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辛弃疾《菩萨蛮》
释义

辛弃疾《菩萨蛮》

辛弃疾《菩萨蛮》辛弃疾

辛弃疾



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注释 ①赏心亭:详见986页辛弃疾《念奴娇》注①。叶丞相:指叶衡,著名抗金人物,与辛弃疾关系甚密。淳熙元年(1174)在建康任江东安抚使,同年赴京,先后任参知政事、右丞相兼枢密使。稼轩再官建康,任江东安抚使参议即出于他的引荐。②联翩:接连不断,且有飞动之势。③低回:排徊。④“人言”四句:化用唐白居易《白鹭》诗:“人生四十未全衰,我为愁多白发垂。何故水边双白鹭,无愁头上亦垂丝。”

鉴赏 这是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辛弃疾在江东安抚使参议任上所作的又一首与赏心亭、与叶丞相有关的词。从词题来看,这首词是为人而作,以已之笔,代人抒怀。所代之人叶衡既是欣赏奖拔自己的恩人,又是与自己志同道合的有胆有识的主战派盟友。为一个这样的对象赋词,在表达景仰感激之情的同时,自然也“心有戚戚焉”地发抒了自我的情感。



王羲之观鹅图 【宋】钱选 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仁者乐山。高山代表了上薄云天的豪情壮志,拥有令人望峰息心的不凡气度,坚定不移,从不与世俯仰,这些品格深深地吸引着辛弃疾。也许是因为气质相近,他把青山引为同道,任其自由出入于自己的词作中。青山是诗词中相当常见的意象,但辛词中的青山可谓独树一帜,因为它与词人之间总是存在着互动。山不是一味地巍然独立,人也并非只有单方面的“高山仰止”。“青山意气峥嵘,似为我、归来妩媚生”(《沁园春《再到期思卜筑》),山、人相得,竞可化峥嵘为妩媚。青山不仅能为人生妩媚,还懂得欣赏人的妩媚。“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贺新郎》)是辛弃疾自己相当得意的妙句。南宋岳珂在他的史料笔记《桯史》里记载了稼轩论词的故事,其中说到“(稼轩)特好歌《贺新郎》一词,自诵其警句曰:‘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又曰:‘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每至此,辄抚髀自笑。”人与青山不仅相看两不厌,而且互相欣赏。如此青山,已然是人的知己了。此词上片的所有笔墨可以说都贡献给青山了。“青山”与“高人”相对,“高人”即词题中所言“叶丞相”。作者使用了一个气势磅礴的比喻,赋予原本岿然屹立的青山以动态。高人的高风亮节吸引高傲的青山前来就人,比上面说的静态的“青山见我”更进一步。然而奔腾的万马却奈何不了迷蒙的烟雨,殷勤前来的青山在中途受阻,令高人望眼欲穿。同样是“青山不来”,作者《生查子《独游西岩》中的青山是不肯应人之招而来,因而人对山发出了“偃蹇谁怜汝”的埋怨,这里的青山却是因外力的阻隔而不能来,埋怨被代以哀怨。“得治兵之要”的叶衡作为主战派在强大的主和派面前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原可以驰骋沙场的战马低徊不前。

本词的内容和结构可简明地概括为“青山对白鸥”。下片以相当诙谐的笔调写白鸥。将白发、忧愁与鸥鹭相结合并非辛弃疾首创,但辛弃疾创造性地“破涕为笑”,给词作加上了一个活泼的尾巴。唐白居易说自己因为愁多而白发垂,继而质问为何无忧无虑的白鹭头上也有白丝低垂。杨万里《有叹》诗“君道愁多头易白,鹭鸶从小鬓成丝”也提出了一个疑问,如果说头白是因为愁多,为何小鹭鸶未罹忧患头已白?稼轩别出机杼,变问为笑,不说白鸥无愁人有愁,而笑白鸥浑身是愁,颇有幸灾乐祸的“雅兴”,这一乐为词作添了一层值得玩味的曲折。白鸥的愁明明白白写在身上,人的满腔愁绪却无处发泄,等不到北定中原的奔腾万马,也等不到前来共抒忧愤的知己。

作者特意与词作拉开距离,全词没有一句直抒胸臆,意犹未尽已煞了尾。未尽之意引发我们思考真正的抒情主人公是谁,一身是愁的究竟是人还是鸥,翘首以待的究竟是叶衡还是词人自己。(刘珺珺)

集评 明《卓人月:“趣语解颐。”(《古今词统》卷五)

菩萨蛮



辛弃疾



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注释 ①造口:即皂口,在今江西万安县西南六十里,有皂口溪,溪水流入赣江。②郁孤台:在今江西赣县西。《赣州府志》:“郁孤台,一名贺兰山。隆阜郁然孤峙,故名。”清江:江西袁江与赣江合流处,旧称清江,这里指赣江。赣江由南而北,经赣州,过郁孤台,至造口,注入鄱阳湖。③行人:指在金人骚扰下离乡流亡的人。④“西北”一句:化用唐杜甫《小寒食舟中作》句“愁看直北是长安”。长安,这里指北宋都城汴京。⑤可怜:可惜。⑥愁余:令我忧愁。《楚辞《九歌《湘夫人》:“目眇眇兮愁予。”

鉴赏 这是一首在思想上令辛弃疾被定位为爱国词人,在艺术上堪称小令中的极品的重要作品。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茶商赖文政于湖北起事,后转入湖南江西,数败官军。时任仓部郎官的辛弃疾被调任江西提点刑狱,节制诸军,进击茶商军。这首词正作于淳熙二三年间江西提点刑狱任上。

辛弃疾建节赣州,与造口、郁孤台相去不远,在兵车羽檄的倥偬之间来到这两个有“故事”的地方,抚今追昔,感时伤世。罗大经在《鹤林玉露》里点明造口故事是稼轩这首词起兴的背景,这一看法对后世评论此词者影响很大。南渡之初,高宗建炎三年(1129),金人渡江深入南方,迫使宋室仓皇奔徙。据《赣州府志》,当时金人追隆祐太后到江西造口,不及而还。《三朝北盟会编》虽不言金人曾追到造口,但也提到了太后为躲避虏人追赶在造口舍舟登陆之事。如果将本词的起兴落实为四十多年前的这一屈辱往事,那么“行人泪”亦可落实为不得已而行幸虔州的太后之泪,但如此理解未免令词作的气度局促了许多。郁孤台下的清江流水岂是一人的眼泪,它是千千万万在侵略者铁蹄下流离失所的漂泊者的苦泪汇聚成的。郁孤台郁然孤峙,高起平地数丈,冠冕一郡之形胜而襟带千里之山川,是登高远眺的佳处。《江西通志》载,唐李勉为刺史,“登(郁孤)台北望,慨然曰:‘余虽不及子牟,心在魏阙一也。郁孤岂令名乎?’乃易匾为望阙”。一个“望”字寄寓着对朝廷的拳拳之心。而今登台远望,魏阙何在? 承载了国人无限深情的故都汴京已被重峦叠嶂遮掩得不见踪影,离乡背井的人们欲遥寄深情而无由抵达。苏轼《虔州八景图》诗有一首写道:“涛头寂寞打城还,章贡台前暮霭寒。倦客登临无限思,孤云落日是长安。”眼前群山横亘,“长安不见使人愁”(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愁思之人只能遥想那孤云落日处或许就是自己心心念念的长安吧。

上片先水后山,下片起头笔势一转,把山推开,让水流去。青山固然坚不可摧,但水却能在其中找到出口,毅然东流。这之所以是一个爱国名篇,不仅因为词中直接抒发的故国愁思,还因为词中的“青山”等是有明显寓意的,无数阻隔在北归、北望的人跟前的青山既是占据大宋河山的金人,又是阻挠北复中原的投降派势力。东去的流水既代表了不可阻遏的决心,又可理解为难以收拾的国势的陵夷。词作前六句在山水间纠缠,周济评之日“借水怨山”(《宋四家词选》),借、怨之中,“忠愤之气,拂拂指端”(明卓人月《古今词统》卷五)。最后两句收起大声鞺鞳的豪放气势,以蕴藉深婉之笔收束,体现了辛弃疾收放自如的功力和辛词豪放之中不失婉丽的风格,慷慨之后哀情顿生。传说鹧鸪飞必南向,其志怀南,而不北往。它“行不得也”(鹧鸪啼叫似“行不得也哥哥”)的啼鸣从青山深处传来,扰人心绪,似乎在提醒一心北归的江南游子恢复之志恐怕不能即刻实现。唐白居易《山鹧鸪》曾云:“啼到晓,唯能愁北人,南人惯闻如不闻。”

整首词语句平易浅近,读来明白晓畅,而又以比兴之体寄寓深厚之旨。浅与深,豪与婉相辅相成,非情深、气盛、才高者不能为。(刘珺珺)

集评 清《陈廷焯:“血泪淋漓,古今让其独步。结二语号呼痛哭,音节之悲,至今犹隐隐在耳。”(《云韶集》卷五)

清《陈廷焯:“稼轩《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一章,用意用笔,洗脱温、韦殆尽,然大旨正见吻合。”(《白雨斋词话》卷一)



溪岸图 【五代】 董源

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2:5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