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评】 宋·葛立方:“杜牧《赤壁诗》云: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李义山集中亦载此诗,未知果何人所作也。”(《韵语阳秋》卷三)
宋·谢枋得:“后二句绝妙,众人咏赤壁,只善当时之胜,杜牧之咏赤壁,犹忧当时之败。此是无中生有,死中求活,非浅识可到。”(《唐诗绝句注解》)
宋·许��:“杜牧之作《赤壁》诗云云,意谓赤壁不能纵火,为曹公夺二乔置之铜雀台上也。孙氏霸业系此一战,社稷存亡,生灵涂炭都不问,只恐捉了二乔,可见措大不识好恶。”(《许彦周诗话》)
明·胡应麟:“晚唐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皆宋人议论之祖。”(《诗薮》)
清·贺贻孙:“牧之此诗,盖嘲赤壁之功出于侥幸,若非天与东风之便,则国亡家败。唯借‘铜雀春深锁二乔’说来,便觉风华蕴藉,增人百感,此正风人巧于立言处。”(《诗筏》)
清·吴乔:“古人咏史,但叙事而不出己意,则史也,非诗也;出己意,发议论,而斧凿铮铮,又落宋人之病。如牧之‘赤壁’云云,用意隐然,最为得体。许彦周乃曰:‘此战系社稷兴亡,只恐捉了二乔,措大不识好恶。’宋人之不足与言诗如此。”(《围炉诗话》)
清·吴景旭:“牧之数诗(指《四皓庙》、《乌江亭》及此诗),俱用翻案法,跌入一层,正意益醒。谢叠山所谓‘死中求话’也。” (《历代诗话》)
清·薛雪:“‘春深’二字,下得无赖,正是诗人调笑妙语。”(《一瓢诗话》一九0)
清·黄叔灿:“‘认’字妙,怀古深情,一字传出,下二句翻案,亦从‘认’字生出。”(《唐诗笺注》)
清·纪昀等:‘(许)议论多有根柢,品题亦具有别裁。惟讥杜牧《赤壁》诗不说社稷存亡,惟说二乔。不知大乔孙策妇,小乔周瑜妇,二人入魏,即吴亡可知。此诗人不欲质言,变其词耳。��遽诋为‘不识好恶’,殊失牧意。”(《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清·何文焕:“彦周诮社牧之《赤壁》诗‘社稷存亡都不问,只恐捉了二乔,是措大不识好恶。’夫诗人之词微以婉,不同论言直遂也。牧之之意,正谓幸而成功,几乎家国不保。彦周未免错会。”(《历代诗话考索》)
清·冯集梧:“《许彦周诗话》云云,按诗不当如此论。此直村究读史见识,岂足与语诗人言近旨远之故乎?”(《樊川诗集注》卷四)
今·刘永济:“(彦周)此论似正,却不免迂腐,非可谓知言者。大抵诗人每喜以一琐细事来指点大事。即如此诗二乔不曾被捉去,因是一小事,然而孙氏霸权决于此战,正与此小事有关。家国不保,二乔又何能安然无恙?二乔未被捉去,则家国巩固可知。写二乔正是写家国大事。且以二乔立意。可以增加诗之情趣。”(《唐人绝句精华》,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9月第1版,第210-211页)
【总案】 赤壁古迹,曾引出多少文人骚客的名篇佳句。他们或想象当年烈火冲天的鏖战场面; 或追慕当时叱咤风云的风流人物; 或借凭吊历史陈迹抒发个人感慨。然杜牧却独出心裁,另立新意,用形象化的手法,议论那场战事的意义。历史上赤壁之战的结果是孙刘胜、曹军败。可诗人却偏作一个相反的设想:假如东风不成全周瑜,周瑜败了,那么东吴二乔将被曹操所夺,历史便是另一番景象。这就把赤壁之战对三国鼎立的局面所起的重要作用曲折反映出来。见解精辟,意味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