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根期永固,贻尔寒泉滋。”诗句出处:《茅檐下始栽竹》;是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 |
瘴茅葺为宇,溽暑常侵肌。适有重膇疾,蒸郁宁所宜。
东邻幸导我,树竹邀凉飔。欣然惬吾志,荷锸西岩垂。
楚壤多怪石,垦凿力已疲。江风忽云暮,舆曳还相追。
萧瑟过极浦,旖旎附幽墀。贞根期永固,贻尔寒泉滋。
夜窗遂不掩,羽扇宁复持。清泠集浓露,枕簟凄已知。
网虫依密叶,晓禽栖迥枝。岂伊纷嚣间,重以心虑怡。
嘉尔亭亭质,自远弃幽期。不见野蔓草,蓊蔚有华姿。
谅无凌寒色,岂与青山辞。
《茅檐下始栽竹》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注释】:
贞:
①卜问;占卜。《周礼·春官·天府》:“以贞来岁之媺恶。”《左传·哀公十七年》:“卫侯贞卜。”②坚定;有节操。《史记·赵世家》:“且夫贞臣也难至而节见。”(难:患乱。)③封建礼数压迫束缚妇女的一种道德观念,指妇女不改嫁等。《史记·田单列传》:“忠臣不事二君,贞女不更二夫。”④正。《尚书·太甲下》:“万邦以贞。”期:
(一)①约会。《诗经·鄘风·桑中》:“期我乎桑中。”又约定。《谷梁传·隐公八年》:“不期而会曰遇。”②预定的时日;期限。《史记 · 陈涉世家》:“失期,法皆斩。”③限量;限度。《诗经·小雅·南山有台》:“乐只君子,万寿无期。”(只:语气词。)④期望;要求。《韩非子·五蠹》:“不期修古,不法常可。”⑤必;必定。《左传·哀公十六年》:“期死,非勇也。” (二)jī 同“朞”。一周年、一整月或一昼夜。《左传·襄公九年》:“行之期年,国乃有节。”(节:节余。)永:
①水流长。引申为长。《诗经·周南 ·汉广》:“江之永矣。”嵇康《赠秀才入军》:“永啸长吟。”陆云《大安二年夏四月大将军出祖王羊二公于城》:“身乖路永。”(乖:指分离。)②长久;永远。《尚书·梓材》:“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阮籍《咏怀诗八十二首》之十二:“永世不相忘。”③吟诵;唱。后作“咏”。《尚书·舜典》:“诗言志,歌永言。”(永言:吟诵诗句。)陶潜《有会而作》诗序:“岁云夕兮,慨然永怀。”④延长。《诗经·小雅·白驹》:“絷之维之,以永今夕。”[永巷]1.宫中后妃的住所;后宫。《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于是范雎乃得见于离宫,详为不知永巷而入其中。”(详:通“佯”。)《旧唐书·德宗纪论》:“罢不急之官,出永巷之嫔嫱。”2.宫中署名。掌管后宫人事。《史记· 吕太后本纪》:“吕后最怨戚夫人及其子赵王,乃令永巷囚戚夫人。”3.长巷;深巷。李商隐《无题》之四:“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巷垂杨岸。”王禹偁《记马》:“旁顾适有永巷,修直百余步。”固:
①险要、稳固的地方。《周礼·夏官·大司马》:“以九伐之法正邦国……负固不服则侵之。”(负:恃。侵:指兵临其境加以威慑。)又使坚固。《孟子·公孙丑下》:“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②巩固;牢固。《资治通鉴》卷六十五:“江山险固,沃野千里,士民殷富。”又使牢固。黄宗羲《原君》:“摄缄縢(téng),固扃鐍(jué),一人之智力,不能胜天下欲得之者之众。”(摄:收紧。縢:绳索。扃:门闩、门环等。鐍:锁钥。)③稳固;安定。《国语·晋语二》:“百姓欣而奉之,国可以固。”《资治通鉴·宋明帝泰始三年》:“卒有离心,士无固色。”(色:神色。)④坚持;安守。《荀子·强国》:“子发之致命也恭,其辞赏也固。”⑤坚硬;凝聚。《吕氏春秋 ·首时》:“水冻方固,后稷不种。”(后稷:古农官名。)⑥固执;顽固。《列子 ·汤问》:“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彻:通。)⑦鄙陋;浅薄。《战国策·楚策四》:“明愿有问君而恐固。”⑧副词。1.表示反复多次,相当于“一再”。《史记·留侯世家》:“良乃固要项伯,项伯见沛公。”(良:留侯张良。要:同“邀”。)2. 表示本来如此。韩愈《师说》:“生乎吾前,其闻道固先乎吾。”3.表示承认某种事物。相当于“固然”。马中锡《中山狼传》:“子固仁者,然愚亦甚矣。”⑨通“故”。旧。《战国策·赵策二》:“国有固籍,兵有常经;变籍则乱,失经则弱。”(经:作为典范的书。)⑩必定;一定。《史记·陈涉世家》:“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11)所以。柳宗元《封建论》:“吾固曰:非圣人之意,势也。”贻:
①赠送;给予。《诗经·邶风·静女》:“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娈:美。彤管:红笔。)②遗留。《魏书·张袞传》:“贻丑于来叶。”(叶:世。)尔:
①代词。相当于“你”、“你的”。《左传·宣公十五年》:“我无尔诈,尔无我虞。”②指示代词。相当于“这”、“那”。《礼记·檀弓上》:“夫子何善尔也?”《晋书·桓温传》:“果尔,后将易吾姓也。”③用在词尾,表示“……的样子”。《古诗十九首》之十九:“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④近;浅近。后作“迩(邇)”。《诗经·大雅·行苇》:“戚戚兄弟,莫远具尔。”(戚戚:亲爱。具:通“俱”。)《周礼·地官·肆长》:“实相近者相尔也。”⑤形容词或副词后缀。表示“……的样子。”《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孔子喟尔叹曰:……”《论语·阳货》:“夫子莞尔而笑。”⑥语气词。1. 表示限止。相当于“而已”、“罢了”。《战国策·魏策四》:“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城尔。”2. 表示判断和肯定。相当于“了”、“呢”。《公羊传·宣公十五年》:“庄王围宋,军有七日之粮尔;尽此不胜,将去而归尔。”⑦通“薾”。 花繁盛的样子。《诗经·小雅·采薇》:“彼尔维何? 维常之华。”寒:
①冷。《礼记·月令》:“寒热不节,民多虐疾。”《吕氏春秋·察今》:“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②贫穷;贫寒。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彤庭:指富贵人家。)《晋书·刘毅传》:“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③害怕;畏惧。《聊斋志异·辛十四娘》:“误入涧谷,狼奔鸱(chī)叫,竖毛寒心。”(鸱:猫头鹰。)寒泉:
①凉水。《易·井》:“井冽~~食”。②《诗·邶风·凯风》“爰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后因以喻子女孝顺母亲。陶渊明《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凯风~~之思,实钟厥心。”泉:
①泉水,一种地下水。《周易·蒙卦》:“山下出泉。”②泉下;墓穴。钱孙贻《虔台寒食怨诗》:“几人江上共招魂,瘴海青蝇吊泉户。”(瘴海:旧指岭南有瘴雾的海域。户:门。)③阴间。骆宾王《乐大夫挽辞》:“忽见泉台路,犹疑水镜悬。”④古钱币名。《管子·轻重丁》:“凡称贷之家,出泉参千万,出粟参数千万钟。”滋:
①增长;增添。《尚书·秦誓下》:“树德务滋,除恶务本。”(务:务必。本:根本。)②草木生长;滋生。《吕氏春秋·明理》:“草木庳小不滋,五谷萎败不成。”③培植。屈原《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畹:二亩。)④美味;滋味。何逊《七召·肴馔》:“此盖滋旨之极珍,岂从余而并进!”⑤水;汁液。扬雄《羽猎赋》:“方将上猎三灵之流,下决醴泉之滋。”⑥愈;更加。《史记· 吴王濞(bì)列传》:“吴王恐,为谋滋甚。”(谋:指谋反。)⑦黑;污浊。《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