)”·通假字通“昭”,明。按:清雷浚《说文外编》:“‘炤’是晋人避讳字,《说文》所无,当依《中庸》作‘昭’。” 《诗经·小雅·正月》:“鱼在于沼,亦匪克乐,潜虽伏矣,亦孔之炤。”按:今文作“昭”,《礼记·中庸》引作“昭”。《荀子·儒效》:“炤炤兮其用智之明也。”唐... “炳”·通假字通“秉”,执持。 汉 刘向《说苑·建本》:“晋平公问於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熟与昧行乎?’”清 魏源《圣武纪》卷十二:“红龙、唐希顺皆世麾钺炳旂常。... “炫(二)”·通假字通“鲜”,鲜艳;鲜明。按:今方言中“鲜”音仍多有与“炫”音相近者,当是古音遗存。 《战国策·秦策(一)》:“当秦之隆,黄金万镒为用,转轂连骑,炫熿(煌)于道。”《淮南子·俶真训》:“有有者,言万物掺落,根茎枝葉,青葱苓茏,萑蔰炫煌。”汉高诱注:“萑蔰炫煌,采色...
|
随便看 |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