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路贵不喜神怪 |
释义 | 路贵不喜神怪·朱国桢· 路贵,字秉彝,顺天人。粗涉经籍,少为童子师。性伉直,不匿人过。母丧发引,仿家礼,去幡幢鼓乐,用人为方相。市儿争哗笑之。尤不喜神怪。尝有降鸾者,人各献香楮;贵脱所靸双鞋置案上,曰:“吾无他物,聊以供神。”观者缩𩑳。贵大笑而去。后以寿终。 〔选自《涌幢小品》〕 《路贵不喜神怪》写的是一个名叫路贵的人,他不信鬼神,尤其反对那些装神弄鬼的事情,表现了一种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 路贵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作品开篇就对他作了介绍:“路贵,字秉彝,顺天人。粗涉经籍,少为童子师。性伉直,不匿人过。”“顺天”:地名。明代改北平府为顺天府,清代仍之,其所辖范围包括今北京市及其周围的一二十个县。“伉(Kang)直”:刚正爽快。路贵虽然只读过几本经书,文化程度并不高,年轻的时候教过几个启蒙的小学生;但他性情刚正爽直,不阿谀迎奉,见到别人的缺点、错误,敢于当面批评。平心而论,路贵这种为人处世的态度,在封建社会里,的确是难能可贵的。 正因为路贵具有这样的个性和气质,所以,他不受迷信思想的束缚,不相信有什么鬼神,当然也就不害怕鬼神。他平生最不喜欢的就是装神弄鬼的事了。路贵是怎样反对那些装神弄鬼的事的呢?作品中主要写了这样两件事:一件事是他母亲死了,“母丧发引,仿家礼,去幡幢鼓乐,用人为方相。”“发引”:指在丧礼中把棺材从家中移出的仪式。“仿家礼”:家礼,指的是家庭中行的一种古礼。这里是说按照南宋理学家朱熹制定的家庙礼节行事。“方相”:开路神。因为路贵最不喜欢装神弄鬼,所以母丧发引,按照古礼出殡,不用旌旗乐器;又由于《周礼》中的方相氏,本是个官,所以他也遵照古法,不用纸扎,而用活人来装扮。街上的人对此很不理解,都讪笑他行事特别。另一件事是他戳穿“降鸾”的骗局。在旧社会,有一种骗人的把戏,就是在一间空房子里,放了笔墨纸砚,然后把房门锁起来。隔了一些时候,听见房里有鞭炮声响,开门看时,那些纸上常写了格言、对联、诗词或开药方等。主持者就说这是神仙、佛祖或有名望的古人降灵。实际上是那间房有暗门,由雇来的外地书手偷偷地进去写的。主持其事的人往往借此以愚弄群众,敛聚钱财。这种骗人的把戏,就叫做“降鸾”。一次,有一处地方“降鸾”,很多人恭恭敬敬地在供奉香烛纸钱(“楮(chu)”:即楮钱,旧俗祭祀时焚化的纸钱)。路贵却把他拖着的那双鞋,放在神案上。并且说道:“吾无他物,聊以供神。”表示了对神仙佛祖老大的不敬。大家都吓得缩成一团,怕有祸事降临,他却毫不在意,大笑而去。 作品结尾写路贵“不喜神怪”的后果。在有迷信的人看来,路贵不敬鬼神,反对装神弄鬼,那一定会受到鬼神的惩罚。可是事实并不如此。路贵一生平安度日,活到很大年纪才辞世。作品就以路贵作为活的证据,具体地说明了世界上是没有鬼神的,一切鬼神都是假的,是不值得敬畏的。 本篇最主要的艺术特点是运用了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来刻画人物的性格。作品主人公讲的话很少,主要是通过“母丧发引,仿家礼”和揭穿“降鸾”骗局这样两件具有典型意义的事,具体表现了路贵“不喜神怪”的性格特征,也就是通过人物自己的行动来塑造人物的形象。这种艺术手法,是中国古典小说(包括笔记小说)常用的传统表现手法之一。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