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尧推印绶,句践与封疆。”诗句出处:《投浙东王大夫二十韵》;是唐朝诗人罗隐的作品。 |
越岭千峰秀,淮流一派长。暂凭开物手,来展济时方。
旧迹兰亭在,高风桂树香。地清无等级,天阔任徊翔。
麈尾谈何胜,螭头笔更狂。直曾批凤诏,高已冠鹓行。
啸傲辞民部,雍容出帝乡。赵尧推印绶,句践与封疆。
水占仙人吹,城留御史床。嘉宾邹润甫,百姓贺知章。
席暖飞鹦鹉,尘轻驻骕骦。夜歌珠断续,晴舞雪悠扬。
化向棠阴布,春随棣萼芳。盛名韬不得,雄略晦弥彰。
自愧三冬学,来窥数仞墙。感深惟刻骨,时去欲沾裳。
想望鱼烧尾,咨嗟鼠啮肠。可能因蹇拙,便合老沧浪。
题柱心犹壮,移山志不忘。深惭百般病,今日问医王。
《投浙东王大夫二十韵》唐朝诗人罗隐的作品。【注释】:
赵:
①疾行。《穆天子传》卷二:“己卯,天子北征,赵行□舍。”②周代诸侯国名,战国七雄之一。原是晋国的一部分。战国初赵烈侯与魏、韩三家分晋自立。在今山西北部、河北西部和南部一带。尧:
①极高的样子。《墨子·亲士》:“天地不昭昭,大水不潦潦,大火不燎燎,王德不尧尧者,乃千人之长也。”②传说中的远古帝王。又称“唐尧”。《孟子·滕文公上》:“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推:
①用力移动物体。《左传·成公二年》:“苟有险,余必下推车。”《管子·禁藏》:“不推而往,不引而来,不烦不扰,而民自富。”②推移;移。《淮南子·脩务》:“倏忽变化,与物推移。”欧阳修《刘公墓志铭》:“推诚自信,不为防虑。”③借助工具向前移动进行工作。《礼记·月令》:“(孟春之月)天子亲载耒耜……躬耕帝籍,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诸侯九推。”④排除;除去。《诗经·大雅·云汉》:“旱既大甚,则不可推。”⑤推行。《韩非子·五蠹》:“推公法而求索奸人。”(求索:指搜捕。)⑥推广。《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孟子·梁惠王上》:“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⑦推求;探究。《旧唐书·韩休传》:“大敏坐推反失情。”⑧推崇;赞许。《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魏其之东朝,盛推灌夫之善。”(东朝:太后朝。)⑨推荐。王安石《上皇帝万言书》:“使众人推其所谓贤能。”⑩辞;让。吴兢《贞观政要·任贤》:“徐勣(jī)感德推功,实纯臣也。”(11)推诿;推托。辛弃疾《临江仙·簪花屡堕戏作》:“一枝簪不住,推道帽檐长。”(12)推算。《淮南子·本经》:“星月之行,可以历推得也。”印:
(一)①图章;印信。《墨子·号令》:“有能得若捕告者,以其所守邑,小大封之,守还授其印,尊宠官之。”(若:此。封:封赏。)②印子;痕迹。《文心雕龙·物色》:“故巧言切状,如印之印泥。”③使物上留下痕迹。李商隐《齐宫词》:“永寿兵来夜不扃(jiōng),金莲无复印中庭。”(永寿:地名。扃:关门。)④印证;吻合。简文帝《答湘东王书》:“皇情印可,今便奉行。”(可:认可。)(二)yì 同“抑”。按;压。《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本·德经》:“高者印之。”绶:
丝带,古代用来拴系玉饰、印玺,因身分与等级不同而颜色有别。《史记·范雎蔡泽列传》:“怀黄金之印,结紫绶于要。”(要:腰。)句:
(一)①句子。《晋书·孙楚传附孙绰》:“然每至佳句,辄云:‘应是我辈语。’”②量词。 (二)gōu ①弯曲。《周礼·考工记·车人》:“车人为耒……中直者三尺有三寸,上句者二尺有二寸。”(有:又。)②同“钩”。贾谊《过秦论》:“鉏櫌棘矜,非锬(xián)于句戟长铩也。”(鉏櫌:指锄头的柄。棘矜:棘木杖。锬:锋利。句戟:即钩戟,古代兵器。铩:长矛类兵器。)③拘捕;捉拿。苏轼《与林天和长官》之八:“丰乐桥数木匠请假暂归,多日不至,敢烦旨麾句押送来为幸。”(旨麾:同指挥。)④考核;查考。《宋史·神宗纪二》:“己卯,命中书句考四方诏狱。”(诏狱:奉诏令关押犯人的牢狱。)践:
①踩;踏。《诗经·大雅·行苇》:“敦彼行苇,牛羊勿践履。”(敦:聚貌。行苇:路旁的芦苇。)《庄子·马蹄》:“马蹄可以践霜雪。”②登上;到。贾谊《过秦论上》:“然后践华为城。”(华:华山。)《吕氏春秋·离俗》:“无道之世,不践其土。”③承袭;继承。《尚书·蔡仲之命》:“王命蔡仲,践诸侯位。”④实行;履行。《左传·僖公十二年》:“往践乃职。”(乃:你的。)《礼记·曲礼上》:“修身践言,谓之善行。”⑤因袭;遵照。顾炎武《日知录·不践迹》:“服尧之服,诵尧之言,行尧之行,所谓践迹也。”⑥通“翦(jiǎn)”。灭掉。《尚书·蔡仲之命》:“成王东伐淮夷,遂践奄。”与:
(一)①给予;授予。《论语·雍也》:“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原思:孔子弟子。宰:官名。粟:指俸禄。)②帮助。《战国策·齐策一》:“君不与胜者,而与不胜者。”③赞许。《论语·述而》:“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④结交;亲附。《荀子·王霸》:“不欺其与。”(其与:指所结交的国家。)⑤盟国;友邦。《荀子·王制》:“王夺之人,霸夺之与,强夺之地。”(之:其。人:指贤士。)⑥党与;共事人。《后汉书·寇荣传》:“于人少所与,以此见害于权宠。”(权宠:权臣;宠臣。)⑦介词。相当于“跟”。《庄子·逍遥游》:“蜩与学鸠笑之。”⑧连词。1. 相当于“和”。《汉书·贾谊传》:“太子之善,在于早谕教与选左右。”2.[与其]表示比较。《论语·八佾》:“与其奢也,宁俭。”⑨对付。《史记·燕召公世家》:“庞煖易与耳。”(二)yú 语气词。1. 用在句尾表示疑问。《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与?”(文信侯:指吕不韦。专:专权。)2. 用在句尾表示感叹。《礼记·中庸》:“舜其大知也与!”(知:智。)以上意义后作“欤”。 (三)yù 参加。《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蹇叔之子与师。”(师:军队。)封:
①加土培育树木以为界。《左传·昭公二年》:“宿敢不封殖此树?”(宿:人名)②疆界,边境。《荀子·强国》:“土地之大,封内千里,人之众数以亿万。”③积土筑土为坟。《礼记·乐记》:“封比干之墓。”④古代帝王筑坛祭天。《大戴礼记·保傅》:“是以封泰山而禅梁甫。”(梁甫:泰山下的一座小山。)⑤封闭;封合。《史记·项羽本纪》:“封府库而待将军。”⑥封合物,或用来封东西的纸包、纸袋。司马光《答彭寂朝议书》:“虽市廛畎亩之民,皆得直上封言事。”⑦古代帝王把土地爵位或名号授予臣子。柳宗元《封建论》:“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宗子:同宗族的子弟。)⑧量词。用于封缄物。《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为一封书遗故所善庄生。”封疆:
疆界,边界。《战国策·燕策》:“国之有~~,犹家之有垣墙。”疆:
①边境;边界。《诗经·大雅·皇矣》:“侵自阮疆。”(阮:古代诸侯国名。)《孟子·公孙丑下》:“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域:使定居。)杜荀鹤《送友游吴越》:“去越从吴过,吴疆与越连。”②疆域;疆土。张说《郭公神道碑铭》:“为人臣,恢疆御侮,以劳定国,不亦忠乎?”(恢:恢复。御:抵抗。侮:欺负。)③田界;田边。张衡《东京赋》:“兆民劝于疆埸(yì),感懋(mào)力以耘耔(zǐ)。”(劝:勉励。埸:田界。懋:劝勉。耘籽:除草培土。)④止境;极限。王褒《圣主得贤臣颂》:“休征自至,寿考无疆。”《诗经·豳风·七月》:“称彼兕觥,万寿无疆。”(休:吉庆。征:预兆。)⑤通“彊(强)”。强盛。《吕氏春秋·长攻》:“凡治存亡,安危疆弱,必有其遇,然后可成。”蔡邕《汝南周巨胜碑》:“疆御不能夺其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